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新型城镇化的未来配电网形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叶斌 代磊 +4 位作者 马静 高赐威 赵峰 周帆 李东森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9年第2期56-61,共6页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同时考虑到微电网、多能互补、需求侧资源的引入,未来配电网将全面呈现出新的格局和形态特征。从网架结构、自愈控制、能量调度、市场交易4个方面对传统配电网形态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配电网形态进...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同时考虑到微电网、多能互补、需求侧资源的引入,未来配电网将全面呈现出新的格局和形态特征。从网架结构、自愈控制、能量调度、市场交易4个方面对传统配电网形态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配电网形态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配电网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和相关建设指标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形态 新型城镇化 电网 多能互补 需求侧资源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未来电网形态发展模式及演变路径初探
2
作者 范征 韩丛达 +3 位作者 周静 吴亚楠 杨杰 林俊杰 《新型电力系统》 2024年第3期272-281,共10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确保能源安全转型的关键路径。总结和分析了我国未来电力格局发展态势,进而针对我国电网形态当前和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基于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自身技术特点,探讨如何构建适应于能...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确保能源安全转型的关键路径。总结和分析了我国未来电力格局发展态势,进而针对我国电网形态当前和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基于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自身技术特点,探讨如何构建适应于能源转型需求的新型电网形态。结合交直流耦合模式以及欧洲的电网发展和海上电网形态研究,从电网形态发展概念设计的角度,针对我国西部电网和海上电网两种情景分析了对应的发展模式及演变路径,提出了我国未来电网形态总体发展路径与思考建议,为“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新型电力系统 电网形态 发展模式 演变路径
下载PDF
多形态源荷配电网故障特性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3
作者 李成钢 刘亚东 +3 位作者 吴奎忠 侍哲 于非桐 刘乃毓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第19期160-164,共5页
多形态源荷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创新形态,集成了分布式能源、智能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然而,其复杂性也增加了故障分析的难度。文章详细探讨了不同故障类型在不同形态下的特性,分析了故障的传播机制和影响。针对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 多形态源荷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创新形态,集成了分布式能源、智能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然而,其复杂性也增加了故障分析的难度。文章详细探讨了不同故障类型在不同形态下的特性,分析了故障的传播机制和影响。针对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文章讨论了智能传感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应对策略与恢复机制方面,文章强调了针对不同形态的灵活应对策略和智能化控制技术。最后,展望了未来多形态源荷配电网故障特性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源荷配电网 故障特性分析 传播机制 监测诊断技术 应对策略
下载PDF
新形态城市电网保护与控制关键技术 被引量:37
4
作者 何正友 李波 +5 位作者 廖凯 胡思洋 马子钦 李佳林 柯永超 杨健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193-6206,共14页
大量分布式电源、电气化交通、储能设备的不断接入,以及城市电网电力电子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电网逐渐呈现出新的复杂形态,传统的保护与控制方法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围绕新形态下城市电网的保护与控制技术,提... 大量分布式电源、电气化交通、储能设备的不断接入,以及城市电网电力电子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电网逐渐呈现出新的复杂形态,传统的保护与控制方法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围绕新形态下城市电网的保护与控制技术,提出了系列新方法、新技术,以应对城市电网新形态所带来的新问题。据此,通过分析新形态城市电网的运行与故障特征,重点剖析新形态城市电网在状态监测、故障特性、保护方法、故障定位、恢复控制及优化控制所面临的关键挑战。而后,以应对新形态城市电网保护与控制关键挑战为目标,重点论述新形态城市电网保护与控制关键技术。最后,对新形态城市电网在透明化、保护与控制协同以及新型网架组网技术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城市电网 保护与控制 分布式电源 电气化交通 储能设备 电力电子设备
