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电磁前兆研究进展 被引量:93
1
作者 丁鉴海 申旭辉 +4 位作者 潘威炎 张晶 余素荣 李纲 关华平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1-801,共11页
强震前存在地震电磁异常现象已被大量强震震例所证实,在我国地震电磁前兆已成为地震短临预测的有效手段。地震电磁短临前兆主要包括:地磁场、地电场、电磁辐射、电离层、高能粒子等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异常现象。地震短临电磁前兆... 强震前存在地震电磁异常现象已被大量强震震例所证实,在我国地震电磁前兆已成为地震短临预测的有效手段。地震电磁短临前兆主要包括:地磁场、地电场、电磁辐射、电离层、高能粒子等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异常现象。地震短临电磁前兆及其机理极为复杂,有来自震源信息的局部性前兆,有来自震源所在的区域应力场构造前兆以及与孕震立体环境有关的大尺度动态前兆。孕震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效应及其相关现象,通过化学途径、声学途径、电磁途径向空中传播,研究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现象,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地震电磁前兆及其机理的认识。发射地震电磁卫星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将促进地震电磁科学研究和地震预测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电磁前兆 电磁辐射 电离层 地磁场 震例研究
下载PDF
岩石受压破裂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 被引量:37
2
作者 钱书清 郝锦绮 +1 位作者 周建国 高金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实验观测到了 4类岩性、18块样品在单轴压力下直至破裂发生全过程中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这些不同频率的信号是零散出现的 ,其形态为一组组脉冲 ,宽度为 4ms~16ms ,幅度为 0 1mV~ 1 4mV。实验发现具同一谐振频率的天线收到的信号... 实验观测到了 4类岩性、18块样品在单轴压力下直至破裂发生全过程中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这些不同频率的信号是零散出现的 ,其形态为一组组脉冲 ,宽度为 4ms~16ms ,幅度为 0 1mV~ 1 4mV。实验发现具同一谐振频率的天线收到的信号频次与其相对于裂缝的位置和方位有关。结果还表明 ,电磁前兆信号的频度与岩样强度有关 ,抗压强度高的岩样电磁前兆信号多。微破裂可能产生了偶电层 ,在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 ,产生了LF频段的磁信号 ,ULF磁信号则主要由压磁效应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ULF频段 LF频段 自电位 磁信号 电磁前兆信号
下载PDF
地震电磁前兆现象的发生机制
3
作者 山田功夫 高野雅夫 任克新 《世界地震译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1-65,共5页
1.前言Valotsos和Alexopoulos(1984a,b)认为,利用地电位观测可以以相当高的概率预报出希腊附近发生的地震。他们用晶体内点缺陷的模型来解释这种前兆——地电位变化(地震电信号,SES)的发生机制。详细情况已由歌田(1990)作了介绍。我们... 1.前言Valotsos和Alexopoulos(1984a,b)认为,利用地电位观测可以以相当高的概率预报出希腊附近发生的地震。他们用晶体内点缺陷的模型来解释这种前兆——地电位变化(地震电信号,SES)的发生机制。详细情况已由歌田(1990)作了介绍。我们在以前的报告(山田,1990)中提出,通过实验已证实,在岩石破裂时,可以观测到伴随的电磁现象,并为解释这种现象的发生机制对几种模型进行了定量的研究,但还没有达到确定哪种模型最理想的程度。截今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电磁前兆 发生机制
下载PDF
1986年8月30日弗朗恰地震的电磁前兆
4
作者 Р.,ЦМ 毛可 《地震译文集》 1989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地震 电磁前兆 观测预报 弗朗恰
下载PDF
孤岛煤柱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晓斐 王恩元 何学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18,共4页
为分析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时序特征,以南山矿孤岛煤柱冲击地压为例,将其电磁辐射前兆序列划分为有危险和无危险两个样本,并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的随机性和平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无危险状态样本只是一个平稳白噪声时间序列... 为分析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时序特征,以南山矿孤岛煤柱冲击地压为例,将其电磁辐射前兆序列划分为有危险和无危险两个样本,并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的随机性和平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无危险状态样本只是一个平稳白噪声时间序列,而有危险状态样本则是一个平稳非白噪声时间序列,其合适的ARMA拟合模型为AR(3)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煤柱 冲击地压 电磁辐射 时间序列分析 平稳性 随机性
下载PDF
冲击矿压电磁辐射前兆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云海 撒占友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7,共4页
在实验研究具有冲击倾向煤样变形、破坏电磁辐射特征的基础上 ,对综放工作面冲击矿压的电磁辐射前兆进行了现场测定 ,探讨了冲击矿压电磁辐射前兆与老顶岩层断裂、运动的关系 。
关键词 电磁辐射 冲击矿压 岩层断裂 观测方法
下载PDF
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M_S7.4地震前ULF电磁信号及其与模拟实验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34
7
作者 钱书清 郝锦绮 +3 位作者 周建国 高金田 王玫玲 梁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2-327,共6页
关键词 集集地震 岩石受压破裂实验 ULF电磁前兆 传播机理 电磁信号 1999年 地震
下载PDF
基于地空频谱在线学习的地震前电磁异常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立 王真 +1 位作者 韩光洁 徐政伟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1年第4期635-641,共7页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噪声环境下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CNN)在线地震前电磁异常检测模型。该模型在CNN强大特征提取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多尺度机制协同长短期地空电磁频谱特征,多维度、多视角地开展对地震前电磁的异常检测。同时引入自适应变...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噪声环境下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CNN)在线地震前电磁异常检测模型。该模型在CNN强大特征提取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多尺度机制协同长短期地空电磁频谱特征,多维度、多视角地开展对地震前电磁的异常检测。同时引入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VMD)降噪方法提取观测信号中的有效信息,最后配合在线学习策略,实现对地震前电磁异常模式可能变化的持续学习。仿真结果表明,多尺度模型在低信噪比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准确率,在线学习策略能够有效缩短模型更新时间,由此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电磁前兆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学习 在线学习
下载PDF
