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屏幕上的一朵新花——电视报告文学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汉元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3年第4期41-43,共3页
一九八二年的电视屏幕上,推出了一个引人注日的新样式——电视报告文学,播放了《他的业余时间》,《雕塑家刘焕章》等节目。电视报告文学还只是一朵小花。在它刚刚开放的时候,许多人就对它报以会心的微笑。电视报告文学是新闻、艺术、文... 一九八二年的电视屏幕上,推出了一个引人注日的新样式——电视报告文学,播放了《他的业余时间》,《雕塑家刘焕章》等节目。电视报告文学还只是一朵小花。在它刚刚开放的时候,许多人就对它报以会心的微笑。电视报告文学是新闻、艺术、文学的综合。它以画面为基础,按照报告文学的要求,把画面、解说、音乐,音响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屏幕 一朵小花 创作规律 报道对象 现实生活 艺术语言 电视观众 创作原则 洗衣服
下载PDF
浅谈电视报告文学——写在《她也是最可爱的人》播出之后
2
作者 王中华 《视听界》 1986年第2期6-7,共2页
一九八四年看了我们江苏电视台凡兵和景国真两同志的电视报告文学后,觉得这种形式很值得一试。一九八五年自己有机会搞了一部电视报告文学播出之后,在对其中粗糙的地方深感遗憾的同时,也觉得有了点滴的收获。
关键词 电视报告文学 江苏电视 凡兵 最可爱的人 景国 一九 写信人 时空界限 洗衣服 《新华日报》
下载PDF
电视报告文学的表现特色
3
作者 景国真 《视听界》 1990年第3期29-30,共2页
电视报告文学这一新品种的产生,是近十几年的事情。随着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变化,文学领域里报告文学的兴起,激励着电视工作者去用电视的方法更及时、更生动地反映时代的声音,寻找到的比较合适的方法就有电视报告文学这种表现形式。苏联... 电视报告文学这一新品种的产生,是近十几年的事情。随着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变化,文学领域里报告文学的兴起,激励着电视工作者去用电视的方法更及时、更生动地反映时代的声音,寻找到的比较合适的方法就有电视报告文学这种表现形式。苏联文学家狄尼雅诺夫说过:“正常诗学的每一个‘畸形’,每个‘错误’,每个‘出格’都是一种(或潜在的)新的结构原理”。电视报告文学正是电视纪录片的一个“畸形”,是文学领域中报告文学的一次“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工作者 景物镜头 电视纪录片 江苏电视 电视文艺节目 电视专题片 电视屏幕 江苏台 尼雅
下载PDF
对电视报道剧和电视报告文学特色之我见
4
作者 王应伦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38-42,共5页
本文剖析了电视报道剧与电视报告文学的4个特征以及两者之区别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 比较研究 新闻性 文学 电视报道剧 政论性 电视 电视报告文学
下载PDF
论电视专题片的文学性
5
作者 陈汪 《视听》 2008年第10期15-17,共3页
从形态上说,文学是文字的。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都是以文字的形态展示给读者。电视专题片是综合性艺术,文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两者分属不同的领域,但将它们联系起来考虑,本文认为,采制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电视专题片有多种途径... 从形态上说,文学是文字的。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都是以文字的形态展示给读者。电视专题片是综合性艺术,文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两者分属不同的领域,但将它们联系起来考虑,本文认为,采制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电视专题片有多种途径,而增强其文学性--通俗地说,就是在电视专题片中加入一定的文学元素,着上一定的文学色彩也是其中之一。其实,电视与文学早已联姻。电视产生后以其大众化、传播广而得到了飞速发展,电视剧、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专题片 电视散文 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画面 电视小说 文学色彩 人物类 纪实作品 电视作品 景物镜
下载PDF
电视小说:电视剧的非电视剧化
6
作者 凡兵 《视听界》 1988年第1期22-30,共9页
电视小说,作有一种电视现象,作为电视与文学这两种特性迥异的传播媒介“杂交”的产物,已经或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电视小说 电视剧作 叙述方式 传播学家 电视报告文学 同名小说 描述功能 看不见的珍藏 向前延伸 视觉画面
下载PDF
电视新闻的求真与探索
7
作者 樊玉媛 《视听界》 1987年第5期9-13,共5页
1 电视新闻事业这几年发展很快,产生过很多优秀作品,但也有许多理论问题没有解决,影响着电视新闻的前进步伐。关于求真与探索,就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电视新闻 江苏电视 电视报告文学 一个问题 山东电视 江苏台 会议新闻 提炼主题 跟踪拍摄 文艺片
下载PDF
省电视台对外宣传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8
作者 戴听祥 《视听界》 1988年第2期30-,共1页
