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阻断层成像、应力波及阻抗仪3种无损检测方法对活立木腐朽程度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16
1
作者 岳小泉 王立海 +4 位作者 王兴龙 荣宾宾 葛晓雯 刘泽旭 陈清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8-146,共9页
【目的】应用电阻断层成像法、应力波断层成像法和阻抗仪法对活立木树干腐朽程度进行检测和定量表征,判断3种方法的可靠性,为野外立木健康情况检测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试验林场内,选取水曲... 【目的】应用电阻断层成像法、应力波断层成像法和阻抗仪法对活立木树干腐朽程度进行检测和定量表征,判断3种方法的可靠性,为野外立木健康情况检测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试验林场内,选取水曲柳和北京杨各25株(15株腐朽,10株健康)共50株100个截面,采用PICUS Tree Tronic型树木电阻断层成像仪、Arbotom应力波断层成像系统和Resistograph针式阻抗仪检测及木芯质量损失率估测4种方法对断面腐朽程度进行检测和定量表征。以木芯质量损失率计算的样木腐朽程度(E_s)为真值,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电阻测定的腐朽程度(E_d)、应力波测定的腐朽程度(E_y)及阻抗仪测定的腐朽程度(E_z)与真值(E_s)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电阻断层成像、应力波和阻抗仪3种无损检测方法能在不同腐朽程度上表征活立木木材质量损失率;从整体上来看,电阻检测和应力波检测结果与腐朽程度真值的拟合程度低于阻抗仪检测结果与腐朽程度真值的拟合程度;从不同腐朽阶段来看,在E_s<30%时,E_d和E_s的相关系数最高(R=0.823,P<0.01);在30%≤E_s<50%时,E_y和E_s的相关系数最高(R=0.658,P<0.01);在E_s≥50%时,E_z和E_s的相关系数最高(R=0.914,P<0.01)。【结论】电阻断层成像法对木材早期腐朽的检测比较敏感,而应力波断层成像法则相对在木材腐朽稍严重时更准确,阻抗仪法在腐朽各个阶段的检测结果都较为准确,且在腐朽严重时最准确,但会对木材造成微损伤。3种无损检测方法均能有效检测活立木腐朽,并有各自的特点,在实际腐朽检测中应根据实际检测需要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损失率 电阻断层成像 应力波传播速度 阻抗仪阻力损失值 腐朽程度
下载PDF
基于电阻断层成像技术的立木探伤检测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学东 陶新民 +1 位作者 曲艺卓 温少阳 《应用科技》 CAS 2017年第4期40-48,共9页
为实现活立木内部缺陷的早期检测,同时摆脱立木腐朽检测中其他检测手段在实际操作中的局限性,提出将电阻断层成像技术应用到活立木内部缺陷的检测当中。该系统首先利用基于AD9850的激励信号发生器和压控电流源产生恒流激励信号,并遵循... 为实现活立木内部缺陷的早期检测,同时摆脱立木腐朽检测中其他检测手段在实际操作中的局限性,提出将电阻断层成像技术应用到活立木内部缺陷的检测当中。该系统首先利用基于AD9850的激励信号发生器和压控电流源产生恒流激励信号,并遵循一定的激励方式循环输入到立木表面,然后利用基于双级程控放大器和AD637等微弱信号采集模块收集独立的边界电压值,最后输入到上位机通过等位线反投影算法实现电阻抗成像。实验部分将本系统应用在实际立木腐朽探伤检测中,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有效快速地反映出立木横截面的早期腐朽变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检测 电阻断层成像 AD9850 AD637 等位线反投影 数据采集 无损检测 活立木
下载PDF
立木电阻断层成像检测激励源的改进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学东 狄海廷 +1 位作者 王立海 徐庆波 《森林工程》 2018年第3期50-57,共8页
为提升活立木内部早期腐朽检测电阻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为电阻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一种稳定性更好、带负载能力更高的激励源电路。与之前的激励源电路相比,该激励源电路主要是通过差分放大子电路以及恒流源子电路的改进设... 为提升活立木内部早期腐朽检测电阻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为电阻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一种稳定性更好、带负载能力更高的激励源电路。与之前的激励源电路相比,该激励源电路主要是通过差分放大子电路以及恒流源子电路的改进设计实现的整体激励源电路性能提升。并通过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仿真以及实际电路测试的方法,对该激励源电路的信号频率稳定性、负载稳定性以及温度稳定性等主要性能参数进行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电路测试结果表明:改进设计的激励源电路比原设计的激励源电路性能在信号频率稳定性、负载稳定性上均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电路实际工作时的温度稳定性区别却不是很大。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实现了提高电阻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立木 腐朽检测 电阻断层成像 压控电流源 恒流源
下载PDF
空洞缺陷形状对杉木圆盘电阻与应力波断层成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岳小泉 王立海 +3 位作者 王兴龙 刘泽旭 荣宾宾 葛晓雯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137,共7页
无损检测技术能对木材空洞缺陷进行快速且准确的检测,现存的各种检测技术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试验和对比。以福建杉木圆盘为对象,研究不同面积、不同轮廓形状的空洞缺陷对电阻和应力波断层成像技术的影响,比较两种检... 无损检测技术能对木材空洞缺陷进行快速且准确的检测,现存的各种检测技术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试验和对比。以福建杉木圆盘为对象,研究不同面积、不同轮廓形状的空洞缺陷对电阻和应力波断层成像技术的影响,比较两种检测技术的缺陷图像与实际缺陷图像的差异。结果表明:1电阻和应力波检测技术均能直观显示木材内部缺陷,其检测精度会受到空洞缺陷面积、轮廓形状以及截面积比率影响;2当空洞实际面积与被测木材截面积比率从4.90%上升到44.05%时,电阻成像系统显示的缺陷图像面积与实际缺陷面积相对误差从34.03%下降到11.69%,应力波成像系统显示缺陷图像面积与实际缺陷面积相对误差从46.41%下降到14.88%;3缺陷轮廓形状对两种成像均有一定影响。对于电阻成像,近圆形的空洞成像精度低于狭长形的空洞缺陷,在电阻成像中,除了扇形和圆形缺陷外,其余的空洞缺陷形状均不能被明显地检测出,但是应力波成像中,狭长形的扇形缺陷能够比较清晰地被系统显示。研究表明:电阻断层成像法对于空洞缺陷的检测比应力波断层成像法灵敏,且图像检测精度也比应力波断层成像法高;而对于缺陷轮廓的识别能力,应力波断层成像法要优于电阻断层成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电阻断层成像 应力波断层成像 木材缺陷 杉木