下载PDF
未来电网设备形态 被引量:2
5
作者 曾凯文 文劲宇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3-49,共7页
世界范围内,电网正处于由第二代电网向第三代电网发展的起步阶段,未来电网的各种概念设计和技术路线研究方兴未艾.总结三代电网的发展历史,归纳其特点;综合考虑能源发展、环境保护、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当前电网技术的研究热... 世界范围内,电网正处于由第二代电网向第三代电网发展的起步阶段,未来电网的各种概念设计和技术路线研究方兴未艾.总结三代电网的发展历史,归纳其特点;综合考虑能源发展、环境保护、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当前电网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潮流,推测电网发展的总体趋势,提炼出可能导致未来电网形态发生革命性变化的3项关键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和超导电力技术,论述未来电网设备的功能框架并分析在关键技术突破情况下的未来电网设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电网 未来电网 关键技术 电网设备形态
下载PDF
新形态城市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桂鑫 王伟臣 +3 位作者 杨白洁 王哲 孙阔 刘洪 《通信电源技术》 2021年第3期5-10,共6页
随着清洁能源高比例接入和终端电气化率提升,城市电网的发展将呈现出新特征。为适应新形态城市电网发展的需要,首先重点从清洁能源消纳、供电性能提升、节能高效运行以及经济友好服务4个方面分析城市电网源网荷发展的新特征,然后借鉴国... 随着清洁能源高比例接入和终端电气化率提升,城市电网的发展将呈现出新特征。为适应新形态城市电网发展的需要,首先重点从清洁能源消纳、供电性能提升、节能高效运行以及经济友好服务4个方面分析城市电网源网荷发展的新特征,然后借鉴国际电力行业常用指标体系,通过筛选能够体现城市电网新形态特征的核心指标和二级指标,构建新形态城市电网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城市电网 协调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清洁能源 终端电气化率
下载PDF
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对智能电网的再认识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安平 《南方电网技术》 2014年第1期38-41,共4页
认为智能电网实际上是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而出现的新生事物。通过分析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揭示出智能电网内涵的本质要求是电网的绿色化及能源的高效利用;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分布式电源与集中式电源并重... 认为智能电网实际上是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而出现的新生事物。通过分析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揭示出智能电网内涵的本质要求是电网的绿色化及能源的高效利用;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分布式电源与集中式电源并重、电能实现普遍储存、电网管理向经营服务型转变等方面。指出智能电网建设不等同于电网的智能化建设。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可再生电源的建设和接入电网,小型和微型绿色电网的建设,智能用电及需求响应系统、储能及电动车充电系统、以及相应的调度自动控制和信息交互系统的建设等。未来的电网将形成由主干电网与众多小型电网相结合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工业革命 智能电网 电网智能化 电网形态
下载PDF
能源转型下的未来交流和直流联合运行模式及发展趋势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贺之渊 杨杰 +3 位作者 吴亚楠 韩丛达 卢宏 董安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13,共15页
随着全球能源向低碳化转型,电力系统“源”、“荷”特性发生深刻变化。“源”侧加速向新能源发电为主导方向发展;同时,电能替代的推进使“荷”侧规模及特性产生本质改变。生产与消费环节的双重变革,为传统的电网形态带来了巨大挑战。该... 随着全球能源向低碳化转型,电力系统“源”、“荷”特性发生深刻变化。“源”侧加速向新能源发电为主导方向发展;同时,电能替代的推进使“荷”侧规模及特性产生本质改变。生产与消费环节的双重变革,为传统的电网形态带来了巨大挑战。该文从支撑能源转型需求出发,基于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自身技术特点,探讨如何构建适应于未来电网发展的交流和直流联合运行形态。首先,概述交流和直流的本征特性,分析两种技术的适用范畴;其次,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灵活负荷等接入电网带来的电力平衡、系统稳定、谐波谐振等关键问题,阐明不同交流和直流组合形态的解决或改善效果;最后,针对不同区域的应用场景,提出未来交直流联合运行模式的发展路径,为“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灵活负荷 电网形态 发展趋势 分区运行 直流电网 交直流分网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受端换流站接入方案研究
9
作者 郝巍 《云南电力技术》 2012年第4期44-47,共4页
分析了文山州电网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十三五"期间的电力需求做出预测,根据规划电源和预测负荷,分析电力平衡情况,提出文山直流建设必要性;研究受端换流站接入电压等级、接入方案,提出推荐的换流站接入方案。
关键词 文山州 用电负荷 直流送电 电网目标形态 高电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