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阻法检测汇集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晓红 赵凤绵 +4 位作者 刘敬闪 刘静 胡海娟 王丽莎 冯雪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24期3811-3812,共2页
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影响机体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聚集率是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很多,临床上常用比浊法,电阻法是一种较新型的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 ,我们利用电阻法、用ADP... 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影响机体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聚集率是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很多,临床上常用比浊法,电阻法是一种较新型的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 ,我们利用电阻法、用ADP和胶原分别作为血小板聚集诱导剂检测了汇集白膜层方法制备的去白汇集血小板的聚集率,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聚集功能 电阻
下载PDF
薄片法血小板聚集实验对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监测 被引量:5
2
作者 欧阳锡林 林子林 +7 位作者 王海宝 马曙轩 李卉 于洋 刘景汉 李锡金 卢发强 Dean P.Bondman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09-312,共4页
为了监测血小板功能和评价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SPAT)检测阿司匹林(ASA)、波立维、华发林、潘生 丁等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效应,研究了8名服用ASA的健康志愿者服用ASA前后SPAT时间以及ADP、 AA和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溶液(c-PG)诱... 为了监测血小板功能和评价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SPAT)检测阿司匹林(ASA)、波立维、华发林、潘生 丁等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效应,研究了8名服用ASA的健康志愿者服用ASA前后SPAT时间以及ADP、 AA和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溶液(c-PG)诱导的血小板50%聚集率的时间(T50);随机检测了41例心血管内科口服 ASA、波立维、华发林、潘生丁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和327健康捐血者SPAT值;观察了健康志愿者 服用ASA前后的静脉血室温放置1,2,3,4小时SPAT值的变化。结果表明:①ADP诱导的健康志愿者服药前后 T50无显著性差异(P=0.147);AA诱导的服药前后T50有显著性差异(P=0.000);健康服药前后c-PG诱导的志愿 者T50有显著性差异(P=0.000);健康志愿者服药前后SPAT值与c-PG诱导的T50呈显著的直线相关(r=0.998,P =0.000)。②服药前健康志愿者的SPAT值与健康献血人群比较,无显著差异(P=0.853);与服药前比较,健康志 愿者服药后SPAT时间明显延长,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心血管内科患者SPAT时间与健康献血人群、健 康志愿者服药前和服药后均有显著差异(P=0.000);健康献血人群SPAT cut-off值为44.6±11.7秒,参考值范围 为21.1-68.0秒。③血小板标本室温放置1,2,3,4小时SPAT值无显著差异(P=0.815)。结论:SPAT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
下载PDF
对全血血小板聚集试验的评价
3
作者 马尽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1987年第3期43-43,共1页
血小板聚集试验一般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光学浊度测定法。但此法需要离心分离血小板,而离心过程中,由于血小板体积、密度和代谢活性存在着非均一性,就必然要造成血小板的部份丢失。再则,这种受光学质量影响的浊度测定方法耗时且... 血小板聚集试验一般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光学浊度测定法。但此法需要离心分离血小板,而离心过程中,由于血小板体积、密度和代谢活性存在着非均一性,就必然要造成血小板的部份丢失。再则,这种受光学质量影响的浊度测定方法耗时且操作繁琐。使测定受到一定的限制。作者应用近年来(1980年)采用的阻抗式聚集测定法比较分折了PRP 和全血(WB)血小板聚集试验与光学浊度聚集法PRP 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全血 测定 PRP WB 光学浊度
下载PDF
汇集白膜层制备单人份血浆悬浮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凤绵 戚海 +7 位作者 张爱红 牛宏伟 韩卫 刘敬闪 李建民 陈筱麟 张金彩 陈红霞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考察用汇集白膜层方法制备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功能和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从400 ml/袋新鲜全血中分离出白膜层(BC),将7袋同血型的BCs混合在一起,加入其中一名男性献血者的血浆200 ml,离心、分离出混合浓缩血小板,用两种国... 目的考察用汇集白膜层方法制备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功能和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从400 ml/袋新鲜全血中分离出白膜层(BC),将7袋同血型的BCs混合在一起,加入其中一名男性献血者的血浆200 ml,离心、分离出混合浓缩血小板,用两种国产血小板过滤器过滤(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测定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和白细胞残留量,血小板聚集功能、活化标志物CD62p、抗低渗休克反应(HSR)、p H值、葡萄糖(mmol/L)、乳酸盐、PCO2(mm Hg)、PO2(mm Hg)等,用单采血小板作对照。结果试验I组和试验Ⅱ组:血小板回收率>90%,血小板含量≥2.5×1011/袋,白细胞混入量<0.15×106/袋;HSR分别为(72.34±40.05)和(43.75±23.53);CD62p分别为(6.10±1.60)和(5.56±3.50);ADP诱导的聚集率(单位Ω)分别为(11.25±8.50)和(8.30±3.83),胶原诱导的聚集率(单位Ω)分别为(18.33±6.42)和(18.87±6.18);p H值、葡萄糖(mmol/L)、乳酸盐、PCO2(mm Hg)、PO2(mm Hg)分别为(6.71±0.13)和(6.49±0.17)、(19.84±3.76)和(19.79±1.36)、(8.98±3.28)和(6.83±3.20)、(71.05±33.32)和(113.70±48.99)、(39.61±42.13)和(57.43±45.43)。结论该工艺制备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体外功能和贮存代谢变化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 汇集白膜层 血浆悬浮 电阻法血小板聚集试验
