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太宗时期大蒙古国对汉地治理中的“画境”制度
1
作者 屈文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47,共11页
大蒙古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期曾在汉地实行“画境之制”。该制度开始于金朝灭亡之际,因为对农耕区的忽必分封方案被否决而推行。画境之制将原金朝地区分为十“道”,每道均设大达鲁花赤,负责维持社会秩序、监临本道内军政民政事务的次... 大蒙古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期曾在汉地实行“画境之制”。该制度开始于金朝灭亡之际,因为对农耕区的忽必分封方案被否决而推行。画境之制将原金朝地区分为十“道”,每道均设大达鲁花赤,负责维持社会秩序、监临本道内军政民政事务的次第展开和行政体制的建构及趋于稳定;该制度源自于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政权的政治实践,与汉地的制度传统没有关系。画境之制与元朝总管府路的形成有密切关联,但随着路府州县临民体系的实行和定制而最终在第四代大汗宪宗时期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太宗窝阔台 画境之制 大达鲁花赤 总管府路
下载PDF
窝阔台“画境”十道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金铣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6-143,共8页
本文考订“画境”十道的内涵、名称及其建置过程,分析其地位与影响。本文认为,“画境”十道是窝阔台时期的中原政区划分,其本身即为蒙古达鲁花赤制度与中原分路之制相结合的产物。十道大体上可以确定为山西、北京、燕京、河东、彰德、... 本文考订“画境”十道的内涵、名称及其建置过程,分析其地位与影响。本文认为,“画境”十道是窝阔台时期的中原政区划分,其本身即为蒙古达鲁花赤制度与中原分路之制相结合的产物。十道大体上可以确定为山西、北京、燕京、河东、彰德、河北、大名、山东西、山东东、陕西等道。其政区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到太宗八年前后才定型。“十道”之制推动了中原州县达鲁花赤制度的建立,对元初的政区制度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境之制 十道 达鲁花赤 窝阔台
原文传递
金元之际“十道”变迁考论——兼论元代腹里地区的形成
3
作者 温海清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48,共24页
本文针对金元之际出现的一系列"十道"现象,聚焦于蒙古窝阔台汗八年画境"十道"时的分道状况与中统元年十路宣抚司的辖境问题,探讨了"十道"的具体变迁情况及其给蒙元北部中国地区区划所带来的影响。本文认... 本文针对金元之际出现的一系列"十道"现象,聚焦于蒙古窝阔台汗八年画境"十道"时的分道状况与中统元年十路宣抚司的辖境问题,探讨了"十道"的具体变迁情况及其给蒙元北部中国地区区划所带来的影响。本文认为,金元之际出现的一系列"十道"划分现象,与该时期诸转运司路的划分紧密相关。这种类似于财政型性质的"十道"区划体系,非常明显地反映出金元之际北部中国地区的一种跨高层级辖区的演变图景。元初"十道"体系渐趋式微,其崩解的过程则正好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有元一代所谓"腹里地区"的历史形成过程;据此,我们还可进一步窥知元代腹里地区内部区划的生成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道 转运司路 画境之制 腹里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