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萧龙士与江淮画派 |
陈明哲
|
《书画艺术》
|
2023 |
0 |
|
2
|
古代画派新议——以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品为例 |
陈志云
|
《中国书画》
|
2024 |
0 |
|
3
|
“中国写实画派二十周年展”开幕 |
戴蕾
|
《美术教育研究》
|
2025 |
0 |
|
4
|
地域画派及其超越 |
邵大箴
|
《中国书画》
|
2012 |
2
|
|
5
|
文艺评论助推创作繁荣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以“长安画派”为例 |
刘艳卿
孙文忠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画派的界定标准、时代性及其他——与周积寅先生商榷 |
马鸿增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7
|
生态美学视域下当代新安画派作品中的生态意蕴——以当代芜湖画家赵瑜画作为例 |
何燕
赵谦
|
《南腔北调》
|
2024 |
0 |
|
8
|
漓江画派花鸟画的地域特色研究 |
刘应军
|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
2024 |
0 |
|
9
|
浓墨写肇庆 重彩绘岭南——论岭南画派肇庆主题作品的价值与生态 |
刘晓慧
温可琳
|
《书画世界》
|
2024 |
0 |
|
10
|
通过艺术家群体介入剧场史观察戏剧舞台视觉形态——从“巡回画派”到“巴黎画派”的案例 |
季文超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11
|
近十年来国内“新安画派”研究述评 |
赵谦
|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
2024 |
0 |
|
12
|
交互语境下哈德逊河画派的盛衰与艺术风格的变迁 |
王洪斌
|
《油画》
|
2024 |
0 |
|
13
|
怀旧演绎:漓江画派山水画创作的当代社会新功能 |
李英峰
|
《美术教育研究》
|
2024 |
0 |
|
14
|
长安画派先驱张寒杉 |
顾雪涛
顾朴光
|
《当代贵州》
|
2014 |
0 |
|
15
|
扬州画派与京江画派的形成及风格特色异同 |
朱维
|
《河北画报》
|
2024 |
0 |
|
16
|
“新安画派”摭议 |
朱华君
姚国文
|
《书画世界》
|
2024 |
0 |
|
17
|
挺起艺术的脊梁——论“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 |
李少田
|
《科教文汇》
|
2006 |
0 |
|
18
|
新安画派名考 |
高飞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19
|
TCPVis:基于谢赫六法的传统中国绘画画派可视分析系统 |
王斯加
封颖超杰
朱航
张玮
朱琳
陈为
|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京江画派与京口隐逸文化 |
郑为人
|
《镇江高专学报》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