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微电机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杨 赵小林 +1 位作者 陈文元 张琛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3年第3期71-74,共4页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电磁微电机的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及应用现状。
关键词 电磁微电机 气隙磁通 定子 控制电路 MEMS 微细制造
下载PDF
端面摇摆式电磁微电机的研究
2
作者 贾智 王立鼎 +1 位作者 梁静秋 姚劲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841-843,共3页
介绍端面摇摆式电磁微电机的结构组成,转子运动及其控制原理。该电机特点是平面线圈激励,法向电磁力工作,输入电压低,锥转子摇摆,行星减速,低速大力矩。对 5 m m 的实验样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速度范围内,该电... 介绍端面摇摆式电磁微电机的结构组成,转子运动及其控制原理。该电机特点是平面线圈激励,法向电磁力工作,输入电压低,锥转子摇摆,行星减速,低速大力矩。对 5 m m 的实验样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速度范围内,该电机可以稳定地输出转速,可重复性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机 端面摇摆式 电磁微电机
下载PDF
浅析电磁微电机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3
作者 肖尧 陈世杰 《工业设计》 2015年第9期182-183,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电气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电机行业迎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电磁微电机作为控制系统或者电力传动系统的主要原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的自动设备当中。其中电磁微电机是微电机家族中的新成员,它利用先进的...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电气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电机行业迎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电磁微电机作为控制系统或者电力传动系统的主要原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的自动设备当中。其中电磁微电机是微电机家族中的新成员,它利用先进的电动磁学原理用于实现机电信号的检测、解析运算、执行或转换等功能。本文就依据微电机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浅析电磁微电机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希望对现实中的工业化体系建设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微电机 设计制造 电气工程 平面线圈
下载PDF
电磁微电机中平面微线圈磁场分布特性的研究
4
作者 车录锋 吕琼莹 王立鼎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52-157,共6页
本文分析了电磁微电机中平面微线圈产生的空间磁场,把微线圈等效为几何圆电流和矩形截面电流,导出了空间磁场的计算公式,接着通过四种算法的比较,建立了平面微线圈空间磁场快速准确的数值算法,最后分析了平面微线圈空间磁场的分布... 本文分析了电磁微电机中平面微线圈产生的空间磁场,把微线圈等效为几何圆电流和矩形截面电流,导出了空间磁场的计算公式,接着通过四种算法的比较,建立了平面微线圈空间磁场快速准确的数值算法,最后分析了平面微线圈空间磁场的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微电机 微线圈 微电机 磁场分布
原文传递
电磁型平面微电机及其制作工艺 被引量:23
5
作者 郭占社 吴一辉 +1 位作者 宣明 王淑荣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为得到一种尺寸小、输出力矩大、转速高的直流可调速微电机,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机械加工工艺制作微电机的方法。定子和转子都做成平面结构,定子线圈采用了平面型、无槽式集中绕组;线圈之间采用了三相星形连接方式,采用了微机械LIGA工艺和... 为得到一种尺寸小、输出力矩大、转速高的直流可调速微电机,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机械加工工艺制作微电机的方法。定子和转子都做成平面结构,定子线圈采用了平面型、无槽式集中绕组;线圈之间采用了三相星形连接方式,采用了微机械LIGA工艺和硅微机械加工工艺;转子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进行轴向充磁,成辐射状间隔分布。装配时转子分布于定子两侧,不但减小了电机尺寸,还有利于定子的散热。把装配完毕的微电机接通三相半控控制电路对其转速和力矩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机运转平稳,输出力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型平面微电机 制作工艺 LIGA工艺 微机械加工工艺
下载PDF
基于电磁微电机的密码锁控制系统研制
6
作者 陈松 陈佳品 +2 位作者 李振波 陈文元 赵小林 《电子技术(上海)》 2003年第10期14-16,共3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制作的电磁微电机的密码锁控制系统。系统以AVR单片机为核心,驱动两个直径为6.9mm的电磁微电机,通过连接的键盘输入密码后,单片机驱动微电机解锁。
关键词 密码锁 电磁微电机 控制系统 码轮
原文传递
微机械中超声微电机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天宏 王立鼎 吕琼莹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275-278,共4页
