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电针频率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MDA和SOD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钟煜朝 王婷婷 +2 位作者 梁佳 胡光迪 邬继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09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电针频率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实验以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电针频率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实验以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50 Hz电针组和100 Hz电针组。选用大椎穴、命门穴作为治疗穴位,通过测定脊髓中的MDA和SOD含量变化,从而确定对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最有帮助的电针频率。结果:(1)针刺大椎、命门穴后,各针刺组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组相比,水平接近(P>0.05);在100 Hz针刺组MDA含量降低最为明显(P<0.01)。(2)针刺大椎、命门穴后,各针刺组SOD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与模型组相比,100 Hz针刺组差异显著(P<0.05);100 Hz针刺组SOD含量上升最为明显。结论:3种频率电针均能降低MDA水平及提高SOD活性,从而降低自由基的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对损伤脊髓的修复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在这3个治疗频率中,100 Hz针刺频率对于降低MDA含量和提高SOD活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针频率 MDA SOD
下载PDF
不同电针频率对肥胖大鼠下丘脑瘦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龚美蓉 王耘 +1 位作者 姜军作 徐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31-2033,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刺激对肥胖大鼠体质量,脂肪量,下丘脑瘦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频率的效应差异。方法随机挑选10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80只高脂致肥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40只随机分...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刺激对肥胖大鼠体质量,脂肪量,下丘脑瘦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频率的效应差异。方法随机挑选10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80只高脂致肥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40只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和针刺组(2 Hz,2/15 Hz,15Hz),每组各10只。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下丘脑瘦素受体(LR)和胰岛素受体(I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均可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和脂肪量,下丘脑组织中LR与IR较模型组均上升。其中高频组电针组优于低频电针组,2/15 Hz频率疗效优于高频与低频电针组。结论 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肥胖大鼠,可能通过减少脂肪量和提高下丘脑瘦素受体与胰岛素受体,达到减肥效应,且2/15 Hz频率疗效优于高频与低频电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大鼠 电针频率 瘦素受体 胰岛素受体
下载PDF
不同电针频率在肺切除术患者针刺麻醉中的应用及对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智 彭赛 周启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电针频率在肺切除术患者针刺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行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各27例。4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A组给予假针刺,B、C、D组给予经穴电针刺激,其中B组电针频率2 Hz、C组电针频率100 Hz、D... 目的探讨不同电针频率在肺切除术患者针刺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行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各27例。4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A组给予假针刺,B、C、D组给予经穴电针刺激,其中B组电针频率2 Hz、C组电针频率100 Hz、D组电针频率2 Hz/100 Hz。记录患者术中的麻醉药物追加量、生命体征、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结果(1)与A组比较,B、C、D组芬太尼追加量较低(P<0.05);与B、C组比较,D组芬太尼追加量较低(P<0.05)。(2)4组患者丙泊酚追加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麻醉诱导期,B、C、D组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均小于A组(P<0.05)。(4)与A组比较,B、C、D组术中肾上腺素水平较低(P<0.05);与C、D组比较,B组术中肾上腺素水平较低(P<0.05)。(5)与A组比较,B、C、D组术中皮质醇水平较低(P<0.05);与C组比较,B、D组术中皮质醇水平较低(P<0.05)。(6)手术期间,B、C、D组的CD4+/CD8+均高于A组(P<0.05)。(7)4组患者全麻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患者行全麻时联合针刺麻醉,可以减少麻醉药用量,维持手术期间生命体征稳定,减少应激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其中2 Hz/100 Hz电针频率的镇痛效果最好,2 Hz电针频率在减少围手术期应激的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全身麻醉 针刺麻醉 电针频率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电针频率是决定家兔电针镇痛效果是否能被钠洛酮阻断的重要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民 周仲福 韩济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41-142,共2页
