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d_(1-x)Sr_xMnO_3中掺杂浓度对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效应的影响
1
作者 陈顺生 杨昌平 +2 位作者 肖海波 徐玲芳 马厂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57-365,共9页
采用两线测量模式对固相烧结方法制备的Nd_(1-x)A_xMnO_3(A=Ba,Ca,Sr,x=0—0.9)陶瓷样品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和Ⅰ-V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与Nd_(0.7)Sr_(0.3)MnO_3一样,相同浓度掺杂的Nd_(0.7)Ba_(0.3)MnO_3和Nd_(0.7)Ca_(0... 采用两线测量模式对固相烧结方法制备的Nd_(1-x)A_xMnO_3(A=Ba,Ca,Sr,x=0—0.9)陶瓷样品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和Ⅰ-V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与Nd_(0.7)Sr_(0.3)MnO_3一样,相同浓度掺杂的Nd_(0.7)Ba_(0.3)MnO_3和Nd_(0.7)Ca_(0.3)MnO_3样品也能诱发稳定的室温EPIR效应.进一步对Nd_(1-x)Sr_xMnO_3系列样品的EPIR研究表明,这种界面相关的EPIR效应与样品中电子或空穴掺杂浓度密切相关,在半掺杂(x=0.5)附近,样品与电极接触界面能诱发稳定的EPIR效应.然而,随掺杂浓度的进一步增大或降低,EPIR效应逐渐出现减弱、不明显到完全消失的过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锰氧化物中由于掺杂浓度差异所导致的界面缺陷在不同极性脉冲激励下重新分布而产生的内电场强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效应 深能级陷阱 锰氧化物 Ⅰ-Ⅴ非线性
原文传递
La_(0.5)Ca_(0.5)MnO_3内禀与界面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美玲 石大为 +4 位作者 阚芝兰 王瑞龙 丁益民 肖海波 杨昌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16-421,共6页
一般地,钛矿结构锰氧化物的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源于非内禀界面处的肖特基势垒.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La0.5Ca0.5MnO3(LCMO)陶瓷样品,用四线测量模式对样品电输运性质,特别对其内禀EPIR效应和忆阻器行为进行了研究.室温下,... 一般地,钛矿结构锰氧化物的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源于非内禀界面处的肖特基势垒.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La0.5Ca0.5MnO3(LCMO)陶瓷样品,用四线测量模式对样品电输运性质,特别对其内禀EPIR效应和忆阻器行为进行了研究.室温下,尽管样品在四线测量模式下的I-V特性曲线呈欧姆线性规律,但在适当的脉冲电压刺激下,仍能诱导产生明显、稳定的EPIR效应.通过与二线模式的界面EPIR比较,发现LCMO内禀EPIR效应具有更小的脉冲临界电压、更好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是稀土掺杂锰氧化物中观察到的一类新颖的EPIR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 电阻效应 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效应 肖特基势垒
原文传递
Cu_2O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EPIR效应
3
作者 罗昌俊 阚芝兰 +2 位作者 杨昌平 刘国珍 王瑞龙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2-56,共5页
以FTO玻片为基底,在不同pH值下采用恒电位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u2O薄膜样品和Cu/Cu2O/Cu/FTO器件.通过XRD、SEM、EDS对样品的相组成、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对Cu/Cu2O/Cu/FTO器件的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 以FTO玻片为基底,在不同pH值下采用恒电位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u2O薄膜样品和Cu/Cu2O/Cu/FTO器件.通过XRD、SEM、EDS对样品的相组成、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对Cu/Cu2O/Cu/FTO器件的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室温下Cu/Cu2O/Cu/FTO中存在明显的EPIR效应和忆阻器行为且与溶液酸碱性有关.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即pH=5、6、7时,Cu/Cu2O/Cu/FTO存在显著的EPIR效应,随着pH值的增加效应趋于减弱,当脉冲电压为6 V,脉冲宽度为0.001 s时,样品具有最大EPIR值.随pH进一步增加,在pH=8、9、10的碱性条件下,Cu/Cu2O/Cu/FTO的EPIR效应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 化学沉积 界面效应 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 忆阻器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Cu_2S薄膜及EPIR效应
4
作者 王红霞 罗昌俊 +2 位作者 阚芝兰 石大为 杨昌平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9-43,共5页
以Na2S溶液为沉积液,在一定的温度、pH值、电压和时间下,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铜衬底上生长出一层质地均匀的蓝色Cu2S薄膜.通过XRD及SEM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及表面与截面形貌进行表征,对Ag/Cu2S/Cu/Ag结构进行直流I-V及电脉冲诱导电阻转... 以Na2S溶液为沉积液,在一定的温度、pH值、电压和时间下,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铜衬底上生长出一层质地均匀的蓝色Cu2S薄膜.通过XRD及SEM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及表面与截面形貌进行表征,对Ag/Cu2S/Cu/Ag结构进行直流I-V及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测试.结果表明Ag/Cu2S/Cu/Ag结构的Ag/Cu2S结点处存在明显的EPIR效应,而且相对于单个Ag/Cu2S结点而言,Ag/Cu2S双结点具有更大的结点电阻且EPIR效应更明显.另外,Ag/Cu2S/Cu/Ag结构的EPIR效应还与测量的脉冲参数和测量温度有关.对于本样品而言,最佳测量温度为室温,脉冲宽度t0为0.000 1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 Cu2S薄膜 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 电阻 脉冲参数
下载PDF
Nd0.7Sr0.3MnO3陶瓷EPIR效应的起源
5
作者 杨昌平 陈顺生 +1 位作者 戴琪 宋学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65-573,共9页
用两线法和四线法对球磨合成后热处理的Nd0.7Sr0.3MnO3陶瓷样品的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Nd0.7Sr0.3MnO3块体中用四线法测得的I-V曲线为非线性,说明Nd0.7Sr0.3MnO3样品在晶(相)界处存在空间电荷层和界面电... 用两线法和四线法对球磨合成后热处理的Nd0.7Sr0.3MnO3陶瓷样品的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Nd0.7Sr0.3MnO3块体中用四线法测得的I-V曲线为非线性,说明Nd0.7Sr0.3MnO3样品在晶(相)界处存在空间电荷层和界面电阻.但用四线法测量EPIR效应时,没有EPIR效应发生,表明晶(相)界处的空间电荷层和肖特基势垒不能产生EPIR效应;对同一样品采用直流两线法测量,其I-V曲线也为非线性,但却发生明显的EPIR效应.说明在Nd0.7Sr0.3MnO3陶瓷中发现的EPIR效应起源于样品与电极之间的接触界面,块体内的晶(相)界处虽能产生相似I-V特性,但却不能发生EPIR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 亚锰酸盐 空间荷层 I-V非线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