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及治疗房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学东 胡大一 +4 位作者 贾三庆 吴永全 杨芳 黄捷英 王吉云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房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9例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空上性心动过速病人,于射频消融成功后给予心房起搏(RAA起搏,DCS起搏和双心房起搏),分别测定不同起搏状况下RAA处的心房... 目的:分析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房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9例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空上性心动过速病人,于射频消融成功后给予心房起搏(RAA起搏,DCS起搏和双心房起搏),分别测定不同起搏状况下RAA处的心房有效不应期(ERP)和心房传导时间(RAA-His,RAA-DCS)。结果:DCS和双心房起搏后,RAA起搏相比较,RAA处的心房传导时间明显缩短,ERP显著延长(P<0.01);且DCS起搏与双心房起搏相比,前者对心房传导时间和ERP的影响更为显著。14例阵发性房颤病人(包括既往有阵发性房颤病史和起搏过程中诱发房颤的患者)与25例非阵发性房颤病人相比,前者RAA起搏时的心房传导时间较长,ERP较短(P<0.05)。结论:DCS起搏和双心房起搏可改变心房的电生理学特性,缩短心房传导时间,延长ERP,其中尤以DCS起搏的改变最为显著。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改变可能是其治疗和预防房颤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起搏 心房电生理学特性 房颤 治疗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及治疗房颤的作用机制研究(摘要)
2
作者 王学东 贾三庆 +4 位作者 吴永全 胡大一 杨芳 黄捷英 马文英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97-97,共1页
目的 分析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房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 9例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 ,男 2 3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7.8± 12 .4岁 ,其中 5例有阵发性房颤病史。于射频消融成... 目的 分析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房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 9例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 ,男 2 3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7.8± 12 .4岁 ,其中 5例有阵发性房颤病史。于射频消融成功后给予心房起搏 (RAA起搏 ,DCS起搏和双心房起搏 ) ,分别测定不同起搏状况下RAA处的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和心房传导时间 (RAA -His,RAA -DCS)。结果 DCS和双心房起搏后 ,与RAA起搏相比较 ,RAA处的心房传导时间明显缩短 ,ERP显著延长 (P <0 .0 1) ;且DCS起搏与双心房起搏相比 ,前者对心房传导时间和ERP的影响更为显著。 14例阵发性房颤病人 (包括既往有阵发性房颤病史和起搏过程中诱发房颤的患者 )与 2 5例非阵发性房颤病人相比 ,前者RAA起搏时的心房传导时间较长 ,ERP较短 (P <0 .0 5 )。DCS和双心房起搏可显著减轻阵发性房颤病人的心房传导延迟 ,延长ERP(P <0 .0 1)。结论 DCS起搏和双心房起搏可改变心房的电生理学特性 ,缩短心房传导时间 ,延长ERP ,其中尤以DCS起搏的改变最为显著。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改变可能是其治疗和预防房颤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起搏 心房 电生理学特性 心房颤动
下载PDF
东北小鲵端脑发生和发育的电生理学特性研究(英文)
3
作者 郑妍 王丽文 +2 位作者 李丽妍 孙敏 梁传成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8期1359-1363,共5页
[目的]探讨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端脑发生与发育的电生理学特性。[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东北小鲵端脑发生和发育不同时期的自发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结果]东北小鲵端脑发生和发育各时期自发放电形式共有单个放电、... [目的]探讨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端脑发生与发育的电生理学特性。[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东北小鲵端脑发生和发育不同时期的自发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结果]东北小鲵端脑发生和发育各时期自发放电形式共有单个放电、连续单个放电、簇状放电、连续簇状放电和不规则放电五种形式。端脑的发生阶段为3种,以单个放电和连续单个放电为主,记录到少数簇状放电;端脑的发育阶段为5种,以单个放电为主。随着端脑发生和发育的进行,胞外放电幅度逐渐提高,放电持续时间增加,放电频率加快,并于成体期达到最大;单个放电时程逐渐缩短;其它放电形式伴随发生发育过程相继出现。[结论]随着东北小鲵端脑发生与发育,神经元的兴奋性逐步提高,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逐渐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小鲵 端脑 发生 发育 电生理学特性
下载PDF
角膜内皮细胞电生理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蓉 张林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电生理学特性 离子通道 细胞内记录 压钳 缝隙连接 解质平衡 生物现象 生物信号 细胞生理学
下载PDF
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效果
5
作者 付明鹏 甘绛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0106-0106,共1页
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常规西药)和乙组(心脏再同步),各46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PMD、PWD优于于甲组(P<0.05)。结论 慢... 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常规西药)和乙组(心脏再同步),各46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PMD、PWD优于于甲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心脏再同步治疗,成效明显,显著改善患者心房电生理学相关特性,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房电生理学特性 影响效果
下载PDF
鸣禽端脑发声运动通路的电生理学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玮 顾兵 李东风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7-456,共10页
