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题意画出来,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思维支撑
1
作者 夏忠 《生活教育》 2017年第2期83-84,82,共3页
解决问题历来都是教与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把题意画出来,成了教师教学的首选。这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数量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变得可感可亲可知,为分析数量关系提供形象化的支撑,有... 解决问题历来都是教与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把题意画出来,成了教师教学的首选。这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数量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变得可感可亲可知,为分析数量关系提供形象化的支撑,有利于化抽象为直观,化错解为多解,化感性为理性,为思维打开一扇别有洞天的门窗,学生顿感豁然开朗,美不胜收。这样不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让学生体验思考是快乐的、数学是好玩的美好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意 画出来 思路 思维 关系
下载PDF
将生活画出来——浅析儿童画教学的生活化
2
作者 叶春荣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22期117-118,共2页
歌德曾说过:"在真正的艺术领域里,没有预备学校,但是有一个最好的预备方法,就是对艺术大家的作品抱一种最虚心的学徒的兴趣。这样碾颜料的人常常会成为优秀的画家。"在儿童画教学中,针对生活绘画,其思维触角要延伸到生活领域... 歌德曾说过:"在真正的艺术领域里,没有预备学校,但是有一个最好的预备方法,就是对艺术大家的作品抱一种最虚心的学徒的兴趣。这样碾颜料的人常常会成为优秀的画家。"在儿童画教学中,针对生活绘画,其思维触角要延伸到生活领域,任何想要表达的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而走向艺术的。同样的道理,教师要教导儿童认识到最好的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就是最好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艺术生活 教学浅析
下载PDF
美妙的音乐画出来
3
作者 落叶悠悠 《动漫界(幼教365)》 2022年第21期26-27,共2页
宝宝,美妙的音乐不仅能用耳朵听,还能用眼睛看哦!请你拿出画笔,跟着二维码里《兔子舞》的音乐节奏,沿着下图中的虚线画出这首音乐吧!画完这首音乐,宝宝可以再选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画一画。
关键词 音乐节奏 二维码 宝宝 美妙
下载PDF
走向思维深处的数学创意“画”初探——以“把数学画出来”校本资源开发、教学实践为例
4
作者 刘媛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21年第10期82-83,共2页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画图”作为一种必备的数学能力,对学生思维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把数学画出来”校本资源开发和教学实践活动,结合“网络课堂”学习模式,围绕助力学生“画图”思维发展,解决学生“画感...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画图”作为一种必备的数学能力,对学生思维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把数学画出来”校本资源开发和教学实践活动,结合“网络课堂”学习模式,围绕助力学生“画图”思维发展,解决学生“画感”不足、“画材”不丰、“画力”不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 思维发展 校本资源
下载PDF
王子和画出来的狮子
5
作者 伊索寓言 《校园文苑(小学版)》 2004年第6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王子一 人从 小王子 伊索 王中年 漓江出版社 精神活动
下载PDF
话也可以这样画出来
6
作者 朱双芝 《快乐阅读》 2012年第7期87-87,共1页
"作文难,难作文!"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绝大部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画写结合训练,让学生把话画出来,让学生有内容可画,有内容可写,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写话。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结合
下载PDF
论“如画”与自然美的意识形态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友峰 贾珊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20,共9页
“如画”作为自然美学领域的重要审美模式被运用于自然、人与社会多种对象的审美观看中,其观看方式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权力意图与立场表达,透过审美活动赋予自然美意识形态性。在“如画”审美的凝视下,自然对象被转译为审美形式的物性集合... “如画”作为自然美学领域的重要审美模式被运用于自然、人与社会多种对象的审美观看中,其观看方式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权力意图与立场表达,透过审美活动赋予自然美意识形态性。在“如画”审美的凝视下,自然对象被转译为审美形式的物性集合,自然美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合理性话语的审美表达。“如画”审美刻意忽视自然环境中劳动者的真实境遇,自然美被塑造为精英阶层的特权,潜在地维护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既定秩序与生活方式。同时,“如画”以仰视的方式将自然美打造为民族记忆与情感的神圣凝结,构建多民族文化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当代,“如画”嬗变为“超真实”的幻视,在拓展自然美边界的同时也消解了自然美的物性根基。面对“如画”观看的弊端,“生活世界化的自然”肯定了人与自然的根源性联系,为推动自然美的意识形态性与本真性走向平衡提供了启发,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审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审美观看 话语权 多民族文化
