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中国及周边区域电离层f_(o)F_(2)预测模型
1
作者 林子扬 陈龙江 +5 位作者 靳睿敏 欧明 杨会贇 姬广旺 崔翔 谷明月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4年第5期88-96,共9页
电离层F2层的临界频率(f_(o)F_(2))的平方与峰值电子密度(N_(m)F2)成正比,是影响GNSS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提升电离层f_(o)F_(2)的预测精度对于优化GNSS广播电离层模型性能并提升GNSS的定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及周边区域的18... 电离层F2层的临界频率(f_(o)F_(2))的平方与峰值电子密度(N_(m)F2)成正比,是影响GNSS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提升电离层f_(o)F_(2)的预测精度对于优化GNSS广播电离层模型性能并提升GNSS的定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及周边区域的18个测高仪台站和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and climate)掩星观测数据,综合考虑世界时、年积日、地理位置、太阳和地磁活动等多维特征,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构建了电离层f_(o)F_(2)预测模型.通过与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IRI)-2020模型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与IRI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Radio Consultative Committee,CCIR)和IRI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dio Science,URSI)模型相比,RF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降低了14.81%和17.11%,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分别降低了11.21%和13.14%.此外,该模型在不同纬度、地方时、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条件下,均展现出优于IRI-2020的预测精度.本研究不仅有效提升了中国及周边区域电离层f_(o)F_(2)的预测精度,还为提高GNSS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f_(o)f_(2) 随机森林(Rf) 测高仪 CoSMIC掩星 国际参考电离层(IRI) GNSS
下载PDF
极区电离层N_(m)F_(2)观测与国际参考电离层对比研究
2
作者 徐盛 李培豪 +2 位作者 廖小倩 刘瑞源 陈相材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利用南北极极隙区与极光带纬度3个台站对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密度(N_(m)F_(2))长达1个太阳活动周的观测数据,对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16模型在极区的适用性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极光带纬度的北极Tromsø站,IRI预测与观测... 利用南北极极隙区与极光带纬度3个台站对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密度(N_(m)F_(2))长达1个太阳活动周的观测数据,对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16模型在极区的适用性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极光带纬度的北极Tromsø站,IRI预测与观测符合最好,大部分季节相对误差在40%以内,在太阳活动高年略好于太阳活动低年。在极隙区纬度的南极中山站和Longyearbyen站,IRI预测精度在太阳活动低年高于太阳活动高年。在中山站和北极Longyearbyen站仅个别月份相对误差在20%以内,大部分月份相对误差超过40%,冬季相对误差接近100%,特别是Longyearbyen站,在太阳活动高年冬季相对误差超过100%。从季节上看,3个台站都是冬季符合最差,夏季符合最好。IRI-2016模型对极区电离层进行预测时,难以如实反映极区等离子体对流和能量粒子沉降等极区特有的物理过程对极区电离层N_(m)F_(2)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电离层 国际参考电离层 IRI-2016模型 f2层峰值电子密度(N_(m)f_(2))
下载PDF
夜间135.6 nm气辉反演的电离层f_(0)F_(2)与测高仪观测比较研究
3
作者 薛仕翔 姜春华 +5 位作者 马征征 徐彬 丁广兴 杨国斌 张援农 赵正予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6-465,共10页
