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感动的镜像表现——论电影艺术理论的重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安华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8-110,共3页
当代电影探索的直白化和浮面化,导致本性的迷失,而这与电影研究剔除了透彻的人文考论、意蕴阐释、艺术分析有关。任何逾越规范的随意都意味着一种艺术精神的背弃和嘲弄,今天我们需要重构电影理论,走进电影深层的逻辑,发掘电影真正的魅... 当代电影探索的直白化和浮面化,导致本性的迷失,而这与电影研究剔除了透彻的人文考论、意蕴阐释、艺术分析有关。任何逾越规范的随意都意味着一种艺术精神的背弃和嘲弄,今天我们需要重构电影理论,走进电影深层的逻辑,发掘电影真正的魅惑和潜力,只有充分“榨取”大师们全部的思想菁华,科学认识银幕镜像显示意义、价值的方式和途径,把握伴随数码影像、CG技术的推广而涌现的本体论新学说,才能实现电影学新的超越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精神 电影艺术理论 电影哲学 电影美学
下载PDF
中国30年代的电影批评和电影艺术理论 被引量:5
2
作者 高小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年第2期99-108,共10页
作为这个时期中国电影文化和艺术成就的重要基础的,是在左翼进步电影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参与引导下,在电影理论和批评方面的建树。除了在电影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有着不同的表述以外,这种理论建树主要体现在电影... 作为这个时期中国电影文化和艺术成就的重要基础的,是在左翼进步电影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参与引导下,在电影理论和批评方面的建树。除了在电影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方面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有着不同的表述以外,这种理论建树主要体现在电影批评的开展及批评理论的建设上和对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上。这时的电影批评是进行电影宣传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左翼人士进入电影界以后所着重开展的工作之一,是对电影进行文化引导的重要方式。电影艺术理论在30年代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也出现了一些内容涉及比较广泛的理论探讨。中国电影理论的形态与国外电影理论形态不完全一样,更多的是以批评方式而存在,以译介方式而进行有限的自我阐释,以论争的方式而形成系统,可以说这是3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 新兴电影 意识形态 电影批评 电影艺术理论
下载PDF
岭南电影艺术理论的开拓者——王为一
3
作者 廖曙辉 《广东史志》 2012年第6期66-69,共4页
在2010年12月22日广东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中国优秀电影艺术家王为一,获得的颁奖词是:“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活化石,首开南国电影流派。作为一位百岁老人,他开南国电影风气之先,引领了广东电影的第一次浪潮。”人们对... 在2010年12月22日广东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中国优秀电影艺术家王为一,获得的颁奖词是:“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活化石,首开南国电影流派。作为一位百岁老人,他开南国电影风气之先,引领了广东电影的第一次浪潮。”人们对王为一的很多电影作品耳熟能详,如《珠江泪》、《南海潮》、《七十二家房客》、《三家巷》等.但对他的电影艺术思想和艺术理论,恐怕知之不多,研究不深。所以,整理、学习和研究王为一的电影艺术观.不仅对发展中国电影艺术思想史,而且对建设岭南文艺理论史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理论 岭南 开拓者 中国电影 颁奖典礼 文艺理论 终身成就奖 2010年
原文传递
浅谈当今电影音乐的创作理论与艺术特征
4
作者 郭江怡 《神州》 2014年第14期184-184,共1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已从简单发展至复杂,从单一化发展至多元化,音乐的融合使电影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目前,音画相结合的音乐电影广受人们的青睐,其具有的特殊性与艺术性,在当今电影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关键词 浅谈当今电影音乐的创作理论艺术特征
下载PDF
论格里菲斯电影的艺术魅力
5
作者 罗殳 《电影世界》 2018年第12期47-50,共4页
前语言时期的西方电影理论家们共同关注的是电影作为艺术的生存权利,力图证明电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不是一种漫不经心、可有可无的玩意儿。电影可能是绘画,可能是诗,也可能是音乐。前语言时期卡努杜、德吕克、杜拉克等人不停地探索电... 前语言时期的西方电影理论家们共同关注的是电影作为艺术的生存权利,力图证明电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不是一种漫不经心、可有可无的玩意儿。电影可能是绘画,可能是诗,也可能是音乐。前语言时期卡努杜、德吕克、杜拉克等人不停地探索电影这门新兴的艺术,他们在电影艺术理论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人研究电影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这些理论也延伸出了各种各样的电影流派——超现实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印象派电影。而作为这一时期电影艺术实践创作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当属拍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的导演——格里菲斯,其作为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导演,不仅完善了叙事电影的基本语言,并将之标准化,还发展了电影剪辑技巧,拓宽了电影的表现时空,为蒙太奇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美学基础。在格里菲斯手里,电影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崭新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电影 艺术魅力 《一个国家的诞生》 电影艺术理论 现实主义电影 世界电影 蒙太奇理论 前语言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70年:以守正促创新,倚融合增团结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5-38,共4页
电影艺术理论家陈剑雨曾指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具有的三种属性:“一是少数民族导演拍摄的反映本民族生活的影片;二是少数民族导演拍摄的反映其他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三是汉族导演拍摄的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1]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电影艺术理论家陈剑雨曾指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具有的三种属性:“一是少数民族导演拍摄的反映本民族生活的影片;二是少数民族导演拍摄的反映其他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三是汉族导演拍摄的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1]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即是以展现除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的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剑雨 汉族 电影艺术理论 影片 拍摄
下载PDF
步入新世纪的越南电影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然 《东南亚纵横》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越南 电影 发展 电影制作企业 电影文学 电影艺术理论
下载PDF
各国电影理论研究情况简介
8
作者 朱玛 《电影文学》 1979年第8期95-96,共2页
世界上一些电影生产发达的国家,往往都比较重视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 美国早在五十年代就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电影理论家,如劳逊,著有《戏剧与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后起的如丁·杜德勒·安德鲁著有《主要电影理论》……近... 世界上一些电影生产发达的国家,往往都比较重视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 美国早在五十年代就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电影理论家,如劳逊,著有《戏剧与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后起的如丁·杜德勒·安德鲁著有《主要电影理论》……近年来美国对电影的研究多种多样,研究和教育机构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论 简介 电影艺术理论 电影生产 五十年代 剧作理论 教育机构 理论
下载PDF
漫笔改编二三题——电影美学笔记
9
作者 李厚基 《电影文学》 1980年第4期84-89,共6页
关于由小说改编成电影的问题,是一个电影艺术理论中的重要课题。多少年来,许多人作了探索,但还有一些东西,可供研究。这里,我也想就这个题目做一些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 电影美学 小说改编 笔记 电影艺术理论
下载PDF
