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赦”题材作品的突围与创新——以电视剧《特赦1959》为例
1
作者 张颖锋 《戏剧之家》 2021年第30期159-161,共3页
《特赦1959》作为国庆70周年献礼片,凭借“特赦”这一特殊题材、张铎和奚望等一众演员的精湛演技以及主创人员的精巧艺术创作手法赢得口碑与收视双丰收,在众多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突围而出。本文以“特赦”题材为探讨核心,首先从历史视角... 《特赦1959》作为国庆70周年献礼片,凭借“特赦”这一特殊题材、张铎和奚望等一众演员的精湛演技以及主创人员的精巧艺术创作手法赢得口碑与收视双丰收,在众多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突围而出。本文以“特赦”题材为探讨核心,首先从历史视角对“特赦”题材背景进行解析,其次从题材及艺术视角两方面分析《特赦1959》的创新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特赦1959》给其他影视创作带来的启示,包括以立意为核心保证电视剧的深刻性、以叙事为基础增强电视剧的逻辑性和以对比为核心艺术表现手法增强电视剧的感染性三方面内容,以期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特赦1959》的突围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赦”题材 《特赦1959》 突围 创新性
下载PDF
历史温度、人文深度与信仰高度——论电视剧《特赦1959》的主流叙事创新 被引量:3
2
作者 寻茹茹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3-47,共5页
电视剧《特赦1959》通过史实素材的"异质"审美、以小博大的戏剧手法以及人本视域的历史温度,拓宽了革命历史书写的创新维度;抓住灵魂重构的叙事之本,用内外因双向展开形塑策略,实现了个体自我新生的人文深度,侧重叙事表征的&q... 电视剧《特赦1959》通过史实素材的"异质"审美、以小博大的戏剧手法以及人本视域的历史温度,拓宽了革命历史书写的创新维度;抓住灵魂重构的叙事之本,用内外因双向展开形塑策略,实现了个体自我新生的人文深度,侧重叙事表征的"真实感"、深层结构的"优化性"以及表意主题的"现实性",完成了意识形态的有效传导,达到信仰认同的政治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特赦1959》 主体建构 信仰认同
原文传递
以多重空间构筑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电视剧《特赦1959》评析
3
作者 陈岳芬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91,共3页
本文采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理论,以福柯对建筑空间的分析为导向,围绕生活空间、社会空间、意识形态空间和历史空间四个层面,对电视连续剧《特赦1959》展开分析,探究个体经验、社会关系、时代精神、历史意蕴在剧中的表现... 本文采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理论,以福柯对建筑空间的分析为导向,围绕生活空间、社会空间、意识形态空间和历史空间四个层面,对电视连续剧《特赦1959》展开分析,探究个体经验、社会关系、时代精神、历史意蕴在剧中的表现,是空间理论应用于艺术分析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赦1959》 空间理论 电视剧
原文传递
电视剧《特赦1959》研评会
4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共1页
关键词 《特赦1959》
原文传递
论《特赦1959》中的身体叙事
5
作者 史玉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0,共3页
《特赦1959》将宏大政治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相结合,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战犯改造的历史图景,上演了一场以"身体政治学"为核心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该剧将身体作为重要的书写内容、表现对象和传达思想的媒介... 《特赦1959》将宏大政治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相结合,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战犯改造的历史图景,上演了一场以"身体政治学"为核心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该剧将身体作为重要的书写内容、表现对象和传达思想的媒介,从身体规训、身体改造、身体隐喻的身体政治学逐渐展开,使国民党将领的肉体、身份和思想得以重新塑造,从"战犯""罪人"改造成社会主义新人,充分体现了战犯改造工作的重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赦1959》 身体叙事 身体政治
下载PDF
论对国内战犯1959年特赦释放的实现
6
作者 陈世定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97-102,共6页
