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立体脑电图定位的扣带回癫痫患者电生理特征、发作症状学临床研究
1
作者 刘亚丽 郭强 +5 位作者 王璐 王小强 杨文桢 史雪峰 张新定 韩彦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67-272,279,共7页
目的探讨扣带回癫痫的电生理特征、发作症状学及发作传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2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已被立体脑电图(SEEG)证实,手术后效果良好的10例扣带回癫痫患者,分别分析其电生理特征,发作症状及相... 目的探讨扣带回癫痫的电生理特征、发作症状学及发作传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2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已被立体脑电图(SEEG)证实,手术后效果良好的10例扣带回癫痫患者,分别分析其电生理特征,发作症状及相应的传播模式。结果4例前扣带回癫痫、2例中扣带回癫痫头皮脑电图能为致痫灶定侧定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例后扣带回癫痫头皮脑电图难以提供较为有意义的定侧定位价值,且往往容易被误导,因此10例患者均行SEEG评估,明确致痫灶。前扣带回癫痫主要表现为带有恐惧的复杂运动症状;中扣带回癫痫表现为目标导向的运动行为及强直性姿势;后扣带回癫痫为伪颞叶症状。前扣带回主要累及情绪网络;中扣带回主要累及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等运动网络;后扣带回主要传播至颞叶及顶下小叶引起颞叶症状。结论扣带回癫痫虽然临床症状多变、定位和诊断困难,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熟悉扣带回不同分区及功能连接是正确诊断及定位该区癫痫的前提。在扣带回癫痫的诊断中,SEEG对其定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脑 扣带回 电生理特征 发作症状学 传播模式
下载PDF
利培酮联合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临床效果及sTNFRs、神经电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皇甫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2期29-32,共4页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联用利培酮及舍曲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舍曲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联用利培酮及舍曲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舍曲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s)水平、神经电生理特征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交流障碍、情感迟钝、思维频发、社交障碍与性格孤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交流障碍、情感迟钝、思维频发、社交障碍与性格孤僻评分分别为(4.12±0.13)、(4.10±0.22)、(3.41±0.85)、(3.62±1.02)、(3.43±0.2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6±0.39)、(5.21±0.36)、(5.69±1.16)、(5.10±1.13)、(4.65±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s TNFRs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s TNFRs水平分别为(2326.53±29.62)、(1806.53±20.18)、(1341.19±18.62)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0.19±28.59)、(2416.39±22.62)、(2118.63±20.8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300、错误相关负电位(ERN)、N250、后正电位(LP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300、ERN、N250分别为(5.38±0.65)、(9.53±0.86)、(8.52±0.86)m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7±0.30)、(6.15±0.49)、(6.12±0.60)mV,LPP(5.22±0.65)mV低于对照组的(7.61±0.76)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联合应用利培酮及舍曲林可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其阴性症状,降低sTNFRs水平并改善神经电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利培酮 舍曲林 神经电生理特征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下载PDF
AMI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其电生理特征关系研究
3
作者 吕亚敏 闫晋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其电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021年3月~2023年3月AMI患者44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4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心电图(ECG)检查分析电生理特征,并采集血清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其电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021年3月~2023年3月AMI患者44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4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心电图(ECG)检查分析电生理特征,并采集血清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两组电生理特征、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经Pearson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电生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p-ec、Tp-e/Q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cTNI及NT-proBN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p-ec与CK-MB、cTNI、NT-proBNP呈中高度正相关(r=0.521、0.515、0.645),Tp-e/QT与CK-MB、cTNI、NT-proBNP呈中高度正相关(r=0.489、0.480、0.619)(P均>0.05)。结论:AMI患者存在异常电生理特征,且与心肌损伤具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电生理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并发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郑宇龙 李卫青 陈兆哲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2205-2208,共4页
