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7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描记术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比较
1
作者 张俊霞 于肯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415-416,共2页
目的 研究初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HD)患者的心电图特征 ,决定是否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为CHD患者的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表现有CHD临床症状的 6 6名患者中 ,心电图检查无心梗及ST -T... 目的 研究初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HD)患者的心电图特征 ,决定是否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为CHD患者的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表现有CHD临床症状的 6 6名患者中 ,心电图检查无心梗及ST -T特征性改变者 12人 ,冠状动脉造影后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 12人 ,符合率为 10 0 %,心电图检查有心梗及ST -T改变者 5 4人 ,冠状动脉造影后确定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 41人 ,符合率为 76 %。结论 对心电图表现无特征性改变、具有CHD临床症状的患者 ,行CAG检查可有效排除CHD ;对心电图表现有特征性改变的CHD患者 ,及早行CAG检查 ,可为CHD患者尽早做出正确诊断 ,明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 ,为及早行介入疗法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 冠状动脉疾病 比较
下载PDF
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血清脂联素和内脏脂肪素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
2
作者 彭敏 伍勇 +2 位作者 虞桂芳 金莹莹 张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 探究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血清脂联素、内脏脂肪素(visfatin, VF)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F患者120例为AF组,根据术后情况分为复... 目的 探究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血清脂联素、内脏脂肪素(visfatin, VF)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F患者120例为AF组,根据术后情况分为复发组39例和未复发组8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心电图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脂联素、V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血清脂联素、VF对AF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其中P波参数包括P波时限(P-wave duration, PWD)、最大PWD(maximum PWD,Pmax)、最小PWD、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 Pd)。结果 AF组术后PWD、Pmax和Pd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6.15±1.58)μg/L vs(11.43±2.26)μg/L],V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05±2.30)μg/L vs(6.23±1.0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术前PWD、Pmax和Pd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组,VF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WD、Pmax、Pd、VF为AF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脂联素为保护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WD、Pmax、Pd、脂联素、VF联合检测AF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972,各指标联合检测优于PWD、Pmax、Pd、脂联素、VF单独检测(Z=2.574,Z=2.567,Z=2.543,Z=2.554,Z=2.586,P<0.05)。结论 心电图P波参数以及血清VF升高、脂联素降低为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可提高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动 射频消融 脂联素 内脏脂肪素
下载PDF
心电图ST-T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薛姗娜 吴岩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行急诊PCI治疗的244例AMI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预后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心电监护记录患者术前心电图ST-T抬高及术...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行急诊PCI治疗的244例AMI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预后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心电监护记录患者术前心电图ST-T抬高及术后1 h、24 h心电图ST-T回落程度。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估术前及术后心电图ST-T回落程度对PCI手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44例患者中预后不良28例,预后不良组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间、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至术后1 h及术前至术后24 h心电图ST-T段回落程度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长延长、术后1个月LVDd水平升高、术后1个月LVEF水平降低、术前至术后1 h及24 h心电图ST-T段回落程度低均是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术前至术后1 h及24 h ST-T段回落程度对PCI术后预后不良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1和0.718。【结论】心电图ST-T演变与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结局密切相关,且心电图ST-T回落程度可用于辅助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梗死 急性病 血管成形 气囊 冠状动脉 预后
下载PDF
介绍一种快速描记心电图的方法
4
作者 曹慧芳 班辛雨 毛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5053-5053,共1页
关键词 /方法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林清嵘 吴玉丽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拔管时间、ST段压低幅度、ST段压低总时间及心脏缺血发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T段压低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ST段压低总时间、心脏缺血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联合临床护理路径能缩短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拔管时间,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瓣膜置换 临床护理路径
下载PDF
急性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的心电图特点和院内死亡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春伟 杨凡 +3 位作者 胡越成 张敬霞 丛洪良 李曦铭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755-761,共7页