本工作以2.0~2.6公斤的雄性家兔为实验对象,以甩头或甩尾反应的潜伏期ERL作为观测指标,观察了电针“足三里”和“昆仑”镇痛的适宜频率和纳洛酮对不同频率电针镇病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不论头部或尾部测痛都是2~15Hz的镇痛作用... 本工作以2.0~2.6公斤的雄性家兔为实验对象,以甩头或甩尾反应的潜伏期ERL作为观测指标,观察了电针“足三里”和“昆仑”镇痛的适宜频率和纳洛酮对不同频率电针镇病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不论头部或尾部测痛都是2~15Hz的镇痛作用最强,其次为15Hz≥2Hz>30Hz>60Hz≥100Hz。将各频率组的头部电针有效率与尾部电针有效率分别进行x^2检验,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效果 电针频率 钠洛酮 “足三里” 100Hz X^2检验 实验对象 雄性家兔 观测指标 甩尾反应 阻断作用 不同频率 镇痛作用 头部电针 有效率 潜伏期 纳洛酮 统计学 尾部
下载PDF
不同电针频率对脑缺血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肖贻财 吴新贵 +1 位作者 周元成 杨雪捷 《广西中医药》 2011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电针频率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15Hz组、30Hz组、100Hz组。各组均予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模后除对照组外均予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造模... 目的:研究不同电针频率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15Hz组、30Hz组、100Hz组。各组均予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模后除对照组外均予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造模5天后各组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检测脑梗死灶边缘(A区)、同侧近顶叶皮质(B区)、对侧与病灶相对应的皮层(C区)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细胞计数和阳性胞浆光密度。结果:①神经功能评分:15Hz组、30Hz组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以30Hz组降低程度更明显。②免疫组化结果。各组大鼠A、B、C区的GFAP阳性细胞数比较均显示:A区>B区>C区(P<0.01);15Hz组和30Hz组在A区、B区的GFAP阳性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多(P<0.01),其中以30Hz组更明显;GFAP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15Hz组、30Hz组较对照组、100Hz组高(P<0.01)。结论:不同电针频率可影响脑缺血后大鼠在A区、B区、C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其中以频率为15Hz、30Hz的针刺效应为优,提示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频率 局灶性脑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行为学
下载PDF
不同电针频率对慢性应激抑郁刺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和下丘脑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宇阳 任晓暄 +3 位作者 郑瑀 游江南 贾元萍 刘宇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电针频率对慢性应激抑郁刺激(CUS)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寻求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最佳频率。方法选取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50 Hz电针组和100 Hz电针组,每组1... 目的探讨不同电针频率对慢性应激抑郁刺激(CUS)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寻求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最佳频率。方法选取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50 Hz电针组和100 Hz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和电针组接受CUS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共21 d;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分别接受2、50、100 Hz电针治疗,连续7 d;分别于0、21、28 d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开野实验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评分、糖水消耗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21 d后体质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评分、糖水消耗量、下丘脑5-HT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电针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2 Hz组、50 Hz组和100 Hz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评分、糖水消耗量、下丘脑5-HT含量均升高(P<0.05,P<0.01)。与50 Hz组和100 Hz组比较,2 Hz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评分、糖水消耗量、下丘脑5-HT含量均增加(P<0.05,P<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大鼠抑郁状态,2 Hz电针抗抑郁疗效优于50 Hz和10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频率 慢性应激抑郁刺激 5-羟色胺
下载PDF
不同电针频率对抑郁样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彦颖 刘亮生 陈进东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7期3116-3121,共6页
目的 观察不同电针频率对抑郁样小鼠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索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认知功能的最佳电针参数。方法 SPF级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对照组(Ctrl=12只)、模型组(CUMS=12只)、模型+2 Hz电针组(2 Hz=12... 目的 观察不同电针频率对抑郁样小鼠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索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认知功能的最佳电针参数。方法 SPF级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对照组(Ctrl=12只)、模型组(CUMS=12只)、模型+2 Hz电针组(2 Hz=12只)、模型+15 Hz电针组(15 Hz=12只)、模型+100 Hz电针组(100 Hz=12只)。模型组与电针组实验动物采用慢性温和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方法进行为期3周的抑郁模型制备。于造模后选取百会穴与印堂穴,连续波,电流1 m A,相应组别分别采用2 Hz、15 Hz、100 Hz的电针频率,每次治疗时间3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与模型组进行相同方式的麻醉,不电针。