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张衡一号卫星监测的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电离层效应
1
作者 郭雨帆 杜晓辉 +3 位作者 董磊 汤兰荣 赵爱平 王甘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102,共18页
本次研究围绕张衡一号(ZH-1)卫星监测到的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前的电离层效应,采用上下四分位距法和小波变换法处理ZH-1卫星朗缪尔探针(LAP)探测到的电子密度N。和等离子体分析仪(PAP)探测到的离子密度N:(He+和O+)数据,经分析发现Ne... 本次研究围绕张衡一号(ZH-1)卫星监测到的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前的电离层效应,采用上下四分位距法和小波变换法处理ZH-1卫星朗缪尔探针(LAP)探测到的电子密度N。和等离子体分析仪(PAP)探测到的离子密度N:(He+和O+)数据,经分析发现Ne、He+密度和0+密度在震前7天(2021年5月14日)和5天(2021年5月16日)出现同步异常。在此基础上,基于地球物理异常多项证据,分析认为2021年玛多Ms7.4地震孕育过程包括应力扩张早期、应力扩张晚期和临震加速期,该地震可能通过岩石圈一大气圈一电离层耦合模型的声重波、电磁波通道影响了电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一号(ZH-1)卫星 地震电离层效应 电子密度 离子密度 圈层耦合机理
下载PDF
一次日食电离层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立波 万卫星 +2 位作者 涂剑南 保宗悌 叶公节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6-303,共8页
用120°E经度链附近台站电离层垂测资料和一个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探讨1995年10月24日日食电离层效应.在日食条件下只考虑日食区计算太阳EUV辐射减少.模式结果显示:(1)日食期间较低高度电离层光食效应显著,电子浓度跟随食... 用120°E经度链附近台站电离层垂测资料和一个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探讨1995年10月24日日食电离层效应.在日食条件下只考虑日食区计算太阳EUV辐射减少.模式结果显示:(1)日食期间较低高度电离层光食效应显著,电子浓度跟随食分迅速变化,在食甚后浓度减少达到最大。较高高度电离层对日食响应延迟.(2)低纬地区日食日f_0.F_2比控制日低,而h_mF_2比控制日高.在低纬度地区日食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大·(3)赤道附近h_mF_2食甚后有一突变,出现日食F_1.5层。(4)食甚后海口纬度附近F层受日食影响持久,而f_0F_2在赤道附近出现第2次下降.最后对低纬日食电离层效应的动力学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日食电离层效应 低纬电离层 电离层理论模式
下载PDF
VHF/UHF波段星载SAR电离层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万里 梁甸农 周智敏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2期189-195,199,共8页
星载 UHF/VHF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对隐蔽目标有很强的探测能力 ,在军事和民用中都有重要应用前景 ,但其实现受到电离层效应的严重限制 ,文中介绍了此研究方向的现状、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VHF/UHF 波段 电离层效应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下载PDF
1995年10月24日日食电离层效应的模式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立波 万卫星 +1 位作者 涂剑南 保宗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0-205,共6页
利用一个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1995年10月24日日全食条件下东亚低纬电离层演变,探索低纬日食期间电离层效应.模式计算结果显示:日食期间日食区电离层电子与离子光致电离产生率减少使得E-F1区电离层光食效应显著,而较高部份电... 利用一个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1995年10月24日日全食条件下东亚低纬电离层演变,探索低纬日食期间电离层效应.模式计算结果显示:日食期间日食区电离层电子与离子光致电离产生率减少使得E-F1区电离层光食效应显著,而较高部份电离层对日食影响的响应延迟.此次日食过程中EUV辐射通量和垂直漂移变化对低纬F区电离层电子浓度影响明显,而电子温度下降对低纬f0F2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电离层效应 低纬电离层 模式化
