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料电池式反应器中Pt和Pd中加入Bi用于催化乙醇发电并选择性联产醋酸盐
1
作者 Lima F.S. Fontes E.H. +2 位作者 Nandenha J. de Souza R.F.B. Neto A.O.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40-1548,共9页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作为便携式移动电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乙醇能量密度高、可再生、无毒、清洁、便于储存和运输等优点。然而,乙醇燃料电池的研究也面临一些严重问题,其中C−C键断裂是最为挑战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有报道表明,乙醇的完...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作为便携式移动电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乙醇能量密度高、可再生、无毒、清洁、便于储存和运输等优点。然而,乙醇燃料电池的研究也面临一些严重问题,其中C−C键断裂是最为挑战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有报道表明,乙醇的完全氧化(包含C−C键断裂过程)并没有显示出燃料电池效率的增加,相反乙醇不完全氧化的催化剂会导致更明显的催化电流增加。同时金属Bi掺杂会对催化剂产生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并有效增加碱性体系中催化剂的活性位中心和抗CO中毒能力。因此,本工作将铋掺杂在铂和钯中制备出PtBi/C和PdBi/C作为乙醇燃料电池催化剂,同时研究Bi掺杂催化剂对乙醇燃料电池性能以及乙醇的不完全氧化产物醋酸盐的影响,为乙醇燃料电池电-化学品联产提供一定的依据。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Vulcan XC-72(Cabot)导电炭为载体制备了Pt/C、Pd/C、PtBi/C和PdBi/C(20%质量比)炭载催化剂,其中PtBi和PdBi原子比均为95∶5。首先将金属前驱体溶于H_(2)O/异丙醇溶液(50/50,体积比)中,加入Vulcan XC-72导电炭黑充分混合,然后加入硼氢化钠在常温常压下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备用。其次,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TEM、XRD、XPS、电化学以及光谱电化学进行表征和测试。电化学、光谱电化学在三电极电解池中进行,将所制备的催化剂分散在超薄多孔电极上制备成工作电极,对电极为Pt片电极,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电解液为碱性1 mol/L KOH的乙醇溶液,在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CV、LSV扫描以及在不同电位下测试溶液的ATR-FTIR谱。最后,燃料电池测试在一个面积为5 cm2的单电池上进行,阳极为2 mol/L乙醇+3 mol/L KOH溶液,流量为2 mL/min,阴极通入氧气,并研究催化剂的构成及性能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合成Pt/C、PtBi(95∶5)/C、Pd/C和PdBi(95∶5)/C。Pd/C和PdBi/C的晶体结构呈现FCC特征,Pt/C和PtBi/C的晶体结构也呈现FCC特征。XRD也揭示了铋原子对Pt晶体结构的影响。在1 mol/L KOH溶液中,异位XPS和循环伏安法显示这些金属具有较高的氧化态。透射电镜显示Pd/C有一定的纳米粒子聚集,PdBi/C有一定的有序结构。红外光谱(ATR-FTIR)结果表明,Bi效应由于吸附能力较弱,抑制了碳酸盐的生成,增加了醋酸盐的生成。由于醋酸盐优先生成,且不被碳酸盐离子毒害,PtBi/C具有最佳的电化学和DEFC性能。通过在Pt和Pd掺杂金属Bi制备具有电子调控的双金属炭载PtBi(95∶5)/C和PdBi(95∶5)/C催化剂,以增强乙醇氧化反应催化氧化过程。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Bi含量不影响PdBi纳米颗粒的尺寸,但会影响PtBi纳米颗粒的尺寸。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Bi掺杂改变了Pt晶体结构中的晶格参数。此外,ATR-FTIR结果表明,碳酸盐的形成受到抑制,乙酸盐产量增加。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结果表明,PtBi/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几乎是Pt/C的6倍。在线性扫描伏安实验中,PtBi/C具有最高的电流密度(44 mW/cm2)和最低的起始电位(−0.6 V)。在电流-时间实验中,它也具有最高的最终电流密度。因此,在Pt和Pd中掺杂铋催化剂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燃料电池发电和醋酸盐的联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氧化反应 Bi掺杂 电-化学品联产
下载PDF
合成气中枢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恒泳 葛庆杰 李文钊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9-699,共11页
回顾了人类使用化石能源所经历的煤(固体)、石油(液体)和天然气(气体)燃料的3个时期。针对近年来环境安全和能源清洁化日益重要,而化石能源仍占世界能源主要消费结构的现状,提出了"合成气中枢"的新概念。重点介绍了从天然气... 回顾了人类使用化石能源所经历的煤(固体)、石油(液体)和天然气(气体)燃料的3个时期。针对近年来环境安全和能源清洁化日益重要,而化石能源仍占世界能源主要消费结构的现状,提出了"合成气中枢"的新概念。重点介绍了从天然气、煤和生物质等多种原料气化生产合成气并进行组成调变;煤基和天然气基合成气制化学品的差别;合成气的转化利用,特别是在发电和热-电-化学品多联产、制取清洁燃料和烯烃以及制取代用天然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评述。认为合成气中枢将成为连接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以及电力行业的桥梁,有利于资源和能量的最佳利用以及CO2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中枢 合成气制化学品 --化学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