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控离子交换复合膜电极的界面结合行为与提锂性能
1
作者 张金凤 孙海东 +6 位作者 张荣子 李娟 马彦军 张正 张志华 杜晓 郝晓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29,共8页
【目的】电控离子交换(ESIX)作为一种新型的离子选择性分离和回收的技术,可以用于从盐湖中提取锂资源。其中,集流体与电活性复合膜之间的界面结合行为对复合膜的电控提锂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方法】以LiMn2O_(4)为电活性锂离子交换材... 【目的】电控离子交换(ESIX)作为一种新型的离子选择性分离和回收的技术,可以用于从盐湖中提取锂资源。其中,集流体与电活性复合膜之间的界面结合行为对复合膜的电控提锂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方法】以LiMn2O_(4)为电活性锂离子交换材料,并分别以钛板和石墨板为集流体制备了钛基和碳基复合膜电极。通过附着力测试探讨了集流体与复合膜的界面结合行为,并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测试分析了不同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结果表明:石墨板与复合膜之间的粘附强度(1.33N/cm)约为钛板(0.71N/cm)的2倍,且碳基复合膜电极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0次连续的ESIX过程中,碳基复合膜电极具有更好的提锂性能。这是由于石墨板与复合膜之间具有更充分的粘结性,使两者之间显现出更杰出的界面导电性,从而增强了复合膜电极的电活性和循环稳定性。此外,钛板在多次氧化还原后表面生成的氧化膜会产生较大界面电阻,从而降低了钛板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流体 钛板 石墨板 锰酸锂 电控离子交换
下载PDF
聚吡咯膜电极电控离子交换技术除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学佳 田思航 +3 位作者 牛俊健 杜鹃 孙玥 王忠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00,共5页
研究了利用电控离子交换技术对工业废水中的Cl-进行去除。考察了Cl-含量、电极电流密度以及共存阴离子等对聚吡咯(PPy)纳米复合电活性离子交换膜电极的除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Cl-含量对其脱除速率影响较小;电流密度在0.99 m A/c... 研究了利用电控离子交换技术对工业废水中的Cl-进行去除。考察了Cl-含量、电极电流密度以及共存阴离子等对聚吡咯(PPy)纳米复合电活性离子交换膜电极的除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Cl-含量对其脱除速率影响较小;电流密度在0.99 m A/cm^2时PPy膜对Cl-脱除效果为好;膜电极连续20次脱氯、再生循环证明Cl-置入量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90%以上,脱附效率在75%以上。在体积流量4 m L/min、电流密度0.99 m A/cm2时动态脱除Cl-时,Cl-置入膜内较为完全,且PPy电极材料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 聚吡咯(PPy) 膜电极 除氯
下载PDF
纳米棒状LiV_(3)O_(8)电控离子交换选择性提锂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薪攸 杜晓 +6 位作者 安小伟 王佩芬 王子锐 刘丹阳 郭晓阳 郝晓刚 马旭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8-634,共7页
通过水热-固相两步法制备了纳米棒状钒酸锂(LiV_(3)O_(8)),采用XRD、FTIR、SEM、XPS等手段测试了LiV_(3)O_(8)的结构和形貌,并考察了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的LiV_(3)O_(8)的电控离子交换(ESIX)性能。实验结果表明,500℃煅烧得到的LiV_(3)O_... 通过水热-固相两步法制备了纳米棒状钒酸锂(LiV_(3)O_(8)),采用XRD、FTIR、SEM、XPS等手段测试了LiV_(3)O_(8)的结构和形貌,并考察了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的LiV_(3)O_(8)的电控离子交换(ESIX)性能。实验结果表明,500℃煅烧得到的LiV_(3)O_(8)拥有均匀的纳米棒结构以及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将其制备成电活性功能膜,采用电控离子交换技术在100 mg/L的锂溶液中对Li^(+)的吸附量可达36.36 mg/g.同时LiV_(3)O_(8)对锂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及稳定性,在等摩尔Li^(+)、K^(+)、Mg^(2+)混合溶液中,Li^(+)/K^(+)和Li^(+)/Mg^(2+)的选择性因子分别达到38.43和4.75,经历5次循环后,锂离子的吸附容量仍可保持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锂 电控离子交换 吸附容量 脱附 选择性分离
下载PDF
H_(x)PO_(4)^((3-x)-)印迹聚吡咯膜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控离子交换性能
4
作者 邢丽芳 原沁波 +5 位作者 陈良 周娴娴 李瑜 王恩志 刘盼盼 刘世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81,共8页
