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及非难治性抑郁症的脑效应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庆燕 罗屹 +3 位作者 马跃 郭春蕾 高山山 方继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11,共8页
目的:比较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与非难治性抑郁症(nTRD)患者的脑功能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4例TRD(TRD组)与31例nTRD(nTRD组)患者,2组均行8周的taVNS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17项汉密尔顿... 目的:比较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与非难治性抑郁症(nTRD)患者的脑功能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4例TRD(TRD组)与31例nTRD(nTRD组)患者,2组均行8周的taVNS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作为主要临床疗效指标,冗思量表(RRS)为次要临床疗效指标。采用混合效应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低频振幅(ALFF)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HAMD-17评分均显著下降,nTRD组RRS评分显著下降(均P<0.001)。fMRI结果显示,治疗前nTRD组在左侧丘脑/下丘脑/苍白球及右侧初级视觉皮质ALFF值均显著低于TRD组(均P<0.001)。治疗后,nTRD组左侧中央后回与右侧中央前回ALFF值显著升高(P<0.005,P<0.001),右侧岛叶ALFF值显著降低(P<0.001);TRD组左侧中央后回ALFF值显著升高(P<0.005),右侧岛叶ALFF值显著降低(P<0.001)。混合效应分析显示,左侧眶部额中回与右侧小脑Crus2是2组治疗前后的差异脑区(均P<0.005);nTRD组治疗后左侧眶部额中回与右侧小脑Crus2的ALFF值均显著降低(P<0.05,P<0.001),TRD组治疗后左侧眶部额中回与右侧小脑Crus2的ALFF值均显著升高(P<0.001,P<0.05)。结论:taVNS治疗抑郁症有效,但对TRD患者反刍思维改善方面疗效欠佳。TRD与nTRD的脑机制存在差异。taVNS可调制抑郁症关键脑区,如岛叶、眶部额中回,小脑可能与taVNS调制抑郁症的脑机制有关,这可能是其治疗TRD与nTRD的多个靶点;taVNS治疗TRD与nTRD可能存在不同的脑效应机制。这些不同的脑区突出了抑郁症治疗的复杂性和个体化性质,需进一步研究以充分了解TRD和nTR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 难治性抑郁症 低频振幅 静息态磁共振成像 脑效应
下载PDF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薛娇 马鹏垒 +1 位作者 丁玉美 王彩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耳缘非迷走神经刺激组、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高脂... 目的探讨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2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耳缘非迷走神经刺激组、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高脂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组在大鼠双侧耳甲腔进行电刺激,耳缘非迷走神经刺激组在大鼠双侧耳缘处进行电刺激,刺激强度均为2 mA,每次30 min,1次/d,持续3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耳缘非迷走神经刺激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均<0.05),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与模型组和耳缘非迷走神经刺激组比较,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均<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均<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PI3K、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I3K、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功能,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基于局部一致性分析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超重/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枢效应机制
3
作者 范文菲 张成锋 +6 位作者 赵舜滢 尹丽红 阎思宁 廖梦颖 陈俊 陈裕 谢长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954-2960,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超重/肥胖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中枢效应机制。【方法】将26例超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试验组(简称taVNS组)12例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超重/肥胖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中枢效应机制。【方法】将26例超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试验组(简称taVNS组)12例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于能量限制饮食模式(CRD)的线上生活方式干预,taVNS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taVNS治疗,每次治疗单侧耳朵(选择穴位包括脾点、内分泌点),每天早晚2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等肥胖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采集患者治疗后的脑部静息态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数据,通过局部一致性(ReHo)的分析方法,观察taVNS对患者脑区ReHo的调节作用。【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研究过程中,2组各脱落1例,最终共有24例患者(包括对照组13例和taVNS组11例)纳入观察指标的统计分析。(2)肥胖指标改善方面:治疗后,taVNS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均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VNS组对体质量、BMI、腰围等肥胖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和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fMRI结果方面:治疗后,taVNS组ReHo值大于对照组的脑区有左侧前额叶、额内侧回,对照组ReHo值大于taVNS组的脑区有右侧顶叶。提示与对照组比较,taVNS组左侧前额叶、额内侧回的ReHo增高,右侧顶叶的ReHo降低(P_(voxel)<0.001,P_(cluster)<0.05,FWE水平校正)。【结论】taVNS作为一种无创治疗手段,对超重/肥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taVNS对左侧前额叶、额内侧回、右侧顶叶等相关区域功能的调节可能是其治疗肥胖的中枢效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肥胖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 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 静息态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 中枢效应机制
下载PDF