在夜间电离层,气辉135.6 nm谱线主要由F层的O^(+)和电子的辐射复合过程以及O^(+)和O^(-)的中性复合过程激发,该谱线强度和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N_(m)F_(2)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利用夜气辉135.6 nm辐射强度与F_(2)层峰值电子密度N_(m)F_(2)... 在夜间电离层,气辉135.6 nm谱线主要由F层的O^(+)和电子的辐射复合过程以及O^(+)和O^(-)的中性复合过程激发,该谱线强度和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N_(m)F_(2)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利用夜气辉135.6 nm辐射强度与F_(2)层峰值电子密度N_(m)F_(2)的平方成正比的物理模型,建立了在不同经纬度、地方时、季节和太阳活动下均适用的反演算法。通过DMSP卫星上搭载的紫外光谱成像仪(SSUSI)实际观测的135.6 nm气辉辐射强度来反演相应时空的电离层F_(2)层临界频率f_(0)F_(2),并将其与地基测高仪探测结果做了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高年(2013年),相对误差小于等于20%的数据占比93.0%,平均相对误差约为7.08%;在太阳活动低年(2017年),相对误差小于等于20%的数据占比80.8%,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2.64%。最后,对该算法在太阳活动高低年的反演精度差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 135.6 nm 反演方法 f_(0)f_(2) 电离层 测高仪
下载PDF
热态C_(5)F_(10)O/CO_(2)混合气体电击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兆轩 林莘 +1 位作者 徐建源 李磊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6,23,共8页
热态气体的临界击穿场强是评估高压断路器弧后电击穿特性的基础数据,文中研究了C_(5)F_(10)O/CO_(2)混合气体在C_(5)F_(10)O混合比例k=0~10%、压强0.1~2.0 MPa、温度300~4 000 K范围内的临界击穿场强。基于质量作用定律数学模型,得到不... 热态气体的临界击穿场强是评估高压断路器弧后电击穿特性的基础数据,文中研究了C_(5)F_(10)O/CO_(2)混合气体在C_(5)F_(10)O混合比例k=0~10%、压强0.1~2.0 MPa、温度300~4 000 K范围内的临界击穿场强。基于质量作用定律数学模型,得到不同温度下混合气体的平衡组分,采用两项近似方法求解玻尔兹曼方程,分析混合气体的电子能量分布函数、折合电离和吸附系数,获得混合气体的临界折合击穿场强和临界击穿场强。结果表明:0.6 MPa下,温度低于3 000 K时,随着温度降低,k=0~10%混合气体的临界击穿场逐渐低于SF_(6);在温度高于3 000 K时,混合气体的临界击穿场强为SF_(6)的1.2倍以上,具有较强的绝缘能力。研究结果可为C_(5)F_(10)O/CO_(2)混合气体高压断路器弧后电击穿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5)f_(10)o/Co_(2)混合气体 Sf_(6)替代气体 电击穿特性 临界击穿场强 粒子组分 玻尔兹曼方程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分步线性最优估计的全球中低纬区域电离层f_(o)F_(2)重构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龙江 甄卫民 +2 位作者 欧明 於晓 宋方雷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2,共7页
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_(o)F_(2)是短波通信、探测和电子对抗等领域最为重要的应用参数之一.针对全球范围内电离层测高仪分布较为稀疏的特点,基于全球电离层无线电观测站(Global Ionospheric Radio Observatory,GIRO)的测高仪实测数据,采... 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_(o)F_(2)是短波通信、探测和电子对抗等领域最为重要的应用参数之一.针对全球范围内电离层测高仪分布较为稀疏的特点,基于全球电离层无线电观测站(Global Ionospheric Radio Observatory,GIRO)的测高仪实测数据,采用分步线性最优估计方法对电离层CCIR/URSI系数进行调整,实现了全球中低纬区域电离层f_(o)F_(2)的重构.对2010—2016年的电离层f_(o)F_(2)重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纬度变化上,中纬区域重构误差要低于低纬区域;在年变化上,重构的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有随太阳活动强度增强而增大的趋势,重构的相对误差无明显年变化;在季节变化上,夏季重构误差最小,其他三个季节相差不大;在地方时变化上,白天的重构误差低于夜间.总体而言,相比于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IRI)模型,电离层f_(o)F_(2)重构的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了约38%和34%,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中低纬区域 测高仪 CCIR/URSI系数 fof2重构
下载PDF