下载PDF
P波段雷达成像电离层效应的地面观测与校正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宁 周芳 +3 位作者 王震 邢孟道 葛家龙 鲁加国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4年第1期45-52,共8页
对于高分辨率星载P波段SAR系统,电离层效应对P波段SAR会带来一系列较为严重的误差,这些误差与电波频率和电离层积分电子总量(TEC)值关系密切,并使得图像质量下降。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必须对电离层误差进行校正。该文基于电离层导致... 对于高分辨率星载P波段SAR系统,电离层效应对P波段SAR会带来一系列较为严重的误差,这些误差与电波频率和电离层积分电子总量(TEC)值关系密切,并使得图像质量下降。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必须对电离层误差进行校正。该文基于电离层导致的匹配滤波失配的数学模型,指出获得准确的电离层TEC是校正的关键,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基于SAR回波相位反演电离层TEC的测量方法,并利用地基P波段雷达对空间目标进行穿透电离层步进频ISAR观测验证,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电离层TEC测量精度,改善了ISAR成像质量,可适于低频段星载SAR系统的电离层效应测量与校正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 P波段 电离层效应 积分电子总量(TEC) 地基雷达 ISAR
下载PDF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电离层效应观测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雄 吴小成 +7 位作者 徐轻尘 马广林 涂翠 闫召爱 陈旭杏 肖存英 赵明亮 龚建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601,共6页
首次利用廊坊中频雷达和武汉、嘉兴、廊坊等三站GPS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电离层效应进行了观测.日食期间,中频雷达D层78 km高度上电子密度减小了约67%,电子密度为200 cm^(-3)的高度上升了近10 km,GPS/TEC减小了1TECU左右,其变化的最大... 首次利用廊坊中频雷达和武汉、嘉兴、廊坊等三站GPS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电离层效应进行了观测.日食期间,中频雷达D层78 km高度上电子密度减小了约67%,电子密度为200 cm^(-3)的高度上升了近10 km,GPS/TEC减小了1TECU左右,其变化的最大相位与日食最大相位几乎同步;日食后,观测到周期为2个多小时的电离层扰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电离层效应 中频雷达 电子密度 GPS/TEC
下载PDF
星载P波段SAR电离层效应的双频校正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宁 谈璐璐 +3 位作者 张永胜 董臻 李景文 葛家龙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3年第3期255-261,共7页
对于高分辨星载P波段SAR系统,电离层效应对P波段SAR会带来一系列较为严重误差,包括时间延迟、法拉第旋转和色散等,这些误差与电波频率和电离层TEC值关系密切,并使得图像质量下降。如何测量与校正电离层效应误差是星载P波段SAR面临的重... 对于高分辨星载P波段SAR系统,电离层效应对P波段SAR会带来一系列较为严重误差,包括时间延迟、法拉第旋转和色散等,这些误差与电波频率和电离层TEC值关系密切,并使得图像质量下降。如何测量与校正电离层效应误差是星载P波段SAR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SAR系统自身的宽带特点,借鉴GPS系统采用的电离层双频测量校正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频SAR距离像相关的延迟误差测量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双频回波信号的电离层延迟误差测量精度,适于低频段星载SAR系统的电离层效应测量与校正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 P波段 电离层效应 距离像 相关检测
下载PDF
基于最小熵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电离层效应校正 被引量:3
8
