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影革命与高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双向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军 杨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0-172,共3页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2D到3D,电影产业的革命也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革命,3D电影正在成为一块地球人都喜爱的蛋糕。但是一方面是数字电影和3D电影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而促发电影业对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的高度需求,另一方...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2D到3D,电影产业的革命也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革命,3D电影正在成为一块地球人都喜爱的蛋糕。但是一方面是数字电影和3D电影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而促发电影业对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的高度需求,另一方面却是高校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面临就业难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革命 信息技术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青春·平民·空间:近年来我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叙事创新与现实价值
2
作者 李颖 陈连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5-78,共4页
作为引领主流意识形态与承载民众集体记忆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近年来完成了自身的创新性探索与叙事转向并呈现革命精神与国家力量的在场与复归。具体来说,在青春书写上以成长式人物和青年代入感完成主流价值思想的传达;在平民表达上通... 作为引领主流意识形态与承载民众集体记忆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近年来完成了自身的创新性探索与叙事转向并呈现革命精神与国家力量的在场与复归。具体来说,在青春书写上以成长式人物和青年代入感完成主流价值思想的传达;在平民表达上通过缝合家国情怀与历史图景建构观众对革命先驱的心理认同;在空间叙事上透过对空间形态的深描与人物的空间表征塑造英雄群像。上述三重叙事表达为红色电影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电影 青春 平民 空间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文化记忆书写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掖平 贺翔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7,共11页
运用文化记忆理论和电影叙事学研究等方法,对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以激活文化记忆为核心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发现:在价值取向方面,这类电影始终紧扣传统伦理价值观与革命伦理价值观在道义性上的内在耦合;在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设计... 运用文化记忆理论和电影叙事学研究等方法,对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以激活文化记忆为核心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发现:在价值取向方面,这类电影始终紧扣传统伦理价值观与革命伦理价值观在道义性上的内在耦合;在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设计方面,深探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类型更新,借助共同文化经验实现从情感认同到文化认同;在叙事空间建构方面,以“记忆之场”的叙事空间建构,通过对观众的共情呼唤,引领观众激活潜藏于心中的革命历史记忆,最终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文化记忆 叙事策略 国家认同
下载PDF
红色基因与艺术谱系:革命历史电影情感史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婧雯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78-87,共10页
我国表现革命斗争与反抗的历史主题的电影,自20世纪30年代“新兴电影运动”以来已成为一个独特且重要的电影类型。但无论是“红色”所代表的历史语境,还是其具象化的政治修辞,都还未充分强调“红色电影”特别是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作为电... 我国表现革命斗争与反抗的历史主题的电影,自20世纪30年代“新兴电影运动”以来已成为一个独特且重要的电影类型。但无论是“红色”所代表的历史语境,还是其具象化的政治修辞,都还未充分强调“红色电影”特别是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作为电影本身的艺术性质。电影艺术的诉求在于对观众的“情绪唤醒”,而这种鲜明的意识导向和创作范式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独特的影像价值甚至审美意义。寻求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对民族艺术基因的跨时代承续,离不开“情感史”视角下对其价值体系的再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电影 情感史 红色基因 艺术谱系
下载PDF
从双轮革命到独轮旋转——第五代电影的内在演变及其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一川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8,共4页
本文尝试重新思考第五代电影的革命的内涵、意义及影响。这场革命属于看与思的双轮革命,它以《黄土地》为发端而在《红高粱》达到顶峰,但随着《红高粱》的获奖而迅速演变成好看压倒好思的独轮旋转。这表明第五代从看与思并重的双轮革命... 本文尝试重新思考第五代电影的革命的内涵、意义及影响。这场革命属于看与思的双轮革命,它以《黄土地》为发端而在《红高粱》达到顶峰,但随着《红高粱》的获奖而迅速演变成好看压倒好思的独轮旋转。这表明第五代从看与思并重的双轮革命转化为看胜过思或思胜过看的独轮旋转。以好看为标志的独轮旋转正对当前中国电影产生持续的影响。《英雄》作为这方面的一个超级标本,在视觉奇观展现上达到了难以超越的形式美学绝境,但历史反思和个体意识的匮乏显而易见。要让独轮旋转的中国电影重新校正其行进的方向,就需要在个体体验的基点上重新召唤昔日第五代电影的双轮革命的幽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革命 《黄土地》 《红高梁》 《英雄》 张艺谋 第五代电影