1987年,江苏电视台对外宣传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大型电视系列片《横穿中国》,先后在香港、联邦德国等地区和国家播出。《横穿中国》共26集。
关键词 对外宣传工作 江苏电视 电视晚会 对台宣传 电视报告文学 美国苹果 台胞探亲 日本爱知 台湾居民 农业生产情况
下载PDF
电视字幕和它的运用
9
作者 景国真 《视听界》 1992年第2期26-28,共3页
也许我正在钻一个钻不透的牛角尖。但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是:随着电视文化的提起,随着作为舆论工具的电视被广泛地运用,电视字幕在屏幕上频繁出现,作为电视画面的一个元素,它就应该在我们电视工作者研究的视野范围之内。字幕的复苏字幕随... 也许我正在钻一个钻不透的牛角尖。但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是:随着电视文化的提起,随着作为舆论工具的电视被广泛地运用,电视字幕在屏幕上频繁出现,作为电视画面的一个元素,它就应该在我们电视工作者研究的视野范围之内。字幕的复苏字幕随着视听艺术的前驱——电影默片时期的到来而走上银幕。当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字幕 电视画面 电视工作者 电视屏幕 电视文化 视听艺术 视野范围 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新闻 舆论工具
下载PDF
谈“时代报告剧”《在一起》的审美意识形态
10
作者 韩菲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6期94-96,共3页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体,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它是具备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一种文学体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电视为依托的电视报告文学发展尤为突出。电视报告文学基于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但又超越报告文学,它传...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体,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它是具备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一种文学体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电视为依托的电视报告文学发展尤为突出。电视报告文学基于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但又超越报告文学,它传播更为广泛,感染力更强。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国电视报告文学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2020年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提出“时代报告剧”的概念,随之诞生了一系列具有时代印记的电视报告文学,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是一部以“抗疫”为题材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本文以该剧为蓝本,阐述“时代报告剧”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电视报告文学 时代报告 审美意识形态
下载PDF
题《天涯绿潮》
11
作者 梁锋 《中国农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41-41,共1页
“都为了那闪光的一念,垦荒垦到了天河大漠……”这首歌是电视报告文学《天涯绿潮》的主题歌,是唱给农垦人的歌。漫长的四十年,农垦人默默地扎根在荒原戈壁上,扎根在祖国的边陲,寻找人类生存的途径。
关键词 农垦人 电视报告文学 十年 死亡地带 我爱 人能
下载PDF
飞花拾零
12
《新闻爱好者》 1989年第3期46-46,共1页
陶渊明妙联劝学东晋诗人陶潜,字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话说陶潜辞官后,一日,正于田间摆弄禾苗,忽一年轻人徐广慕名前来向他求教。徐广给陶潜深施一礼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有幸得见,实乃三生有幸也.... 陶渊明妙联劝学东晋诗人陶潜,字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话说陶潜辞官后,一日,正于田间摆弄禾苗,忽一年轻人徐广慕名前来向他求教。徐广给陶潜深施一礼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有幸得见,实乃三生有幸也.晚生欲求读书之法,万望先生不吝赐教.”陶渊明一听来者之意,遂谦逊地一笑道:“你瞧这禾苗是不是正在上长?”徐广伏地观看了一阵子,回答道:“晚生不见其长。”于是陶渊明便领着徐广返回故里。刚一进门,就指着地上一块因长年磨刀而凹下去的石头让徐广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诗人 为五斗米折腰 辞官 报告文学创作 著作家 审美特征 高山下的花环 六大古都 电视报告文学 胡绩伟
下载PDF
《在大潮中扬帆》出版发行
13
作者 鲁修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2-42,共1页
