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道电离层泡与大气准两年振荡
1
作者 陈培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2期9-14,共6页
研究赤道电离层泡的出现率与赤道带低平流层大气准两年振荡(QBO)的关系.发现赤道电离层泡的出现率受到QBO的调制.这种调制有很强的经度效应:在印度-东非扇区,QBO东风向,赤道电离层泡出现率高;QBO西风向,赤道电离... 研究赤道电离层泡的出现率与赤道带低平流层大气准两年振荡(QBO)的关系.发现赤道电离层泡的出现率受到QBO的调制.这种调制有很强的经度效应:在印度-东非扇区,QBO东风向,赤道电离层泡出现率高;QBO西风向,赤道电离层泡出现率低;在美洲扇区情况则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 电离层泡 大气 准两年振荡 大气动力学
下载PDF
赤道电离层泡短波区密度谱理论分析
2
作者 王文斌 陈培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74-384,共11页
本文主要讨论在导致赤道夜间扩展F回波的上升汽泡中,短波区(λ25m)等离子体密度谱分布的物理机制,说明不均匀体内不同的湍动水平将产生不同的谱结构。对于较低湍动水平的汽泡,由于纵向离子声波和具有有限平行波矢漂移波的耦合共振相互作... 本文主要讨论在导致赤道夜间扩展F回波的上升汽泡中,短波区(λ25m)等离子体密度谱分布的物理机制,说明不均匀体内不同的湍动水平将产生不同的谱结构。对于较低湍动水平的汽泡,由于纵向离子声波和具有有限平行波矢漂移波的耦合共振相互作用,导致波模间能量的有效传输,从而控制湍动水平的发展,形成等能多峰谱结构。另一方面,对于湍动充分发展的汽泡,由长波区大幅度扰动维持的短波区强漂移湍动态,在Kr_(Li)≈2处形成一较宽的极大谱峰,然后谱以K^(-2.6)的形式减小。理论分析和探测结果符合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泡 短波区 密度谱 扩展F
下载PDF
中国上空夜间电离层等离子体泡群演化过程的多设备观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坤 徐寄遥 袁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利用子午工程富克站(19.5°N,109.1°E)全天空气辉成像仪、VHF雷达、三亚站(18.4°N,109.6°E)数字测高仪及C/NOFS卫星观测数据,对2014年3月30日中国上空的等离子体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天夜间观测到一个等离子体... 利用子午工程富克站(19.5°N,109.1°E)全天空气辉成像仪、VHF雷达、三亚站(18.4°N,109.6°E)数字测高仪及C/NOFS卫星观测数据,对2014年3月30日中国上空的等离子体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天夜间观测到一个等离子体泡群,约由9个等离子体泡组成,发生在日落后,一直持续到午夜后。其自西向东运动,南北向最大尺度超过1200 km,东西向绵延超过1400 km,在演化中部分结构融合在一起。等离子体泡被气辉成像仪观测到的同时,数字测高仪及VHF雷达观测到了相应扩展F及羽毛状不规则结构。同时,C/NOFS卫星检测到相应电子密度耗散。这表明,该等离子体泡同时被地基光学观测、无线电探测及C/NOFS卫星观测到。研究结果给出了多仪器同时观测到的等离子体泡群演化过程,丰富了多仪器融合研究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等离子体 全天空气辉成像仪 数字测高仪 VHF雷达 C/NOFS卫星
下载PDF
海南地区电离层等离子体泡的多仪器同时观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国军 史建魁 +3 位作者 程征伟 王霄 尚社平 ZHEREBTSOV G A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1,共6页
根据海南电离层观测站测高仪、闪烁监测仪和中华一号卫星的观测数据,对2004年4月23日三种仪器同时观测到的电离层等离子体泡事件进行了分析.测高仪从14∶30UT到17∶45UT观测到了强区域型扩展F现象,闪烁监测仪观测到闪烁现象出现的时间... 根据海南电离层观测站测高仪、闪烁监测仪和中华一号卫星的观测数据,对2004年4月23日三种仪器同时观测到的电离层等离子体泡事件进行了分析.测高仪从14∶30UT到17∶45UT观测到了强区域型扩展F现象,闪烁监测仪观测到闪烁现象出现的时间范围略大于强区域型扩展F的时间范围.在16∶33—16∶34UT期间卫星在海南上空观测到了两个等离子体泡现象.经分析认为,强区域扩展F和闪烁现象都是由卫星观测到的等离子体泡所引起的,从而给出了测高仪、闪烁监测仪和卫星同时观测到等离子体泡的重要观测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F 闪烁 电离层等离子体 多仪器观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