利用神经网络预报中国地区电离层f_0F_2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春 吴振森 +3 位作者 孙树计 丁宗华 许正文 班盼盼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4-310,共7页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并考虑太阳和地磁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提前5h预报中国地区电离层临界频率f_0F_2的方法.网络输入包括时间、季节、地理纬度、太阳天顶角、最近一天的12个观测值(F_(-23),F_(-22),F_(-21),F_(-20),F_(-19),F_(-...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并考虑太阳和地磁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提前5h预报中国地区电离层临界频率f_0F_2的方法.网络输入包括时间、季节、地理纬度、太阳天顶角、最近一天的12个观测值(F_(-23),F_(-22),F_(-21),F_(-20),F_(-19),F_(-18),F_(-5),F_(-4),F_(-3),F_(-2),F_(-1),F_0)和前30天滑动平均值(A_(-24),A_(-23),A_(-22),A_(-4),A_(-3),A_(-2),A_(-1),A_0),网络输出分别为未来5h的f_0F_2值F_(+1),F_(+2),F_(+3),F_(+4),F_(+5).选取乌鲁木齐、长春、重庆和广州站1958—1968年间的数据训练网络,利用中国9个电离层站的历史数据检验网络,根据均方根误差衡量网络性能的好坏.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电离层短期预报 f_0f_2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FTIR技术的环保气体C_(5)F_(10)O/N_(2)分解组分检测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峰 田双双 +3 位作者 张晓星 方雅琪 王毅 杨志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15-2624,共10页
近年来,C5F10O因优良的绝缘性能和环保特性被广泛关注,且C5F10O混合气体已经在气体绝缘环网柜等设备中开始应用。研究C5F10O混合气体分解组分的检测方法,对于设备的故障诊断和运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C_(5)F_(10)O/N_(2)混合气体热分... 近年来,C5F10O因优良的绝缘性能和环保特性被广泛关注,且C5F10O混合气体已经在气体绝缘环网柜等设备中开始应用。研究C5F10O混合气体分解组分的检测方法,对于设备的故障诊断和运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C_(5)F_(10)O/N_(2)混合气体热分解产物为研究对象,搭建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检测实验平台,基于FTIR技术探索C_(5)F_(10)O/N_(2)混合气体过热分解组分的种类,并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的检测结果对比,确定FTIR检测混合气体分解组分的可行性。通过FTIR检测分析,确定C_(5)F_(10)O/N_(2)热解后的分解组中含有CF_(3)H、C_(3)F_(6)、C_(3)F_(7)H、CO、CO_(2)和CH4气体。对CF_(3)H、C_(3)F_(6)、C_(3)F_(7)H这3种气体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并建立浓度标定模型,确定了采用FTIR可以分别在1130~1170、1020~1050、890~930 cm^(-1)波段对CF_(3)H、C_(3)F_(6)、C_(3)F_(7)H气体实现定量分析,得到CF_(3)H、C_(3)F_(6)、C_(3)F_(7)H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1.34×10^(-6)、27.39×10^(-6)、7.78×10^(-6),与GCMS的检测结果20.88×10^(-6)、27.88×10^(-6)和7.62×10^(-6)相近。该研究可以为C_(5)F_(10)O/N_(2)混合气体绝缘设备过热故障的分解气体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5)f_(10)o/N_(2)混合气体 热分解 红外光谱技术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下载PDF
ZSM-5分子筛对C_(6)F_(12)O/CO_(2)混合气体及其过热分解产物吸附性能研究
8
作者 田双双 王家浩 +4 位作者 袁子安 张晓星 靳小平 刘伟豪 邓广宇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6,共10页
目前,C_(6)F_(12)O环保绝缘介质已在气体开关柜中得到应用,选择合适的多孔材料对C_(6)F_(12)O混合气体分解产物吸附处理,既能保证开关柜的稳定运行,也可为大力推广C_(6)F_(12)O环保气体开关柜的应用提供安全保障。本文通过气体吸附实验... 目前,C_(6)F_(12)O环保绝缘介质已在气体开关柜中得到应用,选择合适的多孔材料对C_(6)F_(12)O混合气体分解产物吸附处理,既能保证开关柜的稳定运行,也可为大力推广C_(6)F_(12)O环保气体开关柜的应用提供安全保障。本文通过气体吸附实验探究ZSM-5分子筛对C_(6)F_(12)O/CO_(2)混合气体模拟过热故障后分解产物的吸附性能及对两种主要绝缘介质C_(6)F_(12)O/CO_(2)浓度的影响;同时,基于分子动力学仿真模拟吸附过程,计算浓度分布函数、径向分布函数、扩散系数等动力学参数以厘清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模拟过热故障后C_(6)F_(12)O/CO_(2)混合气体的主要分解产物为C_2F_6、C_3F_8、C_4F_(10)、C_3F_6、C_3F_7H、C_5F_(12)和C_6F_(14)。