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梯式减压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神经电生理指标及预后观察
1
作者 王永胜 王宗宝 +2 位作者 周世聪 李书清 贾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80-0084,共5页
对阶梯式减压术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神经电生理指标及预后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样本为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来在滨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将这100名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员的分... 对阶梯式减压术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神经电生理指标及预后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样本为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来在滨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将这100名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员的分组方式采用随机均分法,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阶梯式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电生理指标及预后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硬膜剪开时N20波幅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I/V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血肿清除后的正中神经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N20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I/V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脑膨出、术后再出血及二次手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阶梯式减压术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可促进血肿清除术后正中神经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N20波幅提升,抑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I/V水平,避免术中脑膨出、再出血及二次手术风险,为预后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术 重度颅脑损伤 神经电生理指标 预后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指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级的相关性
2
作者 王冬玲 王胜男 张乐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8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分级与神经电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例DPN患者作为DPN组,选取同期4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神经电生理指标检查...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分级与神经电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例DPN患者作为DPN组,选取同期4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神经电生理指标检查,比较两组神经传导指标、不同病情分级神经传导指标,并分析DPN病情分级与神经电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PN组正中神经(Median Nerve,MN)、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CPN)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波幅及MN、腓浅神经(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SPN)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DPN分级MN、CPN MCV、波幅及MN、SPN SCV、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PN分级与MN、CPN MCV、波幅与MN、SPN SCV、波幅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指标与DPN分级具有相关性,能够对DPN分级进行有效判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指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病情分级 相关性
下载PDF
多模态神经电生理指标对意识障碍的预后评估价值
3
作者 王瑾 陈道朋 +3 位作者 冯应君 刘泽宇 周礼鑫 周素芸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电生理指标联合检测对意识障碍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多模态神经电生理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将其划分为不同的...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电生理指标联合检测对意识障碍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多模态神经电生理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回归模型,并绘制模型对应的ROC曲线,判断模型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脑电图分级、体感诱发电位分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级、视觉诱发电位分级和事件相关电位分级对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EG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最强(OR=46.739,P=0.007),BAEP等级(OR=22.737,P=0.036)及SEP等级(OR=26.513,P=0.039)次之。绘制ROC曲线发现,联合三种电生理方法所对应的AUC值最高,为0.957(P=0.000)。结论EEG、BAEP、SEP均与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进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参考;而且采用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预后 神经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疏血通配合艾地苯醌治疗对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认知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梅思静 王善广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VCI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42,艾... 目的分析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VCI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42,艾地苯醌治疗)和(n=42,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治疗)。对比两组认知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神经功能、不良反应、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δ+θ)/(α+β)为(0.96±0.13)、P300潜伏期为(275.92±24.18)ms低于对照组,P300波幅(5.35±0.84)μ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33、8.242、2.548,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为(22.43±1.55)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23.24±3.38)分,高于对照组的(17.97±2.66)分、(19.18±3.27)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2.31±2.54)分,低于对照组(17.52±3.31)分,Barthel指数(70.49±4.18)分,高于对照组(63.24±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9、5.595、8.093、7.910,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高于对照组的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4,P>0.05)。结论在脑梗死伴VCI中,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改善,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调节神经电生理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地苯醌 疏血通 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电生理指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Koch三角的电生理指标及X线解剖与慢径消融靶点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聊生 李莹 +4 位作者 杨光 娄兹谟 闫素华 王连祥 孙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65-165,共1页
关键词 KOCH三角 电生理指标 X线 解剖 靶点 关系 房室结双径路 慢径射频消融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肘管综合征电生理指标阳性率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岳宏丽 冯玉霞 +1 位作者 曲迎军 田东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3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寻找电生理指标中对肘管综合征尤其是早期肘管综合征诊断中最敏感和可靠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对50例52侧经临床及电生理诊断为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电生理检测的指标有:前臂尺神经干电位... 目的:寻找电生理指标中对肘管综合征尤其是早期肘管综合征诊断中最敏感和可靠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对50例52侧经临床及电生理诊断为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电生理检测的指标有: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小指腕尺神经感觉电位、前臂段及肘段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电极肌电图测定。结果: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的阳性率达到98%,是所有检测指标中最敏感的。结论: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是早期诊断肘管综合征最敏感可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电生理指标 阳性率
下载PDF
