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电极导线移位右室流出道致心室双部位交替起搏一例
1
作者 曾春芳 李天发 陈跃武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1,共1页
患者女性,62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双腔(DDD)永久起搏器,术后Holter检查显示:起搏QRS波两种形态交替出现,一种为心尖部起搏波形,另一种为右室流出道起搏波形,全程无起搏P波,考虑心房电极导线移位右室流出道着床并起搏右室,间歇感知... 患者女性,62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双腔(DDD)永久起搏器,术后Holter检查显示:起搏QRS波两种形态交替出现,一种为心尖部起搏波形,另一种为右室流出道起搏波形,全程无起搏P波,考虑心房电极导线移位右室流出道着床并起搏右室,间歇感知心房。经程控及胸透亦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起搏 起搏电极导线移位 并发症 双极导线
下载PDF
与心房电极导线异常相关的卧位性胸痛一例
2
作者 金鄂 吉亚军 +3 位作者 王小琴 郑萍 周梦桥 陈华章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5期380-382,共3页
患者女性,41岁,植入双腔起搏器5年后,因卧位时胸痛3天就诊。动态心电图表现为与体位相关的心房间歇感知不良、起搏不良。起搏器程控检查显示心房间歇感知不良、起搏不良、导线阻抗下降,检查过程中心房起搏时诉胸痛,关闭心房起搏功能时... 患者女性,41岁,植入双腔起搏器5年后,因卧位时胸痛3天就诊。动态心电图表现为与体位相关的心房间歇感知不良、起搏不良。起搏器程控检查显示心房间歇感知不良、起搏不良、导线阻抗下降,检查过程中心房起搏时诉胸痛,关闭心房起搏功能时胸痛缓解,最终将起搏模式程控为VDD模式。门诊随访1年后胸部X线影像提示心房电极导线有移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电极导线移位 胸痛 心房起搏不良 心房感知不良
原文传递
46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4
3
作者 张建军 杨新春 +3 位作者 胡大一 商丽华 汪爱虎 陈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56-457,共2页
分析 4 6 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发生的并发症原因 ,以利减少其发生率。选择 1995年 3月~ 2 0 0 3年 12月因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置入起搏器或自动复律器 (ICD)的患者 4 6 2例。其中男 2 2 4例 ,女 2 38例 ;缓慢性心律失常4 4 8例、快速性... 分析 4 6 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发生的并发症原因 ,以利减少其发生率。选择 1995年 3月~ 2 0 0 3年 12月因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置入起搏器或自动复律器 (ICD)的患者 4 6 2例。其中男 2 2 4例 ,女 2 38例 ;缓慢性心律失常4 4 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 14例 ;4 6 2例起搏器中单腔起搏器 2 4 1例、双腔起搏器 2 0 7例(包括部分双室起搏 )、三腔起搏器及ICD 14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内积血及血肿 (6 .1% )、电极导线脱位 (1.5 % )、囊袋破溃及感染 (1.1% ) ,积血的发生与年龄偏大和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有关 ,电极导线的脱位主要是固定的、结扎线松开 ,电极导线固定不良所致 ;感染的发生主要在慢性期 ,尤其是更换起搏器的患者 ,考虑囊袋制作偏小、或与原起搏器形状不相称引起皮肤受压缺血 ,激发无菌性炎症 ,破溃后发生细菌性感染是其主要原因。结论 :采取相应措施 ,可以减少此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 并发症 电极导线移位 囊袋内积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