1959年对国内战犯的特赦释放,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实施的重大政治事件。其经过中共中央毛泽东等领导人多年反复的思考与探索,通过在党内外充分广泛的民主讨论协商,待到时机和条件逐渐成熟,基于已改恶从善的现实标准,确定"一... 1959年对国内战犯的特赦释放,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实施的重大政治事件。其经过中共中央毛泽东等领导人多年反复的思考与探索,通过在党内外充分广泛的民主讨论协商,待到时机和条件逐渐成熟,基于已改恶从善的现实标准,确定"一个不杀,分批释放"的方针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彰显了政策的伟大和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战犯 1959 特赦
下载PDF
杜聿明特赦后与女婿为祖国统一大业呼吁奔走
7
作者 吴跃农 《协商论坛》 2017年第4期54-58,共5页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杨的夫人杜致礼是国民党名将杜聿明的长女,当时,杜聿明作为国民党43名首要战犯正在北京功德林战犯改造所接受改造,他的岳母曹秀清及家中其他成员则在台湾。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首批特赦战...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杨的夫人杜致礼是国民党名将杜聿明的长女,当时,杜聿明作为国民党43名首要战犯正在北京功德林战犯改造所接受改造,他的岳母曹秀清及家中其他成员则在台湾。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首批特赦战犯出狱,一时间,杨振宁是先往祖国大陆还是台湾探亲倍受各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聿明 祖国统一大业 特赦 战犯改造 呼吁 女婿 诺贝尔物理奖 1959
下载PDF
《特赦1959》:硬核的张力
8
作者 孔令顺 王明玉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1,共5页
电视剧《特赦1959》在生与死、爱与恨、战争与和平这三对母题的开掘与呈现上体现出了新的高度和深度,充分彰显了硬核的魅力与张力。这种硬核,全方位渗透在思想、精神、故事、情节、演员、氛围和技术等方面。
关键词 《特赦1959》 生与死 爱与恨 战争与和平
原文传递
中国谍战剧反面人物塑造的艺术进步 被引量:1
9
作者 逄格炜 《声屏世界》 2013年第6期39-40,共2页
从1959年的《我的一家》算起,中国谍战电视剧的发展已经历五十多年。纵观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谍战电视剧不但形成了规模,树立了品牌,而且在技术条件、艺术水准、美学追求、文化内涵、生产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试从反面人物... 从1959年的《我的一家》算起,中国谍战电视剧的发展已经历五十多年。纵观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谍战电视剧不但形成了规模,树立了品牌,而且在技术条件、艺术水准、美学追求、文化内涵、生产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试从反面人物形象塑造的发展演变入手,管窥中国谍战电视剧的艺术进步。类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进步 中国 人物塑造 《我的一家》 人物形象塑造 1959 电视剧 技术条件
下载PDF
易智言简介
10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易智言,1959年出生,台湾著名电影电视剧导演。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外文系,后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电视、电影制作硕士,毕业后返台,进入“中央电影公司”制片企划部工作,并在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担任讲师,从事影评、编剧... 易智言,1959年出生,台湾著名电影电视剧导演。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外文系,后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电视、电影制作硕士,毕业后返台,进入“中央电影公司”制片企划部工作,并在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担任讲师,从事影评、编剧、电视剧导演及广告导演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介 美国加州大学 广告导演 政治大学 电影制作 1959 电视剧
下载PDF
《特赦1959》 一次革命历史题材的大胆拓展
11
作者 郑长华 《广电时评》 2019年第17期27-28,共2页
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旋律题材剧,《特赦1959》以'特赦'这一特殊历史事件为着眼点,讲述了共产党人成功改造国民党战犯的真实故事,并通过艺术化表达,让观众体会到历史内涵。2018年11月开机,2019年2月全剧杀青,拍摄过程历... 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旋律题材剧,《特赦1959》以'特赦'这一特殊历史事件为着眼点,讲述了共产党人成功改造国民党战犯的真实故事,并通过艺术化表达,让观众体会到历史内涵。2018年11月开机,2019年2月全剧杀青,拍摄过程历时4个月,北京、安徽芜湖两地取景,上百名专业演员+上万名群众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 新中国成立 第一个 《特赦1959》 历史题材剧 李京盛