不同剂量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朱俊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大剂量比索洛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电生理指标...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大剂量比索洛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电生理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QT、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指标及JT离散度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比索洛尔治疗可明显改善心电生理指标,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比索洛尔 急性心肌梗死 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电项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损伤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梁士锋 曹忠耀 王进 《四川中医》 2020年第8期176-179,共4页
目的:观察电项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损伤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闭合性脑损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 目的:观察电项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损伤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闭合性脑损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加以脑电仿生电刺激;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电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速度、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但观察组加快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电图Ⅰ级比例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电项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辅助治疗较单独使用脑电仿生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脑损伤患者疗效,增加脑血流速度、改善脑电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针 仿生刺激 脑损伤 血流速度 神经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指标判断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华品 庄晓芸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72-174,共3页
关键词 昏迷患者 神经电生理指标 预后 GLASGOW昏迷评分 大脑皮层神经元 网状激活系统 神经系统检查 脑干反射
下载PDF
大剂量比索洛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生理指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曼 《北方药学》 2018年第8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比索洛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生理指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比索洛尔,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比索洛尔,比较两组QT和J... 目的:探讨大剂量比索洛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生理指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比索洛尔,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比索洛尔,比较两组QT和JT离散度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60d后两组QTd、QTcd和JT指标均缩短,观察组QTd、QTcd和JT指标较对照组缩短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大剂量比索洛尔能有效改善心电生理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索洛尔 不同剂量 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头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宁 李浩 +3 位作者 杨万章 王化高 伍静 刘澍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0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3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头针+基础治疗)和治疗组(头针+r TMS+基础治疗),每组15例。观察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3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头针+基础治疗)和治疗组(头针+r TMS+基础治疗),每组15例。观察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情况,将此作为评价神经电生理指标;同时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EP潜伏期及CMCT较本组治疗前明显缩短,MBI及FMA较本组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MEP的潜伏期及CMCT缩短更明显,FMA和MBI评分提高更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头针联合r TMS治疗较单纯头针治疗能更好地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中风 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抑郁障碍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国民 杨开仁 +3 位作者 周波 王梅 倪燕飞 陈科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抑郁障碍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浙江省衢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8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抑郁障碍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浙江省衢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8例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神经电生理、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差异有显著性(χ~2=5.252,P<0.05);观察组血清5-羟基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3-甲基-4羟苯乙二醇(3-methoxy-4-hydroxyphenylglycol,MHPG)、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420~14.443,P<0.05),N2波幅、P3a波幅、P3b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N2潜伏期、P3a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t=2.244~11.746,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有助于提高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神经电生理指标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奥氮平 抑郁障碍 神经递质 神经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慧 张晓燕 +4 位作者 宋晶 王晶萍 吴晓明 陈春华 凌莉 《空军航空医学》 2022年第6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究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7月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宫颈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查,根据患者术后盆底功能... 目的探究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7月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宫颈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查,根据患者术后盆底功能分为正常组(24例)和障碍组(26例)。分析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前静息阶段的肌电平均值明显低于障碍组,慢肌阶段与耐力阶段的肌电平均值明显高于障碍组,快肌阶段与慢肌阶段的肌电最大值明显高于障碍组,快肌阶段的肌电下降时间明显低于障碍组,耐力阶段的肌电前10 s平均值与后10 s平均值明显高于障碍组,慢肌阶段、耐力阶段的肌电变异性明显低于障碍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前静息阶段的肌电变异性、快肌阶段的肌电上升时间、后静息阶段的肌电平均值以及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肌阶段肌电下降时间(P=0.003)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呈正相关(P<0.05);快肌阶段肌电最大值(P=0.020)、慢肌阶段肌电最大值(P=0.012)、耐力阶段肌电前10 s平均值(P=0.012)、耐力阶段肌电后10 s平均值(P=0.013)、耐力阶段肌电平均值(P=0.003)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超声检查结果与盆底电生理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盆底电生理指标可补充超声检查结果,直观反应患者盆底肌功能,具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电生理指标 盆底超声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瑜 陈英俊 王俊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严格饮食控制、适当体育锻炼及药物控制血糖。观察...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严格饮食控制、适当体育锻炼及药物控制血糖。观察组予以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联合依帕司他片(50 mg/次,3次/d)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治疗,两组疗程均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和神经电生理指标[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支传导速度(MCV)与感觉支传导速度(SCV)]的变化,并比较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同时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和SCV较前明显加快(P<0.05或P<0.01),观察组加快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的患者能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加快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较好,其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依帕司他 炎症因子 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电针联合按动推拿对腓总神经麻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斌华 张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按动推拿法对腓总神经麻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6月在江汉油田总医院治疗的82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给予甲钴胺片、维生素B_(1)、按动推拿...