由河南濮阳市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鲁俊等同志编写的电视报告文学集《在大潮中扬帆》,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各新华书店发行。
关键词 电视报告文学 新华出版社 出版发行 河南濮阳 结集出版
下载PDF
尝试与断想
14
作者 王俊 《视听界》 1991年第2期61-63,共3页
五年来我编导了近五十部集的专题节目,在这些节目中常常来点尝试什么的。譬如,电视片《张辛欣骑车旅行记》大量使用了采访同期声。电视报告文学《假小子和她们教练的梦》在强调文学性的同时。
关键词 电视报告文学 专题节目 电视专题片 张辛欣 电视散文 电视语言 电视 扬州梦 纪实片 拍摄对象
下载PDF
电视剧观念的变化与演递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鑫 《当代电视》 1987年第3期6-9,共4页
中国电视剧,即将步入第三十个年头了。回顾历史,探索电视剧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电视剧观念的变化和演递过程,从中寻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电视剧艺术更好的发展,这是不无意义的。 电视剧既然是一门独立的新兴的艺术。
关键词 电视单本剧 电视爱情剧 凯旋在子夜 同名小说 电视文艺节目 电视历史剧 电视报告文学 姿三四郎 丹姨 电视小说
原文传递
纪实风格的新锐之作──评电视系列片《中华之门》
16
作者 肖平 《电视研究》 1994年第5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纪实风格 中华之门 电视纪录片 长篇报告文学 英雄壮举 电视荧屏 焦建成 画面语言 采访拍摄 电视报告文学
原文传递
电视纪录片步入艺术殿堂——《地方台五十分钟》喜获丰收
17
作者 黄望南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7-38,共2页
近年来艺术性纪录片得到不断发展,受到一部分鉴赏水平较高的观众的欢迎。从1987年开创的“星光奖”,每年都评出一批优秀之作。今年的第四届“星光奖”,这类纪录片大多集中在《地方台五十分钟》栏目里,质量之高超过以往。设两个一等奖都... 近年来艺术性纪录片得到不断发展,受到一部分鉴赏水平较高的观众的欢迎。从1987年开创的“星光奖”,每年都评出一批优秀之作。今年的第四届“星光奖”,这类纪录片大多集中在《地方台五十分钟》栏目里,质量之高超过以往。设两个一等奖都不够分配,优秀节目太多,可谓丰收之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艺术殿堂 台五 星光奖 纪实作品 鉴赏水平 电视艺术片 纪实手法 电视报告文学 纪实风格
原文传递
折磨心灵的幸福——观电视剧《张培英》有感
18
作者 胡小钉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17-18,共2页
导演宋昭的一个电话,把我牵到了电视剧《张培英》的首映式上。张培英,作为一位雷锋式的人物,她的事迹我早有耳闻,但了解并不太深。去观片之前,说实话,我的期望并不太高。我甚至想,以四集的长度,足足两部影片的容量,去描述一个先进人物... 导演宋昭的一个电话,把我牵到了电视剧《张培英》的首映式上。张培英,作为一位雷锋式的人物,她的事迹我早有耳闻,但了解并不太深。去观片之前,说实话,我的期望并不太高。我甚至想,以四集的长度,足足两部影片的容量,去描述一个先进人物去做好人好事的过程,大约是很容易使人疲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培 宋昭 场面调度 使人 电影表演艺术 演员表演 表演风格 电视报告文学 间离效果 专业演员
原文传递
专题节目充溢蓬勃生机——四川电视台专题节目评比经验交流会侧记
19
作者 张哲西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8-20,共3页
1989年2月16日至21日,四川电视台在成都召开专题节目评比和经验交流会。表彰了先进,交流了经验,对创作实践进行了探讨。 四川省各市、地、州电视台及通讯员向这次评比会提交了五十三个专题节目,当这些节目相继展放时,每个专题节目都象... 1989年2月16日至21日,四川电视台在成都召开专题节目评比和经验交流会。表彰了先进,交流了经验,对创作实践进行了探讨。 四川省各市、地、州电视台及通讯员向这次评比会提交了五十三个专题节目,当这些节目相继展放时,每个专题节目都象壮丽的画卷,使人应接不暇,经过认真评选,有三十五个节目获奖。我们看到,电视文化这一新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节目 四川电视 经验交流会 电视文化 电视散文 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新闻 夹叙夹议 展放 欣赏性
原文传递
给文学节目一席之地
20
作者 陈志昂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0-32,共3页
据说,某地方台录制了一个电视散文节目,质量相当之高,但是送到中央电视台,却没有一个编辑部肯于接受。“百花园”主要是安排歌舞节目,从来没有什么“电视散文”;“花信风”是只对表演性艺术进行评介,虽然还有一项“新诗的收获”(诗要朗... 据说,某地方台录制了一个电视散文节目,质量相当之高,但是送到中央电视台,却没有一个编辑部肯于接受。“百花园”主要是安排歌舞节目,从来没有什么“电视散文”;“花信风”是只对表演性艺术进行评介,虽然还有一项“新诗的收获”(诗要朗诵,同表演沾一点边),但却不搞散文了;送到社教部,他们认为内容可用,但不得冠以“电视散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散文 地方台 电视文学 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小说 电视 电视艺术 电视评论 花信风 电视屏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