原文传递
《特赦1959》开拓革命历史题材新领域
12
作者 王乐 《大众电影》 2019年第10期48-49,共2页
《特赦1959》是由董亚春总导演,张铎、奚望领衔,曹克难、高一玮、赵恒煊、肖荣生联袂主演。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被俘的蒋介石集团的髙级战犯进行思想交锋、博弈、改造,直至1959年,对他们中的积极分子特赦释放,加入新中国社会主... 《特赦1959》是由董亚春总导演,张铎、奚望领衔,曹克难、高一玮、赵恒煊、肖荣生联袂主演。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被俘的蒋介石集团的髙级战犯进行思想交锋、博弈、改造,直至1959年,对他们中的积极分子特赦释放,加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历史过程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 特赦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 蒋介石集团 1959 积极分子
原文传递
特赦国内战犯的决策始末
13
作者 廖心文 《党政论坛》 2011年第12期10-11,共2页
195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发布首批特赦战犯的命令。这件事在海内外引起轰动。这一重大决策的出台,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
关键词 决策 战犯 特赦 国内 1959 国家主席 社会背景 刘少奇
下载PDF
溥仪特赦后,周总理请他吃年夜饭
14
作者 王庆祥 《百姓生活》 2018年第2期52-52,共1页
末代皇帝溥仪于1959年12月4日获得特赦,12月9日回到北京,开始了他的公民生活。1960年1月26日,周恩来总理特意请溥仪和他的亲人吃了一顿年夜饭。
关键词 年夜饭 周总理 溥仪 特赦 1959 末代皇帝 周恩来
原文传递
新中国历史上的七次特赦
15
《党课》 2015年第19期47-48,共2页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9年至1975年对经过教育改造改恶从善的犯罪分子共实施了七次特赦。回顾中央酝酿、推动和实施新中国特放的决策过程,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行事决策的思想方法和经验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9年至1975年对经过教育改造改恶从善的犯罪分子共实施了七次特赦。回顾中央酝酿、推动和实施新中国特放的决策过程,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行事决策的思想方法和经验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一次特赦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遵照此前发布的特赦令,进行首次特赦。首次特赦共释放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12082名、战犯33名。被特赦的战犯中,包括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和蒋介石集团的高级将领,如王耀武、杜聿明、郑庭笈、陈长捷、宋希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赦 中国历史 新中国成立 1959 中央领导人 最高人民法院 决策过程 1975年
原文传递
国民党将领特赦后的百味人生
16
作者 谈乐炎 《中外文摘》 2016年第20期54-55,共2页
从“将军”到“文人” 邱行湘(原国民党军少将)永远记得1959年12月4日那天,他拿到了盼望已久的“特赦证”,作为第一批被释放的国民党战犯,他下一刻的身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关键词 国民党将领 特赦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生 1959 国民党军 少将
原文传递
蔡省三与《参考消息》
17
作者 吴琼 《黄埔》 2014年第1期68-71,共4页
蔡省三与《参考消息》结缘,来自一个颇为轰动的政治事件。 1975年初,毛泽东做了一个别人不敢想、也不能做的大胆决定。起因是这样的,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其中央决定l灰复特赦战犯的工作。自1959年至1966年一共特赦六次,... 蔡省三与《参考消息》结缘,来自一个颇为轰动的政治事件。 1975年初,毛泽东做了一个别人不敢想、也不能做的大胆决定。起因是这样的,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其中央决定l灰复特赦战犯的工作。自1959年至1966年一共特赦六次,许多知名战犯如末代皇帝溥仪、杜聿明、王耀武等早就获特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消息》 “文化大革命” 1975年 1959 政治事件 末代皇帝 毛泽东 特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