灵韵消逝后的世界全景——论瓦尔特·本雅明的电影理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云帆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114,共8页
本文从本雅明的早期札记入手,先提出其电影理论在思考逻辑上萌芽于他的早期的文学批评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这一重要文献,尝试将"消解灵韵"和"蒙太奇"结构看作本雅明电影艺术理论... 本文从本雅明的早期札记入手,先提出其电影理论在思考逻辑上萌芽于他的早期的文学批评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这一重要文献,尝试将"消解灵韵"和"蒙太奇"结构看作本雅明电影艺术理论的两大特质。本雅明在电影批评实践中既强调电影影像对碎片化现代世界的呈现,又强调电影结构对总体性的追求,而两者之间的张力使本雅明始终关注政治先锋性和形式先锋性的统一。本雅明最终把电影看作一种揭示现代性弊端、昭示革命潜能的艺术实践。在他的最著名作品《拱廊计划》的写作中,利用"蒙太奇"手法,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转化为既消解又呈现盛世资本主义城市全景的"文字蒙太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论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全景 世界 灵韵 文学批评理论 电影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惊鸿一瞥云作锦,意把金针度与人——评周安华的《从地平线回望——中国影视的绰约瞬间》
11
作者 马健 《南大戏剧论丛》 2021年第2期169-176,共8页
作为我国著名的影视理论家,周安华《从地平线回望——中国影视的绰约瞬间》一书,以较大气力完成了对当代影视发展历程的梳理,并将诸多影视长河中的“高光”瞬间汇聚到读者眼前,从一个个独特的视域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影视的时代魅力。周安... 作为我国著名的影视理论家,周安华《从地平线回望——中国影视的绰约瞬间》一书,以较大气力完成了对当代影视发展历程的梳理,并将诸多影视长河中的“高光”瞬间汇聚到读者眼前,从一个个独特的视域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影视的时代魅力。周安华多年徜徉在影视艺术研究领域,一直以极大热情关注民族影视发展的过往与当下,该书可视作周安华多年理论探索的代表性聚合,也是其重要影视批评的集大成。同时,该书所涉及的话题具有广谱性,其展现的诸多影视思考极具启发性,彰显了民族影视艺术研究的若干特质,值得我们认真审视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安华 电影艺术理论 中国电视研究
下载PDF
Negotiations of the "Female Gaze": Film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lish Women's Art and Cinema*
12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3年第8期532-540,共9页
The paper discusses selected works of Polish women artists and directors who employ various forms of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 film, video art, and new media. The author wrot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film schola... The paper discusses selected works of Polish women artists and directors who employ various forms of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 film, video art, and new media. The author wrot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film scholar whose interests focus on women directors and problems of cultural and gender identity in the contemporary cinema. Nevertheless, she decided to expand her research area to include works of Polish female artists who utilise the media and these means of expression that can be analysed in regard to modern film studies. She adopted the theoretical, feminist, and gender perspective, also applying the methodology of cultural studies in their broadest definition. This enables the author to situate the movies under discussion in diverse contexts and theoretical concepts.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hus not to offer a comprehensive or historical discussion of women's input into audiovisual arts of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but to emphasise complexity and demonstrate dynamics of their artistic creativity in Poland particularly. In her analysis, Radkiewicz considers four different research approaches: historical, theoretical (which refers to film and media studies), artistic, and identity related ones. From this perspective, she investigates filmmakers' and artists' strategies of using the cinematic field, film conventions, and means of representations, which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ir narrative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men's cinema and arts gender identity post-communist transformations
下载PDF
Structure, Passion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tudy on Sergei Eisenstein's Thought of"Film Structure"
13
作者 Aikun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10期45-46,共2页
Sergei Eisenstein was labelled as a theory master of "montage" for a long time, but also film theory pioneer that seems to be somewhat "outdated" in the eyes of the modem people. In fact, he was one of the most im... Sergei Eisenstein was labelled as a theory master of "montage" for a long time, but also film theory pioneer that seems to be somewhat "outdated" in the eyes of the modem people. In fact, he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s who created a few of theories and also were good at film creation in the film history of over years. He was not only an outstanding master-level film director, but also film theorist who created rich thoughts to the world. He often discussed the film theories with intercommnnity by taking his own works such as Bronenosets Potyomkin for an example, and simultaneously connected paintings (especially the Oriental painting), music, literature and others with new arts in the writing of theories, so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his own film theories was accomplished.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he later consideration of Sergei Eisenstein on the film works structure. Also, his theoretical system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are rethought by studying a series of thoughts such as "works structure" ,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 "logarithmic spiral" , "golden section" and "passionate structur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senstein STRUCTUR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PAS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