采用恒电位电化学聚合法在镀金石英晶片上制备聚吡咯(PPy)印迹膜材料,通过SEM、FT-IR和XPS对膜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材料表面微观形貌为菜花状,膜材料内含有H_(2)PO^(-)_(4),具有H_(2)PO^(-)_(4)印迹PPy膜材料的... 采用恒电位电化学聚合法在镀金石英晶片上制备聚吡咯(PPy)印迹膜材料,通过SEM、FT-IR和XPS对膜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材料表面微观形貌为菜花状,膜材料内含有H_(2)PO^(-)_(4),具有H_(2)PO^(-)_(4)印迹PPy膜材料的特征。使用电化学法考察其对H_(x)PO_(4)^((3-x)-)的交换性能,结果表明,离子交换容量随pH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呈"V"形,随NaH_(2)PO_(4)浓度的增大而单调增大,最高可达15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净化 磷污染 PPy膜 电控离子交换 H_(x)PO_(4)^((3-x)-)
下载PDF
WO_(3)/LiV_(3)O_(8)用于电控离子交换选择性提锂
5
作者 杜泽宇 杨薪攸 +5 位作者 王子锐 安小伟 王佩芬 马旭莉 杜晓 郝晓刚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首先通过水热合成制备了六方隧道结构的WO_(3),然后再通过两步法将LiV_(3)O_(8)与WO_(3)进行复合,制备成WO_(3)/LiV_(3)O_(8)复合材料。随后采用XRD、SEM、EDS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不同复合比例的WO_(3)/LiV_(3)O_... 首先通过水热合成制备了六方隧道结构的WO_(3),然后再通过两步法将LiV_(3)O_(8)与WO_(3)进行复合,制备成WO_(3)/LiV_(3)O_(8)复合材料。随后采用XRD、SEM、EDS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不同复合比例的WO_(3)/LiV_(3)O_(8)电控离子交换(ESIX)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iV_(3)O_(8)与WO_(3)成功复合,其中WO_(3)(10%)/LiV_(3)O_(8)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将WO_(3)(10%)/LiV_(3)O_(8)涂覆到预处理好的碳纸上,制备成电活性功能膜,采用ESIX技术在30 mg/L的含Li^(+)溶液中对Li^(+)进行电化学吸附,在电位为-1.0 V(vs.SCE)时吸附容量最大,为14.2 mg·g^(-1)。在三种离子浓度均为0.015 mol/L的Li^(+)、Mg^(2+)、K^(+)混合溶液中测试了该材料的选择性,Li^(+)/Mg^(2+)和Li^(+)/K^(+)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15.88和52.23,五次吸附-脱附循环后,Li^(+)的吸附容量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87.8%。WO_(3)/LiV_(3)O_(8)对Li^(+)吸附表现出较高的吸附选择性,且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LiV_(3)O_(8) 离子 电控离子交换 吸附容量 选择性分离
下载PDF
聚吡咯复合膜材料制备、表征及阳离子交换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蔡本慧 杨凤林 柳丽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8-80,共3页
以活性炭纤维(ACF)为基底电极,采用电化学恒电位聚合法制备了掺杂十二烷基苯磺酸阴离子(DBS-)的聚吡咯(PPy)复合膜(ACF/PPy/DBS),分别考察了聚合时间为0.5h和1h的两种复合膜(APD0.5和APD1)对Ca2+的离子交换性能和电流效率,并使用扫描电... 以活性炭纤维(ACF)为基底电极,采用电化学恒电位聚合法制备了掺杂十二烷基苯磺酸阴离子(DBS-)的聚吡咯(PPy)复合膜(ACF/PPy/DBS),分别考察了聚合时间为0.5h和1h的两种复合膜(APD0.5和APD1)对Ca2+的离子交换性能和电流效率,并使用扫描电镜表征和分析了复合膜的形貌。结果表明,复合膜的膜厚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膜厚与Ca2+的交换量成正比,但对离子交换的电流效率没有明显影响。在Ca2+的掺杂过程中,复合膜内Ca2+离子的掺杂量和电流效率随阴极极化电位的负移而增大;在Ca2+的解析过程中,复合膜内Ca2+离子解析的电流效率随阳极极化电位的正移而降低,但解析量的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电控离子交换 电化学聚合 活性炭纤维 十二烷基苯磺酸
下载PDF
电活性铁氰化镍膜电极对稀土钇的电控离子分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浩 郝晓刚 +4 位作者 王忠德 张忠林 马旭莉 李一兵 刘世斌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2-487,共6页
通过电沉积方法分别在镀铂石英晶片和铂基底上制备了电活性铁氰化镍膜,并考察了膜电极在含钇离子溶液中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在0.1 mol·L-1的硝酸钇溶液中,使用循环伏安法及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测试考察了铁氰化镍膜对钇离子的置入... 通过电沉积方法分别在镀铂石英晶片和铂基底上制备了电活性铁氰化镍膜,并考察了膜电极在含钇离子溶液中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在0.1 mol·L-1的硝酸钇溶液中,使用循环伏安法及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测试考察了铁氰化镍膜对钇离子的置入释放性能及对应的质量变化,同时比较了铁氰化镍膜电极在Y(NO3)3和Sr(NO3)2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在0.1 mol·L-1[Y(NO3)3+Sr(NO3)2]混合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分析了薄膜对Y3+/Sr2+离子的选择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铁氰化镍膜的表面形貌,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定了膜在氧化和还原状态下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铁氰化镍膜在含Y3+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行为,其中氧化过程薄膜质量减少,对应着钇离子的释放;还原过程薄膜质量增加,对应钇离子的置入;在0.0 V或0.9 V调控膜电极的氧化还原状态实现对钇离子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氰化镍薄膜 电控离子交换 钇分离 稀土金属