下载PDF
文、意与一画:关于书法的现象学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柯小刚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74-77,共4页
在自然书写经验中,伴随连续书写动作的是思想感情的意识流,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字形想象。伴随书写的意识体现为一种内在的声音,是以句子为单位的内在语言,而不是以单字为单位的文字图形想象。所以,“书法”之“法”并非脱离文脉的字... 在自然书写经验中,伴随连续书写动作的是思想感情的意识流,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字形想象。伴随书写的意识体现为一种内在的声音,是以句子为单位的内在语言,而不是以单字为单位的文字图形想象。所以,“书法”之“法”并非脱离文脉的字形空间构成法则,而是在实际书写中展开的笔意、书势和书象之间的时间运化关系。“意在笔先”的“意”既指笔意,也指文意。文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在书写过程中体现为书者心中的音义之流与笔下的使转行动之间的关系。在文意和笔意紧密联系的书写中,千画万画犹如一画;一画之后的千画万画也仍然指向原初的未分之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现象学
下载PDF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共情与场景融合——以《诗画中国》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力 《视听》 2024年第5期46-49,共4页
文化类综艺节目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共情传播和场景传播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重要理论支撑,是节目的核心和载体。《诗画中国》通过数字戏剧化的主题演绎,实现共情传播,引发观众的文化认同;利用... 文化类综艺节目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共情传播和场景传播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重要理论支撑,是节目的核心和载体。《诗画中国》通过数字戏剧化的主题演绎,实现共情传播,引发观众的文化认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元化艺术形式,实现场景传播,改善观众的观看体验,并将传统诗画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念相融合,积极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传播 场景传播 《诗中国》 文化类综艺节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画史会要》“朱谋垔托名说”辨误
10
作者 赵阳阳 朱友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8,I0002,共7页
《画史会要》是考索明代画家的重要文献,然其编者为明人朱谋垔抑或金赉,尚存疑议。本文通过比勘署名不同的两种《画史会要》版本,同时考察朱谋垔编刊美术文献的历程,认为朱谋垔编纂《画史会要》有案可稽,金赉则为好事者虚造之乌有先生... 《画史会要》是考索明代画家的重要文献,然其编者为明人朱谋垔抑或金赉,尚存疑议。本文通过比勘署名不同的两种《画史会要》版本,同时考察朱谋垔编刊美术文献的历程,认为朱谋垔编纂《画史会要》有案可稽,金赉则为好事者虚造之乌有先生。进而对莫伯骥、谢巍辨伪过度的原因进行分析,于书画文献辨伪之方法亦略献刍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会要 朱谋垔 金赉 托名
下载PDF
论宋元界画“真实性”的多重维度——从《明皇避暑宫图》轴的创作理性说起
11
作者 喻梦哲 李超 陈斯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界画是以描绘建筑、舟车、桥梁等构筑物为目的,用界尺辅助作图的特殊画种,能否如实表现建筑信息是评判其优劣的重要指标,对画作“真实性”的求索引出对版本、原型、创作意图和笔法等不同内容的探讨,影响人们评判此类媒材的立场。举元人... 界画是以描绘建筑、舟车、桥梁等构筑物为目的,用界尺辅助作图的特殊画种,能否如实表现建筑信息是评判其优劣的重要指标,对画作“真实性”的求索引出对版本、原型、创作意图和笔法等不同内容的探讨,影响人们评判此类媒材的立场。举元人所摹郭忠恕本《明皇避暑宫图》轴为例,探索画家建构图像内部形式秩序的方法,并比较其与真实营造工法的异同。通过辨析图像内蕴的几何规律与折算原则,总结画家的创作理性,利用控制网格、扩大模数等工具系统考察该例的“真实性”,深化对于主观创作理性与客观真实性间辩证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理性 真实性 《明皇避暑宫图》轴
下载PDF
南阳汉画所见汉代丧葬观念与宗教文化特征
12
作者 岳岭 金爱秀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南阳汉画中有大量涉及宗教信仰的题材内容,是反映汉代宗教文化最直观、最全面的资料。南阳汉画本身就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丧葬艺术表达形式,是汉代丧葬观念意识的生动体现。它以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目的,展示了汉代人为死后世界臆造... 南阳汉画中有大量涉及宗教信仰的题材内容,是反映汉代宗教文化最直观、最全面的资料。南阳汉画本身就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丧葬艺术表达形式,是汉代丧葬观念意识的生动体现。它以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目的,展示了汉代人为死后世界臆造的一系列虚幻的宗教意象,是一种“天国的幻想”。其具备的多神崇拜和兼容并蓄的多元化特征,既反映了汉代宗教对原始宗教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又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南阳汉画对于了解汉代宗教文化的时代特点和发展演变以及汉代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 民间信仰 丧葬文化 多元文化认同
