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电融合法诱导桑和楮原生质体的融合
1
作者 大西敏夫 田边宏至 谈建中 《国外农学(蚕业)》 1991年第2期61-62,共2页
在细胞融合方面聚乙二醇法一直被广泛采用,而电融合法具有融合率高、重复性好的特点,最近广为采用,对植物、动物的各种细胞进行了试验。作者也采用电融合法就桑与楮的原生质体融合作了尝试,探讨适宜的融合条件,其概要报告如下。一、材... 在细胞融合方面聚乙二醇法一直被广泛采用,而电融合法具有融合率高、重复性好的特点,最近广为采用,对植物、动物的各种细胞进行了试验。作者也采用电融合法就桑与楮的原生质体融合作了尝试,探讨适宜的融合条件,其概要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的桑、楮原生质体均有两种,分别由叶肉细胞和来自幼茎的培养细胞分离获得,融合组合为叶肉细胞×叶肉细胞、培养细胞×培养细胞。桑和楮叶肉细胞、培养细胞的分离分别根据大西、木山的方法(1987)和Oka、Ohyama的方法(1985)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融合法 原生质体 融后
下载PDF
不同核移植方法对牛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雪峰 王新庄 +3 位作者 安志兴 李煜 郭继彤 张涌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0-402,共3页
以牛皮肤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 ,比较了电融合法和细胞质内注射法 2种核移植方法对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电融合法构建重组胚的效率显著低于细胞质内注射法 (4 7.1%比 89.0 % ,P<0 .0 1) ;重组胚培养 36 h后的裂卵率和培养 8d时... 以牛皮肤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 ,比较了电融合法和细胞质内注射法 2种核移植方法对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电融合法构建重组胚的效率显著低于细胞质内注射法 (4 7.1%比 89.0 % ,P<0 .0 1) ;重组胚培养 36 h后的裂卵率和培养 8d时囊胚发育率无明显差异 (76 .4 %比 73.2 % ,11.2 %比 12 .3% ;P>0 .0 5 ) ,但相对于操作的卵母细胞总数而言 ,电融合法得到的总囊胚发育率显著低于细胞质内注射法 (5 .6 %比 10 .9% ,P<0 .0 1)。结果表明 ,用细胞质内注射法进行体细胞核移植效率更高。将发育到桑椹胚和囊胚期的 95枚核移植胚胎移植到 33头受体牛 ,其中 31头受体牛在移植后第 2个情期前返情 ;1头受体牛在移植后 75 d返情 ,但未进行直肠检查 ,无法确定妊娠情况 ;1头受体牛在移植后 6 0 d未见返情 ,直肠检查确证妊娠 ,93d受体牛流产。胚胎移植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核移植 移植效率 电融合法 细胞质内注射 胚胎移植
下载PDF
全细胞胞质内注射法生产猪重构胚的研究(简报) 被引量:3
3
作者 孔庆然 罗一博 +3 位作者 田江天 王振坤 张力 刘忠华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自从1997年克隆羊“Dolly”出生以来。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有十余种克隆哺乳动物出生,但克隆效率仍然很低。核移植方法的不够完善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核移植方法——电融合法和胞质内注射法虽然都取得了成功。但还... 自从1997年克隆羊“Dolly”出生以来。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有十余种克隆哺乳动物出生,但克隆效率仍然很低。核移植方法的不够完善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核移植方法——电融合法和胞质内注射法虽然都取得了成功。但还存在操作复杂及需要辅助设备等问题。为了能够找出一种既容易操作,又不需要特殊设备的核移植方法,本研究对胞质内注射技术进行了改进,尝试了一种新的核移植方法——非Piezo辅助的全细胞胞质内注射法,即不通过Piezo辅助。不破坏供体细胞膜直接将供体细胞注入卵母细胞内,并且比较了这种方法与电融合法对猪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探讨了非Piezo辅助的全细胞胞质内注射法在猪体细胞核移植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核移植 电融合法 全细胞胞质内注射
下载PDF
鱼类细胞融合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勇宜 《益阳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45-47,共3页
人工诱导鱼类细胞融合是细胞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鱼类细胞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融合材料 .概述了鱼类细胞融合研究的发展和主要成果 ,鱼类细胞融合技术主要包括病毒法、PEG法、电融合法、激光微束法 .
关键词 鱼类 细胞融合 仙台病毒 PEG 激光微束 细胞工程 电融合法
下载PDF
体细胞来源及培养代数对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雷蕾 刘忠华 +7 位作者 王鸿 寇朝辉 吴昱琪 徐营 程勇 朱子玉 夏国良 陈大元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5-220,共6页
为探讨体细胞来源及培养代数对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 ,实验采用电融合法将小鼠 2 细胞胚胎卵裂球、胚胎干细胞 (ES)、胎儿成纤维细胞、耳成纤维细胞、尾尖成纤维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以及不同培养代次的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 为探讨体细胞来源及培养代数对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 ,实验采用电融合法将小鼠 2 细胞胚胎卵裂球、胚胎干细胞 (ES)、胎儿成纤维细胞、耳成纤维细胞、尾尖成纤维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以及不同培养代次的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了核移植。结果显示 :2 细胞胚胎卵裂球供核重构胚发育最好 ,囊胚率为 7 4 %;ES细胞重构胚虽然发育率低 ,但仍有囊胚出现 ,比例为 0 7%;胎儿成纤维细胞重构胚最高发育阶段为桑椹胚 ,比例为0 2 %;精原细胞重构胚只能发育到 8 细胞阶段 ,比例为 0 3%;其他几类细胞重构胚则仅能发育至 4 细胞阶段。不同培养代数的胎儿成纤维细胞重构胚除第 3代外都可发育到 8 细胞阶段 ,且发育率差异不显著 ,但第一代细胞重构胚 2 细胞发育率 (4 0 7%)显著低于 2、3和 4代细胞重构胚。结果表明 :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核移植后 ,重新编程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 ,分化程度越高则重新编程越难 ;未调整细胞周期的ES细胞由于多数处于S期 ,所以重构胚发育率很低 ;体外培养传代有利于体细胞核移植后重新编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 核移植 细胞代数 小鼠 重构胚发育 电融合法
下载PDF
小鼠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毛曦 项晓仁 《交通医学》 2003年第5期603-603,共1页
目的 :建立细胞核移植技术 ,为“治疗性克隆”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作准备。方法 :以C5 7鼠的卵丘细胞为核供体细胞 ,去核卵母细胞为核受体进行胚胎的重构。用改良的WAKAYAMA方法 ,分别进行卵丘细胞的分离、分裂中期卵母细胞的去核、供... 目的 :建立细胞核移植技术 ,为“治疗性克隆”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作准备。方法 :以C5 7鼠的卵丘细胞为核供体细胞 ,去核卵母细胞为核受体进行胚胎的重构。用改良的WAKAYAMA方法 ,分别进行卵丘细胞的分离、分裂中期卵母细胞的去核、供体细胞核的注射、重构胚的电融合以及卵母细胞的活化等研究。结果 :去核卵母细胞的成活率 3 8.4%。成活的小鼠胚胎发育进入二细胞期。盲吸法比半卵法和功能性吸核的效果好。电融合法能够使移植核融入卵母细胞内。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细胞核移植技术 体细胞 核受体 去核卵母细胞 电融合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