下载PDF
电控煤基炭膜基于双电层效应高效分离稀溶液中铅离子 被引量:7
8
作者 常璐通 高凤凤 +2 位作者 杜晓 马旭莉 郝晓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1-357,共7页
选用煤基管状炭膜作为电控离子交换膜电极,利用双电层-电控离子交换机制分离稀溶液中Pb^2+,考察了操作方式(静态、动态)、膜电极电位、Pb^2+初始浓度和共存阳离子对Pb^2+电控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炭膜作为石墨化多孔炭材料,具... 选用煤基管状炭膜作为电控离子交换膜电极,利用双电层-电控离子交换机制分离稀溶液中Pb^2+,考察了操作方式(静态、动态)、膜电极电位、Pb^2+初始浓度和共存阳离子对Pb^2+电控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炭膜作为石墨化多孔炭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活性;在负电位条件下,利用炭膜电极表面与离子形成的双电层效应和含氧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共同实现了Pb^2+的高效分离;在动态渗透过程中,吸附电位为-5 V时,渗透液中始终未检测到Pb^2+;在多种阳离子共存溶液中,炭膜对Pb^2+仍然保持100%的去除率;此外,炭膜在5次吸脱附循环后,去除率仍可达96%,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炭膜 电控离子交换 双电层 离子 选择性分离
下载PDF
新型煤基炭膜电控分离废液中低浓度铅离子 被引量:1
9
作者 蔡富刚 杜晓 +3 位作者 高凤凤 常璐通 张兴芳 郝晓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420,共7页
基于煤基炭膜设计了一种新型电控膜分离系统,在煤基炭膜电极上采用电控离子交换(ESIX)技术,使铅离子进行周期性的吸/脱附过程,并结合液路系统实现废液中低浓度铅离子的连续分离。实验中分别考察了膜电极施加电位、铅离子初始质量浓度、... 基于煤基炭膜设计了一种新型电控膜分离系统,在煤基炭膜电极上采用电控离子交换(ESIX)技术,使铅离子进行周期性的吸/脱附过程,并结合液路系统实现废液中低浓度铅离子的连续分离。实验中分别考察了膜电极施加电位、铅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再生液pH值对炭膜铅离子分离效果的影响,进而评价膜电极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膜电极施加电位时,铅离子的吸、脱附效率与未施加电位时相比分别提高了2.2倍和2.3倍;随着膜电极吸附/脱附时所加电位分别增大至-0.5 V和1.1 V,铅离子的吸、脱附效率不断增大,且施加电位时,经炭膜处理后的溶液中铅离子质量浓度为0 mg/L,去除率为100%;随着铅离子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铅离子的吸附量不断增加;由再生实验可得,再生液pH=3时脱附效率高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交换 煤基炭膜 膜分离 离子
下载PDF
LiMn_(2)O_(4)-PPy双电极高效协同电控提取盐湖锂离子
10
作者 林冯翔 宋高晋 +2 位作者 张忠林 高凤凤 郝晓刚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电控离子交换(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系统内对电极具有保持溶液电中性、增强提锂效果且使系统形成闭合回路的关键作用。在ESIX技术盐湖提锂过程中人们主要关注锂离子捕获电极,关于对电极的研究较少。而本文研... 电控离子交换(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系统内对电极具有保持溶液电中性、增强提锂效果且使系统形成闭合回路的关键作用。在ESIX技术盐湖提锂过程中人们主要关注锂离子捕获电极,关于对电极的研究较少。而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对电极对ESIX系统提锂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聚吡咯/导电炭黑/聚偏二氟乙烯(PPy/C/PVDF)、活性炭/导电炭黑/聚偏二氟乙烯(AC/C/PVDF)和石墨板电极作为ESIX系统中锰酸锂/导电炭黑/聚偏二氟乙烯(LiMn_(2)O_(4)/C/PVDF)提锂膜电极的对电极,考察了这3种ESIX系统在氯化物型高镁锂比模拟卤水(Mg/Li~50)中的提锂性能。结果表明,当PPy/C/PVDF作为对电极时可有效吸附卤水中Cl^(-),且ESIX系统提锂性能最优,Li^(+)吸附量为13.9 mg/g;当PPy/C/PVDF电极湿膜厚度增加至1 mm时,ESIX系统对Li^(+)的提取率可达44.2%,Li^(+)/Mg^(2+)分离因子可达56.82。因此,针对不同的阴离子型盐湖卤水设计匹配的对电极对ESIX技术在盐湖提锂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2)O_(4)/C/PVDF 电控离子交换 对电极 锂提取 高镁锂比卤水
下载PDF
聚苯胺/α-磷酸锆电控膜高效去除水中微量镉离子
11
作者 高凤凤 陈如意 +1 位作者 杜晓 郝晓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34,40,共5页