电针结束后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水迷宫实验、跳台回避实验进行相关行为学检测,之后进行LTP记录。结果 与对照组(Ctrl)相比,模型组(CUMS)表现出典型的抑郁样表现:糖水偏好减少,悬尾与强迫游泳中的静止时间增多(P<0.01);有明显的认知功能的损伤:Morris水迷宫的潜伏期延长,跳台规避实验中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0.01);LTP明显受损(P<0.01)。与模型组(CUMS)相比,2 Hz电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糖水偏好增加,悬尾与强迫游泳中的静止时间减少(P<0.01),能够明显改善小鼠认知功能:Morris水迷宫的潜伏期缩短,跳台规避实验中的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P<0.01),能够显著改善小鼠受损的LTP(P<0.01)。而15 Hz、100 Hz的电针治疗只能部分改善抑郁样行为(P<0.01),部分改善认知功能:Morris水迷宫的潜伏期缩短(P<0.01);15 Hz的电针治疗也能够减少跳台规避实验中的错误次数(P<0.05),能够明显改善小鼠受损的LTP(P<0.05)。结论 2 Hz电针干预能够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及认知功能;15 Hz、100 Hz电针干预只能够部分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及认知功能,其中15 Hz的疗效优于10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电针频率 认知功能 行为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廉泉穴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及血清BDNF、S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雯 金海涛 +2 位作者 王非 刘麒麟 靳晶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7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廉泉穴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廉泉穴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低频组、高频组各48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吞咽康复训练,低频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1 Hz电针廉泉穴,高频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5 Hz电针廉泉穴。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脑血流、血清BDNF与S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低频组为95.83%(46/48),高频组为81.25%(39/48),均高于参照组的68.75%(33/48)(P<0.05),低频组高于高频组(P<0.05)。治疗后低、高频组患者大脑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pectral atlas systolic peak velocity,Vs)、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Vm)高于参照组,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低频组Vs、Vm高于高频组,PI、SSA低于高频组(P<0.05)。治疗后低、高频组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SP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低频组高于高频组(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7,P=0.800)。结论:低频率电针廉泉穴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BDNF、SP水平,改善其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及高频率电针廉泉穴联合吞咽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P物质 脑血流不同频率电针 吞咽康复训练
下载PDF
电针不同频率和取穴对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的调节效应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韩静 叶笑然 +2 位作者 孟宪军 陈玄 黄晓卿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频率和取穴调节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的效应差异,为电针治疗排尿障碍症穴位及电针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0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据穴位及电针频率分为中极2Hz和100Hz、三阴交2Hz和100Hz、曲池...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频率和取穴调节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的效应差异,为电针治疗排尿障碍症穴位及电针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0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据穴位及电针频率分为中极2Hz和100Hz、三阴交2Hz和100Hz、曲池2Hz和100Hz6个亚组)。静脉输注0.05%山莨菪碱建立逼尿肌功能减弱模型,检测指标为各组充盈期膀胱内压波形及排尿期分时排尿速度。结果:1)中极2Hz、三阴交2Hz、曲池2Hz、三阴交100Hz组的排尿初速度显著大于模型组(P<0.05);2)所有2Hz电针组排尿速度随时间下降的速率均大于模型组(P<0.05);3)2Hz电针不同穴位加快初始排尿速度的效应存在穴位差异性,效应大小依次为:三阴交=中极>曲池。结论:1)电针可显著加快逼尿肌功能减弱模型排尿期的排尿速度;2)2Hz电针加快排尿速度的效应优于100Hz电针,且效应存在穴位差异性,三阴交和中极穴优于曲池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电针频率 逼尿肌 排尿障碍 穴位
下载PDF
不同强度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友京 王双坤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观察了低频弱电针(10赫兹,3伏)、高频弱电针(200赫兹,3伏)、低频强电针(10赫兹,6伏)和高频强电针(200赫兹,6伏)的即时镇痛效应和镇痛后效应。结果表明,低频电针的即时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强电针优于弱电针;而高频电针的镇痛后效... 本文观察了低频弱电针(10赫兹,3伏)、高频弱电针(200赫兹,3伏)、低频强电针(10赫兹,6伏)和高频强电针(200赫兹,6伏)的即时镇痛效应和镇痛后效应。结果表明,低频电针的即时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强电针优于弱电针;而高频电针的镇痛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弱电针优于强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强度 电针频率 止痛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卫玲 谭峰 程南方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5期905-90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即抗凝、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两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加电针治疗:电针1组、2组分别选用2 Hz、50 Hz频率,3组均治疗8周后评...