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组合导航SIP芯片的PDN电热协同仿真与优化
1
作者 陈明 余未 +1 位作者 倪屹 时广轶 《空天预警研究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226-230,234,共6页
随着SIP芯片逐步小型化和集成化,导致芯片对PDN的直流压降、电流密度以及系统的温升控制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改变载流导体的面积来改善直流压降和电流密度过高的问题,同时针对芯片温升研究通过合理优化热过孔阵列的孔径、过孔数量以... 随着SIP芯片逐步小型化和集成化,导致芯片对PDN的直流压降、电流密度以及系统的温升控制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改变载流导体的面积来改善直流压降和电流密度过高的问题,同时针对芯片温升研究通过合理优化热过孔阵列的孔径、过孔数量以及镀铜厚度来减小热阻以达到控制芯片温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载流导体的面积能有效降低直流压降和电流密度,且还留有很大的裕量;而热过孔阵列的合理布局能有效控制芯片温升,从而提升了芯片的功能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组合导航 SIP芯片 直流压降 热分布 电热协同仿真
下载PDF
基于博弈优化算法的综合电热协同网络中热泵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动态特性研究
2
作者 梁安琪 曾爽 +7 位作者 任佳航 张新月 曹锋 余小玲 宋昱龙 邢其敬 杨旭 马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为提升区域能源综合利用和促进低碳发展,针对园区等典型区域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包含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及地源/空气源热泵及冷水机组等园区冷热能源供给系统与储能设备等。利用TRNSYS软件对北京地区6种气候条件下系统的动态特性... 为提升区域能源综合利用和促进低碳发展,针对园区等典型区域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包含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及地源/空气源热泵及冷水机组等园区冷热能源供给系统与储能设备等。利用TRNSYS软件对北京地区6种气候条件下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研究,采用博弈方法进行智能化运行并与逻辑控制方法对比。结果表明逻辑控制方法下可满足负荷需求但无法实现热泵机组始终高效运行与储能装置的充放平衡。进行博弈优化后的综合能源系统不仅能通过电热协同实现能量柔性调度分配,还能节约热泵机组整体能耗,并实现区域能源经济效益的目标。为综合电热协同网络中热泵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协同 热泵 智能化运行 动态特性 TRNSYS 博弈优化
下载PDF
万兆以太电模块电热协同仿真及散热研究
3
作者 邹国强 陈旭东 +1 位作者 陈健 张倩武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12期17-19,共3页
在万兆以太电模块工作过程中,模块内部的PHY芯片产生巨大的热量,有可能造成芯片性能的下降甚至停止工作。针对模块设计中温度过高的问题,运用了ANSYS公司的SIwave和Icepak仿真软件中的IR-Drop分析和热仿真迭代,以此对PCB进行电热联合仿... 在万兆以太电模块工作过程中,模块内部的PHY芯片产生巨大的热量,有可能造成芯片性能的下降甚至停止工作。针对模块设计中温度过高的问题,运用了ANSYS公司的SIwave和Icepak仿真软件中的IR-Drop分析和热仿真迭代,以此对PCB进行电热联合仿真,对比纯热仿真和电热联合仿真的差异。建立万兆以太电模块整体仿真模型,研究了万兆以太电模块在实际工作场景下的内部温度场,验证了导热垫片对改善模块内部散热条件的效果。通过对比模块仿真与实验测试在不同温度下监控点的温度数据,仿真与实测温度误差在7%以内,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为万兆以太电模块的散热设计和测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协同仿真 Icepak 万兆以太电模块 SIwave
下载PDF
电热协同互补提升电网灵活性的评估及仿真 被引量:6
4
作者 赖业宁 张政 +3 位作者 薛峰 谢东亮 蔡林君 宋晓芳 《浙江电力》 2022年第3期34-41,共8页
电热协同互补对于提升能源安全、克服长时储能能力的不足意义重大。从满足电网功率调节灵活性的需求出发,以蓄热式电采暖作为电热协同互补系统的代表,建立了描述其功率调节特性的模型;提出了蓄放热可行域的概念,进一步实现了灵活调节能... 电热协同互补对于提升能源安全、克服长时储能能力的不足意义重大。从满足电网功率调节灵活性的需求出发,以蓄热式电采暖作为电热协同互补系统的代表,建立了描述其功率调节特性的模型;提出了蓄放热可行域的概念,进一步实现了灵活调节能力的量化评估。基于实际场景,分析测算了典型日大规模电热协同互补对系统预防停电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配置大规模储热容器有利于实现电热解耦,提升电热协同参与调峰备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协同互补 蓄热式电采暖 需求侧响应 能量可行域 电网灵活性
下载PDF
考虑碳交易机制与需求响应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电热协同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任德军 刘自发 +2 位作者 高峰 高畅 宋光雄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综合能源系统是未来能源系统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在冷、热、电、气多种能源融入系统的情况下,保证系统经济高效运行是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运行问题,提出了考虑碳交易机制与需求响应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电... 综合能源系统是未来能源系统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在冷、热、电、气多种能源融入系统的情况下,保证系统经济高效运行是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运行问题,提出了考虑碳交易机制与需求响应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电热协同运行优化方法。考虑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阶梯碳交易机制,构建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和能效水平最高为目标的双目标运行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运行优化模型求解方法。对一个典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参与需求响应前后的系统经济运行工况和能效水平。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运行优化模型可以实现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在需求响应环境下的最优运行,电网需求响应机制可以有效引导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提升系统能效、提高关键设备利用率及降低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碳交易机制 电热协同运行优化 需求响应 经济运行