以三维多孔碳毡(PTCF)为基底,将苯胺和α-磷酸锆(α-ZrP)电化学聚合成聚苯胺(PANI)/α-ZrP/PTCF膜,用于水中微量Cd^(2+)的电控分离。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PANI/α-ZrP/PTCF膜的微结构及离子吸脱附机理进行表征和分析。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 以三维多孔碳毡(PTCF)为基底,将苯胺和α-磷酸锆(α-ZrP)电化学聚合成聚苯胺(PANI)/α-ZrP/PTCF膜,用于水中微量Cd^(2+)的电控分离。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PANI/α-ZrP/PTCF膜的微结构及离子吸脱附机理进行表征和分析。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PANI/α-ZrP/PTCF膜对Cd^(2+)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等温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Cd^(2+)吸附规律,且膜的最大吸附量为113.5 mg/g。此外,Cd^(2+)的浓度可从1 mg/L降低到0.09 mg/L,且脱附率为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交换 PANI/α-ZrP/PTCF膜 离子 吸脱附机理
下载PDF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电控分离膜排异性回收废水中低浓度磷酸盐
12
作者 刘堰 过嘉鑫 +4 位作者 杨颂 徐世娴 杨言言 余钟亮 郝晓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5-1783,共9页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CoNi-LDH/G杂化膜进行形貌、组成及结构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该杂化膜在不同吸附电压、不同初始浓度、共存离子及不同pH值条件下对PO_(4)^(3-)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电位,即使在低浓度下,杂化膜对PO_(4)^(3-)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可以在较宽的pH值(4~10)范围内使用,同时受共存离子及其浓度变化影响甚小。此外,G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0 mg·g^(-1),CoNi-LDH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74 mg·g^(-1),二者吸附容量之和小于CoNi-LDH/G对PO_(4)^(3-)的吸附容量(16.25 mg·g^(-1))。同时,结合O1s的XPS数据分析发现,CoNi-LDH/G杂化膜对PO_(4)^(3-)的吸附过程除了层间阴离子交换、PO_(4)^(3-)与层板金属离子配位的配体交换外,还存在G与CoNi-LDH之间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 电控离子交换 排异性 低浓度 磷酸根
下载PDF
PPy@UiO-66复合膜用于选择性去除水中钠离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言言 张贝蕾 +1 位作者 杜晓 郝晓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5,49,共5页
再生水的回用可缓解水资源危机,而其中高浓度的钠(Na^+)成为其灌溉回用中的危害因素。采用电化学双脉冲法制备了一种由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UiO-66与聚吡咯(PPy)杂化的PPy@UiO-66复合膜,并研究了其对钠离子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结果显示,... 再生水的回用可缓解水资源危机,而其中高浓度的钠(Na^+)成为其灌溉回用中的危害因素。采用电化学双脉冲法制备了一种由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UiO-66与聚吡咯(PPy)杂化的PPy@UiO-66复合膜,并研究了其对钠离子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结果显示,该复合膜对钠离子具有良好的电控离子交换能力,其原因可归结于UiO-66的孔道结构及有机配体对Na^+的亲和性。钠离子交换量达45.61 mg/g,且其对Na+的选择性也明显优于Li^+、K^+。利用周期性调变膜的还原和氧化电位的方式,实现了Na^+在膜与溶液之间快速的传递与交换。此外,PPy/UiO-66复合膜比单一的PPy膜具有更高的钠离子交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交换 PPy/UiO-66复合膜 离子 再生水
下载PDF
电活性镍钴双金属氧化物高选择性去除/回收水中磷酸盐离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言言 李永国 +3 位作者 祝小雯 杜晓 马旭莉 郝晓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2-298,共7页
磷是植物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素,也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废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与回收均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单极脉冲电沉积法在炭布上制备镍钴双氢氧化物,并于管式炉中原位焙烧制得镍钴双金属氧化物(NiCo-Layered Double Oxide... 磷是植物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素,也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废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与回收均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单极脉冲电沉积法在炭布上制备镍钴双氢氧化物,并于管式炉中原位焙烧制得镍钴双金属氧化物(NiCo-Layered Double Oxide,NiCo-LDO),将其用于电控离子交换(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过程实现PO_(4)^(3-)的去除与回收。