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即抗凝、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两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加电针治疗:电针1组、2组分别选用2 Hz、50 Hz频率,3组均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电针1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的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不同,低频电针2 Hz组在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I评分方面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电针频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2
作者 滕秀英 王晨燃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7期781-78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电针治疗且取穴相同,治疗组电针频率为100 Hz,对照组为1 Hz。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电针治疗且取穴相同,治疗组电针频率为100 Hz,对照组为1 Hz。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3.3%和80.0%,对照组分别为86.0%和4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感觉障碍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肢体感觉障碍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有效方法,其中高频电针治疗比低频电针治疗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风后遗症 偏身感觉障碍 电针 头针 电针频率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膜迷路积水豚鼠耳蜗形态及血浆AVP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丽元 史莹莺 +2 位作者 叶恬恬 杨俊文 王欣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0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膜迷路积水豚鼠耳蜗形态及血浆血管加压素(AVP)浓度变化的影响,优选出电针治疗膜迷路积水适宜参数,初步探讨电针治疗梅尼埃病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据不同频率分为3个亚...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膜迷路积水豚鼠耳蜗形态及血浆血管加压素(AVP)浓度变化的影响,优选出电针治疗膜迷路积水适宜参数,初步探讨电针治疗梅尼埃病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据不同频率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其余各组均通过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建立膜迷路积水模型。空白组不予干预;模型组造模后采取与电针组相同固定方式;电针组各个亚组取百会和听宫穴,分别采用2 Hz、15 Hz、2/15 Hz3种不同频率进行治疗。干预结束后检测耳蜗积水程度,并计算R值,检测血浆AVP浓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耳蜗R值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豚鼠耳蜗R值均降低(P<0.05);各电针组比较,2/15 Hz电针组较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血浆AVP浓度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豚鼠血浆AVP浓度均降低(P<0.05);各电针组比较,2/15 Hz电针组较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z电针组、15 Hz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其中2/15 Hz电针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浆AV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膜迷路积水 电针频率 耳蜗形态 血管加压素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内淋巴积水豚鼠耳蜗形态及血浆cAMP、AQP2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丽元 史莹莺 叶恬恬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刺激百会穴和听宫穴对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EH)模型豚鼠耳蜗积水程度、耳蜗螺旋神经节超微结构及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水通道蛋白2(AQP2)浓度变化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EH的适宜频率,并分析其关键起效机制,为临床运...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刺激百会穴和听宫穴对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EH)模型豚鼠耳蜗积水程度、耳蜗螺旋神经节超微结构及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水通道蛋白2(AQP2)浓度变化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EH的适宜频率,并分析其关键起效机制,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梅尼埃病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2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其中每组8只用于检测耳蜗积水程度、血浆cAMP、AQP2浓度变化;另外每组5只用于检测耳蜗螺旋神经节超微结构变化。采用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制作EH模型。2 Hz电针组造模后采用频率为2 Hz的电针刺激百会穴及一侧听宫穴,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10 d;100 Hz电针组选用频率100 Hz的电针,其余操作同2 Hz电针组。针刺组予针刺百会及一侧听宫穴,但不通电。