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尊女卑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强化路径 被引量:14
1
作者 谷忠玉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51,共4页
男尊女卑观在中国古代社会绵延千年,它对中国古代女子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从哲理化、法律化、社会习俗化的角度分析了男尊女卑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强化过程。
关键词 中国 男尊女卑 强化
下载PDF
从男女有别到男尊女卑:汉代妇女理论转向及其成因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曲宁宁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8,共6页
西汉中后期以降,妇女理论逐渐出现重要转变,即由强调男女有别变而突出男尊女卑。而导致这一变化发生在汉代的主要原因有五,一为建构"大一统"社会秩序的需要;二是经济模式调整;三为重建汉代家庭伦理的时代诉求;四为家庭结构的... 西汉中后期以降,妇女理论逐渐出现重要转变,即由强调男女有别变而突出男尊女卑。而导致这一变化发生在汉代的主要原因有五,一为建构"大一统"社会秩序的需要;二是经济模式调整;三为重建汉代家庭伦理的时代诉求;四为家庭结构的变化;五是阴阳学说的发展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妇女理论转向 男女有别 男尊女卑
下载PDF
试论汉语中的“男尊女卑”观念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德峰 《中州学刊》 CSSCI 200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汉语中的“男尊女卑”观念 ,可以从词汇、表达以及汉字上找到若干证据和表现 ,从中可以看出这一传统思想观念对汉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
关键词 汉语 男尊女卑 思想 观念 词汇
下载PDF
由“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十七年文学”中两性伦理观的嬗变 被引量:2
4
作者 吕海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十七年文学"中两性伦理观的转变主要有:在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方面,由"足不出户"到走出"闺房",女性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新政权的建立、新《婚姻法》的颁布,为女性追求自由婚恋提供了外部保障,传统包办婚... "十七年文学"中两性伦理观的转变主要有:在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方面,由"足不出户"到走出"闺房",女性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新政权的建立、新《婚姻法》的颁布,为女性追求自由婚恋提供了外部保障,传统包办婚姻形式被打破;传统贞操观在新旧政权交替过程中受到严重冲击,但"牌坊"的倒掉也必须符合阶级斗争的原则;一种"互帮互助"的新型夫妻关系,开始取代"夫唱妇随"的旧秩序,传统家庭格局逐步瓦解。至此,政治挂帅下的"男女平等"颠覆了传统"男尊女卑"的伦理秩序,并呈现出两性性别特征趋同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尊女卑' '男女平等' '十七年文学' 两性伦理观
下载PDF
试论“男尊女卑”价值观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西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7-59,共3页
英语社会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对英语语言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词义的演变过程和词义从属关系上的歧视女性现象。这种因社会对男女性别不同的价值判断而导致的“男尊女卑”现象 ,并不是英语系统的问题 ,而是语言使用者的问题 。
关键词 男尊女卑价值观 英语语言 词义 从属关系 语言影响
下载PDF
早期基督教神学人类学中的男尊女卑观念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文明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70-73,151,共5页
以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为代表的早期基督教神学家认为 ,人由理性灵魂与肉体构成 ,理性灵魂即人的本性来自上帝的形象 ,男女因受造于上帝而具有相同的本性。但是 ,人由于受造的物质不同而有男女之别 ,男人用尘土造成 ,女人则出自男人肋骨 ,... 以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为代表的早期基督教神学家认为 ,人由理性灵魂与肉体构成 ,理性灵魂即人的本性来自上帝的形象 ,男女因受造于上帝而具有相同的本性。但是 ,人由于受造的物质不同而有男女之别 ,男人用尘土造成 ,女人则出自男人肋骨 ,受造目的是为了男人 ,因而她处于屈从地位 ;而且 ,女人肉体的卑微又导致了其理智的脆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神学 人类学 二元性 “上帝造人” 男尊女卑
下载PDF
略论先秦典籍中“男女有别”与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形成 被引量:2
7
作者 章艳丽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在先秦的各种典籍中,把男女比附为阴阳、乾坤、天地,从而形成了最早的男女有别的哲学思想,随之这种哲学思想被应用到社会规范之中,成为男女有别的道德规范,具体包括男女仪礼之别、内外之别、夫妇之别。它们共同织成了一张无形的道德之网... 在先秦的各种典籍中,把男女比附为阴阳、乾坤、天地,从而形成了最早的男女有别的哲学思想,随之这种哲学思想被应用到社会规范之中,成为男女有别的道德规范,具体包括男女仪礼之别、内外之别、夫妇之别。它们共同织成了一张无形的道德之网,完全剥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家庭地位,从根本上确立了影响中国数千年之久的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男女有别 男尊女卑 阴阳乾坤 内外之别
下载PDF
课程资源中的“男尊女卑”——一种文化哲学视阈的审视