下载PDF
基于Cadence Sigrity板级的电热协同仿真 被引量:3
6
作者 封云鹏 朱望纯 +1 位作者 尚玉玲 高海英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293-298,共6页
为了研究PCB的电热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直流压降问题,设计了高速、高密度、高功耗的DDR3 SODIMM PCB。通过Cadence Sigrity对整板进行电热协同仿真的方法,得到整板的电参数与热参数,评估整板是否存在潜在的设计风险。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 为了研究PCB的电热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直流压降问题,设计了高速、高密度、高功耗的DDR3 SODIMM PCB。通过Cadence Sigrity对整板进行电热协同仿真的方法,得到整板的电参数与热参数,评估整板是否存在潜在的设计风险。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从而避免了因为PCB的电热设计问题和直流压降问题,导致盲目的开板和反复的调试,为工程设计节约了成本,并且提高了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电压分布 温度分布 电热协同仿真
下载PDF
考虑光储型电热协同系统灵活性的多代理削峰填谷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曾爽 梁安琪 +6 位作者 王立永 李香龙 马麟 王喆 王林钰 刘澜 赵伟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为解决光储型电热协同系统(electric-thermal system,ETS)协作参与电网削峰填谷问题,并减小负荷预测误差和新能源波动对调节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多代理削峰填谷策略。该策略依托由配网代理、区域代理、ETS/光伏发电(PV)代理和执行单元... 为解决光储型电热协同系统(electric-thermal system,ETS)协作参与电网削峰填谷问题,并减小负荷预测误差和新能源波动对调节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多代理削峰填谷策略。该策略依托由配网代理、区域代理、ETS/光伏发电(PV)代理和执行单元构成的多代理系统实施,包含集中式能量优化和分布式能量管理环节。在集中式能量优化过程中,配网代理可通过求解以自身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优化模型,为区域代理及其内部的光伏系统提供日内有功功率上限计划。分布式能量管理过程中,区域代理和ETS/PV代理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算法获取供暖设备的有功功率修正值,从而减小实际区域代理有功功率与其计划值间的偏差。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使系统协同参与削峰填谷且结果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协同系统 削峰填谷 多代理系统 能量管理
下载PDF
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的光储型电热协同系统日前运营决策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喆 杨旭 +4 位作者 朱迪 李香龙 邢其敬 王立永 王林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5-225,共11页
光储型电热协同系统的日前运营决策会影响次日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性,制定合理的运营决策计划意义重大。针对传统决策制定方法所存在的指标赋权合理性不足、未考虑信息灰性以及模糊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的日前运... 光储型电热协同系统的日前运营决策会影响次日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性,制定合理的运营决策计划意义重大。针对传统决策制定方法所存在的指标赋权合理性不足、未考虑信息灰性以及模糊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的日前运营决策方法。首先,为提高指标权重的合理性,采用最小叉熵法求解考虑主、客观权重内在联系的综合权重。其次,为减小信息灰性以及模糊性对方案评分结果的负面影响,构建了面向光储型电热协同系统的灰色模糊评价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设计了日前运营决策算法,从而获取次日系统的最佳运行方案。最后,以一个工业园区光储型电热协同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运营决策方案可改善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协同系统 最小叉熵法 灰色模糊评价 运营决策计划 日前运营决策
下载PDF
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电热协同运行异常识别方法
9
作者 范旭东 陈宋宋 +5 位作者 宫飞翔 李香龙 梁安琪 曾爽 李启明 贺富龙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3年第10期19-25,共7页
当前,以“电热协同,跨网互济”为核心理念的区域清洁供能逐步成为了一种成熟的能源解决方案,因此保障电热协同运行安全稳定也成为了工作重中之重,在异常识别过程中,很难获取充足故障数据,使得所训练模型泛化能力不足。文章基于区域电热... 当前,以“电热协同,跨网互济”为核心理念的区域清洁供能逐步成为了一种成熟的能源解决方案,因此保障电热协同运行安全稳定也成为了工作重中之重,在异常识别过程中,很难获取充足故障数据,使得所训练模型泛化能力不足。文章基于区域电热综合功能系统典型架构,构建光伏、热泵、电动汽车、蓄电池、蓄热模块综合仿真模型,然后结合所提故障模拟方法生成所需异常运行数据,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运行异常识别模型,最后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监测电热协同运行异常具有一定的理论与数值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协同 长短时记忆网络 异常识别 数据驱动 综合能源系统