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和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联合科学大会及地震电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詹志佳 赵从利 +1 位作者 高金田 沈文志 《国际地震动态》 2002年第3期11-18,共8页
简要介绍了 2 0 0 1年 8月 1 9~ 3 1日在越南河内召开的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 ( IAGA)和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 IASPEI)联合科学大会以及地震电磁研究进展 ,表明地震电磁前兆在地震预测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与良... 简要介绍了 2 0 0 1年 8月 1 9~ 3 1日在越南河内召开的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 ( IAGA)和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 IASPEI)联合科学大会以及地震电磁研究进展 ,表明地震电磁前兆在地震预测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与良好的研究前景。我们建议在不久的将来能在北京举办 IAGA,IASPEI和 IUGG(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大会。这将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 ,有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地磁学 高空物理学 国际地震学 地球内部物理学 地震电磁 地震电磁前兆 地震预测 IAGA-IASPEI联合科学大会
下载PDF
大安山矿煤岩冲击破坏的电磁辐射监测及预警 被引量:5
10
作者 穆贵清 刘晓斐 +2 位作者 邓晓谦 金佩剑 许金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123,共5页
煤岩冲击灾害严重影响大安山煤矿的安全开采,对其有效预防尤为重要。分析并确定了导致大安山矿轴7槽煤层煤岩冲击的主要因素为开采引起的围岩应力集中;根据电磁辐射与围岩应力的正相关性,并基于电磁辐射监测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对煤岩冲击... 煤岩冲击灾害严重影响大安山煤矿的安全开采,对其有效预防尤为重要。分析并确定了导致大安山矿轴7槽煤层煤岩冲击的主要因素为开采引起的围岩应力集中;根据电磁辐射与围岩应力的正相关性,并基于电磁辐射监测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对煤岩冲击危险进行了预警。结果表明:1)电磁辐射监测结果反映了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化的区域特征;2)进入采动应力集中影响范围时,工作面发生煤岩冲击的危险性增大,对应的电磁辐射监测表现出一定的前兆反应;3)煤岩冲击的电磁辐射前兆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可根据其特征对工作面可能发生煤岩冲击的具体区域进行判定并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岩冲击 采动应力 电磁前兆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云南地区震前舒曼谐振异常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苗园青 张学民 +1 位作者 申旭辉 欧阳新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0-299,共10页
舒曼谐振异常现象与地震活动性有较好的相关性,舒曼谐振异常现象可能与地震电离层扰动有关,是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耦合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云南舒曼谐振地震前兆观测台的系统结构和仪器参数,以及统计分析和震例分析的结果... 舒曼谐振异常现象与地震活动性有较好的相关性,舒曼谐振异常现象可能与地震电离层扰动有关,是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耦合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云南舒曼谐振地震前兆观测台的系统结构和仪器参数,以及统计分析和震例分析的结果。永胜台观测数据显示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5.8级地震震前3天By分量出现舒曼异常,2011年1月23日临沧东部M4.0级地震震前2天By分量出现舒曼异常;通海台观测的By分量频谱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5月22日红河州M4.2级地震当日前3阶谐振频率对应谱密度出现强烈扰动。研究表明,舒曼谐振地震前兆监测是一种可行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曼谐振 地震电磁前兆 云南地区
下载PDF
冲击地压电磁辐射连续监测预警软件系统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恩元 刘晓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针对冲击地压监测过程中电磁辐射等信号数据量大、缺少深度分析及预警功能等问题,根据冲击地压的特点及前兆信息特征开发了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射连续监测预警软件系统,包括数据转发软件、服务器软件及终端软件。软件系统可对电磁辐射、瓦... 针对冲击地压监测过程中电磁辐射等信号数据量大、缺少深度分析及预警功能等问题,根据冲击地压的特点及前兆信息特征开发了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射连续监测预警软件系统,包括数据转发软件、服务器软件及终端软件。软件系统可对电磁辐射、瓦斯等信号进行监测与分析,具有数据存储、实时显示、历史数据查询、数据趋势分析、统计分析、预警和报表等功能,采用临界值法和动态趋势法预警,实现了对冲击地压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软件系统的应用结果表明:软件系统界面直观,功能实用性强,易于操作,运行稳定,在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监测预警、矿压观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连续监测 电磁辐射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基于伪魏格纳-维勒分布的地磁场时频分析研究——以中国大陆东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明东 何康 +2 位作者 廖晓峰 丁晶 曹颖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73,共13页
使用伪魏格纳-维勒时频分析方法 ,对中国大陆东经108°以东,2007年至2015年M4.5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发现:(1)在震前3个月内,伪魏格纳-维勒时频分析高值异常的异常频次增多,异常密度加大,异常频次密度相比于全年平均水平上升2~3倍左右... 使用伪魏格纳-维勒时频分析方法 ,对中国大陆东经108°以东,2007年至2015年M4.5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发现:(1)在震前3个月内,伪魏格纳-维勒时频分析高值异常的异常频次增多,异常密度加大,异常频次密度相比于全年平均水平上升2~3倍左右。(2)震中距200km以内,异常较为明显,具有异常幅度随震中距增大而幅度减小的特征,且震前1个月内有出现全年极值的可能。因此,当短时间内(1~3个月)出现异常频次明显增多(排除外空场影响),异常频次密度达到全年平均水平的2~3倍时,应注意该异常区200km范围内发生M4.5左右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前兆 伪魏格纳-维勒方法 信息提取 中国大陆东部
下载PDF
Periodic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s potential precursor for seismic activity 被引量:1
14