目的: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神经电生理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43例PD患者为探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按照Hoehn-Yahr(H-Y)分级不同将43例患者可分为PD早期患者23例(早期组),中晚期患者20例(中晚期组)... 目的: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神经电生理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43例PD患者为探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按照Hoehn-Yahr(H-Y)分级不同将43例患者可分为PD早期患者23例(早期组),中晚期患者20例(中晚期组)。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电生理检查,检查完成后,观察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LP)及其波幅,比较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波幅。观察43例患者是否合并周围神经损害,并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法对PD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晚期患者运动神经末梢LP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中晚期组患者的运动神经波幅更低;中晚期患者的运动神经末梢波幅、感觉神经SCV、感觉神经末梢波幅明显低于早期组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有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高龄、中晚期、高血糖、使用高剂量抗PD药物例数明显高于无周围神经损害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晚期、应用高剂量PD药物是诱发周围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易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特点为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长、波幅低等,中晚期患者的周围神经损伤更为突出,且应用高剂量PD药物的患者诱发周围神经损害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神经电生理特征 周围神经损害 高剂量帕金森病药物
下载PDF
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其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聊生 李莹 +4 位作者 侯应龙 娄兹谟 闫素华 陈明友 孙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2 3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确定房室多旁道 ,应用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室上速 ,确定每条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与心动过速的关系 ,按照标测部位对相关旁道逐步消融 ,以射频消融成功确定... 目的 探讨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2 3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确定房室多旁道 ,应用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室上速 ,确定每条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与心动过速的关系 ,按照标测部位对相关旁道逐步消融 ,以射频消融成功确定旁道位置。结果  2 3例中检出旁道 49条 ,其中三条旁道 3例 ;左侧多旁道 12例 ,右侧多旁道 2例 ,双侧多旁道 9例 ;左侧多旁道以隐匿性为主 ;右侧多旁道多为显性 ;未见心动过速时右侧旁道前传而同侧旁道逆传现象。结论 多旁道患者应首先确定和消融与心动过速相关旁道 ;左侧多旁道应以诱发心动过速或快速心室起搏方法标测 ;右侧多旁道应同步描记 12导联体表心电图 ,旁道消融成功可能仅见于QRS波的变化 ;双侧多旁道应首先消融左侧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多旁道 电生理特征 射频消融 治疗 心动过速
下载PDF
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分离方法及电生理特征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腾 黄从新 王高华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32-35,共4页
在获取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后,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和钠电流,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分离方法和细胞形态以及电生理特征。结果显示,本实验能得到完整圆形或椭圆长条形的大鼠背根神经节体。正常的单个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呈圆... 在获取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后,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和钠电流,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分离方法和细胞形态以及电生理特征。结果显示,本实验能得到完整圆形或椭圆长条形的大鼠背根神经节体。正常的单个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胞膜清晰,折光性好,隐约可见细胞核。在背根神经节细胞上记录的动作电位呈正立锐角三角形,静息电位小,动作电位时程短。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钠通道最大电流密度为(-62.04±4.45)pA/pF,几乎能被河豚毒素(TTX)完全抑制。本实验分离方法简单易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容易获得和辨认,电生理特征明确,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电生理特征研究和治疗药物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钳技术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大鼠 电生理特征
