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0排CT分次团注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低剂量CT尿路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尚煌 胡卫东 +2 位作者 陈秀华 高观鸿 谢湘伟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分次团注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低剂量CT尿路造影(CTU)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9例具有泌尿系统临床症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CT分次团注双期扫描,对照组予以CT... 目的:探讨320排CT分次团注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低剂量CT尿路造影(CTU)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9例具有泌尿系统临床症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CT分次团注双期扫描,对照组予以CT单次团注4期扫描,两组均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对比两组CT客观图像质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其主观图像质量的伪影、噪声、结构及清晰度;对比分析两组辐射剂量中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观察组SNR和CN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图像伪影、噪声、结构及清晰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TDI、DLP及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95,t=14.986,t=14.750;P<0.05)。结论:CT分次团注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可减少CTU辐射剂量,且并未对图像质量造成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次团注 自动管电流技术 辐射剂量 CT尿路造影(CTU)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极限扩散电流技术测定管内强化传质系数
2
作者 许蓉 费海燕 +1 位作者 朱鹏 谷和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12-715,共4页
采用极限扩散电流技术(LDCT)测定管内液体传质系数(k),通过使用静态混合器、筛板和不锈钢θ环填料与筛板耦合体等强化元件,考察了不同强化手段对管内k的影响,研究了气液多相体系的传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LDCT能较好地测定单相和多相体... 采用极限扩散电流技术(LDCT)测定管内液体传质系数(k),通过使用静态混合器、筛板和不锈钢θ环填料与筛板耦合体等强化元件,考察了不同强化手段对管内k的影响,研究了气液多相体系的传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LDCT能较好地测定单相和多相体系的k。在液体流量为1.00m3/h的条件下,空直管中的k为2.38×10-2m/s;使用筛板、静态混合器和填料与筛板耦合体时,k分别为3.64×10-2,3.96×10-2,5.90×10-2m/s。由实验测定的k结合传递类比定律可得到液体传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系数 极限扩散电流技术 强化传质 多相流 传热系数
下载PDF
低千伏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下肢CTA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海波 郭晓玲 付传明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探讨80 k V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下肢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为80 k V,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照组为常规120 Kv,300 m A。分析两组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80 k V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下肢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为80 k V,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照组为常规120 Kv,300 m A。分析两组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辐射剂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各层面动脉内CT值(SI)、图像背景噪声(BN)、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图象诊断可接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满足诊断要求。与对照组ED[(23.9±5.9)m Sv]比较,观察组ED[(8.5±1.3)m Sv]明显减少(15.4±3.4)m Sv,降低了约64%(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可显著降低下肢CTA检查的辐射剂量,提高合理使用低剂量原则的效率,值得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低千伏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强化电流技术在铝厂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王斌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年第9期51-51,共1页
在铝厂生产工作过程中,所常用的加工技术便是电解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是铝厂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本环节。电解技术的应用效率,直接关乎到铝厂生产的成本,在这期间,强化电流技术开始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并且将该技术应用到生产作业... 在铝厂生产工作过程中,所常用的加工技术便是电解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是铝厂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本环节。电解技术的应用效率,直接关乎到铝厂生产的成本,在这期间,强化电流技术开始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并且将该技术应用到生产作业中。主要针对强化电流技术在铝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铝厂生产的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电流技术 铝厂 应用
下载PDF
基于微电流技术的提前检测与保护装置
5
作者 田昌军 马颖婷 王海时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第6期207-208,共2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微电流技术的提前检测与保护装置,采用微电流检测的方法不会对电流承受能力较小的高精密仪器造成损害,同时可以根据不同阻抗调整相适应的检测电流,达到通用可调的目的。
关键词 电流技术 事前检测 漏电保护 实时监测
下载PDF
采用开关电流技术实现信号滤波的电路
6
作者 张镜清 蒋松文 《上海工业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本文提出了采用开关电流技术实现信号滤波的一种电路-滤波器(五阶切比雪夫滤波器),该电路经PSPICE电路仿真系统模拟,在0-5MHZ影响范围内,幅频衰减小于0.1dB,响应时间为33ns,电路功耗为23.4mW.