下载PDF
“诗之出位”与诗、画会通——论杜甫题画诗对“文人画”生成之影响
13
作者 吴怀东 王雅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有唐一代,文学、艺术全面繁荣并互相影响,题画诗创作兴盛,爱好绘画艺术的诗人杜甫,被公认为唐代题画诗创作的“第一人”。从盛唐到中唐,政治与社会、文化都经历重大转折,绘画艺术精神也同步发生重大变革。杜甫身处这一时期,高度关注绘画... 有唐一代,文学、艺术全面繁荣并互相影响,题画诗创作兴盛,爱好绘画艺术的诗人杜甫,被公认为唐代题画诗创作的“第一人”。从盛唐到中唐,政治与社会、文化都经历重大转折,绘画艺术精神也同步发生重大变革。杜甫身处这一时期,高度关注绘画,以“诗人之眼”赏画、论画,其题画诗体现诗、画会通的美学思想:以“神”“气”论画,追求“传神”,强调“立意”;以画“遣兴”,在题画诗中表达山水隐逸的趣味与立意。杜甫的绘画艺术理念,体现出诗歌思想的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绘画实践变革的动向。杜甫题画诗及其绘画观念入宋以后深得推崇,不仅影响了唐代画史的建构,也对“文人画”理念的生成与绘画创作实践作出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文人
下载PDF
论赵翼的题画诗
14
作者 张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2,共11页
赵翼是可与袁枚媲美的性灵派诗人,也是清中期的一代才人。他“才擅诗书画,心参形影神”,早年在京城任编修时,就曾自作小照《鸥北耘菘图》,显示出深厚的书画艺术功底。除《论诗》诗外,他还创作了大量带品鉴评论性质的题画诗,其“我我周... 赵翼是可与袁枚媲美的性灵派诗人,也是清中期的一代才人。他“才擅诗书画,心参形影神”,早年在京城任编修时,就曾自作小照《鸥北耘菘图》,显示出深厚的书画艺术功底。除《论诗》诗外,他还创作了大量带品鉴评论性质的题画诗,其“我我周旋共影非”之论,对佳山水、真山水的换位言说以及“天工人巧日争新”主张,渗透着性灵诗学重情感、显个性和求创新的精神。赵翼的题画诗不拘格套,在写照传神的品评与江山胜景的礼赞中,出入“奇与正”“真与幻”“庄与徘”之间,充分展示才人的性情、才艺和品格,彰显天工人巧日争先的文艺创新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灵 赵翼 文艺
下载PDF
中国心画理论与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从写心、适意到求品
15
作者 周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首先,心画理论强调人情味和抒情性,这是宋代文人画家们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士大夫群体的艺术担当之后,着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而川端康成也认为绘画不仅可以写形状物,更可以表达人的潜在的精神世界,这一艺术观念在其《梦》《阵雨》等小说中均有明显体现。川端康成在大量作品中所描写的绘画都是一种“心画”,它们并不是静止的物体,而是精神的流动。其次,中国宋元时代文人向绘画领域的主动渗透和理论引领,带来了绘画“适吾意”的思潮,使得绘画得以抒“胸中盘郁”。在这一点上,川端的文学创作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主张完全相通,因此也使得其小说中的绘画作品具有了内涵的无限性和解读的丰富性。第三,宋代带有精英阶层之精神自觉的文人对绘画提出指导性的艺术理论,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品格。这种绘画理论也伴随中国绘画传入日本的第二次浪潮而东传,这恰值川端康成人生的前三十年,对他的文学道路产生了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心画理论不仅对日本文人画的形成,而且对日本近现代文学都产生了跨文化、跨学科的影响。从川端康成文学的个案可以看到,渗透于域外的中国画论,作为艺术理论的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态。这一越境的文化传播现象,还有很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课题值得挖掘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川端康成 写心 适意 求品
下载PDF
中国都邑规画及其现代价值
16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城市的出现是中华文明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文明进展中发挥重要的牵引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宏阔背景上,分析早期中国形成的城市性,总结历史时期多尺度的都邑规画特征,提出“天—地—人—城—文”规画大框架。认为中... 城市的出现是中华文明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文明进展中发挥重要的牵引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宏阔背景上,分析早期中国形成的城市性,总结历史时期多尺度的都邑规画特征,提出“天—地—人—城—文”规画大框架。认为中国的城市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源头,提出发掘具有现代价值的都邑规画智慧建议;指出在中国城市规划知识体系构建中,要把握中国乡土性与城市性的统一、都邑中国与文化中国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规划 城市性 现代价值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凤阳凤画”的文化根源及价值向度分
17
作者 金灿 朱金鑫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0-27,共8页