鸣禽是除了人类以外极少数具有发声信号学习能力的动物,其已成为研究运动序列控制和学习记忆神经过程的理想模型。鸣禽端脑中的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弓状皮质栎核(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和脑干中的运动核团... 鸣禽是除了人类以外极少数具有发声信号学习能力的动物,其已成为研究运动序列控制和学习记忆神经过程的理想模型。鸣禽端脑中的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弓状皮质栎核(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和脑干中的运动核团构成了控制发声的运动通路。该文对鸣禽端脑发声运动通路的电生理学特性及其在发声控制和鸣唱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禽 端脑 发声运动通路 电生理学特性
原文传递
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刘伟 赵艳 +2 位作者 梁传成 彭霞 王丽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为了探讨除草剂丁草胺对中华大蟾蜍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试验将蟾蜍随机分组后进行染毒,其浓度分别为3 mg/L、15 mg/L、30 mg/L,在染毒3,6,9 d后,运用悬浮式玻璃电极技术和MPA-2000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记录心室肌细胞的电活动。... 为了探讨除草剂丁草胺对中华大蟾蜍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试验将蟾蜍随机分组后进行染毒,其浓度分别为3 mg/L、15 mg/L、30 mg/L,在染毒3,6,9 d后,运用悬浮式玻璃电极技术和MPA-2000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记录心室肌细胞的电活动。结果表明:除草剂丁草胺使蟾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去极化速度和2期复极化时程显著减小或缩短,4期复极化时程延长,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草胺 蟾蜍 心室肌细胞 电生理学特性
原文传递
心肌干细胞调控ANG Ⅱ/AT1R/TGF-β1/SMAD/CX43通路改进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 被引量:4
8
作者 晏平 侯婧瑛 +6 位作者 郑韶欣 龙会宝 钟婷婷 周长青 郭天柱 伍权华 王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4226-4233,共8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心肌干细胞移植中期(6周)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电生理稳定性和室颤阈值,但具体的调控机制和通路不明。目的:探讨心肌干细胞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的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开...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心肌干细胞移植中期(6周)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电生理稳定性和室颤阈值,但具体的调控机制和通路不明。目的:探讨心肌干细胞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的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开胸结扎20只SD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心肌干细胞组和PBS组,每组10只。造模后2周心肌干细胞组在局部梗死心肌内注射PKH26标记的由PBS悬浮的心肌干细胞,PBS组在梗死心肌内注射等量PBS。细胞移植后6周取外周血及左心室心肌组织检测ANGⅡ/AT1R/TGF-β1/SMAD/Cx43通路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与PBS组相比,Cx43在心肌干细胞组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区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2)与PBS组相比,ANGⅡ在心肌干细胞组血浆(P<0.05)和左心室各区域(P<0.01)的表达明显减少;(3)与PBS组相比,心肌干细胞组左心室心肌组织不同区域AT1R、TGF-β1、SMAD2、SMAD3表达下降(P<0.01),而SMAD7表达增加(P<0.05);(4)结果表明,心肌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的机制可能与调控ANGⅡ/AT1R/TGF-β1/SMAD/CX43通路,导致CX43表达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心肌 连接蛋白类 血管紧张素Ⅱ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组织工程 移植 心肌干细胞 缝隙连接蛋白43 电生理学特性 室颤阈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蛙血细胞被动电生理特性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青 汤治元 +2 位作者 赵伟红 焦效兰 张咸宁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31-233,共3页
在104~108Hz范围内,应用阻抗测量技术研究了蛙血液细胞的介电常数、电导率与电场频率的关系特性。利用细胞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损失和损耗角正切分析了蛙血液细胞的被动电生理特性的数据特征。结果表明:蛙全血细胞具有两个特征频... 在104~108Hz范围内,应用阻抗测量技术研究了蛙血液细胞的介电常数、电导率与电场频率的关系特性。利用细胞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损失和损耗角正切分析了蛙血液细胞的被动电生理特性的数据特征。结果表明:蛙全血细胞具有两个特征频率,第一特征频率fC1在105Hz范围内;第二特征频率fC2在106Hz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电生理学特性 导率 常数 损失 损耗角正切
下载PDF
心肌干细胞移植可改进心力衰竭大鼠室颤阈值和电生理的稳定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彤 郑韶欣 +4 位作者 周长青 翁胤仑 温主治 黄辉 王景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6753-6756,共4页
背景:心肌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引起或加重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是治疗的关键问题。目的:观察心肌干细胞对心力衰竭大鼠室颤阈值和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开胸结扎20只SD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2周后选取其中的10只局部梗死心肌内注射PK... 背景:心肌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引起或加重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是治疗的关键问题。目的:观察心肌干细胞对心力衰竭大鼠室颤阈值和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开胸结扎20只SD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2周后选取其中的10只局部梗死心肌内注射PKH26荧光标记的由PBS悬浮的心肌干细胞,另10只局部梗死心肌内注射等量PBS。治疗6周后,再次开胸检测梗死边缘区的心电生理特性和室颤阈值。实验结束后,摘取心脏行病理切片,检查PHK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是否在梗死区内生存并表达连接蛋白43及α-肌动蛋白。