关键词 开关电流技术 滤波器 信号滤波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技术联合人工智能在COVID-19肺部低剂量CT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翔 王翔 +2 位作者 杨欣 黄增发 夏文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部CT应用低剂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areDose)联合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16例COVID-19住院患者,按3种扫描剂量模式随机分配,即常规剂量Caredose模式(管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部CT应用低剂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areDose)联合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16例COVID-19住院患者,按3种扫描剂量模式随机分配,即常规剂量Caredose模式(管电流80~150 mAs,管电压120 kV)、低剂量CareDose模式(管电流21~60 mAs,管电压100 kV)和人工固定低管电流模式(管电流20 mAs,管电压100 kV),每组72例,AI独立阅片后由两位放射专家评判识别符合率。结果:低剂量CareDose模式组的图像主观评分和诊断符合率接近常规剂量CareDose组,明显优于人工固定低管电流组;低剂量CareDose模式组和人工固定低管电流模式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均显著低于常规CareDose模式组(ED分别降低66.75%、82.39%)。结论:低剂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联合AI辅助诊断系统应用于COVID-19肺部CT,在不影响诊断筛查的前提下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不同管电流技术在肺部CT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晏飞虎 包江萍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肺部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部CT检查患者,采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50例。FM组管电流为200m A,ATCM组噪声指数(NI)值设定为11,管电流范围10-500m A,其余...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肺部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部CT检查患者,采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50例。FM组管电流为200m A,ATCM组噪声指数(NI)值设定为11,管电流范围10-500m A,其余参数相同。计算并记录2种不同管电流技术的肺尖部、肺中部、肺底部及整个肺部扫描的平均管电流值,并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M组肺尖部平均管电流(192.1±25.4)m A及肺底部平均管电流(189.5±24.6)m A分别与FM组的肺部平均管电流(200±0.0)m 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中部的平均管电流(116.6±13.3)m A与FM组的肺部平均管电流(200±0.0)m 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M组的整个肺部平均管电流(154.3±16.2)m A较FM组的平均管电流(200.0±0.0)m A下降约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CM组的平均剂量长度值(DLP)为(316.4±40.4)m Gy.cm较FM组的平均DLP(401.7±45.5)m Gy.cm下降21.2%,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评价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获得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21.2%,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部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不同管电流技术在副鼻窦CT扫描中的应用
9
作者 包江萍 晏飞虎 +1 位作者 付启义 杨井岗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副鼻窦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付鼻窦CT检查患者,其中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30例。FM组管电流为200mA,ATCM组设定噪声指数(NI)值为4,管电流范围10-250mA,其...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副鼻窦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付鼻窦CT检查患者,其中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30例。FM组管电流为200mA,ATCM组设定噪声指数(NI)值为4,管电流范围10-250mA,其余参数相同。对2种毫安技术的mA值、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M组的剂量长度值(DLP)平均为(340.7±43.4)mGy·cm,较FM组的平均DLP(447.1±0.0)mGy·cm下降23.8%,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评价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鼻窦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获得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23.8%,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副鼻窦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偏中心定位对胸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10
作者 袁颖 白玫 +2 位作者 乔磊 徐辉 钟朝辉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用于胸部CT扫描时的偏中心定位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 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机采用ATCM技术对胸部仿真模体行CT扫描,通过调整检查床高度模拟实现偏中心情况。依据扫描定位方式将...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用于胸部CT扫描时的偏中心定位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 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机采用ATCM技术对胸部仿真模体行CT扫描,通过调整检查床高度模拟实现偏中心情况。依据扫描定位方式将采用后前定位像扫描方法纳入后前定位像组,采用双定位像扫描方法纳入双定位像组,两组均以模体腋中线为中心,调整检查床高度,模拟模体在扫描野中的不同位置。每组分别在腋中线80 mm、60 mm、40 mm、20 mm、0 mm、-20 mm、-40 mm、-60 mm及-80 mm处扫描体模。两组均在相同的扫描参数件下扫描,记录其图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并比较两组图像的客观噪声(SD),由2名具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生采用双盲法对磨玻璃密度结节(GGN)进行主观评分,取评分均值评价结果。结果:后前定位像组定位在偏中心-80 mm时的CTDIvol为4.56,与在偏中心0 mm比较增加了54.05%,偏中心80 mm时的CTDIvol为2.12,与在偏中心0 mm比较降低了28.38%。双定位像组定位在偏中心-80 mm时的CTDIvol为3.20,与在偏中心0 mm比较降低了3.61%,在偏中心80 mm时的CTDIvol为3.31,与偏中心0 mm比较降低了0.30%。两组不同偏中心位置扫描对GGN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后前定位像扫描时,偏中心定位扫描对辐射剂量的影响较大,采用双定位像扫描时,偏中心定位扫描对辐射剂量无影响。在临床上对不能确定胸廓侧位中心时,应采用双定位像进行胸部CT扫描,可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 偏中心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3D smart mA调控技术对不同BMI患者图像采集时间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11
