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工女耕”模式下的农村妇女发展浅析
1
作者 马慧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2-44,51,共4页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农村"男工女耕"分工模式的出现,妇女在农业生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农村妇女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目前农村妇女的发展仍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其自身诸多因素的制约,对此,我们应通过在...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农村"男工女耕"分工模式的出现,妇女在农业生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农村妇女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目前农村妇女的发展仍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其自身诸多因素的制约,对此,我们应通过在农村地区大力宣传男女平等思想、发展妇女教育、维护妇女合法的土地权益以及加快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进程等手段,解决农村妇女发展的困境,提高她们参加农业生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工女耕 农村妇 发展困境
下载PDF
“男工女耕”的谋生方式与吉林省农村社会发展研究
2
作者 傅大中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7-49,共3页
"男工女耕"现象是对农民谋生方式的一种描述。改革开放后,吉林省农民依靠打工和土地双重收入的谋生方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已为学界和政府部门所关注,但这种谋生方式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变化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目前理论和... "男工女耕"现象是对农民谋生方式的一种描述。改革开放后,吉林省农民依靠打工和土地双重收入的谋生方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已为学界和政府部门所关注,但这种谋生方式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变化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目前理论和实证研究还少有涉及。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表明,吉林省农村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困惑,多与"男工女耕"的谋生方式有着一定的逻辑关联。男人进入城镇打工,女人留在乡村种田,这种谋生方式演绎着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双重走向,显示了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特征。农民"男工女耕"的谋生方式,是社会转型中一种特殊的状态,从理论上加以说明,有助于理解我国社会转型多样性和吉林省农村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工女耕 经济结构 发展困惑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与我国家庭角色性别边界的嬗变——兼论改革后吉林省玉米农区家庭角色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傅大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0-135,共6页
家庭性别角色是夫妻双方在家庭生活中用各自行动建构的性别差异。我国传统家庭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养家,女子持家"的角色分工,是经过封建政治文化加工并被烙上"男尊女卑"印记的一种社会性别,对... 家庭性别角色是夫妻双方在家庭生活中用各自行动建构的性别差异。我国传统家庭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养家,女子持家"的角色分工,是经过封建政治文化加工并被烙上"男尊女卑"印记的一种社会性别,对社会发展一直产生着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这一性别分工在我国现代化的社会实践中,作为社会变革的内容,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发生了重要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家庭角色 性别边界 男工女耕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及其影响分析
4
作者 吴萌 黄鹂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2-96,共5页
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发生变化,农业女性化现象日趋显著。文章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农业女性化的现状,认为传统习俗、家庭利益权衡以及社会发展的制度障碍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从农村... 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发生变化,农业女性化现象日趋显著。文章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农业女性化的现状,认为传统习俗、家庭利益权衡以及社会发展的制度障碍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从农村妇女、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三个角度分析了农业女性化的社会影响,并针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性化 非农转移 男工女耕 安徽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