作者 时晶晶 姚佰栋 吴先良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7-972,共6页
分析了电离层闪烁效应对低频段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方位向分辨率的影响,并基于相位屏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离层闪烁强度的增强,方位向分辨率逐渐降低,当处于强闪烁条件下时,方位向分辨率严重... 分析了电离层闪烁效应对低频段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方位向分辨率的影响,并基于相位屏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离层闪烁强度的增强,方位向分辨率逐渐降低,当处于强闪烁条件下时,方位向分辨率严重降低,甚至无法成像.利用最小熵方法对加入电离层闪烁效应误差的一副相控阵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hased Array L-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ALSAR)图像进行了校正,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最小熵方法可有效校正电离层闪烁效应造成的方位向分辨率恶化的影响,校正后图像方位向分辨率得到了很好的恢复,接近原始无误差图像方位向分辨率,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效应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相位屏 最小熵
下载PDF
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的中纬电离层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资民筠 沈长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24,共8页
本文通过对1982年磁扰期间琼中、北京两站地磁X分量变化的分析,证实了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对中纬电离层电流的影响.分析发现:磁静、磁扰条件下的平均日变化中,两站X分量变化在白天有反向的趋势.这表明它们分处于与动力效应对应的电离层... 本文通过对1982年磁扰期间琼中、北京两站地磁X分量变化的分析,证实了磁层-电离层电动耦合对中纬电离层电流的影响.分析发现:磁静、磁扰条件下的平均日变化中,两站X分量变化在白天有反向的趋势.这表明它们分处于与动力效应对应的电离层发电机电流圈中心之南北两侧.在磁暴主相期间,X分量变化形态与之明显不同,两站地磁南北分量有同向变化,且变幅相近,甚至有时北京站△X更大.对环电流能量增长指数R小于—25nT/h的21次事件所作的时序叠加分析(以R最负时为零时)进一步证明,这种同向变化是普遍存在的.两站零时之△X大小相近,相关系数高达0.98.该同向变化与R指数突然变负密切相关. 以上对比表明,与发电机电流造成两站X分量反向变化不同,同向变化是磁层源高纬扰动电流向中低纬直接穿透的结果.本文对动力和电动耦合两种过程的不同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 电离层 耦合 电离层效应 中纬
下载PDF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三日日食电离层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友文 龙其利 +1 位作者 李永生 马健敏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0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利用1987年9月23日环食期间,广州站(纬度23°08′,经度113°21′)和重庆站(纬度29°30′,经度106°25′)同时接收的电离层偏振仪的 TEC 和垂测资料,采用联合换算模式法,粗略地测定了环食期间,广州和重庆地区电离层... 本文利用1987年9月23日环食期间,广州站(纬度23°08′,经度113°21′)和重庆站(纬度29°30′,经度106°25′)同时接收的电离层偏振仪的 TEC 和垂测资料,采用联合换算模式法,粗略地测定了环食期间,广州和重庆地区电离层参数和等效标高等部份结果,证实日食电离层效应显著,作者还对日食电离层效应的动力学特征,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电离层效应
下载PDF
星载P波段SAR电离层效应双频校正研究
11
作者 时晶晶 姚佰栋 +1 位作者 吴先良 沈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57-1361,共5页