ZSM-5分子筛对大部分分解产物都有吸附作用,对C_3F_8、C_4F_(10)、C_3F_7H这3种分解气体吸附性能优异,吸附率均超过80%;对C_2F_6、C_3F_6分解气体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吸附效果不明显;对C_5F_(12)、C_6F_(14)分解气体基本不吸附。实验前主绝缘介质C_6F_(12)O、CO_(2)浓度较高,ZSM-5分子筛对其浓度影响较小,实验后吸附率分别为1.77%和0.25%。理论计算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能够很好地吸附动力学直径与自身孔径相当的气体分子(C_2F_6、C_3F_8、C4F1_0、C_3F_6、C_3F_7H),对于体积过小或过大的气体分子(CO_(2)、CF_4、C5F1_2、C6F1_2O、C_6F_(14))吸附作用不明显。ZSM-5分子筛可用于C_(6)F_(12)O环保绝缘气体开关柜中对分解产物进行吸附处理,以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为相关电力防护设备中过滤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f_(12)o/Co_(2)混合气体 过热分解产物 ZSM-5分子筛 吸附实验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C_(6)F_(12)O/CO_(2)混合气体沿面放电分解特性研究
9
作者 田双双 王家浩 +4 位作者 孟飞 胡峰 刘本立 骆永超 张晓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43,共9页
C_(6)F_(12)O/CO_(2)混合气体具有在中低压气体设备中应用的潜力,设备运行中因固体绝缘表面金属异物存在引发的沿面放电,是绝缘劣化及故障发生的隐患之一,研究C_(6)F_(12)O/CO_(2)混合气体沿面放电的分解特性对设备的运维具有重要意义... C_(6)F_(12)O/CO_(2)混合气体具有在中低压气体设备中应用的潜力,设备运行中因固体绝缘表面金属异物存在引发的沿面放电,是绝缘劣化及故障发生的隐患之一,研究C_(6)F_(12)O/CO_(2)混合气体沿面放电的分解特性对设备的运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中开展不同实验电压下C_(6)F_(12)O/CO_(2)混合气体沿面放电分解实验,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分解组分进行定量分析,获得了不同放电强度下主要分解组分种类及其分解特性,讨论了产气速率与放电强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_(6)F_(12)O/CO_(2)混合气体沿面放电主要分解产物为CF_(4)、C_(2)F_(6)、C_(3)F_(8)、C3F7H和C_(3)F_(6);各产物分解特性相似,体积分数随放电量体现“线性—饱和”增长趋势,30 kV下对应饱和体积分数分别为21.3、7.0、11.9、7.7、13.7μL/L;主要组分产气速率关系为:v(CF_(4))>v(C_(3)F_(6))>v(C_(3)F_(8))>v(C3F7H)>v(C_(2)F_(6)),其中CF_(4)产气速率从1.2(μL·L^(-1))/12 h增至3.1(μL·L^(-1))/12 h,与放电量关联性最好,可作为沿面放电下放电强度的判定依据。研究可为C_(6)F_(12)O/CO_(2)混合气体绝缘设备的工程应用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f_(12)o/Co_(2)混合气体 沿面放电 主要分解产物 分解特性 产气速率
下载PDF
悬浮电极缺陷不同局部放电强度下的C_(6)F_(12)O/CO_(2)混合气体分解特性研究
10
作者 饶夏锦 张晓星 +3 位作者 黎大健 张磊 彭博雅 黄炜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7-93,共7页
C_(6)F_(12)O是一种具有潜力的SF6替代气体,为了探究C_(6)F_(12)O/CO_(2)混合气体在悬浮电极缺陷不同局部放电强度下的分解特性,搭建了局部放电分解实验平台,在不同外施电压下对C_(6)F_(12)O/CO_(2)混合气体进行96 h局部放电分解实验,... C_(6)F_(12)O是一种具有潜力的SF6替代气体,为了探究C_(6)F_(12)O/CO_(2)混合气体在悬浮电极缺陷不同局部放电强度下的分解特性,搭建了局部放电分解实验平台,在不同外施电压下对C_(6)F_(12)O/CO_(2)混合气体进行96 h局部放电分解实验,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分解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对分解组分含量、产气速率、特征气体比值与局部放电强度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典型产物(CF_(4)、C_(2)F_(6)、C_(3)F_(8)、C_(3)F_(7)H)浓度、产气速率的变化规律上存在差异,可选择作为判断局部放电强度的特征组分;特征组分浓度关系为c(CF_(4))>c(C_(2)F_(6))≈c(C_(3)F_(8))>c(C_(3)F_(7)H),产气速率关系与之相类似;特征组分浓度随放电强度增加呈“线性-饱和”的增长关系;初步认为可以利用c(CF_(4))/c(C_(3)F_(7)H)作为辅助依据,c(CF_(4)+C_(2)F_(6)+C_(3)F_(8))^(2)/c(C_(3)F_(7)H)^(2)作为主要依据,结合组分浓度以及产气速率,可以进一步判断PD强度和缺陷严重程度,研究结果为找出适用于C_(6)F_(12)O/CO_(2)混合气体绝缘设备的运维监测手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f_(12)o/Co_(2)混合气体 局部放电 悬浮电极缺陷 分解特性 含量比值
下载PDF
C_(5)F_(10)O分解气体在Cu修饰NiS_(2)表面的吸附机理研究
11