耳穴压豆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4
作者 陈世宣 徐青青 +4 位作者 陈珍珍 林初勇 黄金铮 周珊珊 计静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P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2例。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及认知康复训练,干预组心耳穴、肾耳穴予耳穴贴压,肘...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P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2例。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及认知康复训练,干预组心耳穴、肾耳穴予耳穴贴压,肘耳穴、肩耳穴予假磁疗贴治疗;对照组肘耳穴、肩耳穴予耳穴贴压,心耳穴、肾耳穴予假磁疗贴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精神问卷(NP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干预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NPI-1、NPI-2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干预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NPI-1、NPI-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taVNS可改善PSCI患者的全局认知功能及神经精神症状,降低照料者的苦恼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耳穴压豆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 改良BARTHEL指数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下载PDF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雷欢 安军明 +1 位作者 曹坤 武纹帆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89-93,共5页
失眠障碍是一种以入睡困难或易醒、睡眠质量下降与睡眠时间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理论认为失眠多由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下降与营卫不和所致。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是一种... 失眠障碍是一种以入睡困难或易醒、睡眠质量下降与睡眠时间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理论认为失眠多由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下降与营卫不和所致。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将低频脉冲电刺激作用于耳廓皮肤感受区的非侵入性神经调节技术,其机制主要与耳-迷走神经反射有关,刺激耳区局部能够调节机体神经递质和炎症反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现通过查找和整理相关文献,从中医理论、西医机制、刺激部位、参数运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来总结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思路,有助于推动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 失眠障碍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电针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熊凤梅 姚利娟 +1 位作者 贺长生 郭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82-184,共3页
探讨电针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确定30例研究对象,均为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至试验组以及对照组中,并使用盲评价者、盲统计者的模式开展试验。在全部研究对象入组第0... 探讨电针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确定30例研究对象,均为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至试验组以及对照组中,并使用盲评价者、盲统计者的模式开展试验。在全部研究对象入组第0天,将其各方面情况作为基线,完成治疗之后应开展终末评价工作,评价内容为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及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结束之后,需要持续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进行治疗以前,两组研究对象的各方面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进行治疗以后,全部研究对象的各方面情况均得到改善,相对于治疗之前,效果显著(P<0.05),但是试验组患者的上肢WMFT及上肢FMA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更高(P<0.05)。并且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全部研究对象未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结论 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电针耳穴迷走神经刺激的治疗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同时副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电针耳穴迷走神经刺激
下载PDF
浅论基于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的肠病耳治思路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文哲 李少源 曹燕飞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4期195-198,共4页
通过梳理中医关于胃肠疾病诊治的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神经科学原理,提出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治疗胃肠疾病的方法。分析认为,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是通过电刺激耳甲区迷走神经体表分支治疗疾病的经皮无创疗法,其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通过梳理中医关于胃肠疾病诊治的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神经科学原理,提出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治疗胃肠疾病的方法。分析认为,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是通过电刺激耳甲区迷走神经体表分支治疗疾病的经皮无创疗法,其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肠神经系统(即脑-肠互动)是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的生理基础,且经络相连是耳穴和胃肠病密切相关的基础,亦是构建基于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的肠病耳治的中医理论基础。故在肠病耳治思想的指导下,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可运用于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与术后肠梗阻等胃肠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迷走神经刺激 胃肠疾病 肠病耳治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耳迷走神经刺激改善妊娠高血压大鼠胎盘滋养层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赵晶 乔海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8-268,共1页
