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陌生化手法对电影隐喻传播的影响研究——《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沈幼平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6-60,共5页
《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是姜文执导的两部影片,两部影片都包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为使这些隐喻和象征得到有效传达,两部影片都采用了"陌生化"处理手法,但观众反应却差异巨大。这说明不同的"陌生化"手法... 《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是姜文执导的两部影片,两部影片都包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为使这些隐喻和象征得到有效传达,两部影片都采用了"陌生化"处理手法,但观众反应却差异巨大。这说明不同的"陌生化"手法会给影片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通过两部影片"陌生化"手法的对比研究,分析其内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电影隐喻 叙事结构 魔幻现实主义
下载PDF
《地球最后的夜晚》与电影隐喻表现
2
作者 赵黎畅 汪琨 徐晓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1-73,共3页
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不是在叙述一个现实的故事,而是在表达一段人生的经历,导演毕赣在这部电影中将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情景交叠,亦真亦幻。艺术的表达是基于自我意识的产生,这部电影对于梦境的表达和对现实的诗化处理也同样是一种... 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不是在叙述一个现实的故事,而是在表达一段人生的经历,导演毕赣在这部电影中将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情景交叠,亦真亦幻。艺术的表达是基于自我意识的产生,这部电影对于梦境的表达和对现实的诗化处理也同样是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反思,是基于审美的情感判断。本文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出发,对毕赣电影的艺术表达进行分析研究。席勒指出,艺术的根本属性是“表现的自由”。毕赣的电影作品即克服了讲述情节的叙事方式,产生出“无知性概念束缚的想象力的自由驰骋”,这种艺术美正是指向自由为内涵的审美王国。在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的艺术表达中,扬弃了反省,多了流露,少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自我意识 诗化表达 电影隐喻 情感判断
下载PDF
论电影隐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电影《湮灭》《降临》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卢苇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4-88,共5页
隐喻在电影叙事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科幻电影创作中。科幻电影中无论是对外星侵略、外星探秘、多维度穿梭等各种题材的处理及主题表现,都离不开视觉隐喻,即图像的隐喻表达;同时,这一类型电影具有其特有的类型隐喻,这一类型隐喻有其固... 隐喻在电影叙事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科幻电影创作中。科幻电影中无论是对外星侵略、外星探秘、多维度穿梭等各种题材的处理及主题表现,都离不开视觉隐喻,即图像的隐喻表达;同时,这一类型电影具有其特有的类型隐喻,这一类型隐喻有其固定的叙事模式和图像复现方式;电影隐喻作为文化的生成注定包含着特定的现实诉求,其艺术性契机就在于隐喻性画面向现实性诉求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隐喻 视觉隐喻 类型隐喻 原型 文化母题
下载PDF
视听语言对电影隐喻性的建构——以奉俊昊执导影片《寄生虫》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廖紫塬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16期117-118,共2页
2020年2月,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影片《寄生虫》在奥斯卡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这不仅是韩国电影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也是整个亚洲首次获得最佳影片。韩国导演都喜欢用隐喻去表达自己电影中更深层的主题,奉俊昊导演也... 2020年2月,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影片《寄生虫》在奥斯卡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这不仅是韩国电影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也是整个亚洲首次获得最佳影片。韩国导演都喜欢用隐喻去表达自己电影中更深层的主题,奉俊昊导演也是如此,不仅在情节线索上处处有隐喻,其画面的构图、对光影色调的运用,也是为电影的隐喻做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语言 电影隐喻 《寄生虫》电影色彩
下载PDF
意指解读:类梦编码、符号隐喻、视觉表征——以电影《瀑布》为例
5
作者 杨冰玉 《东南传播》 2023年第3期63-65,共3页