文化生态学认为生态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相互构建,生态环境塑造并影响着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活动也不断地影响和改变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凤阳凤画”是安徽凤阳地区的美术类非遗项目,自然环境为其诞生提供了创作灵感和素... 文化生态学认为生态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相互构建,生态环境塑造并影响着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活动也不断地影响和改变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凤阳凤画”是安徽凤阳地区的美术类非遗项目,自然环境为其诞生提供了创作灵感和素材,人文历史环境影响了其主题思想和画面风格,而社会文化环境则为它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立足文化生态学视角分析“凤阳凤画”的产生和发展,并从思想内涵、艺术表现及资源开发等多个维度探讨其价值,同时,对“凤阳凤画”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以期望促进“凤阳凤画”的传承与发展,为振兴乡村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凤 文化根源 价值向度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传承·借鉴·融合——康熙紫砂胎画珐琅茶器上的没骨花绘
18
作者 姜郭霞 潘师敏 刘晓丽 《陶瓷》 CAS 2024年第5期131-136,共6页
据清宫档案和文献记载,康熙年间紫砂胎画珐琅茶器共有19件,现悉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国宝级紫砂胎画珐琅茶器,堪称陶瓷史上最稀有的珍贵之器皿。笔者从这仅存的19件紫砂胎画珐琅茶器上的没骨花卉图案出发,透过研究装饰图绘的传... 据清宫档案和文献记载,康熙年间紫砂胎画珐琅茶器共有19件,现悉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国宝级紫砂胎画珐琅茶器,堪称陶瓷史上最稀有的珍贵之器皿。笔者从这仅存的19件紫砂胎画珐琅茶器上的没骨花卉图案出发,透过研究装饰图绘的传承背景、西方画珐琅艺术的形式和融合中西绘画技法风格来探讨紫砂器上图绘的传承及特征。从绘画的内容题材、表现风格来看,均在继承宋代没骨花鸟画的基础上有所革新,而从画珐琅的工艺技法,则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工艺及绘画风格的影响,融合多种艺术风格形成康熙朝所独有的紫砂胎画珐琅的装饰图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胎珐琅 茶器 没骨花鸟 康熙
下载PDF
基于古代茶画的宋代茶家具形制特征与审美研究
19
作者 杨玮娣 黎雪莉 曹亦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57,共10页
目的宋代茶美学是中国茶文化发展中最鼎盛的时期,茶家具作为一种物质载体,从器的层面体现了宋代美学背后的审美意识,但在古典家具领域中,茶家具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此为契机对宋代茶家具进行深入挖掘,希望能为茶家具的研究提供更... 目的宋代茶美学是中国茶文化发展中最鼎盛的时期,茶家具作为一种物质载体,从器的层面体现了宋代美学背后的审美意识,但在古典家具领域中,茶家具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此为契机对宋代茶家具进行深入挖掘,希望能为茶家具的研究提供更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方法本文以古代茶画中的茶事活动为研究主体,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宋代绘画、墓葬壁画等118幅作品中,选取37幅与茶事相关且茶家具相对清晰的绘画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将他们归纳为承具类、坐具类和其他类,并结合宋代的文化背景,以茶家具的使用方式和功能为切入点,结论归纳并总结宋代茶家具的形制特征和三个主要的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茶 宋代茶家具 艺术特征 审美意识
下载PDF
基于GrabCut技术的延川布堆画图案提取与数字化展示平台构建
20
作者 邱春婷 谭玲伟 姜海潮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2-322,共11页
目的延川布堆画的图案作品作为非遗文化的载体,具有陕北民族特色,而图案的主体元素则是浓缩了延川布堆画的特征。为提高延川布堆画图案的保护的有效性和准确率,将延川布堆画这一传统文化符号采用GrabCut技术提取图案并进行应用,用文化... 目的延川布堆画的图案作品作为非遗文化的载体,具有陕北民族特色,而图案的主体元素则是浓缩了延川布堆画的特征。为提高延川布堆画图案的保护的有效性和准确率,将延川布堆画这一传统文化符号采用GrabCut技术提取图案并进行应用,用文化与技术相融合的方式,让延川布堆画图案得到更好地保护,助推延川布堆画的传承与创新。方法通过对延川布堆画的图案特征、题材寓意进行深入研究,借助GrabCut技术手段,对延川布堆画图案进行提取,结合web端设计应用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建立延川布堆画图案的数据库,并搭建数字化展示平台,一方面可以让延川布堆画图案得到保护和传播,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设计师可以利用提取的元素进行二次创作,对延川布堆画进行创新。结果通过研究建立起了延川布堆画图案数据库,并搭建数字化展示平台,将有效地推动延川布堆画的图案的保护、传播以及设计产出,拓宽了延川布堆画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结论非遗文化图案的数字化提取与构建,体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用数字技术支撑起了延川布堆画的研究,推动延川布堆画图案的传播与实践,是一种创新性传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布堆 地域艺术特色 数字技术 数据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