实验对比了ESIX与离子交换(Ion Exchange,IX)过程中NiCo-LDO对PO_(4)^(3-)的去除性能,并考察了其选择性及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0.00±0.05)mg/L的PO_(4)^(3-)溶液中,ESIX过程中膜对PO_(4)^(3-)的离子交换量约为IX的2倍;NiCo-LDO对PO_(4)^(3-)具有高选择性,且经过5次循环后,离子交换量仍可达到初始值的92%以上;结合XPS分析,发现NiCo-LDO对PO_(4)^(3-)的ESIX过程包括一个不可逆的"记忆效应"结构恢复过程及两个可逆的层板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和PO_(4)^(3-)与O-H基团的配体交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双金属氧化物 磷酸盐 电控离子交换 配体交换
下载PDF
电化学法控制聚吡咯/α-磷酸锆/碳毡电极去除水中低浓度铅离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如意 张朋乐 +3 位作者 廖森梁 李馨然 王忠德 郝晓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352,共9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水相中制备了电活性聚吡咯/α-磷酸锆(PPy/α-Zr P)有机-无机杂化膜,通过FT-IR、XRD、XPS对电活性PPy/α-Zr P杂化膜进行表征.将制备在碳毡(PTCF)基体上的电活性PPy/α-Zr P膜电极(聚吡咯/α-磷酸锆/碳毡电极,PPy/α-Zr...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水相中制备了电活性聚吡咯/α-磷酸锆(PPy/α-Zr P)有机-无机杂化膜,通过FT-IR、XRD、XPS对电活性PPy/α-Zr P杂化膜进行表征.将制备在碳毡(PTCF)基体上的电活性PPy/α-Zr P膜电极(聚吡咯/α-磷酸锆/碳毡电极,PPy/α-Zr P/PTCF)用于电控离子交换去除废水中的铅离子.通过对PPy/α-Zr P膜电极施加氧化还原电位来调节电活性组分PPy/α-Zr P的氧化还原状态,使废水中的铅离子能够快速置入和释放.在10 mg·L-1的Pb(II)水溶液中,膜电极对铅离子的去除效率为单纯离子交换的1.8倍,膜电极的吸附量为单纯离子交换的2倍,表明该膜电极在电控离子交换条件下对铅离子具有较强的去除效率和更高的吸附容量.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电控离子交换的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2(0.6142 g·mg-1·h-1)明显高于单纯离子交换(0.2632g·mg-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交换 聚吡咯/α-磷酸锆/碳毡电极 吸附选择性 离子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聚苯胺/铁氰化镍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电控分离Cd的EQCM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宇娇 郑君兰 +4 位作者 郝晓刚 马旭莉 王忠德 张忠林 韩念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8,共6页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CNTs)修饰的铂基底上制备了聚苯胺/铁氰化镍(PANI/NiHCF)纳米复合颗粒.通过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检测了复合颗粒制备过程的质量改变量,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变换...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CNTs)修饰的铂基底上制备了聚苯胺/铁氰化镍(PANI/NiHCF)纳米复合颗粒.通过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检测了复合颗粒制备过程的质量改变量,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复合颗粒的微观形貌和组成.结合循环伏安法和EDS能谱考察了该复合电极对Cd2+离子的交换性能.结果表明,三维多孔的CNTs不仅可促进复合颗粒的沉积,而且其独特的网络结构和表面特性对形成PANI/NiHCF复合颗粒的立方体构型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复合电极在0.1mol·L-1Cd(NO3)2溶液中显示了良好的电活性,对Cd2+离子有可逆的离子交换性能,通过电控离子交换法可实现废水中Cd2+离子的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铁氰化镍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颗粒 电化学共聚 电控离子交换
下载PDF
一步共沉积法制备ZSM-5/PANI/PSS电活性膜及其电控选择性分离重金属Pb^(2+)的动力学特性
17