目的阐明耳迷走神经刺激改善妊娠高血压大鼠胎盘滋养层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怀孕第14天通过银质夹子钳夹髂分叉上方和双侧卵巢动脉周围腹主动脉制作妊娠高血压模型,在双侧耳甲腔刺入针灸针0.5~1 mm,并连接用韩氏电... 目的阐明耳迷走神经刺激改善妊娠高血压大鼠胎盘滋养层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怀孕第14天通过银质夹子钳夹髂分叉上方和双侧卵巢动脉周围腹主动脉制作妊娠高血压模型,在双侧耳甲腔刺入针灸针0.5~1 mm,并连接用韩氏电针仪,2/15 Hz疏密波,2 m A,刺激30 min,第14~20天,每天1次。分别于第14、17、20天测平均动脉压,第20天测完平均动脉压后收集胎盘组织。采用ELISA、胎盘组织病理、透射电子显微镜、LC-MS等方法分别观察炎性因子表达、胎盘病理变化、细胞超微结构、胎盘组织上清、胎盘氧化、HSP70、乙酰胆碱受体表达等变化。结果耳迷走神经刺激可有效改善妊娠高血压大鼠的血压,降低炎性因子表达及胎盘形态,上调胎盘中的乙酰胆碱浓度及M3受体表达,抑制子宫灌注压下降导致的ROS升高及线粒体依赖性凋亡信号,敲除M3受体可明显破坏耳迷走刺激的上述作用,NAC能显著抑制mt ROS表达、修复线粒体结构改变,抑制缺氧导致的HSP70和LONP1增加,乙酰胆碱可以抑制Co Cl2诱导的细胞凋亡和mt ROS水平,改善线粒体形态及功能、及线粒体依赖的凋亡信号,敲除M3受体可阻断乙酰胆碱的上述作用。结论耳迷走神经刺激可以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抑制mt ROS的形成,保护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阻断缺氧导致的线粒体依赖性的细胞凋亡。乙酰胆碱的上述作用是通过M3受体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妊娠高血压 线粒体结构 耳甲腔 电针 针灸针 疏密波
下载PDF
经皮电针刺激正常人耳甲迷走神经的功能MRI脑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方继良 洪洋 +10 位作者 范洋洋 刘军 马云遥 徐春华 王鸿红 马迎歌 王小玲 刘志顺 朱兵 孔健 荣培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脑通路,为耳迷走神经刺激调制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假说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随机录用16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经皮电刺激右耳甲部迷走神经分布区(t VNS),以同侧上耳舟部刺激为对照,记录刺激的耳部感觉,观察全脑... 目的探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脑通路,为耳迷走神经刺激调制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假说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随机录用16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经皮电刺激右耳甲部迷走神经分布区(t VNS),以同侧上耳舟部刺激为对照,记录刺激的耳部感觉,观察全脑6 min扫描的Bold-f MRI信号变化,分析脑功能激活特点,应用SPM8处理f MRI数据。结果两组电流、感觉频率及强度未见明显区别。经皮电刺激耳甲部t VNS正常人激发了左侧孤束核及边缘叶脑区广泛而较强的负激活效应,局限性激活位于体感区及岛叶等,而对照部产生了右侧三叉神经核等脑干核团负激活及脑部体感区明显的激活现象。结论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产生了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的调制效应,为经皮电刺激耳甲部迷走神经治疗抑郁症等脑中枢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耳甲部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激活 脑负激活
下载PDF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脑及相关疾病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8
10
作者 荣培晶 张悦 +1 位作者 李少源 王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99-1804,共6页
《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标志着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通过对中医耳针疗法、解剖学及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标志着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通过对中医耳针疗法、解剖学及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的研究,我们首次提出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taVNS是符合中西医不同理论的中医药国际化的典型代表。taVNS与传统VNS具有相似的疗效,且避免了传统VNS需手术、易感染、费用高、不良反应多等弊端。taVNS通过对穴位-外周神经-脑网络-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在癫痫、抑郁症、失眠障碍、意识障碍等多种脑及相关疾病的治疗上取得突破,随着taVNS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将有望在更多的脑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 脑病 脑及相关疾病 新技术
下载PDF
耳甲部电针刺激术与迷走神经刺激术对相关疾病差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儒鹏 荣培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48-1249,共2页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目前已被美国FDA认定为对多种疾病的有效补充替代疗法,然而诸多问题的存在妨碍了这一疗法的普及应用。针对VNS疗法4种适应证展开的参照性研究结果表明,耳甲部电针刺激术可取得与VNS基本相当的疗效,同时又具有安全、...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目前已被美国FDA认定为对多种疾病的有效补充替代疗法,然而诸多问题的存在妨碍了这一疗法的普及应用。针对VNS疗法4种适应证展开的参照性研究结果表明,耳甲部电针刺激术可取得与VNS基本相当的疗效,同时又具有安全、经济、便携等优势。2种疗法疗效相当基于相联系的迷走神经通路机制,但电刺激耳甲区效应并非局限于耳迷走神经通路机制。本文基于中医整体观念进行辨证分析,揭示其多通路间系统性效应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甲 迷走神经刺激 电针
下载PDF
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伴糖尿病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丹 王娟 +3 位作者 杨俊强 王晶 刘春亮 彭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24期3448-3451,共4页
目的 探讨围术期电刺激耳穴迷走神经区域对伴糖尿病的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拟手术的90例伴糖尿病老年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迷走神... 目的 探讨围术期电刺激耳穴迷走神经区域对伴糖尿病的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拟手术的90例伴糖尿病老年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迷走神经刺激组分别在术前1 d及术后1 d、3 d、7 d行耳穴迷走神经区域电刺激,每天2次,每次30 min;假刺激组在耳郭部非迷走神经分布区域进行与迷走神经刺激组相同的刺激;空白组不进行耳部刺激。分别于术前1 d刺激前和术后1 d、3 d、7 d的第2次刺激完成后记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及血糖水平。结果 迷走神经刺激组术后1 d、3 d、7 d的MoCA评分均明显高于假刺激组和空白组(P均<0.05),血清TNF-α、IL-1β、IL-6、NSE和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假刺激组和空白组(P均<0.05),假刺激组和空白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各时间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围术期电刺激耳穴迷走神经区域可以改善伴糖尿病的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1β、IL-6、NSE、S100-β的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肠肿瘤 老年人 认知功能 耳穴迷走神经刺激