下载PDF
革命战争题材电影群像叙事分析——以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琪 穆浩智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近年来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主旋律电影市场中的热度持续攀升,激发了观众强烈的爱国热情,从中也能看到新的艺术创作范式正在逐渐成型。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通过对个体人物与群体人物成长史进行多线叙事的方式形成完整的叙事故事,文章... 近年来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主旋律电影市场中的热度持续攀升,激发了观众强烈的爱国热情,从中也能看到新的艺术创作范式正在逐渐成型。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通过对个体人物与群体人物成长史进行多线叙事的方式形成完整的叙事故事,文章从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存在的意义、人物塑造、群像叙事的角度出发,对革命战争题材电影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战争题材电影 群像叙事 《长津湖之水门桥》
下载PDF
主旋律背景下革命题材电影的主题音乐发展探讨——以电影《革命者》中的《国际歌》为例
7
作者 仇力平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3期48-50,83,共4页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2周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涌现了大批以纪念革命年代的冷枪热血峥嵘岁月为主题的革命题材电影,影片以炮火淬炼的人民为主线,带有浓郁的爱国主义色彩,形成了歌颂优秀传统文化、赞扬伟大民族先驱的一...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2周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涌现了大批以纪念革命年代的冷枪热血峥嵘岁月为主题的革命题材电影,影片以炮火淬炼的人民为主线,带有浓郁的爱国主义色彩,形成了歌颂优秀传统文化、赞扬伟大民族先驱的一系列主旋律电影。有怀旧式、回忆式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也有关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展现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的当代“疫情保卫战”系列影片。2021年7月1日上映的重点献礼片《革命者》,全片采用独特的叙事角度,向观众介绍了百年党史上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甘于献身的先驱者——李大钊先生。该片自上映以来广受关注,是一部让全国各族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以及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爱民、爱党情怀的革命题材影片。影片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主题音乐《国际歌》诞生于法国巴黎公社运动后,在1871年被命名为《马赛进行曲》,作词者是参加了巴黎公社活动的欧仁·鲍狄埃。《国际歌》可谓人人传诵、家喻户晓,在影片中它起到了唤醒无数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华儿女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以电影《革命者》中的《国际歌》为例,探究主旋律背景下革命题材电影主题音乐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调 作词 历史 爱国 革命题材电影 《国际歌》
下载PDF
麦茨理论视域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影像符号研究——以《革命者》为例
8
作者 宋猛 苏桂霖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3期244-246,共3页
《革命者》是一部极为风格化的传记电影,特写镜头、对比蒙太奇、多线叙事以及影像符号是这次“艺术实验”的诸多亮点,但影片在形式上的大胆创新也对观众发起了一次审美体验上的挑战。文章从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出发,... 《革命者》是一部极为风格化的传记电影,特写镜头、对比蒙太奇、多线叙事以及影像符号是这次“艺术实验”的诸多亮点,但影片在形式上的大胆创新也对观众发起了一次审美体验上的挑战。文章从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出发,采用文本分析法,将电影《革命者》的视听内容分为内文本、全文本、泛文本三类,从三类文本出发,分析影像信息的传播和观众的感知方式。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从影像中个体对观者的询唤、特写镜头下超我人格的体现以及以“光”为符号的表意形式三点出发,分析影像信息的传播和观者对影像的感知。从研究中可以得出,电影《革命者》在表意形式上的创新是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少有的尝试,但是在风格化的影像表达下,叙事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极易影响观者对影片的情绪感知。在影像符号化逐渐受到创作者青睐的同时,其在信息传播中显露出的弊端也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麦茨 电影符号学 隐喻 革命者》
下载PDF
“革命母亲”的修辞学意义——以1949-1979年革命电影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冀芳 位晓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新中国成立最初三十年,中国革命电影中的母亲形象具有显著的特征和影像表现的模式化。母亲形象在影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母亲形象意义的表现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最主要和最常用到的是隐喻和象征。文章通过对这两种主要修辞手... 新中国成立最初三十年,中国革命电影中的母亲形象具有显著的特征和影像表现的模式化。母亲形象在影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母亲形象意义的表现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其中最主要和最常用到的是隐喻和象征。文章通过对这两种主要修辞手法的研究,探讨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和历史文化语境是如何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呈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电影 母亲形象 修辞 隐喻 象征