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心肌干细胞移植组单极电图激动恢复时间及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电刺激所激发的恶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室颤阈值明显提高。PHK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在梗死边缘区内被发现并表达连接蛋白43和α-肌动蛋白。提示心肌干细胞移植能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电生理的稳定性和提高室颤阈值;心肌干细胞可在体内表达心肌细胞和连接蛋白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干细胞 心律失常 电生理学特性 室颤阈值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心肌干细胞移植可短期内改善心肌梗死心电生理稳定性和提高室颤阈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钟婷婷 侯婧瑛 +6 位作者 郭天柱 郑韶欣 周长青 龙会宝 伍权华 吴浩 王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4537-4543,共7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心肌干细胞移植中期(6周)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电生理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目的:比较心肌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取30只健康雄性SD...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心肌干细胞移植中期(6周)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电生理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目的:比较心肌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取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开胸结扎大鼠的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心肌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BS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模成功2周后在梗死区心肌内局部注射0.1 m L PBS悬浮的5×106 PKH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0.1 m L PBS悬浮的5×106 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0.1 m L PBS。植入2周后,再次开胸检测大鼠心脏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区的心电生理特性和室颤阈值。实验结束后,分离心脏梗死边缘区进行病理切片及荧光显微镜检查PHK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心肌干细胞移植组单极电图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离散度、电刺激所激发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区的室颤阈值与PBS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单极电图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离散度及非梗死区的室颤阈值与PB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病理结果提示在心肌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边缘区发现有心肌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在。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检测,PKH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表达较多的缝隙连接蛋白43,而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很少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PBS组不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上述结果提示心肌干细胞移植短期内心电生理学特性改善的效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优越,且改善效应与缝隙连接蛋白43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心肌干细胞 细胞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律失常 电生理学特性 室颤阈值 心肌梗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心肌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区12周后的心电生理稳定性及室颤阈值改善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立朋 晏平 +6 位作者 郭天柱 侯婧瑛 郑韶欣 周长青 龙会宝 钟婷婷 王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16-1522,共7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心肌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短中期(6周)能明显改善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目的:观察心肌干细胞对心力衰竭大鼠室颤阈值和心电生理稳定性的长期影响。方法:开胸结扎20只SD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2周后其中10...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心肌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短中期(6周)能明显改善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目的:观察心肌干细胞对心力衰竭大鼠室颤阈值和心电生理稳定性的长期影响。方法:开胸结扎20只SD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2周后其中10只大鼠局部梗死心肌内注射PKH26荧光标记的由PBS悬浮的心肌干细胞,另10只大鼠局部梗死心肌内注射等量PBS。治疗12周后,再次开胸检测梗死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电生理特性和室颤阈值。实验结束后,摘取心脏行病理切片,检查PHK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是否在梗死区内生存并表达连接蛋白43及α-肌动蛋白。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心肌干细胞移植12周后其梗死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单极电图激动恢复时间、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极电图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离散度、电刺激所激发的恶性心律失常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室颤阈值方面,实验组梗死区和梗死边缘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非梗死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HK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在梗死边缘区内被发现并表达连接蛋白43和α-肌动蛋白。以上结果提示心肌干细胞移植后12周其心电生理的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的改善效应已逐渐消失,但机制未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心力衰竭 心脏生理学 心室颤动 干细胞 移植 心肌干细胞 心律失常 电生理学特性 室颤阈值 心肌梗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电生理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雷 王永红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9期863-864,共2页