下载PDF
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对老年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文炜 李金香 +1 位作者 蔡燕 王群松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对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72例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6例。电针组采用改良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每周5d,12周为1个疗程;药物组给予抗抑郁药治疗。采用汉密尔顿...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对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72例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6例。电针组采用改良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每周5d,12周为1个疗程;药物组给予抗抑郁药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结果:电针组HAMD减分率>50%及25%的患者显著多于药物组(P=0.015);CGI-I显效率38.9%明显高于药物组22.2%(P=0.016)。电针组不良反应事件平均为(4.9±5.1)%,明显低于药物组(9.7±5.5)%,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电针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与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法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老年 迷走神经电针刺激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结合电针对条件线索诱导觅药行为的干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宜军 周文华 +3 位作者 张富强 刘惠芬 陈为升 杨国栋 《河南中医》 2008年第1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结合电针疗法对条件性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影响,揭示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抗复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固定比率程序(fixed ratio,FR)1建立大鼠海洛因自身给...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结合电针疗法对条件性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影响,揭示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抗复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固定比率程序(fixed ratio,FR)1建立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随机分为3组:电针(electroacqupuncture)组、VNS组及VNS结合电针组,每组6只。处理30min,每天1次,连续10d。用条件性线索诱导海洛因觅药行为,观察上述方法对条件性线索诱导的觅药行为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伏隔核(NAc)、前额皮层(PFC)等相关脑区△FosB蛋白表达。结果:迷走神经弱刺激结合电针处理后使条件线索诱导的有效鼻触数比电针组及VNS组显著减少(P=0.019,P=0.006)。迷走神经激结合电针处理后大鼠自由活动度较VNS组显著增多(P=0.032)。迷走神经刺激结合低频弱电针组大鼠NAc中△fosB表达较电针组和VNS组均显著减少(P=0.000,P=0.001)。该组CPU中△fosB的表达较电针组显著减少(P=0.001)。该组NTS中的表达较与电针组和VNS组均显著增加(P=0.000,0.000)。结合组的PFC、BST中△fosB表达较电针组显著增多(P=0.000,0.016)。结论:电针结合迷走神经刺激可减少大鼠的觅药行为,增加其活动度。作用的机制部分可能是通过调节一些脑区△FosB蛋白表达以激活上行通路强化前额皮层功能,从而削弱VTA-NAc奖赏通路的长时程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电针 复吸 ΔFosB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改善轻度认知障碍
15
作者 胡贤瑞(译) 《中国康复》 2023年第4期235-235,共1页
迷走神经刺激(VNS)已被证明是一种具有改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治疗方法。迷走神经分布于耳廓表面的特定区域,因此本研究评估了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aVNS)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Cl)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这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招募了年龄介... 迷走神经刺激(VNS)已被证明是一种具有改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治疗方法。迷走神经分布于耳廓表面的特定区域,因此本研究评估了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aVNS)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Cl)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这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招募了年龄介于35~75岁之间被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aVNS或假刺激。aVNS组刺激迷走神经分布的一对耳穴,包括心脏(外耳,CO15)和肾脏(外耳,CO10)。假刺激组在迷走神经分布外的一对耳穴进行刺激,包括肘(舟状窝,SF3)和肩(舟状窝,SF4、SF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迷走神经刺激 舟状窝 外耳 随机分配 认知功能 耳穴 CO1
下载PDF
耳穴贴压联合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世科 何慧 《河北中医》 2022年第3期476-479,500,共5页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轻中度产后抑郁症(PPD)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轻中度P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轻中度产后抑郁症(PPD)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轻中度P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耳穴贴压联合耳迷走神经电刺激。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抑郁自评量表(S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26/3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AMD-17、SDS、EP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AMD-17、SDS、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QOLI-74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可以明显降低轻中度PPD患者产后抑郁状态,改善其睡眠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产后 耳穴贴压 迷走神经 刺激疗法
