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学研究——汉画的叙述: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傅修延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41,共11页
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在构图上存在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里称之为图像的程式化叙述。如果将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视为一个完整的“叙述体”,那么,上述画像各艺术要素以及由上述艺术要素组成的艺术单元和由此构成的画像整体艺... 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在构图上存在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里称之为图像的程式化叙述。如果将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视为一个完整的“叙述体”,那么,上述画像各艺术要素以及由上述艺术要素组成的艺术单元和由此构成的画像整体艺术表现形式也就具有了“叙事”的性质和意义,并能够在将画像艺术要素与艺术单元的艺术衔接和艺术组合“转化”为图像叙述意义上的叙事方式与叙事特点的基础上,探求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程式化叙述的内涵和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汉代性题材画像 程式化叙述 仪式
下载PDF
陕北汉画像石中的树形图小议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炜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51,共5页
关键词 陕水 树形图 画像题材 画像 神树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研究述评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陈广 金康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0年第5期0005-0009,共5页
南阳汉画像石从发现至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已突破了考释画像的基础研究,进入综合比较研究的阶段。这里从已出版的近十种图录或专著和百余篇论文中,对如下几个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简略介绍。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画像石墓 艺术风格 画像题材 墓葬分期 汉代
全文增补中
从“九鼎”到“丹鼎”——四川汉代“取鼎”图像的嬗变 被引量:5
4
作者 吴雪杉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4-49,共6页
"泗水取鼎"是西汉中期至魏晋时(公元前1世纪—公元3世纪)流传甚广的画像题材,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画像石或画像砖都再现了秦始皇在泗水打捞周鼎却遭受失败的传说。这一传说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则表明,... "泗水取鼎"是西汉中期至魏晋时(公元前1世纪—公元3世纪)流传甚广的画像题材,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画像石或画像砖都再现了秦始皇在泗水打捞周鼎却遭受失败的传说。这一传说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则表明,"泗水取鼎"的故事到北魏时尚在山东民间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嬗变 图像 汉代 九鼎 《水经注》 画像题材 西汉中期
下载PDF
孟庄汉墓立柱画像石考释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锦山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孟庄汉墓 画像 艺术风格 画像题材
原文传递
安徽汉画像石艺术与动画创作结合实践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筱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20-124,共5页
汉画像艺术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形象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两汉文化乃至中华文明最生动的图像见证。在造型语言的背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理念,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将汉画... 汉画像艺术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形象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两汉文化乃至中华文明最生动的图像见证。在造型语言的背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理念,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将汉画像艺术资源融入动画创作是一种交叉实践性研究。可以挖掘汉画像艺术中的民族化题材、视觉造型、文化意蕴并创作定格动画和2D CGI,用当代的技术让汉画像艺术转变为“动画艺术”,以此弘扬传统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题材 动画创作 融合 实践
下载PDF
密县打虎亭汉墓图像含义研究初步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楠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0-91,共2页
从位置形制、画像题材上看,密县打虎亭一号与二号墓是夫妻异穴合葬墓.研究者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的有关记录及考古学分期,一致认为这两处墓葬属于东汉晚期.
关键词 图像 汉墓 《水经注》 画像题材 郦道元 研究者 形制 考古 北魏
原文传递
也谈“英国金镑上的圣乔治斩龙图”
8
作者 张振才 《安徽钱币》 2003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英国 金镑 圣乔治斩龙图 画像题材 银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