作者 YONG Shan-shan WANG Xin-an +4 位作者 ZHANG Xing GUO Qin-meng WANG Jing YANG Chao JIANG Bing-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463-2471,共9页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may be a promising precursor to seismic activity which has been observed in many case studies in past decades.However,the correlation and causation between the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nd the s...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may be a promising precursor to seismic activity which has been observed in many case studies in past decades.However,the correlation and causation between the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nd the seismic activity are still unclear without intensive observation network.In order to find seismoelectromagnetic phenomenon,we deployed AETA(acoustic and electromagnetic testing all-in-one system),a high-density multi-component 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 Experiment site(CESE,in Sichuan Province and Yunnan Province,China)and the capital circle(areas with a distance which is≤200 km from Beijing),to record electromagnetic and geo-acoustic data across 0.1 Hz−10 kHz.In the course of data collection,we discovered an electromagnetic waveform that occurs on a daily basis.Because the signal generally coincides with sunrise and sunset,we named this phenomenon the SRSS(Sunrise-Sunset)waveform.After conducting three statistical tests based on seismicity and SRSS,we determined that the SRSS waveform is rou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onset of seismic activity.It generally occurs at the regions where seismicity occurs.This discovery might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future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precursor periodic electromagnetic signal Sunrise-Sunset(SRSS)waveform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Anomalies of Strong Earthquakes along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and Both Its Sides
15
作者 Li Jianyong Li Jie +3 位作者 Zhang Rui Li Yu Han Yufei Wang T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5年第4期498-513,共16页
This article made a systematic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duration,spatial distribution,form,range,type and reliability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precursors of 24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 This article made a systematic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duration,spatial distribution,form,range,type and reliability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precursors of 24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ing along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and its bilateral areas in Shandong,Liaoning,Hebei,Jiangsu and Jiangxi Provinces in the period from 1966 to 2005. Results show that:( 1) For M7. 0 and M6. 0earthquakes,med-term abnormities are the greatest in number,short-term abnormities come second,and imminent anomalies are the least. For M5. 0 earthquakes,short-term abnormities are often the most in number,imminent anomalies come second,and the med-term ones are the least.( 2) Precursory anomalies are periodical,part of the med and short-term anomalies are shown as short-term and imminent anomalies during their development.( 3) The development of precursor shows quasi-synchronism; the closer to earthquake occurrence time,the more turning changes of anomalies will appear.( 4)Anomalies mainly occur within an epicenter distance of 100 km, showing a relative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in space,and the shorter the distance to epicenter,the higher the anomaly station / item rate.( 5)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omalies is rel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strike of structures,having a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structure.( 6)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duration of abnormities and the epicenter distance.( 7) The higher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thquake,the greater the amplitude of the abnormities measured with the same observation approach.( 8) In terms of the itemsof the observations,fluid abnormities are the greatest in number,followed by deformation and electromagnetism observations.( 9) For all observation items,med and short-term abnormities make up the majority and short-term and imminent anomalies the minority.( 10) In fluid,deformation and electromagnetism observations,fairly reliable anomalies are about double the number of reliable anomal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ursory anomaly Fluid anomaly Deformation anomaly Electromagnetic anomal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