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美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石礅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7-79,共3页
中国民族绘画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直接同画中之白联系在一起。画中之白总是潜藏着画家的某种情思意趣 ,它能使画面直观的主题得以充分、突出的表现 ,保证了画面艺术形象的概括性。它从整体的观念出发 ,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依据民族的... 中国民族绘画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直接同画中之白联系在一起。画中之白总是潜藏着画家的某种情思意趣 ,它能使画面直观的主题得以充分、突出的表现 ,保证了画面艺术形象的概括性。它从整体的观念出发 ,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依据民族的的审美心理 ,承袭、坚持、发展、创新了以线为主的造形艺术手法 ,从而使空白的运用带上了民族特征 ,提高到出神入化、通幅皆灵的艺术境地 ,最终使空白美在中国画苑中奇葩独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中之白 虚实相生 交织融合 象外之象 味外之旨
下载PDF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美
2
作者 赵曙光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07-107,共1页
一、中国画为什么会有空白中国画讲究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不把所有的物体都画上去,不把想说的话全说出来,要给画面留有空白,要给观众留有审美联想的余地,以使“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有此“妙境”方能“通幅皆灵”。画中之... 一、中国画为什么会有空白中国画讲究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不把所有的物体都画上去,不把想说的话全说出来,要给画面留有空白,要给观众留有审美联想的余地,以使“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有此“妙境”方能“通幅皆灵”。画中之白,自有其景在;领悟此景,又会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中之白 《江山如此多娇》 审美联想 和谐统一的美 审美创造性 国传统绘 色彩 审美特性
下载PDF
中国画是减法
3
作者 李祥林 《文史杂志》 1996年第6期52-53,共2页
“西洋画是加法,中国画是减法.”当代画家程十发论及中西绘画艺术异同时这么说.倘借前人画论为之作注,所谓“加法”,无非指“西洋画皆取真境”,处处“细求酷肖,赋色真与天生无异”(松年《颐园论画》),形貌采章,历历具足;所谓“减法”,... “西洋画是加法,中国画是减法.”当代画家程十发论及中西绘画艺术异同时这么说.倘借前人画论为之作注,所谓“加法”,无非指“西洋画皆取真境”,处处“细求酷肖,赋色真与天生无异”(松年《颐园论画》),形貌采章,历历具足;所谓“减法”,乃是指传统国画追求简洁,以“简”为贵,因为在中国画家看来,“画不难为繁,难于用减,减之力更大于繁,非心境减,减以笔,所谓弄一车兵器,不如寸铁杀人者也.”(程正揆《题石公画卷》)用“减法”来喻示重意境讲韵味的传统中国画之审美个性,可谓巧妙而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西绘艺术 国艺术 审美取向 画中之白 审美个性 “留 国古典美学 辩证思维
下载PDF
空与不空
4
作者 李哲良 《当代文坛》 1983年第10期45-46,共2页
艺术同源,戏画一理。周企何深爱国画,并将画理融于戏理之中。他说:“过去老先生从看画来启发我,画面上常常只见山顶和山脚,中间则环绕着缥渺浮动的白云。我们并不因为没看见那中间的山,便以为不是山,相反,觉得山更高远,更有生气了。” ... 艺术同源,戏画一理。周企何深爱国画,并将画理融于戏理之中。他说:“过去老先生从看画来启发我,画面上常常只见山顶和山脚,中间则环绕着缥渺浮动的白云。我们并不因为没看见那中间的山,便以为不是山,相反,觉得山更高远,更有生气了。” 用云雾造成大片空白,显得山川既宏远深邃,又空灵隽秀。这正是传统国画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名曰“画中之白”,即画外之画。禅家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华琳在他的《画论》中指出画中之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画为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画中之白与黑相须为用,成为六彩之一,白中有情,无画处正是画中之画,此所谓“空与不空,白与不白”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中之白 马缰绳 欣赏者 “空” 观众 味外之味 相须 女神
下载PDF
浅谈吴作人《齐奋进图轴》
5
作者 张亭亭 《福建艺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2-31,共2页
吴作人先生的《齐奋进图轴》是陈英、金岚夫妇捐献给家乡福建人民的六百多幅珍贵字画中的一幅,发表于《福建积翠园艺术馆藏书画集》第二集(文物出版社,1992年北京) 《齐奋进》图为墨笔、纸本、画心132×67厘米。画面上是三头奔跑的... 吴作人先生的《齐奋进图轴》是陈英、金岚夫妇捐献给家乡福建人民的六百多幅珍贵字画中的一幅,发表于《福建积翠园艺术馆藏书画集》第二集(文物出版社,1992年北京) 《齐奋进》图为墨笔、纸本、画心132×67厘米。画面上是三头奔跑的牦牛,其中下半段画两头,中段画一头,其余部分为大片的空白。左上角题篆体“齐奋进”横行三字,并钤一“墨缘铸情”篆体朱文印。落款为两行行草“金岚、陈英同志属画,一九七五年作人写藏犛。”末尾钤白文印“泾川吴氏,朱文印“作人”各一,右下角钤一篆体朱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作人 牦牛 篆体 朱文 通天河 墨笔 登山队 画中之白 馆藏书 赵朴初
下载PDF
虚实浅论
6
作者 徐志兴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Z1期49-53,57,共6页
【正】一般人往往认为虚实只是笔墨问题、结字问题或章法问题,实际上它贯穿在从创作手段到创作目的以及审美欣赏的各个层面,不仅是艺术方法问题,而且是美学思想、哲学宇宙观的大问题.
关键词 书法艺术 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 《老子》 笔墨 虚与实 书法作品 画中之白 哲学宇宙 欣赏者
下载PDF
山水画创作技法(五)
7
作者 郭味蕖 郭绵宗 《美术向导》 1998年第5期9-12,共4页
第五讲云水画法和点景要点在我国山水画中,山川、山水是并提的,可见画山必画水,而又山川出云,烟云二字便成为山水的代称。在作品表现中,云水又助成山之龙脉,所谓“山以水为血脉,以云烟为神彩”,“山脉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达... 第五讲云水画法和点景要点在我国山水画中,山川、山水是并提的,可见画山必画水,而又山川出云,烟云二字便成为山水的代称。在作品表现中,云水又助成山之龙脉,所谓“山以水为血脉,以云烟为神彩”,“山脉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达,理其山形”。所以山石云水便成为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创作 点景 云水 时代特征 江河水 山水 写意 处理方法 画中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