8
作者 李斌 孟凡丽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0-63,共4页
课程资源孕育于社会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个体及社会群体的性别角色及其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男尊女卑”的观念,并认为它是“天然合理”的,那么这种“天然合理”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文章主要对其... 课程资源孕育于社会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个体及社会群体的性别角色及其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男尊女卑”的观念,并认为它是“天然合理”的,那么这种“天然合理”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文章主要对其产生、发展与形成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资源 男尊女卑 文化哲学视阈
下载PDF
汉语字词与男尊女卑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洁清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7-20,共4页
语言是一种制度文化 ,是一种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文章从汉字的构造与释义 ,词句的排序与组合 ,生育。
关键词 汉语 男尊女卑 封建礼教 语言文化 汉字 构造 称呼
下载PDF
浅谈女作家笔下“觉醒的女性”形象对“男尊女卑”思想的批判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晶 《咸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1-52,共2页
自古以来,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通常以其自身视角刻画女性形象,并将父权意识巧妙地隐藏在故事叙事之中,而女性作家的许多文学作品则以推翻父权制的压迫为目标,进而使得女性在回归自我的同时体现自... 自古以来,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通常以其自身视角刻画女性形象,并将父权意识巧妙地隐藏在故事叙事之中,而女性作家的许多文学作品则以推翻父权制的压迫为目标,进而使得女性在回归自我的同时体现自身价值,以期达到男女两性文本的最终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男尊女卑 父权意识
下载PDF
汉字中的男尊女卑观念
11
作者 孙永兰 《青年与社会》 2014年第11期352-353,共2页
自从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化到父系氏族社会,女性地位从此一落千丈,而相应的男性成为了窑庭、宗族、社会的主宰。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改变。这种社会现象,既与封建礼制有关,又与宗法制度... 自从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化到父系氏族社会,女性地位从此一落千丈,而相应的男性成为了窑庭、宗族、社会的主宰。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改变。这种社会现象,既与封建礼制有关,又与宗法制度有关。这种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在一些汉字中亦有所反映,如“男”、“夫”、“父”、“女”、“妇”、“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男尊女卑
下载PDF
我国女性称谓中所体现出的男尊女卑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73-75,共3页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蕴含和体现着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在中国,旧时代的女性社会地位极低,男女不平等在女性的称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分析汉语称谓中男尊女卑的现象,有助于全面了解此方面的中国文化,从而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关键词 女性称谓 男尊女卑 中国文化 不平等
下载PDF
从田小娥与白灵的形象分析陈忠实男尊女卑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翠岩 《新丝路(下旬)》 2015年第17期74-75,共2页
陈忠实的一部《白鹿原》,被作者自己誉为可以在棺木中当"砖头"来枕的作品,其中各种形象都深入人心,而《白鹿原》中以田小娥为代表的众多女性形象尤其令我辈唏嘘!无论是被称为"荡妇"的田小娥还是白鹿化身的白灵。作... 陈忠实的一部《白鹿原》,被作者自己誉为可以在棺木中当"砖头"来枕的作品,其中各种形象都深入人心,而《白鹿原》中以田小娥为代表的众多女性形象尤其令我辈唏嘘!无论是被称为"荡妇"的田小娥还是白鹿化身的白灵。作者笔下这两位命运截然不同的女性,却反映了男性作者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本文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西蒙·波伏娃的女性主义观点来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这两位女性形象塑造中的男尊女卑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魔鬼” “天使” 男尊女卑
下载PDF
“男尊女卑”伦理观对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峰率 《中外建筑》 2012年第1期51-52,共2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中男性空间与女性空间的比较研究,阐述了"男尊女卑"伦理观对于传统居住建筑设计的深广影响,具体而言,主要从建筑布局、空间、构件以及装饰等角度,以单一住宅到复合式院落的空间演化为叙述轴线...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中男性空间与女性空间的比较研究,阐述了"男尊女卑"伦理观对于传统居住建筑设计的深广影响,具体而言,主要从建筑布局、空间、构件以及装饰等角度,以单一住宅到复合式院落的空间演化为叙述轴线,尝试分析了中国传统等级观念与居住建筑设计的关系,关注当代空间设计对性别忽视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尊女卑 居住建筑 空间布局 建筑构件与装饰