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按动推拿法对腓总神经麻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6月在江汉油田总医院治疗的82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给予甲钴胺片、维生素B_(1)、按动推拿法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腓总神经麻痹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分级及神经电生理指标,并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腓总神经麻痹评分、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波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感觉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CAMP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下肢运动功能分级均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36/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2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针刺不良事件。结论电针联合按动推拿法能够改善腓总神经麻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调节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保护神经,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麻痹 按动推拿法 踝关节主动背屈 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不同剂量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岩松 马丽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期82-82,共1页
目的探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比索洛尔药剂,对患者心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1例,参照... 目的探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比索洛尔药剂,对患者心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1例,参照组患者行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大剂量比索洛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生理指标差异。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在QT、心率变异性时域、心率变异性频域,以及JT离散度等心电生理指标方面与参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改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比索洛尔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心电生理指标,促进患者的生理机能康复进程,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比索洛尔 急性心肌梗死 电生理指标 影响效果
下载PDF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蔡海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3期186-188,共3页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72例产妇,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产妇在家自行开展盆底肌训练,研究组产妇于产后6周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盆底电生理指标.比较两...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72例产妇,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产妇在家自行开展盆底肌训练,研究组产妇于产后6周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盆底电生理指标.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周、6个月、1年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与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及阴道动态压力.结果产后6周,研究组产妇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89±2.45)%、Ⅱ类肌纤维疲劳度(-0.35±0.89)%、阴道动态压力(66.85±20.63)cmH2O(1cmH2O=0.098kPa)与对照组的(-1.11±1.78)%、(-0.34±1.01)%、(70.23±23.52)cmH2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6个月,研究组产妇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90±2.01)%、Ⅱ类肌纤维疲劳度(-0.31±0.89)%与对照组的(-0.89±1.78)%、(-0.32±0.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动态压力(81.99±20.13)cmH2O高于对照组的(71.52±23.6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年,研究组产妇阴道动态压力(86.85±22.63)cmH2O与对照组的(80.33±23.52)cmH2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21±1.45)%、Ⅱ类肌纤维疲劳度(-0.11±0.56)%均高于对照组的(-1.23±1.56)%、(-0.5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产后早期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以在1年内使盆底电生理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 盆底电生理指标 产妇
下载PDF
早期康复介入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植物状态患儿的效果及对脑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肖莉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介入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SVE)合并植物状态患儿的效果及对脑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SVE合并植物状态患儿共120例,根据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时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家长要求出院,...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介入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SVE)合并植物状态患儿的效果及对脑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SVE合并植物状态患儿共120例,根据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时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家长要求出院,因患儿意识及肢体功能无改善再次入院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患儿生命指征平稳后直接由重症监护室或神经内科、外科转入康复医学科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1个月、3个月时的疗效、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康复治疗后GCS评分逐步升高,治疗后1个月、3个月GCS评分与治疗前相较;两组治疗后脑电图及脑干诱发电位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步升高,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评分与治疗前相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治疗SVE合并植物状态患儿,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脑电生理指标,有助于恢复患儿意识、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介入 病毒性脑炎 植物状态 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莉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0例PF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盆底训练康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患者命名...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0例PF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盆底训练康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患者命名为单一组(常规盆腔肌训练治疗,250例),将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患者命名为联合组(常规盆腔肌训练联合盆腔康复治疗仪治疗,250例)。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功能。结果联合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Ⅰ类纤维疲劳度、Ⅱ类纤维疲劳度、Ⅱ类纤维肌电值及联合组患者Ⅰ类纤维肌电值在治疗后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单一组;联合组患者性生活和谐率显著高于单一组,尿失禁率、器官脱垂率均显著低于单一组(均P<0.05)。结论盆腔康复治疗仪可有效提高PFD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盆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产后 盆底康复治疗仪 盆底功能 盆底肌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神经电生理指标、Hcy及hs-CRP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张守运 李琳 周云鹏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802-805,共4页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以及对神经电生理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的8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以及对神经电生理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的8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只使用莫尼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体有效率、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分、神经电生理指标、Hcy及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治疗前,两组的神经电生理指标、Hcy及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电生理指标优于对照组,Hcy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Hcy及hs-CRP水平,提高神经电生理指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尼莫地平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