麦茨结合精神分析学与符号学,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移置”与“凝缩”概念按照拉康的理念“投射”到修辞学所言的“隐喻”“换喻”的对立结构上,从而论证隐喻之于电影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直接影响到了导演钟孟宏的多部创作。钟孟... 麦茨结合精神分析学与符号学,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移置”与“凝缩”概念按照拉康的理念“投射”到修辞学所言的“隐喻”“换喻”的对立结构上,从而论证隐喻之于电影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直接影响到了导演钟孟宏的多部创作。钟孟宏在作品中按意识逻辑比对物质世界中相关要素,创造符合物质现实的影像外形,寻求影像与物像的相似性。其新作《瀑布》将意指设置于类梦化编码、符号性隐喻以及视觉化表征三方面,建构起一部含混多义的台湾地区现实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孟宏 麦茨 电影符号 台湾地区电影隐喻
下载PDF
电影中的“愤怒”隐喻多模态表征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兴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46-51,共6页
有别于动画片,电影广泛使用面部表情符号、体势符号、行为/事件符号和环境、自然力量符号等四类多模态符号表征"愤怒"。相对于漫画、动画片较高频次地使用面部表情符号和体势符号表征"愤怒",电影使用行为/事件符号... 有别于动画片,电影广泛使用面部表情符号、体势符号、行为/事件符号和环境、自然力量符号等四类多模态符号表征"愤怒"。相对于漫画、动画片较高频次地使用面部表情符号和体势符号表征"愤怒",电影使用行为/事件符号和环境、自然力量符号的频次较高。电影中多模态符号表征的隐喻概念与语言模态基本一致,认知模式突显"试图控制愤怒"和"失控"/"愤怒转移"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隐喻 “愤怒”隐喻 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表征
下载PDF
从隐喻看《山楂树之恋》纯爱背后的生化危机 被引量:1
7
作者 时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1,共2页
电影隐喻是导演凭借电影框向受众传达隐喻意义的叙事手段。受众透过电影框中具有"多像性"特征的影像符号能解构出导演的隐喻立意。本文基于隐喻源域到目标域映射的维度来剖析潜藏在影片《山楂树之恋》纯洁爱情主线背后生化危机的隐匿... 电影隐喻是导演凭借电影框向受众传达隐喻意义的叙事手段。受众透过电影框中具有"多像性"特征的影像符号能解构出导演的隐喻立意。本文基于隐喻源域到目标域映射的维度来剖析潜藏在影片《山楂树之恋》纯洁爱情主线背后生化危机的隐匿副线:本来开白花而因矿物辐射、植株变异后开出红花的山楂树这个有隐喻价值的影像象征着受矿藏辐射、感染白血病去世的地质勘探队员老三的悲剧命运,从而更加凸显了影片的主题:纯洁爱情的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电影隐喻 生化危机
下载PDF
丰碑还是古迹?古迹?——转身回眸惆怅中的苏联电影
8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0-23,共4页
苏联电影曾经伴随我们一代人的成长,卡拉OK厅里常常传出我们熟悉的苏联电影插曲。在今天我们重新回顾它,每一部影片都依然亲切感人,就象寻访一位老朋友,当年的心情还能依稀记得。今天的人们很容易有一种误解。
关键词 苏联电影 影片 电影创作 艺术创作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战争片 电影 隐喻电影 电影艺术家 古迹 丰碑
下载PDF
电影剧作及其观念的变化
9
作者 王迪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75-87,共13页
我们在创作和理论研究中,经常遇到电影剧作和电影剧作观念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是电影剧作?为什么戏剧式的剧作观念在电影创作中长期占重要位置?散文化电影剧作观念的特点?有无诗电影?诗是否只是电影剧作中的一种"成份"?... 我们在创作和理论研究中,经常遇到电影剧作和电影剧作观念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是电影剧作?为什么戏剧式的剧作观念在电影创作中长期占重要位置?散文化电影剧作观念的特点?有无诗电影?诗是否只是电影剧作中的一种"成份"?关于"作家电影"的争论,以及"思想电影"和"非理性电影"等等。探讨这些问题,对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剧本 电影创作 剧作家 艺术家 散文化 艺术创作 隐喻电影 电影 电影导演 电影文学 电影编剧 作家电影 影片
下载PDF
FILMIP:电影多模态隐喻识别新进路
10
作者 孙毅 田良斌 陈朗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77,共11页
电影隐喻识别程序FILMIP可对电影中的隐喻进行较为精准穷尽的识别。该程序涵盖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剖析和评估电影内容,并引导分析者对其一致性进行解读;第二阶段则是电影隐喻识别的具体过程,主要引导分析者甄别非协调的电影元素,并测... 电影隐喻识别程序FILMIP可对电影中的隐喻进行较为精准穷尽的识别。该程序涵盖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剖析和评估电影内容,并引导分析者对其一致性进行解读;第二阶段则是电影隐喻识别的具体过程,主要引导分析者甄别非协调的电影元素,并测试相关元素是否分属不同的概念域,以确定电影中的隐喻用法。研究发现:FILMIP能为隐喻研究和话语分析提供电影分析所需的符号学结构知识,但FILMIP在应用、编码等方面尚存局限,需要后续研究予以升级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电影隐喻识别程序 成绩 局限性
原文传递
Metaphor in Cinema Revisited
11
作者 Alberto J. L. Carrillo Canan, Victor Gerardo Rivas Lopez May Zindel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12期1118-1123,共6页