5组豚鼠均于干预结束后检测耳蜗积水程度,并计算中阶面积/(中阶面积+前庭阶面积)占比,检测血浆cAMP、AQP2浓度,检测耳蜗螺旋神经节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耳蜗积水程度增加,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损伤,耳蜗中阶面积/(中阶面积+前庭阶面积)、cAMP、AQP2浓度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豚鼠耳蜗积水程度得到不同程度减轻,中阶面积/(中阶面积+前庭阶面积)显著降低(P<0.01),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损伤得到改善;100 Hz电针对EH模型豚鼠耳蜗积水程度改善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修复作用更明显,且100 Hz电针能有效抑制EH模型豚鼠血浆cAMP、AQP2的过表达(P<0.01)。结论低频(2 Hz)与高频(100 Hz)电针治疗均能降低EH模型豚鼠耳蜗积水,其中高频治疗组效果更优,其机制可能依赖于对血浆cAMP、AQP2水平的良性调整,抑制细胞变性损伤,促进细胞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电针频率 梅尼埃病 内淋巴积水 环磷酸腺苷 水通道蛋白2 豚鼠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脑出血大鼠血肿脑组织脑红蛋白及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文婷 薛玉满 +1 位作者 王策 孔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脑出血大鼠血肿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gb)及NLRP3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电针3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电针各组以大鼠尾状核自...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脑出血大鼠血肿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gb)及NLRP3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电针3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电针各组以大鼠尾状核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复制脑出血模型。大鼠造模苏醒后,电针各组选取百会、水沟、双侧内关穴给予电针刺激治疗,电针1组、电针2组和电针3组分别设定电针频率为2 Hz、15 Hz和50 Hz,每日1次,共连续治疗10 d;假手术组采用套迭式顿头安慰针干预,但不刺入皮肤。采用Bederson评分标准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血肿脑组织中Ngb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肿脑组织中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结果实验24 h、48 h、5 d和10 d时,电针各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随着时间延长和电针频率的增加,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电针3组实验5 d和10 d时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低于电针1组(P均<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脑出血区域细胞排列不规则,可见大量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细胞间隙变大,胞浆减少,多数可见核固缩;电针各组大鼠脑出血区域细胞形态均较模型组改善,且电针3组改善最为明显。电针各组血肿脑组织中Ngb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其中电针2组和电针3组均明显高于电针1组(P均<0.05);电针各组血肿脑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IL-18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随着电针频率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可影响脑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其中50 Hz高频率电针刺激较2 Hz、15 Hz低频率电针刺激的作用更佳,该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血肿脑组织Ngb表达及NLRP3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红蛋白 NLRP3信号通路 电针频率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足三里对运动大鼠腓肠肌核因子-κB、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彬 李福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387-338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对运动大鼠腓肠肌核因子(NF)-κB、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Bedford渐增负荷跑台跑运动模型,用韩式电针仪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双侧足三里穴进行2/15 Hz、2/100 Hz两种不同频率...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对运动大鼠腓肠肌核因子(NF)-κB、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Bedford渐增负荷跑台跑运动模型,用韩式电针仪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双侧足三里穴进行2/15 Hz、2/100 Hz两种不同频率的刺激,观察血清睾酮/皮质酮比值、腓肠肌NF-κB含量、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的变化。结果 1与安静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大鼠血清睾酮/皮质酮比值显著降低(P<0.05,P<0.01);2运动组大鼠腓肠肌NF-κB、血清TNF-α和IL-1β显著升高(P<0.05,P<0.01);3运动+2/15 Hz电针组和运动+2/100 Hz电针组两组大鼠腓肠肌NF-κB、血清TNF-α和IL-1β与运动后60 mi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4运动+2/15 Hz电针组大鼠腓肠肌NF-κB、血清TNF-α和IL-1β与运动+2/100 Hz电针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 1急性运动后可显著增加大鼠腓肠肌NF-κB、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2不同频率电针均可降低急性运动后大鼠腓肠肌NF-κB、血清TNF-α和IL-1β的含量;32/15 Hz可能是要筛选的电针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最佳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频率 运动性疲劳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天枢穴对术后肠麻痹小鼠胃肠动力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金 杨静雯 +4 位作者 林璐璐 杨娜娜 李鹤文 王宇 刘存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92-19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天枢穴对术后肠麻痹小鼠胃肠动力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15 Hz电针组、模型+100 Hz电针组、模型+2/100 Hz电针组,每组7只。