作者 陈学云 金广杰 +1 位作者 许正举 崔豪 《四川电力技术》 2023年第4期17-24,共8页
文中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Cu修饰单层NiS_(2)(Cu-NiS_(2))对5种C_(5)F_(10)O分解组分的吸附和传感性能,以探索其在C_(5)F_(10)O绝缘装置运行状态评估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对各吸附体系的吸附参数研究发现:Cu-NiS_(2)对C_(2)F_(6)O_(3)... 文中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Cu修饰单层NiS_(2)(Cu-NiS_(2))对5种C_(5)F_(10)O分解组分的吸附和传感性能,以探索其在C_(5)F_(10)O绝缘装置运行状态评估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对各吸附体系的吸附参数研究发现:Cu-NiS_(2)对C_(2)F_(6)O_(3)分子表现为化学吸附,吸附能为-1.05 eV,而对C_(3)F_(6)、CF_(2)O、C_(2)F_(6)和CF_(4)分子表现为物理吸附。通过对各吸附体系的电子性能以及气敏恢复特性分析发现:Cu-NiS_(2)对C_(3)F_(6)或CF_(2)O气体的传感性能较好,且在室温下恢复性能较佳,因此具备开发为C_(3)F_(6)或CF_(2)O气体传感器的巨大潜力;相反的,由于Cu-NiS_(2)对C_(2)F_(6)和CF_(4)的传感性能较差,因此无法实现这两种气体的高灵敏检测。此外,尽管Cu-NiS_(2)对C_(2)F_(6)O_(3)的传感性能极佳,但其较长的恢复特性决定了只能实现对该气体的单次检测,无法实现长期稳定使用。依据仿真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的新型气敏传感材料,即Cu-NiS_(2),该传感材料对于评估C_(5)F_(10)O绝缘装置的运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5)f_(10)o 气体传感器 第一性原理 Cu修饰单层NiS_(2)
下载PDF
(La_(0.97)Yb_(0.02)Tm_(0.01))F_(3)纳米晶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12
作者 滕雨含 龚长帅 +3 位作者 王彬 王渤文 胡志鹏 王雪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17-321,共5页
以硫酸盐型稀土层状化合物[(La_(0.97)Yb_(0.02)Tm_(0.01))_(2)(OH)_(4)SO_(4)·2H_(2)O]为模板,通过牺牲模板法水热合成(La_(0.97)Yb_(0.02)Tm_(0.01))F_(3)纳米晶,合成过程不需添加任何有机物同时不需后续煅烧过程。反应模板和所... 以硫酸盐型稀土层状化合物[(La_(0.97)Yb_(0.02)Tm_(0.01))_(2)(OH)_(4)SO_(4)·2H_(2)O]为模板,通过牺牲模板法水热合成(La_(0.97)Yb_(0.02)Tm_(0.01))F_(3)纳米晶,合成过程不需添加任何有机物同时不需后续煅烧过程。反应模板和所制备的(La_(0.97)Yb_(0.02)Tm_(0.01))F_(3)纳米晶的晶体形貌、晶体结构以及上转换荧光性能分别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测试分析得出。结果表明,在F^(-)与(La_(0.97)Yb_(0.02)Tm_(0.01))^(3+)摩尔比为5、水热温度为180℃、水热反应24h条件下,合成了六方结构的(La_(0.97)Yb_(0.02)Tm_(0.01))F_(3)上转换纳米晶。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模板结晶为超薄纳米板片,长度约490nm,厚度为40nm,(La_(0.97)Yb_(0.02)Tm_(0.01))F_(3)的平均粒径分布在30~65nm,厚度大约为10nm。当发射激光波长为978nm时,(La_(0.97)Yb_(0.02)Tm_(0.01))F_(3)纳米晶体在804nm(^(3)H_(4)→^(3)H_(6)跃迁)处显示近乎纯净的上转换发光,位于487nm附近的蓝光发射近乎完全淬灭。通过计算发光强度与泵浦功率的关系得出制备的纳米晶体的上转换发射过程为三光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硫酸镧系氢氧化物 牺牲模板法 (La_(0.97)Yb_(0.02)Tm_(0.01))f_(3) 上转换 三光子
下载PDF
三元乙丙橡胶与C_(5)F_(10)O/CO_(2)混合气体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程林 李亚龙 +3 位作者 张晓星 卫卓 梁思聪 肖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71-1779,共9页
C_(5)F_(10)O气体具有优异的绝缘和环保特性,在中低压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使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C_(5)F_(10O)与气体绝缘设备中常用的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材料的相容性在其工程应用前仍待研究。为此通过搭建橡胶相容性试验平台,使... C_(5)F_(10)O气体具有优异的绝缘和环保特性,在中低压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使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C_(5)F_(10O)与气体绝缘设备中常用的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材料的相容性在其工程应用前仍待研究。