目的探讨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的心电图特点差异,并对该类患者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94例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完全闭塞组)和99例左主干次全闭塞患者(次全闭塞组),比较其心电图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和其他临床资料差异,并对... 目的探讨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的心电图特点差异,并对该类患者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94例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完全闭塞组)和99例左主干次全闭塞患者(次全闭塞组),比较其心电图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和其他临床资料差异,并对患者的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特点对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心电图特点与休克和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与次全闭塞组比较,完全闭塞组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avR+avL导联ST段抬高,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右束支传导阻滞比例升高,QRS时限延长,而avR导联ST段抬高和avR+V1导联ST段抬高比例降低(P<0.01)。avR+a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左主干完全闭塞特异度为0.97,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预测左主干完全闭塞特异度为1.00。完全闭塞组院内死亡率为46.8%(44/94),次全闭塞组院内死亡率为14.1%(14/99)。在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中,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QRS时限,休克,无侧支循环,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休克对于院内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619、0.766、0.688、0.572、0.785;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休克诊断特异度为0.82,敏感度为0.75。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预测完全闭塞患者院内死亡特异度为0.94。在急性左主干完全闭塞中,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和无侧支循环患者中休克比例较高(P<0.05)。完全闭塞患者中,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患者未建立侧支循环,avR导联(包含avR+V1导联)ST段抬高患者中82.4%存在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供应前降支+回旋支范围。而在avR+avL导联ST段抬高患者中69.2%存在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供应前降支+回旋支范围。结论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具有不同的心电图特点,左主干完全闭塞的心电图特征可预测院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休克 左主干 完全闭塞 次全闭塞 院内死亡
下载PDF
12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心律失常漏诊55例分析
7
作者 逄世敏 于小林 林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2332-2333,共2页
关键词 律失常/诊断
下载PDF
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潘龙芳 洪跃玲 +1 位作者 唐丽 杨相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再根据穿刺先后顺序将观察组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4...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再根据穿刺先后顺序将观察组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X片定位法;观察组1采用心电定位技术结合术后X光片定位法双重确认导管尖端位置;观察组2采用心电定位技术根据术中P波振幅变化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对无明显P波变化的患者采用术后X片定位法。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在导管一次到位率、置管耗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满意度的差异性,对照组和观察组1之间导管位于最佳位置比例的差异性,观察组1和观察组2之间置管及定位总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置管总耗时远高于观察组(z=6.364,P=0.000),导管一次到位率、置管满意度低于观察组(χ2=7.745,P=0.005;63.34%/96.67%,P=0.000);对照组患者PICC到达最佳位置的比例低于观察组1,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3.740,P=0.000);在导管相关并发症上,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1与观察组2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定位技术安全、准确且能提高导管一次到位率、缩短患者从置管到输液的时间;对P波变化明显的患者,可不必行术后常规X光片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静脉置管 尖端定位
下载PDF
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9
作者 欧阳征鹏 李赵欢 李霞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5082-5083,5086,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起搏器术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析感知、起搏功能异常以及起搏相关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DDD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起搏器术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析感知、起搏功能异常以及起搏相关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DDD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短阵房颤、短阵室速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8.9%、44.4%、8.3%、2.8%、2.8%;DDD型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异常以及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9.4%,明显高于VVI型的42.5%、VVIR型的30.0%、DDDR型的31.3%、AAI型的25.0%,各型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VI型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短阵房颤、短阵室速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7.5%、42.5%、10.0%、17.5%、2.5%;VVIR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5.0%、25.0%、5.0%;DDDR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短阵房颤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1.3%、25.0%、12.5%、12.5%;AAI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5.0%、25.0%。结论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可以较好地了解不同类型起搏器工作状态,并监测起搏和起搏功能异常感知以及心律失常情况,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鸿振 王雪红 +2 位作者 肖喜刚 唐亮 贾玉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59-863,共5页
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本院使用Philips 256层螺旋CT行CTPA检查的患者资料90例,利用完全随机设计每组30例分为3组:①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简称非门控组);... 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本院使用Philips 256层螺旋CT行CTPA检查的患者资料90例,利用完全随机设计每组30例分为3组:①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简称非门控组);②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简称前瞻组);③回顾性心电门控组(简称回顾组)。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心率、扫描时间、扫描范围、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公式计算出有效放射剂量(ED)。由3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以双盲法对肺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评价在扫描范围内的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结果:三组95.6%(86/90)的病例评分≥3分。