作者 杨慧玲 张硕 +2 位作者 赵文哲 杨柳青 杨健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分析3D智能管电流(3D smart mA)调控技术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图像采集时间、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择取的180例行胸部CT扫描患者选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所收治,按照BMI将患者分为三组,... 目的:分析3D智能管电流(3D smart mA)调控技术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图像采集时间、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择取的180例行胸部CT扫描患者选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所收治,按照BMI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18.5 kg/m^(2)≤BMI≤23.9kg/m^(2),n=75)、B组(23.9kg/m^(2)0.05);两位医师对肺部不同层面图像质量(IQS)评分进行评价,Kappa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0.768、0.812、0.861);三组肺部不同层面IQ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肺部不同层面C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BMI增加而下降(P<0.05),三组肺部不同层面图像标准差(SD)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LP、ED均低于B、C组,B组DLP、ED低于C组(P<0.05)。结论:不同BMI患者应用3D smart mA调控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智能管电流调控技术 体质量指数 图像采集时间、图像采集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定位像参数对智能管电压辅助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静 梁保辉 +2 位作者 王梦廷 王浩祥 张梦雨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定位像的扫描参数对智能管电压辅助(Scout on Tube Voltage Assist,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影响。方法利用GE Revolution CT机和CT剂量体模,改变定位像的管电压、管电流、球管的投射角度以及床相对于机架等中... 目的探讨定位像的扫描参数对智能管电压辅助(Scout on Tube Voltage Assist,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影响。方法利用GE Revolution CT机和CT剂量体模,改变定位像的管电压、管电流、球管的投射角度以及床相对于机架等中心点的距离,研究使用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时的断层图像管电流曲线和图像质量。利用ImageJ软件获取断层图像的管电流、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分别计算定位像和断层的信噪比并进行比较。结果当定位像的管电压发生变化时,定位像管电压为120 kV,图像质量较好,且辐射剂量较低。当定位像的管电流发生变化时,但曝光量无明显变化,定位像的管电流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基本没有影响。当定位像的投射角度发生变化时,90°和180°结合时图像质量较好,且辐射剂量较低。当CT床相对于机架等中心点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扫描部位的中心置于机架机架等中心点时,图像质量较好,且辐射剂量较低。结论通过研究定位像的参数对断层的管电流曲线的影响,发现在使用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时,选择合适参数可以在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同时能降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管电压辅助技术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CT剂量体模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纳秒脉冲电流检测技术的研发
13
作者 吴斌 陈永刚 +1 位作者 包家立 陈新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5期31-35,55,共6页
目的纳秒脉冲电场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需要准确稳定获取脉冲输出电流幅值。由于治疗用脉冲前沿陡、脉宽短、电磁干扰强,故本研究旨在研发一种新型的脉冲电流检测技术,以实现脉冲电流检测功能。方法采用高性能隔离式电流传感器进行脉冲... 目的纳秒脉冲电场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需要准确稳定获取脉冲输出电流幅值。由于治疗用脉冲前沿陡、脉宽短、电磁干扰强,故本研究旨在研发一种新型的脉冲电流检测技术,以实现脉冲电流检测功能。方法采用高性能隔离式电流传感器进行脉冲电流采样,电流信号调制衰减后通过阻抗匹配和差分的方式进行传输,现场可编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缓存模数转换后的电流数字量信号,以通讯方式传输到微控制芯片进行电流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多层板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设计,增强抗干扰性。结果静态直流测试和实际负载下的动态脉冲测试误差均≤5%,实现了纳秒级别的稳定采样。结论该纳秒脉冲电流检测模块能满足医用级治疗设备的应用要求且方便集成,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电场 治疗设备 电流检测技术 隔离式电流传感器
下载PDF
电流辅助成形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14
作者 徐勋虎 康庆鑫 +2 位作者 刘永康 王春旭 王国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6,共9页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PF/DB)工艺是指在一个热循环内材料同时完成成形和扩散连接的加工过程。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轻质高强难变形金属材料需求增加,迫切需要探索这类材料的成形新方法。电流辅助成形能够降低材料流动应力,提高其成形精度,...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PF/DB)工艺是指在一个热循环内材料同时完成成形和扩散连接的加工过程。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轻质高强难变形金属材料需求增加,迫切需要探索这类材料的成形新方法。电流辅助成形能够降低材料流动应力,提高其成形精度,与SPF/DB工艺相结合能够高效制备复杂结构件,这对高强难变形金属材料成形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电致塑性原理,梳理了电流辅助成形、扩散连接和SPF/DB的特点与优势,阐述了目前电流辅助成形工艺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 电流辅助成形技术 电致塑性 塑性成形 难变形材料
下载PDF