小鼠造模成功后给予不同频率的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天枢穴对术后肠麻痹小鼠胃肠动力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15 Hz电针组、模型+100 Hz电针组、模型+2/100 Hz电针组,每组7只。小鼠造模成功后给予不同频率的电针干预20 min。造模24 h后检测炎症因子的含量和胃肠动力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胃肠动力明显延迟(P<0.01),血清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模型+2/100 Hz组可显著改善小鼠胃肠动力(P<0.05),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而模型+15 Hz电针组和模型+100 Hz电针组对小鼠胃肠动力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2/100 Hz电针天枢穴可以显著改善术后肠麻痹小鼠的胃肠动力,是天枢穴治疗术后肠麻痹理想的电针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肠麻痹 电针频率 天枢 胃肠动力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甲状腺手术针药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永强 马文 +3 位作者 樊文朝 傅国强 杨敏 沈卫东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比较甲状腺手术中不同频率针药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4例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分为A组(32例)、B组(29例)和C组(33例),分别使用2 Hz、100 Hz、2/100 Hz电针刺激双侧扶突、合谷、内关穴位进行针药复合麻醉,记录术中心率、血压... 目的比较甲状腺手术中不同频率针药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4例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分为A组(32例)、B组(29例)和C组(33例),分别使用2 Hz、100 Hz、2/100 Hz电针刺激双侧扶突、合谷、内关穴位进行针药复合麻醉,记录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和芬太尼的用药量。结果 C组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A组(P<0.05);与A、B两组比较,C组患者在术中的心率和血压波动较小(P<0.05);不同组别间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3组患者均无缺氧情况发生。结论与2 Hz、100 Hz比较,2/100 Hz电针刺激双侧扶突、合谷、内关穴位进行针药复合麻醉时阿片类镇痛药追加量少,循环较平稳,麻醉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针药复合麻醉 不同频率电针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可塑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慧 孔立红 +4 位作者 李威 沈峰 王亚文 周华 孙国杰 《中医药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突触形态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针刺组、模型组、2Hz电针治疗组、50Hz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AD大鼠模型以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突触形态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针刺组、模型组、2Hz电针治疗组、50Hz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AD大鼠模型以双侧脑室注射Aβ1-42诱导,2Hz、50Hz电针组大鼠选"百会","肾俞"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共治疗2个疗程。假针刺组选穴同治疗组但仅针刺表皮且不接电流,假手术组双侧脑室0.9%Na Cl注射,治疗结束后以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并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界面曲率、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突触间隙宽度和穿孔突触比例的变化。结果:(1)AD模型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P<0.01),两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空间记忆能力改善(P<0.01)且50Hz电针治疗组优于2Hz电针治疗组(P<0.01)。(2)电镜观察显示两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海马穿孔突触百分数上升(P<0.01),突触界面曲率增大(P<0.01),突触间隙宽度变窄(P<0.01),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增厚(P<0.01),50Hz电针组对大鼠海马穿孔突触百分数,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改变程度较2Hz电针组明显(P<0.05)。结论:电针能够调节突触形态可塑性,改善AD大鼠的记忆障碍且AD改善程度与电针治疗频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不同频率电针 学习记忆功能 突触形态可塑性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杏仁核内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健 熊克仁 李怀斌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杏仁核内生长抑素(SOM)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Hz电针组和128 Hz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大鼠一侧“足三里”穴30 min后,大鼠...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杏仁核内生长抑素(SOM)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Hz电针组和128 Hz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大鼠一侧“足三里”穴30 min后,大鼠杏仁核内SOM 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对大鼠杏仁核内SOM mRNA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并且高频电针作用强于低频电针。电针后杏仁核各亚细胞群内SOM 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以中、小型细胞较为明显;在细胞染色程度上以中等程度染色和淡染细胞的数量增加为主,细胞平均灰度值有所增加。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杏仁核内SOM mRNA的表达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MRNA表达 杏仁核 不同频率电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