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象和心象——毕赣诗歌电影《路边野餐》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赵东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4-99,共6页
《路边野餐》是国内第一部诗歌电影,和传统的诗化电影有着本质的不同。导演毕赣是用电影来写诗,而不是用诗歌来拍电影,因此,《路边野餐》更适合用诗歌的手段来解读,而不是从电影的角度来考量。《路边野餐》中存在着电影和诗歌的矛盾冲... 《路边野餐》是国内第一部诗歌电影,和传统的诗化电影有着本质的不同。导演毕赣是用电影来写诗,而不是用诗歌来拍电影,因此,《路边野餐》更适合用诗歌的手段来解读,而不是从电影的角度来考量。《路边野餐》中存在着电影和诗歌的矛盾冲突。这部作品采用物象呈现心象的诗歌方式来结构影片,对当下电影的构思理念带来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赣 路边野餐 诗歌电影 诗化电影 物象 心象
下载PDF
诗歌是怎样被嵌入电影的:谈“中国诗歌电影”的修辞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卞茜茜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4期35-43,共9页
《路边野餐》《长江图》《地球最后的夜晚》和《宇宙探索编辑部》等影片的接力,使诗歌与电影的跨媒介合作日渐形成了一股潜在的创作潮流。本文旨在从技术层面对诗歌嵌入电影的过程进行系统的整合,认为通过诗人形象的创设和声音介质的处... 《路边野餐》《长江图》《地球最后的夜晚》和《宇宙探索编辑部》等影片的接力,使诗歌与电影的跨媒介合作日渐形成了一股潜在的创作潮流。本文旨在从技术层面对诗歌嵌入电影的过程进行系统的整合,认为通过诗人形象的创设和声音介质的处理,诗歌在电影中显影的情境不断臻于完善,在图文互转、空镜、蒙太奇等修辞策略的合力下,诗歌以直观可感的形态转换成为了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电影 诗人形象 图文互转 文化编码
原文传递
Poetry and Cinema
3
作者 Cedric VanEeno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4期480-482,共3页
Poetry can be seen as a means for communicating a message in a unique vision. The same can be applied to cinema. Literature precedes the making of a film in most cases. The preparation for a movie is written in much d... Poetry can be seen as a means for communicating a message in a unique vision. The same can be applied to cinema. Literature precedes the making of a film in most cases. The preparation for a movie is written in much details, be it for stories, scenes, dialogues, storyboards, or technical descriptions. In that extend, words are the genesis of cinema. Poetry is a unique way to express one's point of view in a metaphoric way, far from common means of communicating a message. This purpose is the one of many a film director with daring, controversial, or highly personal ideas. The study will concentrate on the link of cinema with poetr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hymes and rhy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TRY CINEMA ART rhymes METAPHORS CINEMATOGRAPHY NARRATIVE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英语特色活动初探
4
作者 袁泉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年第14期190-190,共1页
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更加重视学生关键品格和 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学生自主发展、个 性发展为主体的核心素养体系逐渐代替了以学科知识结构为 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英语课程的目标从培养学生的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更加重视学生关键品格和 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学生自主发展、个 性发展为主体的核心素养体系逐渐代替了以学科知识结构为 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英语课程的目标从培养学生的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上来。所以英 语教学的科学素养应该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 学习能力几个方面。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语特色活动中制定教 学目标,以及如何调整教学的内容和重点,成为中学英语教学 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歌曲 演讲 课本剧 诗歌电影 英语
下载PDF
“左转”之后:日本超现实主义再考——以文学杂志《诗·现实》为中心
5
作者 廖媛苑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39,共21页
日本超现实主义曾长期被视为个人主义的、艺术至上的文艺思潮,而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发现了其中左转的一翼。以文学杂志《诗·现实》为阵地,北川冬彦、神原泰等人借鉴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超现实主义加以重构,饭岛正则以电影... 日本超现实主义曾长期被视为个人主义的、艺术至上的文艺思潮,而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发现了其中左转的一翼。以文学杂志《诗·现实》为阵地,北川冬彦、神原泰等人借鉴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超现实主义加以重构,饭岛正则以电影诗的形式探索了无产阶级文学大众化的可能性。通过对这些文艺实践的探讨,本文试图重新确认日本超现实主义的历史位置与意义,进一步理解国际左翼现代主义文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超现实主义 《诗·现实》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电影诗歌
原文传递
月光下的蜗牛踪迹——布拉哈格论实验电影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侃侃(翻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5,共6页
2003年初,乔多夫受法国电视台之托,在布拉哈格家中对他进行访谈并制成“肖像短片”《探望斯坦·布拉哈格》。两个月后,布拉哈格去世。吉纳维芙·岳将访谈整理成文字。布拉哈格在52年间创作近400部电影,吉纳维芙称他为“个人电... 2003年初,乔多夫受法国电视台之托,在布拉哈格家中对他进行访谈并制成“肖像短片”《探望斯坦·布拉哈格》。两个月后,布拉哈格去世。吉纳维芙·岳将访谈整理成文字。布拉哈格在52年间创作近400部电影,吉纳维芙称他为“个人电影、由纯粹光影构成的视觉诗以及视觉边界本身”的明证。对于自己的作品是否存在统一主旨这个问题,布拉哈格迟疑了,但他最后唱起一首歌,词曰:“除了爱,宝贝,我什么也给不了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 电影诗歌 视觉/视野 月光下的蜗牛踪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