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玩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看米兰·昆德拉和张贤亮的“创伤书写”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爽 谭晓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18-122,共5页
捷克作家昆德拉与中国作家张贤亮都擅长通过"创伤书写"来揭露压抑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个体生命力受到的创伤。为了获得拯救,受创伤的个体就必须采取各种动力来对自我进行恢复,通过透视两位作家"创伤——拯救"叙事策... 捷克作家昆德拉与中国作家张贤亮都擅长通过"创伤书写"来揭露压抑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个体生命力受到的创伤。为了获得拯救,受创伤的个体就必须采取各种动力来对自我进行恢复,通过透视两位作家"创伤——拯救"叙事策略的异同,可以寻求到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创伤书写
下载PDF
复调理论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淑琴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138-141,共4页
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一首优美的悲剧长诗。它不仅具有较深刻的哲学含义,作青新颖的叙事手法更使这部作品在真实与想象的融合中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作品中所体现的巴赫金复调小说的不同特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声部合... 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一首优美的悲剧长诗。它不仅具有较深刻的哲学含义,作青新颖的叙事手法更使这部作品在真实与想象的融合中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作品中所体现的巴赫金复调小说的不同特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声部合奏的艺术世界。用复调理论对这部作品再进行解读,既丰富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艺术思维,也拓展了巴赫金文学理论研究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复调理论 对话 诗性语言 张贤亮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下载PDF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黑色幽默解读
3
作者 张淑琴 方小菊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3-165,共3页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并广为流传。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渗透着浓郁的黑色幽默色彩。作者运用了黑色幽默中包括的悲喜并置、自我解嘲和变形等写作手法,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使人感...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并广为流传。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渗透着浓郁的黑色幽默色彩。作者运用了黑色幽默中包括的悲喜并置、自我解嘲和变形等写作手法,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使人感到笑语背后隐藏的伤痕和苦笑。独特的幽默风格使作品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世界。用黑色幽默解读这一伤痕文学文本,能够为理解作品滑稽戏谑表层底下的深刻的悲剧意蕴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幽默 张贤亮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荒诞 悲剧
下载PDF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
4
作者 贾海燕 林敏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6-91,共6页
张贤亮的代表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于1988年英译出版,英译本出版后曾引起主流英文报刊书评的广泛关注,并迅速进入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视野。《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纽约书评》等报刊先后发表书评,高度评价该小说的社会价值与艺术... 张贤亮的代表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于1988年英译出版,英译本出版后曾引起主流英文报刊书评的广泛关注,并迅速进入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视野。《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纽约书评》等报刊先后发表书评,高度评价该小说的社会价值与艺术性;专业学者则运用性别研究、精神分析理论对该小说进行深入解读。受西方20世纪90年代中国研究“理论热”的影响,英语世界学者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诠释呈现鲜明的理论色彩。理论阐发拓展了小说的阐释空间,但同时也落入过度诠释的窠臼,遮蔽了张贤亮创作的文学经验及其在中国新时期文学脉络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英语世界 译介
下载PDF
“拯救”与“背叛”——《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再解读
5
作者 高颖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6-90,共5页
《绿化树》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人性最基本的构成部分食、性为透视角度,对主人公知识分子章永璘在苦难、饥馑的压迫下与非人的政治炼狱中,在本能驱动下真实的灵魂波动及人性堕落、精神毁损的悲剧进行了细致剖析。在"落难&qu... 《绿化树》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人性最基本的构成部分食、性为透视角度,对主人公知识分子章永璘在苦难、饥馑的压迫下与非人的政治炼狱中,在本能驱动下真实的灵魂波动及人性堕落、精神毁损的悲剧进行了细致剖析。在"落难"这一特殊的生命情境中,"洛神"式的人物马缨花、黄香久对他进行了灵与肉的双重拯救,可知识分子的文化优越感和精神本能,又使他在重获新生后,必然会背叛他的"洛神",去追求更高远的境界。这有关"拯救"与"背叛"的"阴暗记忆",再现了时代重轭之下一代人的命运图景,勾勒了中国当代"落难精英"的历史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绿化树》 落难精英 拯救 背叛
下载PDF
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张力——《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叙述危机及其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高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叙述上存在着两种叙述意图 ,一种是张贤亮的 ,一种是章永的。两种叙述意图的冲突导致了文本叙述过程中的两次叙述危机 ,危机的化解既袒露了作者的理念型文化结构 ,也代表了意义、情绪大于形象的创作文化类型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叙述上存在着两种叙述意图 ,一种是张贤亮的 ,一种是章永的。两种叙述意图的冲突导致了文本叙述过程中的两次叙述危机 ,危机的化解既袒露了作者的理念型文化结构 ,也代表了意义、情绪大于形象的创作文化类型 ;同时 ,后者对前者叙述意图的消解 ,又使文本的叙述本身及其所要传达的价值意义呈现出颠覆性的变化 ,其意义指向为荒谬 ,风格指向为反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永Ling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叙述者 叙述对象 叙述意图 叙述危机
下载PDF
