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内界膜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1
作者 梁佳(综述) 陈璐 张少冲(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8-482,共5页
内界膜是Müller细胞基底膜、少量胶质细胞组成的半透明均质膜。内界膜组分中的α胶原蛋白、硫酸盐蛋白糖、层粘连蛋白等在视网膜基底膜和视网膜神经血管的发育以及视网膜屏障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分结构以及理化性质的病理... 内界膜是Müller细胞基底膜、少量胶质细胞组成的半透明均质膜。内界膜组分中的α胶原蛋白、硫酸盐蛋白糖、层粘连蛋白等在视网膜基底膜和视网膜神经血管的发育以及视网膜屏障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分结构以及理化性质的病理改变与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内界膜剥除术可有效解除残留玻璃体皮质对视网膜的牵拉,预防术后黄斑前膜的生成,被广泛用于内界膜相关疾病,但仍存在视网膜微结构和生理功能受损等问题。因此,多种内界膜改良术也应运而生,包括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内界膜翻转、自体内界膜移植等。本文就内界膜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相关疾病中的病理改变及内界膜相关的手术方式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内界膜的认识,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膜 理化性质 生理功能 病理改变 手术方式
下载PDF
人羊膜填塞与内界膜翻转填塞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比较
2
作者 王楚翘 周激波 +3 位作者 姚腾腾 王泽淇 高慧芹 汪朝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5例16眼。所有患者均接受PPV,根据术中黄斑裂孔填塞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人羊膜填塞组7例7眼和内界膜填塞组8例9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测定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激光扫描检眼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眼底情况并判定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人羊膜填塞组6眼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即复位,内界膜填塞组所有术眼均实现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初次手术后,人羊膜填塞组5眼黄斑裂孔闭合,内界膜填塞组8眼黄斑裂孔闭合,2个组间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4.420,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优于术前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0.183,P>0.05)。人羊膜填塞组和内界膜填塞组分别有2眼和4眼出现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给予降眼压治疗1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及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MHRD均安全有效,且人羊膜填塞术在伴随复杂的眼底情况时也能保持良好的视网膜解剖学复位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填塞 界膜翻转填塞
下载PDF
Ozurdex植入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冼志林 沈沛阳 +2 位作者 周怀胜 何宇深 晏世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58-162,共5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植入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共21例(21眼)3~4期IEM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植入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共21例(21眼)3~4期IEM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IEM及ILM剥除及Ozurdex植入术治疗的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3、6、12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术后1、3、6、12个月患者BCVA均比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较术前改善了0.30 logMAR、0.40 logMAR、0.40 logMAR、0.50 logMAR。术后1、3、6、12个月患者CMT均比术前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较术前下降了185.41、214.05、233.82、230.02μm。患者高眼压发生率为28.57%,PPV术后白内障手术率为46.15%,行白内障摘除术时间间隔为(6.50±1.40)个月。结论Ozurdex植入联合ILM剥除治疗IEM,可促进黄斑水肿消退、有效提高视力,但需注意白内障进展及高眼压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前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 玻璃体切除 界膜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术与内界膜翻转遮盖术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力及视网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唐余 管莉娜 +2 位作者 陈嘉玉 韩爽 张正培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评估内界膜(ILM)翻转遮盖术与ILM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中的效果,观察2种手术方法对黄斑裂孔闭合方式及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MH患者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 目的评估内界膜(ILM)翻转遮盖术与ILM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中的效果,观察2种手术方法对黄斑裂孔闭合方式及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MH患者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ILM剥除术28例(28眼),采用ILM翻转遮盖术26例(26眼),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孔闭合形态及视网膜外层结构。结果术后6个月时,剥除组和翻转组平均视力(LogMAR)分别为0.85±0.25和0.71±0.19,2组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1)=12.67,P1<0.001;t_(2)=11.47,P_(2)<0.001)。术后视力翻转组较剥除组更好(t=2.20,P=0.033)。术后6个月时,剥除组黄斑裂孔(MH)成功闭合24例(85.7%),其中U型闭合11例(45.8%),EZ完整10例(41.7%),外界膜(ELM)完整17例(70.8%);翻转组MH成功闭合24例(92.3%),U型闭合18例(75.05%),EZ完整16例(66.7%),EIM完整20例(83.3%),翻转遮盖组术后U型闭合及EZ、ELM恢复均高于剥除组。结论2种手术方式在提高MH闭合率方面均有有效性,ILM翻转遮盖术更有利于裂孔沿着原有解剖形态愈合,有效恢复术后视网膜外层结构,提高患者预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界膜 闭合形态 视网外层结构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5
作者 秦剑莺 顾育红 周婷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简称“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简称“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研究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对比两组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平均视物变形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BCVA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C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视物变形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和内界膜剥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治疗均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但在改善视网膜厚度方面,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及内界膜剥除术后更低,体现出一定优势,但临床还需更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根据患者实际给予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黄斑前剥除术 界膜剥除 特发性黄斑前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脱离的效果
6
作者 闫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烟台爱尔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脱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 目的:探究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烟台爱尔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脱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内界膜剥除术。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下液高度(SFH)、眼压(IOP)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BCVA、CMT、SFH水平降低,IOP水平升高,研究组BCVA、CMT、SFH、IOP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脱离效果较好,可改善术后视力,减轻黄斑水肿,降低IOP,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膜剥除术 玻璃体切割术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病变 黄斑脱离