为此通过搭建橡胶相容性试验平台,使用热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了C_(5)F_(10)O/CO_(2)混合气体与三元乙丙橡胶的相容性,并测试了试验后气体成分的变化、三元乙丙橡胶的机械特性、表面形貌和元素变化。研究发现,在热老化条件下三元乙丙橡胶会与C_(5)F_(10)O和C_(3)F_(6)反应,使C_(5)F_(10)O气体分解产生的C_(3)F_(6)减少,但同时会使C_(5)F_(10)O气体分解产生的C_(3)F_(6)O和C_(3)HF_(7)增多;老化试验结束后三元乙丙橡胶表面覆盖了一层油性物质,老化试验会使三元乙丙橡胶脆化降低其机械性能,表面会析出大量晶体颗粒;C_(5)F_(10O)气体腐蚀三元乙丙橡胶后,会加速三元乙丙橡胶的老化造成其使用寿命缩短。相关试验结果将会对C_(5)F_(10)O气体绝缘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5)f_(10)o/Co_(2)混合气体 三元乙丙橡胶 热老化 相容性 Sf_(6)替代气体
下载PDF
O_(2)对C_(6)F_(12)O/CO_(2)混合气体绝缘性能和分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双双 靳小平 +5 位作者 张晓星 袁子安 李晓涵 兰佳琪 吴铁洲 熊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2,共6页
由于C_(6)F_(12)O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环保特性,受到国内外SF_(6)替代气体领域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为探索C_(6)F_(12)O混合气体应用的最优方案,研究O_(2)对C_(6)F_(12)O/CO_(2)混合气体绝缘性能和分解特性的影响。搭建气体工频击穿试... 由于C_(6)F_(12)O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环保特性,受到国内外SF_(6)替代气体领域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为探索C_(6)F_(12)O混合气体应用的最优方案,研究O_(2)对C_(6)F_(12)O/CO_(2)混合气体绝缘性能和分解特性的影响。搭建气体工频击穿试验平台对不同O_(2)混合比、不同气压的C_(6)F_(12)O/CO_(2)混合气体进行工频击穿试验研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定量分析150次工频击穿后混合气体的分解产物,同时观察击穿后电极表面固体物质析出量的变化,探讨应用于工程的C_(6)F_(12)O/CO_(2)混合气体的O_(2)混合比与气压范围。研究结果表明,C_(6)F_(12)O/CO_(2)混合气体中加入3%~7%的O_(2)可以较好地提升气体绝缘性能,此外加入O_(2)在击穿放电时能够抑制固体碳的析出,降低高毒性物质C_(3)F_(6)的体积分数,但是会促进C_(6)F_(12)O的分解,使得CF_(4)、C_(2)F_(6)、COF_(2)、CO的体积分数上升。综合考虑绝缘性能和分解特性后认为气压范围为0.1~0.18 MPa,O_(2)混合比为3%~5%的C_(6)F_(12)O-CO_(2)-O_(2)混合气体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f_(12)o-Co_(2)-o_(2)混合气体 绝缘性能 分解特性 环保绝缘气体
下载PDF
C_(6)F_(12)O/N_(2)混合气体与环氧树脂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星 袁子安 +4 位作者 田双双 兰佳琪 靳小平 李晓涵 吴铁洲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7-103,共7页
C_(6)F_(12)O气体绝缘性能优异,温室效应潜在值低,与缓冲气体混合后具有作为绝缘介质运用于中低压电气设备的潜力。同时,中低压电气设备常使用环氧树脂作为绝缘材料,环氧树脂与绝缘气体相容性是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C... C_(6)F_(12)O气体绝缘性能优异,温室效应潜在值低,与缓冲气体混合后具有作为绝缘介质运用于中低压电气设备的潜力。同时,中低压电气设备常使用环氧树脂作为绝缘材料,环氧树脂与绝缘气体相容性是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C_(6)F_(12)O混合气体与环氧树脂相容性,文中搭建了气固相容性实验平台,结合实际环境进行不同温度下C_(6)F_(12)O/N_(2)混合气体与环氧树脂相容性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对试验前后样品表面形貌进行观测;同时采用分子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本试验进行模拟,计算了扩散系数、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和混合能,对试验结果从分子层面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各温度下环氧树脂表面相比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当温度为110℃时,N_(2)在环氧树脂中的扩散系数达到最大值1.84×10^(-9)m^(2)·s^(-1),而N_(2)化学性质稳定难以与环氧树脂反应。不同温度下C_(6)F_(12)O/环氧树脂、N_(2)/环氧树脂两种共混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参数与混合能均大于0,气体分子与环氧树脂难以互溶,结合试验与仿真结果可得C_(6)F_(12)O、N_(2)与环氧树脂表现出良好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f_(12)o/N_(2) 环氧树脂 相容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电离层Es响应研究