The theory of rhetorical figures in cinema is highly problematic, besides it can be considered as outdated as the semiotic theory of cinema,1 yet it is convenient to reexamine the idea of"cinematographic metaphor" i... The theory of rhetorical figures in cinema is highly problematic, besides it can be considered as outdated as the semiotic theory of cinema,1 yet it is convenient to reexamine the idea of"cinematographic metaphor" in order to throw some light on the dominant idea of cinema as narrative medium. In this paper we will examine: (l) the supposedly existing metaphor of urban and industrial man as sheep at the beginn!ng of Chaplin's film Modern Times; and (2) the sequence of the awakening stone lion in Eisenstein's Battleship Potemkin as metaphor of the proletarian revolt against czarism. We will arrive to the notion of a purely metaphoric film, which together with Zavattini's ideal film showing 90 minutes in the life of a man to whom nothing happens, will helps us draw some conclusions about montage and narrativity in cinema. Especially interesting in this connection is the fact that symbolical shots as the mentioned ones are like description in literature, that is, they have nothing to do neither with the time of the story nor with the time of the dis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PHOR mental state rhetorical figure ILLUSION
下载PDF
民族回望、阶层反思与末世焦虑——以奉俊昊电影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慧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7,共6页
詹姆逊以民族寓言定位第三世界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文化阐释学角度重视此类电影"社会政治与文化力量"的重要价值,其认知图绘与乌托邦思想为大众电影的政治化解读打开了全新视野。奉俊昊凭借《寄生虫》斩获奥斯卡四项大奖,阶层... 詹姆逊以民族寓言定位第三世界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文化阐释学角度重视此类电影"社会政治与文化力量"的重要价值,其认知图绘与乌托邦思想为大众电影的政治化解读打开了全新视野。奉俊昊凭借《寄生虫》斩获奥斯卡四项大奖,阶层寓言再一次成为他展现韩国现代性社会进程中残酷现实的艺术手段。回望奉俊昊七部作品,他始终以民族寓言的电影意识回望被殖民的民族记忆、反思被异化与固化的阶层现状、关注韩国民众艰难生存的精神荒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俊昊 电影隐喻 民族寓言 第三世界文化 《寄生虫》
原文传递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在电影中的无意识再现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昱华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6,共6页
本文依托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结构和防御机制理论,对电影在创作无意识人格心理层面的呈现加以分析,并将这类心理层面无意识呈现的影片界定为隐喻型心理电影。通过《寄生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内外影片的人格心... 本文依托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结构和防御机制理论,对电影在创作无意识人格心理层面的呈现加以分析,并将这类心理层面无意识呈现的影片界定为隐喻型心理电影。通过《寄生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内外影片的人格心理解析,区别解构了几种相对典型的呈现类型。本文认为,创作者无意识和意识交织下对人格理论的巧妙契合与呈现,是影片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正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相加,电影的艺术性得以抵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结构 自我防御机制 隐喻型心理电影 无意识
原文传递
精神导师之惑
14
作者 张斯絮 《中国青年》 2013年第23期10-11,共2页
我们都在期待权威的降临,可有谁问问:大师,你为什么天生就知道答案?《精神导师之梦》的男主角阿伦是一位神秘的作家。20年来无数狂热的书迷将他的著作奉为精神指导的圭皋,不断追寻他以期得到人生的建议。可是20年后当他终于真实地站了出... 我们都在期待权威的降临,可有谁问问:大师,你为什么天生就知道答案?《精神导师之梦》的男主角阿伦是一位神秘的作家。20年来无数狂热的书迷将他的著作奉为精神指导的圭皋,不断追寻他以期得到人生的建议。可是20年后当他终于真实地站了出来,人们才发现原来'精神导师'的生活也是狼藉一片。电影隐喻着现实。看看当下的中国,如此痴迷'心灵鸡汤'的年轻人并不鲜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导师 电影隐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