低对比剂剂量联合管电流调制技术、低管电压在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浩 陈志琴 曾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究低对比剂剂量联合管电流调制技术、低管电压在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因下肢动脉异常于盐城市中医院行CT下肢动脉成像的患者62例,其中男37例,女25例。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n=32)采... 目的:探究低对比剂剂量联合管电流调制技术、低管电压在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因下肢动脉异常于盐城市中医院行CT下肢动脉成像的患者62例,其中男37例,女25例。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n=32)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自适应mAs,管电压80 kV,60 mL对比剂用量进行扫描,B组(n=30)采用管电流230 mAs,管电压120 kV,90 mL对比剂用量进行扫描。记录两组患者股动脉、胫前动脉、腘动脉层面CT值、下肢动脉图像噪声并计算图像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n,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结果: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质量,两名评分者对下肢动脉CTA图像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851、0.790),两组患者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DI_(vol))、ED、股动脉、胫前动脉、腘动脉层面CT值、下肢动脉图像噪声差异均显著(P<0.01)。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SNR、CNR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对比剂剂量联合管电流调制技术、低管电压在CT下肢动脉成像中可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肢动脉 电流调制技术
下载PDF
流动电流混凝控制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崔福义 李圭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24-26,共3页
自1994年起,流动电流技术逐渐在国内水厂大量应用,迄今已有愈百台国产设备在全国各地水厂运转,其范围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国产设备是专门针对我国的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及应用条件进行研究设计的,因此绝大多数国... 自1994年起,流动电流技术逐渐在国内水厂大量应用,迄今已有愈百台国产设备在全国各地水厂运转,其范围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国产设备是专门针对我国的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及应用条件进行研究设计的,因此绝大多数国产设备获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取得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电流技术 混凝 控制系统 水厂
下载PDF
高电流密度铜电解技术开发路径及在工业领域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文聪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17期10-12,共3页
通过对高电流密度铜电解技术开发路径及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分析,首先,分析了精炼铜生产工艺原理,提出了一种高电流密度铜电解技术,随后探讨了传统电解槽中电解液的流动以及流场模拟结果,并对高电流密度铜电解技术开发路径进... 通过对高电流密度铜电解技术开发路径及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分析,首先,分析了精炼铜生产工艺原理,提出了一种高电流密度铜电解技术,随后探讨了传统电解槽中电解液的流动以及流场模拟结果,并对高电流密度铜电解技术开发路径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高电流密度铜电解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该项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密度铜电解技术 开发路径 工业应用 影响
下载PDF
异步电机监测中MCA及电流频谱技术的结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丙辉 刘享明 +2 位作者 李洋 刘梓珺 赵晗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3年第19期170-173,共4页
静态MCA测试技术与定子电流频谱分析技术是异步电机监测中经常用的方法,两种异步电机监测诊断技术对绕组匝间短路与转子导条断裂故障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在异步电机实际监测过程中,应将两种监测诊断技术结合运用。通过对监测原理的分析,... 静态MCA测试技术与定子电流频谱分析技术是异步电机监测中经常用的方法,两种异步电机监测诊断技术对绕组匝间短路与转子导条断裂故障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在异步电机实际监测过程中,应将两种监测诊断技术结合运用。通过对监测原理的分析,并以船舶异步电机工况举例,对两种监测方法的运用顺序进行探讨,从而有效提高异步电机故障诊断结论的可靠性,并为设备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机 监测诊断 MCA技术 定子电流频谱分析技术 绕组匝间短路 转子导条断裂
下载PDF
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在胸部检查中的辐射防护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建新 邓刚 +1 位作者 尹晓明 杨凤芹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在胸部检查中辐射防护价值。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CT自动管电流(噪声指数=10.00)和固定管电流(200mA)技术进行胸部检查,对所获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程度及CT设备本身剂量信息显示结... 目的探讨螺旋CT自动管电流技术在胸部检查中辐射防护价值。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CT自动管电流(噪声指数=10.00)和固定管电流(200mA)技术进行胸部检查,对所获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程度及CT设备本身剂量信息显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主动脉弓上层面、气管隆突和横膈上层面肺野内CT值差异不具显著性(P=0.136,0.289,0.176),主动脉弓上层面图像背景标准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但气管隆突和横膈上层面图像背景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实验组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肺内细小血管、细支气管、叶间裂等细微结构显示程度以及病变形态特征显示无差别。两组图像主动脉弓上层面均可见线状假影,但实验组有假影的层面多,图像噪声颗粒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约为对照组的1/3。结论正确使用CT自动管电流技术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自动管电流技术 辐射防护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倩 赵心明 《医学综述》 2013年第4期702-706,共5页
随着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技术的普及,CT扫描的高辐射剂量日益得到广泛关注。CT低剂量研究也成为了CT研究的热点领域。目前,降低CT扫描剂量的方法众多,而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作为一项通过实时曝光控制优化辐射剂量兼顾图像质量的... 随着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技术的普及,CT扫描的高辐射剂量日益得到广泛关注。CT低剂量研究也成为了CT研究的热点领域。目前,降低CT扫描剂量的方法众多,而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作为一项通过实时曝光控制优化辐射剂量兼顾图像质量的先进技术已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不同的设备各有其技术基本原理及指标。对ATCM技术在头颈、胸、腹、盆腔部位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和局限性等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自动管电流技术 低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