下载PDF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视神经节神经内分泌细胞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春蕾 孙金生 +1 位作者 相建海 朱明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5-561,共7页
利用膜片钳技术对体外培养 2 4— 48h中国对虾的视神经节端髓A型和B型神经内分泌细胞进行电生理特征研究。电流钳的结果表明 ,A型细胞具有自发和诱发放电活动 ;B型细胞没有记录到明显放电活动。在电压钳模式下 ,中国对虾视神经节神经内... 利用膜片钳技术对体外培养 2 4— 48h中国对虾的视神经节端髓A型和B型神经内分泌细胞进行电生理特征研究。电流钳的结果表明 ,A型细胞具有自发和诱发放电活动 ;B型细胞没有记录到明显放电活动。在电压钳模式下 ,中国对虾视神经节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TTX敏感Na+通道、高电压激活L型Ca2 +通道、TEA敏感晚钾通道、早钾通道。Ca2 +通道电流在- 40— - 30mV被激活 ,在 - 1 0— 0mV时达到峰值 ;Ca电流受钳制电压的影响。一定电压范围内 ,钳制电压越负 ,Ca电流就越大。外向的钾通道电流均在 - 40mV左右被激活。晚钾通道电流对TEA敏感 ,但TEA不能完全阻断晚钾通道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XO-SG复合体 神经内分泌细胞 电生理特征
下载PDF
家兔心肌细胞的形态和电生理特征在膜片钳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腾 杨波 +5 位作者 江洪 唐其柱 李建军 张庆华 黄从新 李庚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5期340-342,共3页
本文研究家兔不同部位的单个心肌细胞形态和电生理特征在膜片钳全细胞钳制技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家兔不同部位单个心肌细胞。结果 :①心房肌细胞细长 ,两端尖细 ,横纹清楚 ;心室肌细胞粗短 ,呈柱状 ,横纹清楚 ,折光... 本文研究家兔不同部位的单个心肌细胞形态和电生理特征在膜片钳全细胞钳制技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家兔不同部位单个心肌细胞。结果 :①心房肌细胞细长 ,两端尖细 ,横纹清楚 ;心室肌细胞粗短 ,呈柱状 ,横纹清楚 ,折光性强 ;房室结细胞呈椭圆形 ,细胞一般无横纹 ,胞体小。②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最大舒张电位 (MDP)均低于房室结细胞 (P <0 .0 5或P <0 .0 1) ,而两者AP其他指标均高于房室结细胞 (P<0 .0 5或P <0 .0 1)。心室肌细胞复极 5 0 %时程和 90 %时程均长于心房肌细胞 (P <0 .0 1)。③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INa最大峰值均明显高于房室结细胞 (P <0 .0 1) ,而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INa最大峰值无差别 (P >0 .0 5 )。各细胞ICa最大峰值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易分离得到 ,横纹清晰 ,形态特征强 ,AP各参数典型 ,容易引出所需钳制电流。对于房室结细胞 ,分离难度大 ,没有清晰横纹 ,AP各参数和钳制电流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组织形态 电生理特征 膜片钳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希氏束旁起源房性心动过速心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云龙 张俊蒙 +4 位作者 韩智红 汪烨 任学军 陈方 李学斌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分析起源于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心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证实起源点位于希氏束旁的房速,简称希氏束旁... 目的:分析起源于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心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证实起源点位于希氏束旁的房速,简称希氏束旁房速18例,其中男2例,女16例,年龄31-68(40±9)岁,病史1-10年。对患者临床特征、心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希氏束旁房速大多为女性,16例表现为阵发性,为心房或心室程序刺激诱发和终止,2例为无休止心动过速。所有患者房速心电图P波窄而低幅,Ⅱ,Ⅲ,aVF和V1导联P波负正双向,Ⅰ、aVL导联为直立,V2-V6导联P波负向。右房激动标测示心内最早激动位于希氏束附近,并领先于体表P波起始(15±3)ms。16例患者于无冠窦内消融成功,2例于右房希氏束旁消融成功,均无并发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希氏束旁房速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心电图特征及心房内激动顺序,应首选无冠窦途径消融,长期随访房速行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速 射频消融 希氏束旁 主动脉无冠窦 电生理特征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克平 朱兴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46-47,51,共3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常见的心脏急症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大部分病人平时健康,发作PSVT时可出现心悸、胸闷,严重者可致低血压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室率在140~200次/分,律规整。一、PSVT的发生机理近年来,随着心内记录和程序...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常见的心脏急症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大部分病人平时健康,发作PSVT时可出现心悸、胸闷,严重者可致低血压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室率在140~200次/分,律规整。一、PSVT的发生机理近年来,随着心内记录和程序刺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对PSVT的发生机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其主要发生机理为:①异位激动点兴奋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电生理特征