下载PDF
园区电热协同低品位热源利用的供能规划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安琪 蒋一博 +4 位作者 丁屹峰 孙强 秦帅 张伍勋 李香龙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7-178,共12页
在“双碳”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园区低品位热源资源潜力,提高园区清洁供能水平是当前的研究重点。综合考虑园区低品位热源资源禀赋与负荷需求,提出一种园区级分布式清洁供能策略,即采用“低品位热源+电热泵+余热发电设备”的供热与供电... 在“双碳”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园区低品位热源资源潜力,提高园区清洁供能水平是当前的研究重点。综合考虑园区低品位热源资源禀赋与负荷需求,提出一种园区级分布式清洁供能策略,即采用“低品位热源+电热泵+余热发电设备”的供热与供电方式建立分布式能源枢纽站,以上级能源网作为供能补充,根据用户实时负荷需求灵活调节系统供能参数。为实现上述供能策略,首先综合考虑源、荷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与匹配关系,提出园区级供能集群划分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其次,提出考虑电热潮流约束与电、热耦合设备出力约束的电热协同系统规划模型,优化能源枢纽站设备容量配置;最后,利用分段线性化方法对模型进行简化求解。某待规划供能园区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实现了对本地低品位热源的高效利用,具有较强的电、热能流耦合关系,相比于传统电热协同供能方式,降低了园区一次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 低品位热源 电热协同 集群划分 设备配置
下载PDF
基于LFBGA的电热耦合仿真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洪辉 高波 孙海燕 《中国集成电路》 2018年第10期41-46,共6页
为了验证芯片上的非均匀焦耳热和温度的相互作用,将电-热耦合仿真应用于薄型细间距球栅阵列(LFBGA)封装。基于ANSYS Siwave,首先仿真得到不均匀焦耳热。接着,在ANSYS Icepak中模拟温度结果。通过使用Siwave和Icepak之间的数据接口,可以... 为了验证芯片上的非均匀焦耳热和温度的相互作用,将电-热耦合仿真应用于薄型细间距球栅阵列(LFBGA)封装。基于ANSYS Siwave,首先仿真得到不均匀焦耳热。接着,在ANSYS Icepak中模拟温度结果。通过使用Siwave和Icepak之间的数据接口,可以实现双向耦合。热阻用于评估散热能力。根据耦合仿真结果,不均匀的焦耳热和温度同时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细间距球栅阵列(LFBGA) 热阻 电热协同仿真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飞轮储能电机多工况效率优化
12
作者 朱迪 赵杨阳 +2 位作者 艾邓鑫 张利 周咏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82-3592,共11页
由于热泵系统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电机转速控制便捷、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强的特点,其运用于电热耦合系统可实现热力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协同运行支撑,而配备高速飞轮电机的电热耦合热泵系统具备大惯量、长延时特征,在电热协同运行领域具备... 由于热泵系统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电机转速控制便捷、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强的特点,其运用于电热耦合系统可实现热力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协同运行支撑,而配备高速飞轮电机的电热耦合热泵系统具备大惯量、长延时特征,在电热协同运行领域具备更强的支撑能力。但现有飞轮储能电机多基于额定工作点进行效率优化,难以实现全工作周期内综合效率最优。为此,本工作基于电热协同实际工作场景得到单个完整工作周期下飞轮电机的运行工况变化,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飞轮电机多工况效率优化方法。首先,建立适用于高速电机的效率计算模型,并根据热泵运行场景计算出单次工作下飞轮电机转速曲线;其次,确定待优化变量,通过参数灵敏度分析去除关联度较小参数以减少计算量,并根据实际工况提出电机综合效率指标以量化电机在全工作周期内的效率表现;最后,基于遗传算法寻优得到最优工作点,优化后综合效率增加0.34%,全速范围内电机效率均得到提升,单个工作周期能量损耗下降38.7 kJ,较优化前能量损耗降低14.8%。优化结果证明此方法可提高飞轮电机全工作周期内的运行效率,降低热泵运行过程中的能耗损失,提升飞轮储能系统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协同 电热耦合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 多工况效率优化 遗传算法 损耗计算
下载PDF
面向系统集成的散热天线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礼 唐旻 +2 位作者 钱佳唯 张跃平 毛军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66-1773,共8页
散热天线是一种兼具电磁辐射特性和散热性能的新型结构,可以实现天线和散热器的功能一体化,提高系统的集成度.本文针对无线通信集成系统的散热天线发展历史和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分别分析了散热单天线和毫米波散热天线阵列的典型结构以... 散热天线是一种兼具电磁辐射特性和散热性能的新型结构,可以实现天线和散热器的功能一体化,提高系统的集成度.本文针对无线通信集成系统的散热天线发展历史和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分别分析了散热单天线和毫米波散热天线阵列的典型结构以及电热协同设计方法的特点,最后对散热天线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多性能的协同设计理论以及与先进制冷方式的巧妙融合等,在5G无线通信领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单天线 散热天线阵列 电热协同设计 集成系统