一代启蒙者的历史宿命与精神启示——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看张贤亮的新启蒙意识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平 《理论与创作》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张贤亮是活跃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小说作家,可以说也是新时期遭到批评最多的作家.当时关于他的评论多针对其作品在作客观的道德阐释,少褒多贬.或认为他第一次赤裸裸地把人的情欲之火投向了当代文学殿堂;或批评他太左,美化了苦难和灾祸;... 张贤亮是活跃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小说作家,可以说也是新时期遭到批评最多的作家.当时关于他的评论多针对其作品在作客观的道德阐释,少褒多贬.或认为他第一次赤裸裸地把人的情欲之火投向了当代文学殿堂;或批评他太左,美化了苦难和灾祸;或批评他太右,作品中的理性参与或寓言象征有攻击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嫌疑;更有指责他是道德上的伪君子、独角兽;但也有一些表示理解和赞赏的,认为他的作品所反映的灵肉斗争与哲学命题达到了中国当代文学前所未有的深度……①但几乎都没有郑重地提到作品里的启蒙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小说 人性 人道主义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张贤亮 新启蒙意识
下载PDF
从《沉沦》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被引量:2
8
作者 汪亚明 张志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6-10,70,共6页
从《沉沦》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汪亚明,张志成1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曾掀起过两次令人眩目的涉性文学潮流,第一次产生于本世纪初的“五四”时期,第二次出现在60多年后的新时期文学中,其间两部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 从《沉沦》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汪亚明,张志成1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曾掀起过两次令人眩目的涉性文学潮流,第一次产生于本世纪初的“五四”时期,第二次出现在60多年后的新时期文学中,其间两部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便是郁达夫的《沉沦》和张贤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沉沦》 郁达夫 涉性文学 张贤亮 主人公 表层结构 叙述者 自我心境 周作人
下载PDF
废墟中的眺望——《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寓言批评
9
作者 郑腾川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8-83,共6页
“寓言”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本雅明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它立足于对17世纪德国悲悼剧形式的深刻体察,借助“寓言”这一文体概念提出了与传统“象征”体系相对应的历史观和文学观。“寓言”理论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阐释具有重大价值... “寓言”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本雅明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它立足于对17世纪德国悲悼剧形式的深刻体察,借助“寓言”这一文体概念提出了与传统“象征”体系相对应的历史观和文学观。“寓言”理论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阐释具有重大价值,它更关注个人命运与日常感受,以个人的“体验”取代了整体性的历史“经验”,力图发掘出文学作品中碎片式、废墟式的历史景观,从而具备了穿透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的批判力。以“寓言”理论观照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学主流转型期的重要文本———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一次危险的解构之旅,它将为我们重新认识张贤亮及“反思文学”中的异质提供一个崭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文学 张贤亮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本雅明 寓言
下载PDF
《沉沦》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之比较
10
作者 黄珊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2-84,共3页
郁达夫的《沉沦》和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我国现当代的涉性小说,由于选材的同一性带来了许多相似的之处,但它们毕竟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作者的笔下,因而显示出不同的审美风格,本文试着从多个角度来比较分析两篇作品。
关键词 《沉沦》 郁达夫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张贤亮 小说评论 性问题
下载PDF
与批评家谈《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11
作者 石天河 《当代文坛》 1986年第4期53-59,共7页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部小说,自发表以来,在文艺界的反应十分强烈。有一位我夙所尊敬的女作家,说她看到小说中对“性饥渴”的那种自然主义描写,感到是对“人”的侮辱,
关键词 批评家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小说主人公 生物性 作品 “人” 真理 作家 婚姻 灵与肉
下载PDF
是“解放”,还是扭曲的加深?——漫谈《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12
作者 丁小卒 《当代文坛》 1986年第4期49-53,共5页
考察古往今来的“压迫”,不外乎两种情形:一种是用看得见的桎梏从外部禁锢人的反抗之躯,一种是用看不见的桎梏从内部扭曲人的反抗之心。由于后一种压迫不似前一种压迫那样简单粗暴、易于识破,所以为祸尤烈。它就象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 考察古往今来的“压迫”,不外乎两种情形:一种是用看得见的桎梏从外部禁锢人的反抗之躯,一种是用看不见的桎梏从内部扭曲人的反抗之心。由于后一种压迫不似前一种压迫那样简单粗暴、易于识破,所以为祸尤烈。它就象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受害者往往于不知不觉之际,已然就范于它的宰割。所谓“软刀子割头不觉死”,就是指此而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生理 男主人公 性欲 性障碍 面型 规范型 封闭型 婚姻 畸型
下载PDF
这样表现人性有些“失美”——也谈《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性描写
13
作者 李景华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52-55,共4页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下简称《男》)去年一发表,在读者中就引起了争论。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好现象。正如鲁迅所说的,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才能够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 在文艺领域中,争论的...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下简称《男》)去年一发表,在读者中就引起了争论。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好现象。正如鲁迅所说的,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才能够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 在文艺领域中,争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思想内容到人物塑造到作品的美学价值及社会效果……,而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对文学作品内容中“性”描写的不同认识。 有关于“性”的描写,大体可分两种,即:低级庸俗作品的性描写和严肃作品中的性描写。《男》属于哪种呢?这得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才能下判断。因此,先了解一下作者写这部小说的主旨,是很有必要的。“我是想通过一个人性的被扭曲,不仅在心理上的扭曲,而且在生理上也受到扭曲,来反映一个可怕的时代,告诉世间,这样的时代不能再存在下去。”在这一段活里,作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明了自己的创作意图。 诚如作者所说的,《男》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主人公章永璘对异性的渴求,以及人性被扭曲的描写,揭露了十年动乱期间人性的被压抑、摧残以及极“左”路线统治下产生的种种丑恶和畸形的现象。作品的前半部分,对性心理过程的描写,还是合乎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逻辑的。处在性功能正旺盛时期而被囚禁在“牢笼”中的章永璘,他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描写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章永璘 文学作品 表现人 “性” 郁达夫 性的苦闷 小说 人性