下载PDF
电影的革命书写:左翼意识形态与百年中国电影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亚平 冀心蕾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13-20,共8页
中国电影的革命表达源于左翼电影,红色意识形态来自左翼电影运动。基于革命意识形态的视角,对左翼电影运动的生成机制进行源流考辨,寻求主流意识形态的询唤话语,分析红色革命基因的传承与流变过程,由此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电影文化建... 中国电影的革命表达源于左翼电影,红色意识形态来自左翼电影运动。基于革命意识形态的视角,对左翼电影运动的生成机制进行源流考辨,寻求主流意识形态的询唤话语,分析红色革命基因的传承与流变过程,由此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电影文化建设与百年中国电影的革命书写,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电影的主流意识形态虽呈现出多样化,但无疑继承和发扬了左翼意识形态,为当下的电影文化提供了丰富、充足的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 意识形态 革命电影 主流电影 文化逻辑
下载PDF
银幕中心的他者:“革命样板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光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3-111,共9页
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糅合符号学、精神分析学、叙事学的若干观点,对20世纪中国“文革”时期的“革命样板戏电影”进行了重新解读。通过分析银幕上所显影的一个特殊时代的女性形象,试图探讨在阶级与性别相重叠的革命话语中,女性主... 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糅合符号学、精神分析学、叙事学的若干观点,对20世纪中国“文革”时期的“革命样板戏电影”进行了重新解读。通过分析银幕上所显影的一个特殊时代的女性形象,试图探讨在阶级与性别相重叠的革命话语中,女性主体如何被边缘化、他者化,并最终成为政治符码和性别神话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样板戏电影 文革 女性形象
下载PDF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英雄叙事及其嬗变的时代症候 被引量:5
12
作者 申朝晖 周明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31,共6页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主流意识形态表达的重要载体,它通过英雄叙事参与国家形象的构筑。新中国成立72年来,英雄叙事历经了三次大的变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平民英雄的成长叙事,到改革开放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历史人物的宏大叙事,...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主流意识形态表达的重要载体,它通过英雄叙事参与国家形象的构筑。新中国成立72年来,英雄叙事历经了三次大的变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平民英雄的成长叙事,到改革开放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历史人物的宏大叙事,以及近十年来消费语境下全面开启英雄叙事的柔性表达。从英雄主体的认同迁移,到叙事策略的刚柔运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大众对于革命历史的不同想象,英雄叙事的审美嬗变背后表征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逻辑和时代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英雄叙事 柔性表达 症候阅读
下载PDF
影像的想象——1949-1979中国革命电影中母亲形象与民族国家想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位晓宁 《电影评介》 2012年第4期9-10,16,共3页
1949-1979年中国拍摄了大量以表现中国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题材的影片,以及具有进步意义和表现新中国建设的影片。在一部分影片当中有大量对革命母亲形象的描写,这些母亲形象充分说明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的合理性,进而通过电影文... 1949-1979年中国拍摄了大量以表现中国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题材的影片,以及具有进步意义和表现新中国建设的影片。在一部分影片当中有大量对革命母亲形象的描写,这些母亲形象充分说明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的合理性,进而通过电影文本使新生的国家获得其国民的普遍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电影 母亲形象 民族国家 认同 想象
下载PDF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叙事模式嬗变——以《南昌起义》《八月一日》《建军大业》比较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68-70,共3页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革命历史、强化革命历史记忆、宣传革命历史意义和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以《南昌起义》《八月一日》和《建国大业》三部影片为例,总结出围绕同一...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革命历史、强化革命历史记忆、宣传革命历史意义和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以《南昌起义》《八月一日》和《建国大业》三部影片为例,总结出围绕同一历史事件创作的不同电影所采取的三种叙事模式:文献记录式的历史叙事、人物列传式的历史叙事和以青春命名的历史叙事。