下载PDF
Thermal coupled photoconductivity as a tool to understand the photothermal 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被引量:7
14
作者 Dashuai Li Yu Huang +4 位作者 Songmei Li Changhua Wang Yingying Li Xintong Zhang Yichun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60,共7页
Photocatalysis shows great promise in the field of solar energy conversion.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is because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ield-coupled catalysi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s of mult... Photocatalysis shows great promise in the field of solar energy conversion.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is because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ield-coupled catalysi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s of multi-field-coupled catalytic reactions,an in situ multi-field-coupled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 is required.In this study,we obtained hydrogenated ST-01 TiO2 and observed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by thermal coupled photocatalysis.In situ photoconductivity was employed to understand the activity enhancement.The effects o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reaction atmosphere,and oxygen vacancy(Ov)on the photoconductivity of TiO2 were studied.After coupling thermal into photoconductivity measurement,highly active Ov-TiO2 displayed rapid decay of photoconductivity in a CO2 atmosphere and slow decay of photoconductivity in a N2 atmosphere.These phenomena revealed that photothermal coupling assisted the detrapping of electrons at the Ov surface and promoted electron transfer to CO2,which clearly explained the high photothermal catalytic activity of Ov-TiO2.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photoconductivity is a useful tool to help understand photothermal catalytic phenom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ONDUCTION Photothermalcatalytic Titanium dioxide Oxygen vacancy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下载PDF
Thermo‐driven photocatalytic CO reduction and H_(2) oxidation over ZnO via regulation of reactant gas adsorption electron transfer behavior 被引量:1
15
作者 Zhongming Wang Hong Wang +4 位作者 Xiaoxiao Wang Xun Chen Yan Yu Wenxin Dai Xianzhi F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538-1552,共15页
Photothermal catalysis is a widely researched field in which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s usual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phot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catalytic material.Considering that the adsorption of reactants is... Photothermal catalysis is a widely researched field in which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s usual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phot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catalytic material.Considering that the adsorption of reactants is essential for catalytic reactions to occur,in this study,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photothermal catalysis is innovatively elucidated in terms of the electron transfer behavior of reactant adsorption.For the H_(2)+O2 or CO+H_(2)reaction systems over a ZnO catalyst,UV irradiation at 25°C or heat without UV irradiation did not cause H_(2)oxidation or CO reduction;only photothermal conditions(100 or 150°C+UV light)initiated the two