下载PDF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晓君 彭盛 +1 位作者 宋品 王苏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2期3374-3374,共1页
关键词 脑廓出口综合征 电生理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1例Kennedy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坤 孙少杰 +1 位作者 严莉 汪仁斌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24-124,共1页
患者男性.54岁,主因“四肢渐进性无力5年,加重半年”入院。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表现为蹲起困难,双上肢上抬、梳头、持物困难,双下肢行走吃力,该症状持续至半年前患者自觉双下肢无力加重,蹲下后不能自行站立,需借助外... 患者男性.54岁,主因“四肢渐进性无力5年,加重半年”入院。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表现为蹲起困难,双上肢上抬、梳头、持物困难,双下肢行走吃力,该症状持续至半年前患者自觉双下肢无力加重,蹲下后不能自行站立,需借助外力,起立后尚可自行行走,但行走不稳,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自发病以来,无肢体麻木、全身肉跳感及肌肉萎缩,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多汗或少汗等症状,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特征 KENNEDY 双下肢无力 四肢无力 症状持续 行走不稳 肢体麻木 肌肉萎缩
下载PDF
短P-R间期综合征的电生理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世芳 王云云 邢福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11期668-668,共1页
关键词 电生理特征 短P-R间期 综合征 临床意义 反复发作 检查结果 常见 体表心 PR间期 预激波
下载PDF
速可眠、三唑仑、唑吡坦、佐匹克隆催眠效果的神经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勇胜 闫洪敏 +3 位作者 陈雪涛 邵玉良 金璋瑞 詹皓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比较速可眠 (SEC)、三唑仑 (TZL)、唑吡坦 (ZP)、佐匹克隆 (ZPL)催眠效果的多道睡眠图 (PSG)特征。方法 :对 8名 (18~ 2 0岁 )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进行PSG描记 ,观察口服SEC、TZL、ZP、ZPL后觉醒时间 (AT)、睡眠潜时 (SL)、实际... 目的 :比较速可眠 (SEC)、三唑仑 (TZL)、唑吡坦 (ZP)、佐匹克隆 (ZPL)催眠效果的多道睡眠图 (PSG)特征。方法 :对 8名 (18~ 2 0岁 )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进行PSG描记 ,观察口服SEC、TZL、ZP、ZPL后觉醒时间 (AT)、睡眠潜时 (SL)、实际睡眠时间 (AST) ,睡眠效率 (SE) ,睡眠分期 (S1、S2 、S3 + 4 、REMS)的变化。结果 :4种催眠药的AT未见明显增加 ,AST未见明显减少 ,催眠效率均大于 85 %。SEC组SL短于其它 3组 ,SEC对增强S3 + 4 、REM睡眠期的作用显著。结论 :4种催眠药均通过缩短SL ,减少AT ,相对增加AST而提高催眠效率 ,差异不显著 ,但SEC对睡眠结构的影响较TZL、ZP、ZPL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可眠 三唑仑 唑吡坦 佐匹克隆 神经电生理特征 催眠药物 多道睡眠图
下载PDF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基本电生理特征与常见心电图表现(续)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忠杰 王慧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二、逆向性房室结双径路 逆向性房室结双径路远较顺向性房室结双径路少见,在电生理检查中也根据不应期的长短及传导速度分为快径路和慢径路。通常快径路逆向不应期长,逆传速度快;慢径路逆向不应期短,逆传速度缓慢。心室激动通过快... 二、逆向性房室结双径路 逆向性房室结双径路远较顺向性房室结双径路少见,在电生理检查中也根据不应期的长短及传导速度分为快径路和慢径路。通常快径路逆向不应期长,逆传速度快;慢径路逆向不应期短,逆传速度缓慢。心室激动通过快径路逆传时,最早的逆行激动点出现在Koch三角的顶部(定位准确时HIS处电极记录到的A-波领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图表现 电生理特征 逆向性房室结双径路 传导速度 KOCH三角 生理检查 快径路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
16
作者 吴明 张敬文 +2 位作者 林劲 李新明 苏哲坦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9期7-9,共3页