图像质量评分、冠状动脉运动伪影出现率、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图像评分:前瞻组明显优于非门控组,与回顾组相近;冠状动脉运动伪影出现率:三组分别为88.1%、21.5%和15.9%,前瞻组和回顾组明显低于非门控组;辐射剂量:前瞻组和非门控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7.59±0.87)和(7.49±0.80)mSv,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明显低于回顾组辐射剂量[(18.96±1.60)mSv];扫描时间:前瞻组平均扫描时间为(8.66±0.86)s,比回顾组和非门控组分别增加1.0s和5.5s。不同心率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CTPA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行CTPA检查是一种可行方法,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前提下,明显改善肺动脉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心脏电学重构与机械重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鹏 吴冬燕 +2 位作者 邵独婧 付乃宽 许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的电学重构和机械重构效应。方法入选因心衰而住院行CRT的70例老年患者,对其术前、术后1、6个月分别进行电学重构指标和机械重构指标检测并随访。结果 70例老年心衰患者均...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的电学重构和机械重构效应。方法入选因心衰而住院行CRT的70例老年患者,对其术前、术后1、6个月分别进行电学重构指标和机械重构指标检测并随访。结果 70例老年心衰患者均成功完成CRT。与术前比较,术后1、6个月起搏QRS间期明显缩短[(127.23±14.25)ms和(133.37±9.43)ms vs(149.86±13.35)ms,P<0.01];LVEF明显升高,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肺动脉压力、室间机械延迟、左心室间隔与后壁运动延迟明显降低(P<0.05,P<0.01)。CRT后6个月有效率达69%。结论 CRT置入术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心室间的电学传导、逆转老年心衰患者的左心室机械重构,使老年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衰竭 室重构 脏起搏器 人工
下载PDF
伴有心肌梗死史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电图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春光 要彤 +1 位作者 赵小祺 李国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812-815,共4页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探讨心肌梗死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急诊或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7例,按照有无心肌梗死史分为心肌梗死史组(72例)和无心肌梗死史组(65例);心肌梗死...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探讨心肌梗死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急诊或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7例,按照有无心肌梗死史分为心肌梗死史组(72例)和无心肌梗死史组(65例);心肌梗死史组行急诊手术18例、择期手术54例,无心肌梗死史组急诊手术14例、择期手术51例。监测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拔管时ECG变化,记录ST-T改变和各型心律失常。结果心肌梗死史急诊手术组插管时的ST-T改变发生率、麻醉诱导后ST段压低幅度均大于无心肌梗死史急诊手术组(P<0.05)。其ST-T改变发生率在麻醉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显著大于无心肌梗死史择期手术组(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在插管时和拔管时显著大于无心肌梗死史择期手术组(P<0.05);心肌梗死择期手术组拔管后ST段压低平均幅度以及麻醉诱导后、拔管后ST段抬高的平均幅度大于无心肌梗死史择期手术组(P<0.05);心肌梗死择期手术组室内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大于无心肌梗死史择期手术组(P<0.05)。结论冠心病伴有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极易发生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是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梗死 围手
下载PDF
围术期临床心脏疾病中危因素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波 纳志英 +6 位作者 张麟 韩雪 王月 尹琳 张红珊 黄青青 和晓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临床心脏疾病中危因素患者心血管事件(PCE)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非心脏择期手术围术期临床心脏疾病中危因素患者171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3组:①组,〈65岁共54例;... 目的探讨围术期临床心脏疾病中危因素患者心血管事件(PCE)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非心脏择期手术围术期临床心脏疾病中危因素患者171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3组:①组,〈65岁共54例;②组,65-75岁共72例;③组,〉75岁共45例。所有患者行术前与术后连续48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Ⅱ级以上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阵发性心房颤动(PM)及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阵发性sT段缺血性改变等作出分析、诊断;删除影响HRV及sT段分析的病例,选择113例患者的DCG分析研究HRV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的关系。结果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情况:术前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①组ⅣA级室性期前收缩、PAf及心肌缺血的发生增多(P〈0.05);②组与③组中,除③组Ⅱ级室性期前收缩无明显增加外,其余术后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组间比较:随年龄增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增加且类别增多。术前发生心肌缺血15例(13.27%),术后发生40例(35.40%)。术后发生PAf23例(13.45%),组间比较,随年龄增大PAf的发生增加(P〈0.05),其发生与左房增大无明显关系。HRV比较:术前组间比较,随年龄增大HRV呈下降趋势(P〈0.05),术后HRV各参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2个24h较第1个24hHRV指标进一步降低(除外②组的TI)(P〈O.05);术后组间比较,随年龄增长HRV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③组高龄患者降低尤为显著(P〈O.05)。结论术后随患者年龄增大,复杂性及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PCE的发生增加,其自主神经功能降低更明显,HRV指标尤其是SDAA、TI等指标显著降低,迷走及交感神经张力的失衡相对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长。提示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活性HRV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间 危险因素 便携式 律失常 肌缺血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鸣 闻捷 +4 位作者 王曼萍 崔虓 黄汉钦 夏碧涛 马丽燕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评价起搏器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对93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和症状。结果:起搏功能异常1例,检出感知异常28例,检出率为31.18% (29/93),除1例感知异常及1例起...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评价起搏器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对93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和症状。结果:起搏功能异常1例,检出感知异常28例,检出率为31.18% (29/93),除1例感知异常及1例起搏异常在常规心电图中检出外,其余均在DCG中发现。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起搏器程控调整和相应的临床处理后,28例中22例(78.6%)起搏及感知异常有不同程度改善或消失。结论:DCG监测对间歇性起搏及感知功能异常检出率较高,DCG是起搏器随访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脏起搏器 人工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心电图表现多样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张生 陈飞 +2 位作者 乔祺 张高峰 许澎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9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择期行冠脉...