下载PDF
电针耳迷走神经点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朱伟坚 徐妍 +1 位作者 周静珠 王茵萍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2期291-293,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耳迷走神经点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在化疗开始前30 min缓慢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治疗组在和对照组使用相同药物的基础上同时采用针... 目的观察电针耳迷走神经点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在化疗开始前30 min缓慢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治疗组在和对照组使用相同药物的基础上同时采用针刺及电针双侧耳迷走神经点的治疗方法,每日2次,连续3 d。结果化疗后第1日和第2日两组病例控制恶心的有效率相当(P>0.05),在化疗后第3日治疗组病例控制恶心的有效率为74.07%,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化疗后第1日两组病例控制呕吐的有效率相当(P>0.05),在化疗后第2日治疗组病例控制呕吐的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在化疗后第3日治疗组病例控制呕吐的有效率为81.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耳迷走神经点联合盐酸帕洛诺司琼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且可以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耳针 电针 恶性肿瘤 化疗 恶心 呕吐
下载PDF
电针耳迷走神经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伟坚 徐妍 +2 位作者 周静珠 李薇 王茵萍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 :观察电针耳迷走神经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在化疗开始前30 min一次性缓慢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及电针... 目的 :观察电针耳迷走神经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在化疗开始前30 min一次性缓慢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及电针双侧耳迷走神经点,比较两组对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有效率;采用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NCI-CTCAE)参考评分表评定两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测定和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的变化。结果:化疗第3天治疗组治疗恶心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26.32%,治疗组治疗呕吐的有效率为76.19%,对照组为31.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化疗后血清5-HT浓度与化疗前相比有所下降(P<0.01),而对照组有所增加(P<0.01)。结论:电针耳迷走神经联合盐酸帕洛诺司琼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且可以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血中5-HT的浓度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耳穴 电针 化疗 不良反应 5-羟色胺 盐酸帕洛诺司琼
下载PDF
从中医学角度认识刺激迷走神经治疗偏头痛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陈豫 王立新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从传统中医理论对偏头痛的认识、中医学与耳针治疗技术、耳与神经的关系、耳穴与偏头痛以及针刺穴位的选择、经耳迷走神经刺激与偏头痛5方面入手探讨刺激迷走神经治疗偏头痛的科学性,指出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与走形于头侧的少阳经相... 从传统中医理论对偏头痛的认识、中医学与耳针治疗技术、耳与神经的关系、耳穴与偏头痛以及针刺穴位的选择、经耳迷走神经刺激与偏头痛5方面入手探讨刺激迷走神经治疗偏头痛的科学性,指出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与走形于头侧的少阳经相关,又与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攻头面相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耳穴治疗偏头痛以耳甲区为治疗作用区取得了满意疗效,而耳甲区是迷走神经在体表的唯一分布区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偏头痛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相关,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治疗偏头痛,以“耳穴-耳迷走神经-偏头痛”为主线,将现代医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揭示三者的关系,寻找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为偏头痛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迷走神经 耳穴 刺激
下载PDF
从耳迷走神经探讨耳穴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
20
作者 朱浩瀚 荣培晶 +2 位作者 陈瑜 宋醒恪 王俊英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08,433,共7页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收获颇丰,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耳穴刺激及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展开论述,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筛选出治疗偏头痛频次最高的10个耳穴,并与耳的神经分布...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收获颇丰,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耳穴刺激及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展开论述,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筛选出治疗偏头痛频次最高的10个耳穴,并与耳的神经分布相联系,观察到治疗偏头痛的穴位多在迷走神经耳支分布区。因此,本研究提出耳穴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耳支产生镇痛效应,并总结了taVNS产生镇痛效应的中枢机制可能与激活蓝斑核和中缝背侧核的下行调痛通路,影响脑默认网络和疼痛矩阵,拮抗皮质扩散抑制及减轻神经炎性反应等有关。本文为今后耳穴治疗偏头痛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论证了耳穴治疗偏头痛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偏头痛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 中枢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