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的本性:从“洞穴寓言”“物质现实复原”等论电影的真实性
1
作者 白羽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8期49-51,共3页
自卢米埃尔和梅里爱两大电影创始人的影片问世以来,世人尤其是从事影片评论、批评等相关人士便提出电影创作中存在的两大倾向——即齐格弗里德 ? 克拉考尔提出的“现实主义”和“造型主义”,又或者是邵牧君老师所概括的“写实主义”和... 自卢米埃尔和梅里爱两大电影创始人的影片问世以来,世人尤其是从事影片评论、批评等相关人士便提出电影创作中存在的两大倾向——即齐格弗里德 ? 克拉考尔提出的“现实主义”和“造型主义”,又或者是邵牧君老师所概括的“写实主义”和“技术主义”。由于电影艺术是伴随着摄影机、胶片、放映设备等科技的不断进步而诞生的,因此电影和摄影术有着极为相似的发明与衍生关系,在早期电影尝试阶段,就有不少人把电影单纯视为会活动的影像,或者仅仅是摄影术再现静态现实走向再现动态现实的一个飞跃和革新。但毫无疑问,电影被誉为最接近现实的一门艺术。本文以“洞穴寓言”“物质现实复原”理论为例,探讨了电影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寓言 物质现实复原 电影的本性
下载PDF
从电影的本性到人性的救赎——对克拉考尔电影理论的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曾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6,共3页
克拉考尔的电影理论超越了一般电影美学的层面而上升到一种电影哲学的高度,他的诸多电影观念,如"物质现实的复原""生活流"和"心理——物理对应"等与胡塞尔的"回到事物本身""生活世界"和"本质直观"等现象学观点相通。同时,... 克拉考尔的电影理论超越了一般电影美学的层面而上升到一种电影哲学的高度,他的诸多电影观念,如"物质现实的复原""生活流"和"心理——物理对应"等与胡塞尔的"回到事物本身""生活世界"和"本质直观"等现象学观点相通。同时,与胡塞尔现象学的终极目标一样,克拉考尔对电影本性的追问实质上也是为了救赎日益失落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考尔 电影的本性 人性 现象学
下载PDF
论克拉考尔的电影材料美学思想
3
作者 何源堃 孟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5,共12页
电影材料美学是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所提出的美学构想。与侧重形式的一般电影美学不同,克拉考尔的电影材料美学主要诉诸内容,认为电影审美的主要对象是电影所引得的物质材料。电影材料美学是克拉考尔艺术社会... 电影材料美学是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所提出的美学构想。与侧重形式的一般电影美学不同,克拉考尔的电影材料美学主要诉诸内容,认为电影审美的主要对象是电影所引得的物质材料。电影材料美学是克拉考尔艺术社会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来源于他长期以来对融合社会学和美学的思考,其根本诉求是通过电影对物质现实进行救赎和对现代症候进行疗愈,其主要观点是:电影具有复原并展示被摄材料的基本特性,当电影在纪录与揭示物质现实的“特性界限”内进行创作时,就能充当经验现实的审美媒介,激发观众的现实感知,深化观众的现实认知。通过电影材料美学,克拉考尔一方面重审了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指明了电影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考尔 电影材料美学 社会学 电影的本性
下载PDF
克拉考尔的“羊皮书”:蒙太奇、现实与历史书写——重读《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柏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114,共11页
克拉考尔的《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是一部真正难读的著作,它表面的"天真的现实主义"遮蔽了文本内部隐含的远为复杂的问题。遵循米里亚姆·汉森提出的一种"羊皮书"式的阅读也是重写的方法,可将该书重... 克拉考尔的《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是一部真正难读的著作,它表面的"天真的现实主义"遮蔽了文本内部隐含的远为复杂的问题。遵循米里亚姆·汉森提出的一种"羊皮书"式的阅读也是重写的方法,可将该书重新放置到克拉考尔从1927年的《论摄影》到身后遗著《历史:终结前的最终事》的著述脉络中去进行重读,他关于"照相的方法"的相关论述尤其值得关注。一方面,克拉考尔的"现实"概念有一种不稳定性,尤其是当他把电影看作从毁灭的历史中对物质现实的救赎时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在媒介自身的层面,他无法消除由蒙太奇所标记的现实的构成主义性质,他自己的思想方法"肩并肩"或"并置"就是这种电影本体特质的体现,这构成了克拉考尔独有的一种历史书写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考尔 齐美尔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羊皮书
原文传递
“第六代”为何难以长大?
5
作者 李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7-9,共3页
经历了十几年的创作实践,经历了从地下电影到体制内创作的转变,第六代电影仍然没能肩负起中国电影发展的重担。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是对电影本性的认识不全面导致了这一代的创作歧路,即使从单一的某一电影本性出发,他们的作品也贫弱贫血... 经历了十几年的创作实践,经历了从地下电影到体制内创作的转变,第六代电影仍然没能肩负起中国电影发展的重担。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是对电影本性的认识不全面导致了这一代的创作歧路,即使从单一的某一电影本性出发,他们的作品也贫弱贫血。在电影本性上的片面选择,使得第六代创作中坚持作者本位,这就是第六代难以长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 电影的本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