作者 乔文磊 杜晓 +3 位作者 高凤凤 郑君兰 李莎莎 郝晓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本文采用双脉冲一步共沉积法制备了ZSM-5/聚苯胺/聚苯乙烯磺酸钠(ZSM-5/PANI/PSS)电活性膜,通过FT-IR、XRD和SEM对ZSM-5/PANI/PSS电活性膜进行了表征.由水热法合成纳米级ZSM-5颗粒,经超声处理将ZSM-5分散,有利于合成均匀的ZSM-5/PANI/PS... 本文采用双脉冲一步共沉积法制备了ZSM-5/聚苯胺/聚苯乙烯磺酸钠(ZSM-5/PANI/PSS)电活性膜,通过FT-IR、XRD和SEM对ZSM-5/PANI/PSS电活性膜进行了表征.由水热法合成纳米级ZSM-5颗粒,经超声处理将ZSM-5分散,有利于合成均匀的ZSM-5/PANI/PSS电活性膜.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活性膜对Pb^(2+)具有优良的选择分离性能,在10 mg·L-1的Pb^(2+)溶液中电控离子交换法对Pb^(2+)的去除率是传统离子交换法的2.3倍,且前者的平衡吸附量是后者的2.5倍.吸附过程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ZSM-5/PANI/PSS电活性膜对Pb^(2+)的交换量高达235 mg·g^(-1).吸附过程为准一级动力学吸附,电控离子交换过程的准一级吸附速率常数(0.0227 g·mg^(-1)·min^(-1))明显高于传统离子交换(0.0117 g·mg^(-1)·min^(-1)).该电活性膜在电控离子交换处理废水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交换 ZSM-5/PANI/PSS 吸附选择性 PB^2+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Continuous Separation of Cesium Based on NiHCF/PTCF Electrode by 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斌 郝晓刚 +3 位作者 王忠德 张忠林 刘世斌 官国清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837-842,共6页
Nickel hexacyanoferrate (NiHCF) film was synthesized on porous three-dimensional carbon felt (PTCF) substrate by repetitious batch chemical depositions, and the NiHCF/PTCF electrode was used as electrochemically switc... Nickel hexacyanoferrate (NiHCF) film was synthesized on porous three-dimensional carbon felt (PTCF) substrate by repetitious batch chemical depositions, and the NiHCF/PTCF electrode was used as 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 (ESIX) electrode in a packed bed for continuous separation for cesium ions.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prepared electrod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effects of solution concentration on the ion-exchange capacity of the electrodes were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technique. Cycling stability and long-term storage stability of NiHCF/PTCF electrodes were also studied. The NiHCF/PTCF electrodes with excellent ion-exchange ability were used to assemble a diaphragm-isolated ESIX reactor for cesium separation. Continuous separation of cesium and regeneration of NiHCF/PTCF electrode based on the diaphragm-isolated reactor were performed in a laboratory-scale two-electrod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kel hexacyanoferrate 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 cesium separation porous carbon felt
下载PDF
电化学法提锂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俊义 董生德 +5 位作者 贺欣 许琪 海春喜 周园 张新星 马路祥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4-1052,共9页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锂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我国具有丰富盐湖锂资源,随着技术的革新与产业化的实践,盐湖提锂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电化学法提锂作为众多提锂技术中的新秀,因绿色环保、选择性高、低能耗而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锂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我国具有丰富盐湖锂资源,随着技术的革新与产业化的实践,盐湖提锂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电化学法提锂作为众多提锂技术中的新秀,因绿色环保、选择性高、低能耗而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电化学提锂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电化学提锂技术的发展给出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提锂 电化学法 类电池体系 电控离子交换技术 电渗析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