背景电离层及电离层闪烁效应对星载P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质量影响严重。文章针对不同信号载频、不同带宽的星载P波段SAR系统进行研究,点目标仿真结果表明,电离层效应影响程度与信号载频、带宽密切相关... 背景电离层及电离层闪烁效应对星载P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质量影响严重。文章针对不同信号载频、不同带宽的星载P波段SAR系统进行研究,点目标仿真结果表明,电离层效应影响程度与信号载频、带宽密切相关。通过双频方法精确测量的电离层总电子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对脉冲压缩匹配滤波器进行修正可实现电离层效应的校正,有效提高P波段SAR图像分辨率,得到高质量SAR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效应 P波段 合成孔径雷达 双频
下载PDF
磁赤道异常区的日食电离层效应
12
作者 何友文 孙宏林 苗卫苏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z1期184-189,共6页
分析了全食带大体位于磁赤道的1995年10月24日日全食期间,地处磁赤道异常区的广州和海南站的日食电离层效应,并结合同期富克、中坜和Okinawa站及有比对意义的环食带大体位于"北驼峰"所在区域,而稍远离磁赤道的1958年4月19日... 分析了全食带大体位于磁赤道的1995年10月24日日全食期间,地处磁赤道异常区的广州和海南站的日食电离层效应,并结合同期富克、中坜和Okinawa站及有比对意义的环食带大体位于"北驼峰"所在区域,而稍远离磁赤道的1958年4月19日环食期间,广州、海南和中坜站日食电离层效应观测结果证实:日食期间,"喷泉"效应所致的"驼峰"有南移和不变两种情况;f0F2总是存在日食日值持续增大,以致有时出现大于控制日值的情况.作者对磁赤道异常区日食电离层效应的动力学和电动力学特征作了定性讨论,再次肯定:全(环)食带位置是关键因素,它将对空间等离子体温度的下降,磁赤道上空等离子体沿场双极扩散和"喷泉"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电离层效应 磁赤道异常区 "喷泉"效应 沿场扩散
下载PDF
大气准两年振荡的电离层效应
13
作者 陈培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8-294,共7页
本文研究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程度的年变化规律,发现它与太阳活动及地磁活动呈微弱的负相关,但却受到QBO的明显调制,QBO东风相起伏加大,QBO西风相起伏减小.这一事实似乎表明,太阳爆发或磁暴不是产生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的主要原因;而上行行星... 本文研究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程度的年变化规律,发现它与太阳活动及地磁活动呈微弱的负相关,但却受到QBO的明显调制,QBO东风相起伏加大,QBO西风相起伏减小.这一事实似乎表明,太阳爆发或磁暴不是产生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的主要原因;而上行行星波的扰动有可能是引起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BO 大气 准两年振荡 电离层效应
下载PDF
QBO的电离层效应(摘要)
14
作者 陈培仁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1990年第4期314-314,共1页
近年来在大气温度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了QBO的调制作用,由于大气温度与太阳相关系数的高度剖面交替地呈现出正相关与负相关,且其相间距离与行星波的垂直结构大体一致,致使人们提出大气加热存在两个相互竞争的来源即太阳紫外幅... 近年来在大气温度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了QBO的调制作用,由于大气温度与太阳相关系数的高度剖面交替地呈现出正相关与负相关,且其相间距离与行星波的垂直结构大体一致,致使人们提出大气加热存在两个相互竞争的来源即太阳紫外幅射加热与上行的行星波的动力学加热。上行的行星波不仅会加热大气也应该会调制潮汐风并通过电离层发电机效应导致电场与电流的行星波周期的振荡或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效应 QBO 太阳活动 大气温度 调制作用 相间距离 垂直结构 交替地 相关系数 赤道异常
下载PDF
电离层效应的距离偏差及其改正误差──GNSS导航定位误差之三
15
作者 刘基余 《数字通信世界》 2019年第4期1-2,12,共3页
本文概述了电离层效应对GNSS卫星导航定位的影响,并以GPS卫星导航定位为例,论述了电离层效应的距离偏差及其改正误差,给出了具体算例。
关键词 电离层效应 距离偏差 改正误差
下载PDF
利用扫频后向散射法研究日环食的电离层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子杰 石振华 管荣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0年第1期10-17,共8页