下载PDF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庄 鲁一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4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PCI术后患者185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65例,泮托拉唑组63例,对照组57例。术后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奥美拉唑组在...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PCI术后患者185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65例,泮托拉唑组63例,对照组57例。术后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奥美拉唑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20 mg/d,泮托拉唑组加用泮托拉唑40 mg/d,连用1周。一周静脉采血,用全血电阻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三组的血小板阻抗变化。结果奥美拉唑组血小板阻抗变化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泮托拉唑组与对照组血小板阻抗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可能会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泮托拉唑短期应用不会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 氯吡格雷 全血电阻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应用全血阻抗法和传统透光聚集度评估体外循环所致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变的试验性研究
6
作者 Corinna Velik-Salchner, MD Stephan Maier, MD +6 位作者 Petra Innerhofer, MD Christian Kolbitsch, MD Werner Streif, MD Markus Mittermayr, MD Michael Praxmarer, MSc Dietmar Fries, MD 冯雪辛(译) 《麻醉与镇痛》 2011年第3期48-56,共9页
背景本研究分别采用全血阻抗法与传统透光聚集度(LTA)测定血小板聚集率,以探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是否会降低心脏手术或体外循环(CPB)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选择70例拟行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中... 背景本研究分别采用全血阻抗法与传统透光聚集度(LTA)测定血小板聚集率,以探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是否会降低心脏手术或体外循环(CPB)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选择70例拟行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中和肝素化后15分钟及3小时采取动脉血,应用Multiplate(M)测定随时间变化的电阻值作为聚集单位,同时使用以胶原(COL)、二磷酸腺苷(ADP)或花生四烯酸(AA)为激活剂的LTA(%聚集率)法进行检测。A组(n=48)为对照组,手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至少7天,B组(n=11)和C组(n=11)患者分别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或阿司匹林100mg/d与氯吡格雷75mg/d(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至手术前一天。结果未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给予鱼精蛋白15分钟及3小时后,应用3种激活剂及两种聚集方法均可观察到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LTA—COL、LTA—ADP及M—ADP随时间发生显著改变;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两种方法的ADP检测均提示给予鱼精蛋白15分钟后血小板聚集显著减弱。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s,ROC曲线)下面积来区分抗血小板药物,LTA-COL可以在CPB后15分钟和3小时区分出对照组与阿司匹林组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M—ADP则可在鱼精蛋白拮抗后3小时区分对照组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结论对于未经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全血电阻抗法及使用了常用激活剂的传统LTA法均可检测出CPB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变。而对于接受了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ADP激活的抗血小板检测方法能更好地检测出CPB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功能 电阻 体外循环 试验性研究 全血 应用 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治疗
原文传递
褐藻多糖硫酸酯抗PAF作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潘家祜 陈阳 +2 位作者 常建杰 蒋樾廉 聂晶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对从褐藻多糖硫酸酯分离的各组分进行抗 PAF作用测定和化学分析,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用碱提醇沉法获取褐藻中褐藻多糖硫酸酯的不同组分。用兔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其抗 PAF作用。用硫酸-咔唑法测定其葡萄糖醛酸含量,用氯化钡沉淀... 目的:对从褐藻多糖硫酸酯分离的各组分进行抗 PAF作用测定和化学分析,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用碱提醇沉法获取褐藻中褐藻多糖硫酸酯的不同组分。用兔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其抗 PAF作用。用硫酸-咔唑法测定其葡萄糖醛酸含量,用氯化钡沉淀法测定其硫酸根含量,用硫酸-半胱氨酸法测定其岩藻糖含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均呈现出一定的抗PAF活性;各组分中岩藻糖含量变化不大,而SO_4^(2-)和葡萄糖醛酸含量变化较大。葡萄糖醛酸含量意低、硫酸根含量愈高,其抗 PAF作用愈强。结论:褐藻多糖硫酸酯各组分均有一定的抗 PAF活性,其作用随葡萄糖醛酸含量降低、硫酸根含量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多糖硫酸酯 抗PAF作用 化学分析 碱提醇沉 血小板聚集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