目的 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电生理特性 ,探讨AVNRT的消融方法学及疗效判断终点。方法 对 42例AVNRT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测量术前快经路前传有效不应期 (FERP -B)、术后快经路前传有效不应期 (FERP -A)、术前和术后... 目的 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电生理特性 ,探讨AVNRT的消融方法学及疗效判断终点。方法 对 42例AVNRT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测量术前快经路前传有效不应期 (FERP -B)、术后快经路前传有效不应期 (FERP -A)、术前和术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 (Wen -AVN)、心房程序刺激最长A2 H2 间期 (AHmax)、心动过速时A2 H2 间期 (AHsvT)及心动过速周长 (CL)。结果  42例AVNRT患者中 ,慢—快型 40例 ,慢—慢型 1例 ,快—慢型 1例。所有患者消融慢径路后均未诱发AVNRT ,成功率为 10 0 %。消融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分别为3 2 9.14± 5 2 .3 4ms和 3 18.47± 46.2 5ms,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消融FERP -B和FERP -A分别为 :3 12 .14± 5 1.3 6ms和 2 67.62± 48.80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彻底阻断慢径传导 ,可改善房室结传导功能 ,是RF CA治疗AVNRT安全、有效、理想的消融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特征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左侧房室慢旁路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靶点的定位
17
作者 周聊生 李莹 +2 位作者 侯应龙 娄兹谟 闫素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 探讨左侧游离壁慢传导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5例患者诱发心动过速后用心室感知S2 程序刺激中止心动过速确立心室为房室折返环的一部分。结果  4例中止心动过速时无心房逆行A波 ,1例有逆行A波 ,旁路 1例有递减... 目的 探讨左侧游离壁慢传导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5例患者诱发心动过速后用心室感知S2 程序刺激中止心动过速确立心室为房室折返环的一部分。结果  4例中止心动过速时无心房逆行A波 ,1例有逆行A波 ,旁路 1例有递减传导特点 ,均在心室侧消融成功。结论 心室感知S2 心室程序刺激中止心动过速是鉴别房性心动过速的可靠方法 ,成功消融靶点A波较冠状窦标测导管最早A波提前 8~ 2 2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房室慢旁路 电生理特征 射频消融 靶点 定位 心动过速
下载PDF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基本电生理特征与常见心电图表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忠杰 王慧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是一种易伴发不典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反复搏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等多种心律失常的心脏电生理现象.现已明确,形成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区域不仅仅局限在房室结内,而是包括了房室结及其周围的组织,故不宜...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是一种易伴发不典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反复搏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等多种心律失常的心脏电生理现象.现已明确,形成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区域不仅仅局限在房室结内,而是包括了房室结及其周围的组织,故不宜称为房室结内双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双径路 房室传导阻滞 电生理特征 折返性心动过速 生理现象 心律失常 反复搏动 文氏型 不典型 组织 心脏 区域
下载PDF
房室旁道的基本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预激综合征是指起源于窦房结或心房的激动除沿着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心室以外,同时快速通过异常的传导肌束(旁道)提前激动一部分或全部心室肌,并且极易伴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预激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为旁道传导引... 预激综合征是指起源于窦房结或心房的激动除沿着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心室以外,同时快速通过异常的传导肌束(旁道)提前激动一部分或全部心室肌,并且极易伴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预激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为旁道传导引起的心室预激改变及其伴发的心律失常。了解旁道的电生理特征不仅在射频导管消融前的电生理检查中起到诊断作用,也对心电图诊断心室预激有较大帮助。尤其在心电图上表现出可疑心室预激、间歇性心室预激等改变时,可提高心电图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特征 房室旁道 间歇性心室预激 快速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系统 预激综合征 图诊断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慢旁道负责的室上速的电生理特征
20
作者 王培宁 汪师贞 +3 位作者 杨新春 张建军 汪爱虎 陈明 《新疆医学》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探求为‘慢旁道(slow APs)’所致‘疑难室上速(SVT)’的正确诊断寻找模块化的诊断方法。方法:使用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后,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结果:1、均诱发窄 QRS 心动过速;2、3例"慢旁道"位置位于左侧,1例位于... 目的:探求为‘慢旁道(slow APs)’所致‘疑难室上速(SVT)’的正确诊断寻找模块化的诊断方法。方法:使用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后,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结果:1、均诱发窄 QRS 心动过速;2、3例"慢旁道"位置位于左侧,1例位于后间隔(冠状窦口内)3、肢体导联与旁道位置有一定的关联。结论:明确"慢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建立规范化的心内电生理检查程序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旁道 电生理特征 室上速 心内生理检查 诊断 治疗 冠状窦 规范化 目的 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