下载PDF
“倘女尊而男卑,……”——《管锥编》中有关女性及男尊女卑现象的议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小著 《皖西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5-68,共4页
本文认为,钱钟书先生所著《管锥编》中有关女性的诸多议论在学术思想史上有重要价值。为此指出,钱氏对“甚美必有甚恶”论的驳议、对“色衰而爱弛”一语的阐释以及对“男尊女卑”现象的思考,都是其以人道主义为基调的学术思想的重要... 本文认为,钱钟书先生所著《管锥编》中有关女性的诸多议论在学术思想史上有重要价值。为此指出,钱氏对“甚美必有甚恶”论的驳议、对“色衰而爱弛”一语的阐释以及对“男尊女卑”现象的思考,都是其以人道主义为基调的学术思想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锥编》 钱钟书 "男尊女卑"现象 女性 伦理 人道主义
下载PDF
从汉字中看“男尊女卑”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晔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4-,共1页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汉字分析入手,通过对"男尊"与"女卑"的比较、总结。让人们看到"男尊女卑"思想的根深蒂固,以更好地认清这种传统思想,正视女性的...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汉字分析入手,通过对"男尊"与"女卑"的比较、总结。让人们看到"男尊女卑"思想的根深蒂固,以更好地认清这种传统思想,正视女性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传统文化 男尊女卑
下载PDF
汉语称谓与男尊女卑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晓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7-109,共3页
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汉民族的显著特点,有长幼尊卑和男女伦理两种。旧时女性处于依附衬托的地位,男女不平等关系在汉语称谓上也有所反映,其根本原因是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封建时代虽已结束,但语言的反展是一个缓慢... 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汉民族的显著特点,有长幼尊卑和男女伦理两种。旧时女性处于依附衬托的地位,男女不平等关系在汉语称谓上也有所反映,其根本原因是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封建时代虽已结束,但语言的反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分析汉语称谓中体现的男尊女卑现象,有助于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尊女卑 汉语称谓 不平等 平等
下载PDF
从女神崇拜到男尊女卑——中日古代女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祁 薛晨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0-16,共7页
中日两国对女神和女性的观念经历了由最初的“女神崇拜”到“男女有别”、到“男尊女卑”及至“重男轻女”的变化,其原因与儒家观念的影响有关。中日两国对于女性问题和女权主义的看法也截然不同。对中日原始时期古书记载中的女神形象... 中日两国对女神和女性的观念经历了由最初的“女神崇拜”到“男女有别”、到“男尊女卑”及至“重男轻女”的变化,其原因与儒家观念的影响有关。中日两国对于女性问题和女权主义的看法也截然不同。对中日原始时期古书记载中的女神形象和神话故事进行分析,宏观把握中日女神形象在古代的演变,着重分析女神地位反映出的女神文化,以及儒家等级观念对于中日女神文化和女性文化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古代女神 女神崇拜 男尊女卑 女娲
下载PDF
汉语中所反映的男尊女卑思想
19
作者 邢雪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3-75,共3页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印记,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男主女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性关系模式,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天然"的秩序,貌似天经地义的绝对真理...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印记,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男主女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性关系模式,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天然"的秩序,貌似天经地义的绝对真理一样,充分体现在语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尊女卑 汉字与词汇 称谓 谚语
下载PDF
浅论《祝福》中的男尊女卑观
20
作者 陈雪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222-224,共3页
以鲁迅作品《祝福》为底版,我们可以见到诸多分析祥林嫂命运悲剧的书籍和文章,它们大多是从历史和人性两方面展开分析的。本文将在前人的基础上着重从男尊女卑这个方面来探讨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诱因,并从中分析出女性在历代被压迫,歧视,... 以鲁迅作品《祝福》为底版,我们可以见到诸多分析祥林嫂命运悲剧的书籍和文章,它们大多是从历史和人性两方面展开分析的。本文将在前人的基础上着重从男尊女卑这个方面来探讨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诱因,并从中分析出女性在历代被压迫,歧视,遭遇不公正对待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尊女卑 礼教 祭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