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延缓男性生殖衰老的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徐渊明 孙远 +2 位作者 廖智慧 赵丰 耿强 《国医论坛》 2024年第3期75-78,F0004,共5页
文章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综述了中医药延缓男性生殖衰老的作用机制。中医认为肾中精气的盛衰与男性生殖机能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男性生殖衰老与睾酮水平下降、精子质量下降和附睾炎性特征改变有关。文章列举了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如当归... 文章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综述了中医药延缓男性生殖衰老的作用机制。中医认为肾中精气的盛衰与男性生殖机能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男性生殖衰老与睾酮水平下降、精子质量下降和附睾炎性特征改变有关。文章列举了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如当归多糖、葛根素、淫羊藿总黄酮、三七皂苷、人参皂苷、丹参酮、白藜芦醇等,以及复方中药五子衍宗丸、何首乌饮、大黄[庶虫]虫丸,抑制雄性大鼠或小鼠生殖衰老的机制。另外,电针针刺、艾灸也可延缓大鼠生殖衰老,中医药在延缓男性生殖衰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生殖衰老 中医药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男性生殖衰老特征的多角度认识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湘平 邓春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1-877,共7页
随着婚育年龄推迟,大龄夫妇生育需求逐渐增加,生殖衰老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40~55岁可能为男性生育力的“分水岭”。然而,相比女性生殖衰老,男性生殖衰老特征缺乏鲜明特征,对机体的复杂影响表现为多方面。本篇... 随着婚育年龄推迟,大龄夫妇生育需求逐渐增加,生殖衰老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40~55岁可能为男性生育力的“分水岭”。然而,相比女性生殖衰老,男性生殖衰老特征缺乏鲜明特征,对机体的复杂影响表现为多方面。本篇综述中,我们从男性生殖内分泌、生殖腺,以及生殖附属性腺的衰老性变化角度,阐述对男性生殖衰老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生殖衰老 生育力 生殖内分泌 附属性腺
下载PDF
男性抗FSH抗体与生殖相关激素的增龄性变化
3
作者 徐会茹 王晨阳 +4 位作者 侯林 蒋超 黄祝 王国洪 姚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检测抗FSH抗体在不同年龄段男性中的分布趋势,分析FSH、LH、T和FTI的增龄性变化,并探讨不同年龄男性体内抗FSH抗体的存在与这些激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本实验室建立的抗FSH抗体ELISA检测法评价192例不同年龄段... 目的检测抗FSH抗体在不同年龄段男性中的分布趋势,分析FSH、LH、T和FTI的增龄性变化,并探讨不同年龄男性体内抗FSH抗体的存在与这些激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本实验室建立的抗FSH抗体ELISA检测法评价192例不同年龄段男性血清FSH、LH、T和SHBG的水平及血清抗FSH抗体,并根据血清总T和SHBG水平计算游离睾酮指数(FTI)。结果60~89岁组的男性抗FSH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18~59岁组(P<0.05)。血清FSH和LH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305,P<0.001;r=0.246,P=0.002)。血清T水平和FTI与年龄呈负相关(r=-0.461,P=0.000;r=-0.407,P=0.000)。男性体内抗FSH抗体的存在对血清LH、T、FTI和SHBG水平无明显影响,但60~89岁组男性抗FSH抗体阳性血清的FSH水平显著低于抗FSH抗体阴性血清的水平(P<0.05)。结论抗FSH抗体的存在与男性衰老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FSH抗体 FSH 男性衰老
下载PDF
衰老与男性健康 被引量:6
4
作者 邓春华 刘汉超 +1 位作者 张弛 刘贵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生理性衰老引起的男性健康问题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生理性衰老伴随的男性性腺睾丸衰老可进一步导致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良性前列腺增生、生精微环境改变和勃起功能障碍等男性特有的衰老相关疾病。本文阐述了男性睾丸衰老相关疾病的... 生理性衰老引起的男性健康问题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生理性衰老伴随的男性性腺睾丸衰老可进一步导致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良性前列腺增生、生精微环境改变和勃起功能障碍等男性特有的衰老相关疾病。本文阐述了男性睾丸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等研究现状,以期让相关从业人员更深入理解衰老状态下的男性生殖、性器官及内分泌改变,尽可能延缓和预防衰老所引起的男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衰老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 生精微环境 勃起功能障碍 干细胞
原文传递
Normal Reference Value of Red Blood Cell Count of Chinese Presenile Men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被引量:2
5
作者 HE Jinwei GE Miao +2 位作者 SU Huimin LIANG Wei CHEN Hongf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92-98,共7页
This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unifying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 standards of red blood cell count of Chinese presenile men. The paper, using microscopical counting method, studies the relations... This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unifying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 standards of red blood cell count of Chinese presenile men. The paper, using microscopical counting metho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s of 38,061 samples of red blood cell count of presenile men and eight geographical factors in 297 units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correlation of geographical factors and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 of red blood cell count of presenile men is quite significant (F=303.00, P=-0.000).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ne regression equation is infer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if geographical data are obtained in a certain area,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 of red blood cell count of presenile men in this area can be reckoned by using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al factors,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eight regions: Northeast China Region, North China Region, Shanxi-Shaanxi-Irmer Mongolia Regio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Region, Southeast China Region, Northwest China Region, Southwest China Region and Qinghai-Tibet Plateau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blood cell count normal reference value geographical factors regression analysis
下载PDF
电针对睾酮低下老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曾婷婷 姚太万 +1 位作者 李学智 唐成林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66-570,582,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睾酮低下老年大鼠睾丸间质(Leydig)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抗雄性生殖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6只,SD青年大鼠6只作为青年对照组。青年对照组和老年对照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睾酮低下老年大鼠睾丸间质(Leydig)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抗雄性生殖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6只,SD青年大鼠6只作为青年对照组。青年对照组和老年对照组予以腹部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7 mg·kg^-1·3d^-1);药物组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注射液(7 mg·kg^-1·3 d^-1);电针组取"肾俞""关元"穴予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15 min,治疗5 d休息2 d,均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总睾酮(TT)和游离睾酮(FT)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eydig细胞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睾丸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p-ER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含量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青年对照组比较,老年对照组血清TT、FT含量及睾丸ERK、p-ERK、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电针组与药物组血清TT、FT含量及睾丸ERK、p-ERK、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较老年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电针组睾丸ERK、p-ERK、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控抗氧化应激通路ERK/Nrf2,提高老年大鼠睾丸组织抗氧化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改善睾酮低下老年大鼠血清TT及FT含量,这可能是电针改善雄性生殖衰老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男性生殖衰老 睾丸间质细胞 抗氧化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