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择期行冠脉造影与支架置入术,术中前降支置入支架,手术顺利。术后1 h胸痛再发,并出现血压、心率下降,心电图相继出现缓慢型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再次行冠脉造影示前降支支架内血栓形成,予血栓抽吸及球囊后扩张支架置入,冠脉血流恢复。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随访半年无胸闷、胸痛发作。结论 PCI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症状和心电图可有不典型表现,及时复查冠脉造影是明确诊断并予有效干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学 介入性 后并发症 支架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广为 潘佳君 +3 位作者 乔帆 李莉 陆方林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VR治疗的2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经心尖途径8例(采用J-Valve自膨胀瓣膜),经股动...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围手术期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VR治疗的20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经心尖途径8例(采用J-Valve自膨胀瓣膜),经股动脉途径12例(采用Venus-A自膨胀瓣膜),根据术前、术后心电图表现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平均年龄为(77.8±4.9)岁。20例TAVR全部成功,随访时间为(8.0±3.1)个月。其中应用Venus-A瓣膜患者围手术期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2例(均于术后7~12 d自行恢复正常传导功能),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6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应用J-Valve瓣膜患者围手术期无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4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新发多源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者3例。结论左束支传导阻滞是TAVR围手术期发生较多的心律失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围手 律失常
下载PDF
心电图运动试验对介入术后再狭窄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瑞田 金凤表 +2 位作者 郝志敏 郭丹杰 马旃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传统ST段标准诊断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成功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29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心电图运动试验常规ST段标准诊断再狭窄,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无再... 目的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传统ST段标准诊断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成功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29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心电图运动试验常规ST段标准诊断再狭窄,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无再狭窄。结果传统ST段标准诊断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3%和66.7%。结论常规ST段标准作为诊断再狭窄的无创手段,对诊断介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鉴别诊断 血管狭窄
下载PDF
老年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武云涛 陈艳梅 +4 位作者 高迎春 查政 曹丹阳 毕磊 刘立新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并评价其是否可作为CABG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CABG术后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15例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值、室壁运动情况,术后心肌酶、血流... 目的: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并评价其是否可作为CABG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CABG术后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15例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值、室壁运动情况,术后心肌酶、血流动力学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并选CABG术后心电图无异常Q波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以上观察指标的数值中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结论: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并非围术期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也不能做为术后早期测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非体外循环 肌梗塞
下载PDF
血清心肌标记物与心电图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可 张毅刚 +1 位作者 王诚 盛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治疗前后心脏血清标记物及心电图的变化及关系。方法检测VS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C反...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治疗前后心脏血清标记物及心电图的变化及关系。方法检测VS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并分别记录手术前后心电图(ECG),对治疗前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介入治疗后6hVSD患者较治疗前血清cTnI明显升高(t=12.796,P<0.01),24h已下降,但仍有统计学意义(t=44.444,P<0.01),术后48h已恢复至术前水平,hs-CRP术后6h、24h、48h逐渐升高,且升高明显(t6h=55.463,t24h=111.558,t48h=109.831,P值均<0.05),血清CK、CK-MB、LDH、AST水平无明显变化。部分ECG术后较术前出现新发传导阻滞,多见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病例,但与心肌酶、C反应蛋白变化无明显关系。结论经导管VSD封堵术对患者cTnI、hs-CRP及ECG有一定影响,但cTnI、hs-CRP的变化与ECG的变化关联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标 肌钙蛋白I C反应蛋白 室间隔缺损 脏导管插入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态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利民 肖戈惠 +4 位作者 陈水英 叶秀梅 张昕昕 何劲松 寇贞建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9期690-692,共3页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由冠心病引起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死亡率逐渐增加。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肌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现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病变重要的...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由冠心病引起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死亡率逐渐增加。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肌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现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病变重要的、安全有效且可接受的治疗措施。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内科作为全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培训基地,收治了大量的此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便携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