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液量对MH/Ni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董清海 颜广炅 +1 位作者 余成洲 赖为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7-79,共3页
通过对添加不同电解液量MH/Ni电池的密封性、放电容量、电压平台和循环寿命的检测 ,研究了电解液量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AA型MH/Ni电池 ,当添加的电解液量 >3 0g或 <2 6g时 ,会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和放电容量、... 通过对添加不同电解液量MH/Ni电池的密封性、放电容量、电压平台和循环寿命的检测 ,研究了电解液量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AA型MH/Ni电池 ,当添加的电解液量 >3 0g或 <2 6g时 ,会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和放电容量、放电电压平台的降低 ,同时电解液过多会导致电池漏液。较为合适的电解液量是 2 7~ 2 9g,这时电池内压较低 ,循环寿命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NI电池 电化学性能 电解液量
下载PDF
电解液量对MH-Ni电池自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峰 李加勇 +1 位作者 谭培琼 李永 《电池工业》 CAS 2008年第5期299-302,共4页
以1600mAh的AA型MH-Ni电池为例,研究了电解液量对其性能、尤其是自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解液量为3.0g时,相对于2.8g时可以明显降低电池的自放电率并提高电池的大电流放电容量,而且不会出现漏液现象;当电解液量达到3.2g时,电池... 以1600mAh的AA型MH-Ni电池为例,研究了电解液量对其性能、尤其是自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解液量为3.0g时,相对于2.8g时可以明显降低电池的自放电率并提高电池的大电流放电容量,而且不会出现漏液现象;当电解液量达到3.2g时,电池的大电流放电容量进一步提高,但容易造成电池漏液。电池自放电率的降低可能与随着电解液量的增加,H2在电解液中的扩散过程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Ni电池 AA型 电解液量 自放电 大电流放电
下载PDF
软包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保持量对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岳娟 孙嘉隆 +2 位作者 孙珊珊 宋春冬 杜晨树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3-445,477,共4页
锂离子电池制备过程中对电解液保持量的合理控制是保证电池循环寿命非常关键的工艺步骤。研究了电解液的注入量、化成压力与电解液保持量的关系以及电解液保持量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材料体系下,电解液的注入量与电... 锂离子电池制备过程中对电解液保持量的合理控制是保证电池循环寿命非常关键的工艺步骤。研究了电解液的注入量、化成压力与电解液保持量的关系以及电解液保持量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材料体系下,电解液的注入量与电解液的保持量呈正相关,当电解液注液量足够时,注入量为1.60 g/Ah以上时,电池0.7 C下充放电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0%。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化成工艺参数,当化成压力为2.2 MPa,保持量大于1.56 g/Ah时,0.7 C下充放电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0%,同时,随着注入量的增加,电池循环失效的概率也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注入 电解液保持 循环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PVDF-HFP/PAMA共混物基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庞明娟 唐定国 +1 位作者 其鲁 晨晖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8-452,共5页
以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醛(A)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成一种共聚物———聚(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醛) (PAMA) .将PAMA作为第二共聚物与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 (PVDF -HFP)共混,并向反应体系中添加纳米级SiO2 ,... 以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醛(A)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成一种共聚物———聚(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醛) (PAMA) .将PAMA作为第二共聚物与聚(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 (PVDF -HFP)共混,并向反应体系中添加纳米级SiO2 ,充分混合后利用二次相转移法制得薄膜,并对所得薄膜的断面形貌、吸附性能、热性能、导电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SiO2 的加入增大了膜中微孔体积,改善了微孔分布,且增大了电解液的吸附量;共聚物PAMA的组成影响薄膜的吸附性能,其中极性较大的丙烯醛单元和丙烯腈单元起着决定性作用;PAMA含量的增加使得共混膜吸附电解液量增加.制得共混膜的离子电导率达2 . 30×10 - 3S 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膜 锂离子二次电池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共混物 研制 SiO2 吸附性能 乳液聚合法 离子电导率 丙烯腈 丙烯醛 共聚物 六氟丙烯 偏氟乙烯 反应体系 断面形貌 导电性能 微孔分布 电解液量 共混膜 纳米级 薄膜
下载PDF
高电流密度铜电解工业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方支灵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16期74-76,共3页