reactions.This result is related to the electron transfer behavior associated with the adsorption of CO or H_(2)on ZnO,in which H_(2)or CO that lost an electron could be oxidized by O2 or hydroxyls.However,the electron‐accepting CO could be reduced by the electron‐donating H_(2)into CH4 under photothermal conditions.Based on the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sults,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photothermal conditions acted on the(002)crystal surface of ZnO to stimulate the growth of zinc vacancies,which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defect energy levels,adsorption sites,and an adjusted Fermi level.As a result,the electron transfer behavior between adsorbed CO or H_(2)and the crystal surface varied,which further affected the photocatalytic behavio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photothermal synergy may not only produce the expected kinetic energy,but more importantly,produce energy that can change the activation mode of the reactant gas.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O catalytic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processes over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thermal synergy Electron transfer behavior Adsorption kinetic control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Fermi level
下载PDF
Excellent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boron-doped n-type Mg_(3)Sb_(2)-based materials via the manipulation of grain boundary scattering and control of Mg content 被引量:1
16
作者 Xiaoxi Chen Jianbo Zhu +7 位作者 Dandan Qin Nuo Qu Wenhua Xue Yumei Wang Qian Zhang Wei Cai Fengkai Guo Jiehe Sui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761-1769,共9页
Thermoelectric devices requir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with high figure-of-merit(ZT)values in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In recent years,the Zintl phase compound,n-Mg_(3)Sb_(2),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owing ... Thermoelectric devices requir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with high figure-of-merit(ZT)values in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In recent years,the Zintl phase compound,n-Mg_(3)Sb_(2),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owing to its rich chemistry and structural complexity.However,it hardly achieves high ZT values throughout the medium temperature range.Herein,by increasing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as much as possible,we successfully increased 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the compound by 15 times,and the grain boundary scattering was manipulated to obtain high carrier mobility of up to 180 cm^(2)V^(-1)s^(-1).Simultaneously,we optimized the Mg content for ultralow lattice thermal conductivity.We first doped the Mg_(3)Sb_(2)-based materials with boron for higher sintering temperature,good thermal stability,and higher hardness.The synergistic optimization of electrical and thermal transport resulted in excellent ZT values(0.62 at 300 K,1.81 at 773 K)and an average ZT of 1.4(from300 to 773 K),which are higher than the state-of-the-art values for n-typ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demonstrating a high potential in devic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boundary scattering boron doping excess Mg Mg_(3)Sb_(2)-based thermoelectr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