16
作者 刘瑶 张鹦琪 +5 位作者 胡艳莉 张雅彬 邓忠新 徐彬 徐朝辉 李江华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1-496,共6页
为研究日环食期间电离层Es演化过程,利用VHF相干散射雷达和便携式垂测仪在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期间开展联合观测试验,得到日环食期间h′Es和f_(o)Es均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强的变化形态.分析表明,该演化过程类似于快速日出日落对电离层Es的... 为研究日环食期间电离层Es演化过程,利用VHF相干散射雷达和便携式垂测仪在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期间开展联合观测试验,得到日环食期间h′Es和f_(o)Es均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强的变化形态.分析表明,该演化过程类似于快速日出日落对电离层Es的影响,其成因是日环食期间太阳活动作为辐射源经历了快速减弱、复原的一个过程.本次试验观测结果对研究和完善电离层Es形成机制、机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Es 日环食 f_(o)Es VHf相干散射雷达 电离层垂测仪
下载PDF
C_(6)F_(12)O/N_(2)混合气体与密封材料丁腈橡胶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兰佳琪 田双双 +2 位作者 李晓涵 饶夏锦 张小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5-1293,1304,共10页
C_(6)F_(12)O具有优异的绝缘和环保性能,因此具有在中低压开关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应用的潜力。为了评估C_(6)F_(12)O/N_(2)混合气体在设备中长期安全稳定使用的可行性,需要研究其与设备内部中常用密封橡胶之间的相容性。该文通过搭建相... C_(6)F_(12)O具有优异的绝缘和环保性能,因此具有在中低压开关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应用的潜力。为了评估C_(6)F_(12)O/N_(2)混合气体在设备中长期安全稳定使用的可行性,需要研究其与设备内部中常用密封橡胶之间的相容性。该文通过搭建相容性试验平台,对C_(6)F_(12)O/N_(2)混合气体与丁腈橡胶进行热加速试验研究,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检测气体分解产物和丁腈橡胶表面形貌;同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对气体分解产物的生成路径进行模拟,并对丁腈橡胶分子与C_(6)F_(12)O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90℃和110℃)试验后,丁腈橡胶与C_(6)F_(12)O/N_(2)混合气体不相容。丁腈橡胶表面析出大量的白色晶体颗粒,并且生成了C_(3)F_(6)、NF_(3)和CS_(2)气体副产物;理论计算也表明升高温度会促进丁腈橡胶分子发生分解,并且C_(6)F_(12)O与丁腈橡胶之间的气固反应具有形成新物质的趋势。该文的研究成果对C_(6)F_(12)O/N_(2)混合气体在工程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f_(12)o/N_(2)混合气体 丁腈橡胶 材料相容性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环保型绝缘气体C_(5)F_(10)O/CO_(2)与紫铜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炼 黄青丹 +2 位作者 王勇 刘静 张亚茹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6,共6页
六氟化硫(SF_(6))具有极佳的绝缘、灭弧特性,但其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时刻督促着科研工作者们不断寻找其替代气体。行业内对C_(5)F_(10)O/CO_(2)的绝缘以及灭弧能力均有所研究,但对其作为SF_(6)潜在的替代气体与金属材料的相... 六氟化硫(SF_(6))具有极佳的绝缘、灭弧特性,但其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时刻督促着科研工作者们不断寻找其替代气体。行业内对C_(5)F_(10)O/CO_(2)的绝缘以及灭弧能力均有所研究,但对其作为SF_(6)潜在的替代气体与金属材料的相容性方面的报道较少。文中研究了不同故障点温度下C_(5)F_(10)O/CO_(2)与高压电气设备内部常用的紫铜材料的相容性。试验对气体组分、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发现C_(5)F_(10)O/CO_(2)在接触80℃的紫铜的情况下便已开始分解且分解产物含量随故障点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紫铜表面颜色也逐渐加深,紫铜受到的腐蚀逐渐严重。试验表明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C_(5)F_(10)O/CO_(2)与紫铜的相容性较差,但是在紫铜表面镀银能够起到很好的防腐蚀效果,因此在未来C_(5)F_(10)O/CO_(2)替代SF_(6)作为电气绝缘介质时建议对紫铜材料表面进行镀银处理,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5)f_(10)o/Co_(2) 紫铜 相容性 Sf_(6)替代气体 防腐蚀处理