下载PDF
黑龙江省文学研究所举办《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品理论研讨会
14
作者 超英 泉淙 《北方论丛》 1986年第3期53-53,共1页
1986年3月4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哈尔滨召开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品理论研讨会。来自省会的大专院校、科研、新闻、出版等十多个单位的教师、研究生、理论工作者、编辑、记者七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关键词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作品 理论工作者 大专院校 哈尔滨 研究生
下载PDF
一个新的视角——试谈《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性描写
15
作者 高富荣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86年第2期45-47,共3页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刚一发表,便犹如一场特大地震,立刻撞击了整个中国的文艺界,评论界和读者界,甚至在国外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认为这个作品失真,失误、失控者有之,斥之为“追求感官刺激”,“盯在肉上大作文章”的“不端方文...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刚一发表,便犹如一场特大地震,立刻撞击了整个中国的文艺界,评论界和读者界,甚至在国外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认为这个作品失真,失误、失控者有之,斥之为“追求感官刺激”,“盯在肉上大作文章”的“不端方文学”者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性描写 特大地震 文艺界
下载PDF
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性描写
16
作者 心平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86年第2期40-44,共5页
一、题解:题目的非现实性和两种理解有一种神话传说,上帝先造了一个男人,而后为使这个物种能够自行繁衍,又抽出他的一根胁条造了一个女人,于是就有了人类的子子孙孙……
关键词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性描写 非现实性 神话传说
下载PDF
多重语境下的知识分子话语——以《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为例
17
作者 时雪丽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8期101-103,共3页
新时期,知识分子反思题材的小说,深受苏联文学和"五四"文学传统的影响,但却没有把握其精髓。张贤亮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有22年的劳动改造经历,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重述他们在政治风暴前后的变化。作家在确认知识分子身... 新时期,知识分子反思题材的小说,深受苏联文学和"五四"文学传统的影响,但却没有把握其精髓。张贤亮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有22年的劳动改造经历,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重述他们在政治风暴前后的变化。作家在确认知识分子身份的同时,却失去了对历史的真实反思。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从他的两部作品《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创作的话语环境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历史反思 张贤亮 《绿化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下载PDF
张贤亮作品《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越南的翻译及命运
18
作者 黄东超 《传播与版权》 2018年第9期106-109,共4页
1989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被越南译者潘文阁和郑忠晓翻译成越南语并在当地出版发行,该作品在越南的翻译出版对当地的新文学革新产生重要的影响。这部小说在越南文学界的出现,扮演了中国新时期小说进入越南的"开道"角色,也... 1989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被越南译者潘文阁和郑忠晓翻译成越南语并在当地出版发行,该作品在越南的翻译出版对当地的新文学革新产生重要的影响。这部小说在越南文学界的出现,扮演了中国新时期小说进入越南的"开道"角色,也成为越南翻译界的重要名片。该作品确立了中国文学在越南的翻译地位,并为中国其他文学作品进入越南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越南 翻译 命运
下载PDF
延续与超越——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到《叔叔的故事》
19
作者 李延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74-75,共2页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与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两篇小说在主题叙述方面呈现出一致的关于历史的批判与时代的反思,在人物塑造方面也都表现出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射与隐忧。在叙事策略和立场方面,两篇小说则有交集也有差异,本文...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与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两篇小说在主题叙述方面呈现出一致的关于历史的批判与时代的反思,在人物塑造方面也都表现出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射与隐忧。在叙事策略和立场方面,两篇小说则有交集也有差异,本文试对两部小说进行对照阅读,进行内部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叔叔的故事 历史批判 叙事立场
下载PDF
张贤亮作品的三重叙事话语分析——以《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为中心
20
作者 朱珮瑶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24年第12期0019-0021,共3页
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部小说中蕴含着政治话语、知识分子话语、民间话语,既相互融合又不断排斥,贯穿在章永璘的自我改造过程中。三重话语体系未能充分磨合的结果既宣告了知识分子改造的失败,也折射出知识分子处在... 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部小说中蕴含着政治话语、知识分子话语、民间话语,既相互融合又不断排斥,贯穿在章永璘的自我改造过程中。三重话语体系未能充分磨合的结果既宣告了知识分子改造的失败,也折射出知识分子处在极“左”政治时期中的身份纠结与复杂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政治话语 知识分子话语 民间话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