阐述了高电流密度铜电解工业化试验情况。以现有铜电解工业生产槽为试验槽,通过减少阴阳极数数量将电流密度提高至335 A/m 2,在其他生产工艺条件不变前提下,通过采用了不同重量的阳极板、不同流量的电解液循环量,考察电流密度为335 A/m ... 阐述了高电流密度铜电解工业化试验情况。以现有铜电解工业生产槽为试验槽,通过减少阴阳极数数量将电流密度提高至335 A/m 2,在其他生产工艺条件不变前提下,通过采用了不同重量的阳极板、不同流量的电解液循环量,考察电流密度为335 A/m 2条件下,阳极板重量、电解液循环量对槽压、阴极铜表面结晶状态、电解液温度均匀性、电解液成分分布及浓差极化的影响,为下一步金冠铜业铜电解生产提高电流密度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阳极板 电解液循环 槽压 悬浮物
下载PDF
AA型Li-FeS_2电池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献文 刘建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53-455,共3页
Li-FeS2电池正极的传统工艺是将正极活性物质与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并高速搅拌成浆涂布在铝箔上。这种工艺制造的Li-FeS2电池容量较小,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对电池高容量的要求。为了提高AA型Li-FeS2电池的容量,对电池的正极制造... Li-FeS2电池正极的传统工艺是将正极活性物质与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并高速搅拌成浆涂布在铝箔上。这种工艺制造的Li-FeS2电池容量较小,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对电池高容量的要求。为了提高AA型Li-FeS2电池的容量,对电池的正极制造进行了研究。用轧膜法代替涂布法制造正极的工艺,可增大极片的密度和比能量,对提高电池的容量有明显效果。根据对加有不同电解液量电池的放电容量及电池内阻的测试结果,选取了电池的最佳电解液量为2.6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S2电池 轧膜法 电解液量
下载PDF
国外专利文献
7
作者 沈英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12年第6期47-48,共2页
从醋酸生产高辛烷氢气 从醋酸生产高辛烷氢气的装置和方法包括提供由阳极,阴极,中间原件,垫片组成的电解装置,以及包括醋酸的电解液;对阳极和阴极施加脉冲一宽度一调节的电流.从电解液产生氢气和氧气;将来自电解装置的气体和一... 从醋酸生产高辛烷氢气 从醋酸生产高辛烷氢气的装置和方法包括提供由阳极,阴极,中间原件,垫片组成的电解装置,以及包括醋酸的电解液;对阳极和阴极施加脉冲一宽度一调节的电流.从电解液产生氢气和氧气;将来自电解装置的气体和一些电解液输入储槽;输入储槽的电解液回到电解装置,重复使用电解液:当储槽的电解液量少时.用蒸馏水充加;利用冷凝汽水阀排出气体中的冷凝水;并输送气体以便使用。氢气和氧气可以供给到发动机的空气进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献 电解液量 电解装置 国外 排出气体 重复使用 空气进口 冷凝水
下载PDF
简易半自动灌液器
8
作者 周龙瑞 朱俭 《蓄电池》 1995年第2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半自动灌液器 密封式蓄电池 电解液量
下载PD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in water-in-salt electrolytes
9
作者 Dezhong Liu Lixia Yuan Yunhui Hu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571-1579,共9页
The water-in-salt strategy successfully expands the electrochemical window of the aqueous electrolyte from1.23 to~3.0 V,which can lead to a breakthrough in the energy output of the aqueous battery system while maintai... The water-in-salt strategy successfully expands the electrochemical window of the aqueous electrolyte from1.23 to~3.0 V,which can lead to a breakthrough in the energy output of the aqueous battery system while maintaining the advantage of high safety.The expanded electrochemical window of the water-in-salt electrolytes can be ascribed to the decreased water activity and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ormed on the anode.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in the aqueous system is not fully understood,and the basic composition,the structure,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re still cloaked in mystery.This perspective summarizes the published research with emphasis on the most possibl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mposition of the interphase layer in the aqueous system.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phase as well as rounded assessment of the water-in-salt electrolyte in practic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s encouraged.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face will guide the design of aqueous electrolytes and help to build novel aqueous batteries with high safety and high energy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water-in-salt electrolytes aqueous rechargeable Li-ion batter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