本文给出了1987年9月23日在与日环食带垂直方向上利用扫频后向散射法探测的主要结果:1.最高观测频率 MOF 及最大可用频率 MUF 相对食前下降了67%,返回信号中断约27分钟。2.初亏、复圆及复圆后可见扰动,而复圆后 TID 在环食带北侧沿探测... 本文给出了1987年9月23日在与日环食带垂直方向上利用扫频后向散射法探测的主要结果:1.最高观测频率 MOF 及最大可用频率 MUF 相对食前下降了67%,返回信号中断约27分钟。2.初亏、复圆及复圆后可见扰动,而复圆后 TID 在环食带北侧沿探测方向运动的视在水平速度约428m/s。3.由于日食引起探测方向上 F_2层电子浓度存在水平梯度和复杂扰动,p-f 曲线异常,本文给出了日食前后少见的 p-f 曲线照片,并对此进行了定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环食 电离层效应 后向散射法
下载PDF
太阳耀斑期间电离层效应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万通 黄桢 郑瑞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51-656,共6页
一、一般情况 1989年7月31日到9月9目,在新乡、临潼和乌鲁木齐三点对VLF Omega信号相位变化进行了同时接收。与此同时,乌鲁木齐天文站的太阳色球观测和乌鲁木齐电离层垂测站的电离层探测也同时进行。在这期间,三个VLF信号观测点上同时... 一、一般情况 1989年7月31日到9月9目,在新乡、临潼和乌鲁木齐三点对VLF Omega信号相位变化进行了同时接收。与此同时,乌鲁木齐天文站的太阳色球观测和乌鲁木齐电离层垂测站的电离层探测也同时进行。在这期间,三个VLF信号观测点上同时有记录的太阳活动事件有36次。其中最大的发生在8月15日、16日和17日。特别是8月16日的太阳耀斑造成电离层垂测站的频高图近四个小时内没有回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耀斑 电离层效应 观测
下载PDF
1989年8月太阳事件的电离层效应
18
作者 梁尚琪 张顺荣 陈敬梧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1990年第4期308-308,共1页
1989年8月太阳爆发了一系列的大活动,引起了多种日地空间和地球物理事件。在此期间武汉电离层观象台(30.5°N,114.4°E;磁倾纬度26.4°N)利用垂测仪观测到了明显的电离层扰乱。最低测量频率(f<sub>min</sub>... 1989年8月太阳爆发了一系列的大活动,引起了多种日地空间和地球物理事件。在此期间武汉电离层观象台(30.5°N,114.4°E;磁倾纬度26.4°N)利用垂测仪观测到了明显的电离层扰乱。最低测量频率(f<sub>min</sub>)增高,甚至电离图上回波描迹全部消失,造成短波无线电通讯中断;突发Es增强,有时foEs超过仪器测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效应 电离层 日地空间 电离 无线电通讯 仪器测量 测量频率 地球物理 电离层扰动 波状
下载PDF
1986年2月4日和6日太阳耀斑事件的电离层效应
19
作者 黄庆铭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89年第1期30-36,共7页
1986年2月太阳上发生了两次大耀斑事件,其规模之大在太阳活动低年确实罕见。这些事件引起了许多地球物理效应。根据我国电离层站垂直探测仪的观测,电离层效应是非常明显的,起测频率(f_(min))增高,甚至探测仪整个频段的回波被吸收掉,地... 1986年2月太阳上发生了两次大耀斑事件,其规模之大在太阳活动低年确实罕见。这些事件引起了许多地球物理效应。根据我国电离层站垂直探测仪的观测,电离层效应是非常明显的,起测频率(f_(min))增高,甚至探测仪整个频段的回波被吸收掉,地磁暴期间的夜里出现 E 层现象,F_2层发生了大的电离层骚扰,而且导致短波无线电波通信遭受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效应 太阳耀斑 电离层骚扰
下载PDF
高阶BOC信号电离层色散效应的模拟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庞晶 刘瀛翔 +1 位作者 唐小妹 欧钢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77,共4页
导航信号模拟器需要模拟电离层引起的延时和色散效应,与传统导航信号相比,新体制高阶BOC信号具有更宽的带宽,而传统导航信号的模拟方法会引入不可忽略的电离层延迟建模误差。通常情况下BOC(14,2)信号上下边带信号的电离层延迟可达到米... 导航信号模拟器需要模拟电离层引起的延时和色散效应,与传统导航信号相比,新体制高阶BOC信号具有更宽的带宽,而传统导航信号的模拟方法会引入不可忽略的电离层延迟建模误差。通常情况下BOC(14,2)信号上下边带信号的电离层延迟可达到米级的差异。提出运用双边带模型的BOC信号模拟方法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可以准确模拟电离层色散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 BOC调制 电离层效应 信号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