下载PDF
C_(6)F_(12)O/N_(2)混合气体与密封橡胶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双双 兰佳琪 +3 位作者 饶夏锦 李晓涵 邓广宇 邹怡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75-4286,共12页
C6F12O混合气体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被认为具有较大潜力在中低压电气开关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使用。C_(6)F_(12)O与设备气室密封材料之间良好的相容性是保障设备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为此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温度下,C_(6)F_(12)O/N_... C6F12O混合气体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被认为具有较大潜力在中低压电气开关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使用。C_(6)F_(12)O与设备气室密封材料之间良好的相容性是保障设备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为此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温度下,C_(6)F_(12)O/N_(2)混合气体与常用密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丁腈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和氟橡胶(fluororubber,FKM))之间相容性,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混合气体的组分,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拉伸应力机检测橡胶材料的性质变化。同时搭建C_(6)F_(12)O与橡胶分子链的仿真模型,从分子层面计算分析C_(6)F_(12)O在橡胶材料中的扩散和吸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随着实验温度升高,C_(6)F_(12)O/N_(2)混合气体与3种橡胶材料反应均生成了C_(3)F_(6)、C_(3)F_(7)H,并且还与FKM生成了CS_(2)气体副产物。同时EPDM表面出现了密集的褶皱,而NBR表面则析出了大量晶体颗粒,大量F元素积累在橡胶表面上,并且实验后EPDM和NBR的力学性能都大幅度下降。FKM表面结构和力学性能受C_(6)F_(12)O/N_(2)混合气体影响较小。理论计算发现升高温度能够促进C6F12O与橡胶中的扩散和吸附,并且在90℃下,C_(6)F_(12)O在EPDM中的扩散系数(8.912×10^(-11)m/s^(2))和吸附能最高(317.436kJ/mol),与FKM的吸附能最低。因此,综合分析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C_(6)F_(12)O/N_(2)与FKM之间的相容性更好。该研究成果可为C_(6)F_(12)O/N_(2)混合气体相关设备材料选择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环保绝缘介质 C_(6)f_(12)o/N_(2)混合气体 密封橡胶材料 相容性 分子动力学理论 吸附能
下载PDF
川滇地区电离层多参量异常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
作者 刘江 徐锐 +2 位作者 陈聪 饶太国 李兴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5-614,I0001,共11页
介绍了川滇地区电离层多参量异常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功能实现,并将该系统应用于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_(S)6.0地震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全球和中国区域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站点VTEC和F_(2)层临界频率f_(o)F_(2)异常变... 介绍了川滇地区电离层多参量异常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功能实现,并将该系统应用于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_(S)6.0地震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全球和中国区域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站点VTEC和F_(2)层临界频率f_(o)F_(2)异常变化的实时监测,有助于开展示范性地震电离层异常监测工作,其图形及数据结果可为地震-电离层异常扰动判识提供佐证,为川滇地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电离层前兆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异常 垂直总电子含量 VTEC f_(2) 层临界频率 f_(o)f_(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