作为微机械的动力源,超声微电机具有诸多优良性能,一直是微机械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首先,本文类比了几种微机械意义上的微电机,指出了超声微电机的独特优点,提出了研究超声微电机的重大意义。接着,作者运用粗糙度理论,对广义瑞... 作为微机械的动力源,超声微电机具有诸多优良性能,一直是微机械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首先,本文类比了几种微机械意义上的微电机,指出了超声微电机的独特优点,提出了研究超声微电机的重大意义。接着,作者运用粗糙度理论,对广义瑞利波理论进行修正,得出超声微电机较精确的转速数学模型。最后,作者指出超声微电机进一步实用化后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电机 微机械 广义瑞利波 电磁微电机 应力场 数学模型 转子 优化设计 应用前景 模拟仿真
下载PDF
端面摇摆式微型电磁电机工作原理及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智 王立鼎 +1 位作者 梁静秋 姚劲松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71-75,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结构原理的电磁式微电机及其特点,并对电机的转速比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Ф5m m 的试验样机进行初步实验研究,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 端面摇摆 电磁微电机 运动学
下载PDF
微电子机械系统中的超微电机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宝 施进浩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6-48,共3页
介绍了微电子机械系统中的关键执行部件——超微电机,包括静电型微电机、电磁型微电机、超声波微电机等。分析了原理、分类及各自的特点,概述了超微电机的研制发展过程,综述了微电子机械系统中微电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 静电型微电机 电磁微电机 超声波微电机 微电机
下载PDF
微机电系统中微电机的发展趋暖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进浩 陈宝 《世界产品与技术》 2003年第12期42-45,共4页
文章介绍了微机电系统中的关键执行部件-超微电机,包括静电型微电机、电磁型微电机、鞭毛电机、超声波微电枧等。分析了其原理,分类及各自的特点,概述了超微电机的研制发展过程,综述了徽电子机械系统中微电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微电机 静电型微电机 电磁微电机 鞭毛电机 超声波微电机
下载PDF
AZ4903光刻胶在微电机定子绕组制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占社 吴一辉 孟永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62-1065,共4页
为满足电磁型平面微电机对定子绕组线圈的高深宽比及厚度要求,提出一种利用AZ4903光刻胶制作电磁平面微电机定子绕组的方法。通过反复摸索,得到了该光刻胶的较理想的转速胶膜厚度、前烘时间温度的关系曲线及合适的曝光、显影时间。制作... 为满足电磁型平面微电机对定子绕组线圈的高深宽比及厚度要求,提出一种利用AZ4903光刻胶制作电磁平面微电机定子绕组的方法。通过反复摸索,得到了该光刻胶的较理想的转速胶膜厚度、前烘时间温度的关系曲线及合适的曝光、显影时间。制作出了厚度为40μm、陡直度良好的定子绕组线圈。把利用该工艺制作的定子绕组和转子装配后形成了微电机,通过对该电机转速和输出力矩的测试结果表明,电机运转平稳、力矩波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 AZ4903 电磁型平面微电机 绕组线圈
原文传递
Design and Analysis of Self-excited Miniature Magnetic Generator
12
作者 Wu-Sung Yao Wei-Quan Jian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5年第3期180-184,共5页
Nowadays, electronic devices are more and more integrated into everyday life. These seamless integrations focus on mobility, but at the same time strive to be unobtrusive to the end user.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pers... Nowadays, electronic devices are more and more integrated into everyday life. These seamless integrations focus on mobility, but at the same time strive to be unobtrusive to the end user.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personal data assistants and intelligent cellular phones for the searching of the website, true mobile computing is closer than ever. However, battery technology, which powers most of these mobil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has not kept up the same pace of improvement. The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ology for 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a self-excited permanent-magnet generator applied to low power supplies. It combines an analytical field model, a lumped reluctance equivalent magnetic circuit, and an equivalent electrical circuit. An illustrated example of a 15-mW, 290-r/min generator is given, and the analysis techniques are validated by measurements on a prototyp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nent-magnet generator analytical field model equivalent magnetic circui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