原文传递
环境温度对活立木横截面电阻值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玉婷 徐华东 +3 位作者 王立海 刘泽旭 王兴龙 孙雨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3-148,共6页
为研究环境温度对活立木内电阻值的影响,采用树木电阻断层成像仪在不同温度下对落叶松和小叶杨两种活立木进行检测,获取截面二维电阻图像并分析其变化,量化横截面内各点电阻值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落叶松横截面心材电阻值较... 为研究环境温度对活立木内电阻值的影响,采用树木电阻断层成像仪在不同温度下对落叶松和小叶杨两种活立木进行检测,获取截面二维电阻图像并分析其变化,量化横截面内各点电阻值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落叶松横截面心材电阻值较低,边材较高。随温度降低,边材红色区域(高电阻区)面积减少,心材蓝色区域(低电阻区)面积增大;而小叶杨电阻图像呈现完全相反的规律。但随温度降低,两树种整体平均电阻值均增大。2样本立木电阻值与环境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P<0.01),模型相关系数R≥0.822,小叶杨甚至高于0.926,因此认为模型有很好的拟合优度。3在落叶松样本立木中,当温度大于0℃时,横截面内沿径向分布的各点电阻值之间变化不明显,最大差值为1 236Ω(3.0℃时);而温度小于0℃时波动很大,最大差值达到3 299Ω(-5.0℃时),曲线存在较为明显的两个波谷和中间一个波峰。4在小叶杨样本立木中,随环境温度降低,横截面内沿径向分布的各点电阻值都呈增大趋势;从边缘到髓心再到另一侧边缘,沿径向分布的电阻值呈由低向高逐渐增大、到最大值后再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立木 环境温度 电阻断层成像 横截面
原文传递
The Method for Inferring a Buried Fault from Resistivity Tomograms and Its Typical Electrical Features
6
作者 Zhu Tao Feng Rui +3 位作者 Zhou Jianguo Hao Jinqi Wang Hualin Wang Shuoq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9年第4期410-419,共10页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RT) has been used to experimentally detect shallow buried faults in urban areas in the past a few years, with some progress and experienc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rom Ol...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RT) has been used to experimentally detect shallow buried faults in urban areas in the past a few years, with some progress and experienc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rom Olympic Park, Beijing, Shandong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and Shanxi Province, we have generalized the method and procedure for inferring the discontinuity of electrical structures (DES) indicating a buried fault in urban areas from resistivity tomograms and its typical electrical features. In general, the layered feature of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is first analyzed to preliminarily define whether or not a DES exists in the target area. Resistivity contours in resistivity tomograms are then analyzed from the deep to the shallow. If they extend upward from the deep to the shallow and shape into an integral dislocation, sharp flexure (convergence) or gradient zone,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DES exists, indicating a buried fault. Finally, horizontal tracing is be carried out to define the trend of the DES. The D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type AB, ABA and AC.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Zhangdian-Renhe fault system in Zibo city is used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w to use the method to infer the location and spatial extension of a target fault. Geologic drilling holes are placed based on our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drilling logs testify that our results are correct. However, the method of this paper is not exclusive and inflexible.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assistance for inferring the shallow buried faults in urban areas from resistivity tomogram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stivity tomography Shallow buried fault in urban area Discontinuity ofelectrical structure Typical feature Inferring meth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