考察不同时期创作的同一历史事件题材电影叙事模式的嬗变,以期为未来同一题材电影创作总结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叙事模式 《南昌起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实践——探析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历史性、人民性与艺术性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朝蓬 陈洋 《传媒论坛》 2020年第4期23-23,25,共2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其理论的丰富、发展与中国近代革命中的文艺创作,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文艺实践具有紧密的关系。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其理论的丰富、发展与中国近代革命中的文艺创作,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文艺实践具有紧密的关系。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以来更加多样创作实践,无疑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化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下载PDF
致电影业和所有关注优秀电影革命的人的公开信
16
作者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柯云风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2,共4页
曾任包豪斯教员的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对电影有着长期的兴趣,在这篇宣言中,他批评了电影的商业化,并呼吁国家和教育机构去支持鼓励新一代的电影制作人。
关键词 先锋派 电影革命 行业机制
原文传递
阳翰笙对中国现代革命电影的贡献
17
作者 任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49-150,共2页
阳翰笙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对中国现代革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和剧本创作两个方面。正是由于在这两个方面的卓越贡献,阳翰笙在1949年的第一次文代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 阳翰笙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对中国现代革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和剧本创作两个方面。正是由于在这两个方面的卓越贡献,阳翰笙在1949年的第一次文代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1993年,在中国第13届金鸡奖暨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上,阳翰笙又被授予"终生成就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翰笙 现代革命电影 贡献
下载PDF
论“十七年”革命英雄主义电影的叙事模式 被引量:4
18
作者 黎萌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十七年”革命英雄主义电影 叙事模式 人物塑造 完形型英雄模式 成长型英雄模式 展示型英雄模式
下载PDF
论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宏大叙事——以《开国大典》为例
19
作者 张葵华 《声屏世界》 2019年第12期32-34,共3页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采用的宏大历史叙事不仅是一种话语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认知历史事件的模式,同时还是一种主流的也是特别重要的叙事模式。《开国大典》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标杆之作,其采用历史宏大叙事在刻画人物、构建主题以...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采用的宏大历史叙事不仅是一种话语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认知历史事件的模式,同时还是一种主流的也是特别重要的叙事模式。《开国大典》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标杆之作,其采用历史宏大叙事在刻画人物、构建主题以及情节编织等方面极具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宏大叙事 开国大典
下载PDF
论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主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婕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2-56,共5页
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主要类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最高目标必然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国家政权的政治诉求和思想观念。新世纪以来,多元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坚持继承传统,牢牢把握住政治主题,... 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主要类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最高目标必然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国家政权的政治诉求和思想观念。新世纪以来,多元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坚持继承传统,牢牢把握住政治主题,充分发挥其意识形态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执政党政治诉求、政权合法性的反映。与传统主旋律电影革命有所不同的是,历史题材电影还积极弘扬包括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等内涵的民族精神,同时,为了在经济市场化和影视产业化转型中生存与发展,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更着力于人性内涵的表达,努力开掘出更具普世价值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主旋律电影 民族精神 普世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