关键词 电生理学特性 阿尔茨海默病 大脑皮质神经元 神经生理学 原因未明 变性疾病 结构病变 进展综述 AD 检测
下载PDF
不同亚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学特点与射频消融
14
作者 刘建国 王玉堂 +3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苑洪涛 郭红阳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从不同亚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学特性及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差异,探讨其电生理学机制。方法178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按消融完成顺序取连续30例,与慢慢型11例和快慢型8例,比较AH跳跃、心动过... 目的从不同亚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学特性及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差异,探讨其电生理学机制。方法178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按消融完成顺序取连续30例,与慢慢型11例和快慢型8例,比较AH跳跃、心动过速时HA、AVA等电生理参数差异,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改变。结果慢慢型患者AH跳跃明显小于慢快型及快慢型,HA、AVA介于后两型之间;慢快型及快慢型消融术后快径前传不应期显著缩短,慢慢型则有轻度延长趋势。结论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特性明显不同于慢快型及快慢型,消融前传慢径后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未相应缩短,支持其折返环中尚存在逆传慢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学特性 射频消融术 快径不应期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对心房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洪波 陈润芬 黄定九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52-254,共3页
本文综述了心房颤动对心房肌细胞的离子通道。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细胞 心房肌 离子通道 电生理学特性
下载PDF
心肌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进心肌梗死大鼠室颤阈值和心电生理稳定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立朋 郭天柱 +5 位作者 郑韶欣 侯婧瑛 周长青 龙会宝 钟婷婷 王彤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1-986,共6页
目的 比较心肌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ls,C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室颤阈值和心电生理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开胸结扎30只SD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建... 目的 比较心肌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ls,C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室颤阈值和心电生理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开胸结扎30只SD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CSCs组、MSCs组及PBS组,每组各10只,分别于局部梗死心肌内注射PKH26荧光标记的CSCs、MSCs或等量PBS.治疗6周后,再次开胸检测梗死边缘区的心电生理特性和室颤阈值.实验结束后,摘取心脏行病理切片,检查PKH26标记的CSCs、MSCs是否在梗死边缘区内生存并表达连接蛋白43.结果 CSCs组移植6周后其梗死边缘区单极电图激动恢复时间、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与MSCs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Cs组梗死边缘区单极电图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离散度、电刺激所激发的恶性心律失常及室颤阈值与MSCs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述指标方面,MSCs组和PBS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H26标记的CSCs在梗死边缘区内被发现并表达连接蛋白43,而PKH26标记的存在于梗死边缘区的MSCs则很少表达连接蛋白43.结论 CSCs移植和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无明显致心律失常性.CSCs移植后6周其心电生理学稳定性改善和室颤阈值提高的效应较MSCs优越,CSCs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电生理学特性 室颤阈值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编码钾离子通道蛋白的KCNE基因家族与心律失常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克娟 浦介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8-380,共3页
心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Kv)由α亚基和β亚基共同组成,α亚基以四聚体形式形成孔道;β亚基作为α亚基的辅助亚单位,调节其门控动力学特性和对药物的反应性,影响通道蛋白的转运、修饰以及细胞膜定位。KCNE基因家族编码一类... 心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Kv)由α亚基和β亚基共同组成,α亚基以四聚体形式形成孔道;β亚基作为α亚基的辅助亚单位,调节其门控动力学特性和对药物的反应性,影响通道蛋白的转运、修饰以及细胞膜定位。KCNE基因家族编码一类钾离子通道β亚基,与KCNQ1、HERG、Kv3.4、Kv2.1、Kv4.2以及HCN等多种离子通道相互作用,维持细胞正常的电生理学特性,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将导致心脏电活动的紊乱,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笔者现对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通道 心律失常 基因家族 KCNE 通道蛋白 编码 心肌细胞 电生理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