下载PDF
内界膜翻转填塞与内界膜剥除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
7
作者 孙艳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MHRD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高度近视MHRD患者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均行玻璃体切除术,A组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B组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比两组黄斑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及眼压变...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MHRD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高度近视MHRD患者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均行玻璃体切除术,A组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B组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比两组黄斑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A组黄斑裂孔闭合率高于B组(χ^(2)=5.17,P=0.023);两组视网膜复位率、logMAR BCVA下降幅度及高眼压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度近视MHRD患者治疗中,采用玻璃体切除+内界膜翻转填塞手术、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均可有效促进视网膜复位以及视力恢复,但前者可有效提升黄斑裂孔闭合率,可预防视网膜再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膜翻转填塞 界膜剥除 黄斑裂孔性视网脱离
下载PDF
玻璃体联合内界膜手术治疗黄斑裂孔的效果
8
作者 张丽娜 黄武 +2 位作者 邵慧 李俊 刘青林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5期836-839,共4页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底径>8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06例底径>8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3例(53眼)采用25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填塞术治疗;观...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底径>8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06例底径>8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3例(53眼)采用25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填塞术治疗;观察组53例(54眼)采用25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对比治疗后裂孔闭合率、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变化(BCVA)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裂孔闭合率98.15%(53/54)明显高于对照组裂孔闭合率79.25%(42/53)(χ^(2)=9.599,P<0.05);术前两组BCVA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BCVA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晶状体浑浊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底径>8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提高裂孔闭合率,还能改善患者视力,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黄斑裂孔 大底径 玻璃体切除术 界膜翻转覆盖术 裂孔闭合率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治疗黄斑裂孔对裂孔封闭率、视力及视网膜微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吴小燕 邢健强 +3 位作者 晏艳霜 麦圣龙 王馨培 陈辉茂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174-4176,共3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与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裂孔(MH)对裂孔封闭率、视力及视网膜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47例特发性M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接受...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与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裂孔(MH)对裂孔封闭率、视力及视网膜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47例特发性M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治疗,对照组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裂孔封闭率和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微结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无血管区面积(FAZ)、黄斑中心凹浅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FSVD)及深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FDVD)〕,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裂孔封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3、6个月BCVA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CRT、FAZ显著降低,FSVD、FDVD显著升高,且观察组CRT、FAZ显著低于对照组,FSVD、FD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可以提高大直径特发性MH的裂孔封闭率,进一步改善视网膜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MH) 玻璃体切割术 界膜翻转术 界膜剥除术 最佳矫正视力 视网微结构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PPV)、PPV联合内界膜剥除以及PPV联合环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柴宛璇 游志鹏 +2 位作者 胡寒英 吴泠瑶 谈赟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3-557,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玻璃体切割术(PPV)、PPV联合内界膜剥除(CMIP)以及PPV联合环中心凹内界膜剥除(FSIP)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PM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8月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确诊并行PPV的PMF患者28例33... 目的 对比分析玻璃体切割术(PPV)、PPV联合内界膜剥除(CMIP)以及PPV联合环中心凹内界膜剥除(FSIP)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PM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8月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确诊并行PPV的PMF患者28例33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中对内界膜的处理,回顾性的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PPV组9例10眼(行PPV);CMIP组10例11眼(行PPV联合CMIP);FSIP组9例12眼(行PPV联合FSIP)。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患者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劈裂腔厚度(CFT)、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3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为P<0.001)。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3组患者间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比较3组患者间各时间点平均BCVA(logMAR)与术前BCVA(logMAR)的差值(ΔBCVA),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PPV组患者BCVA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3组患者CFT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均为P<0.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3组患者间C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CFT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PPV组患者视网膜完全复位率为60%(6眼),部分复位率40%(4眼),未复位率0%(0眼);CMIP组患者视网膜完全复位率为72.7%(8眼),部分复位率18.2%(2眼),未复位率9.1%(1眼);FSIP组患者视网膜完全复位率为66.7%(8眼),部分复位率25%(3眼),未复位率8.3%(1眼);3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CMIP组及FSIP组术后各出现1眼全层黄斑裂孔。3组患者术中术后未出现眼内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PPV能有效改善PMF患者视力,不剥除内界膜的术式与两种剥除内界膜的手术方式对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劈裂 近视 界膜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保留中央凹或标准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宛璇 游志鹏 +2 位作者 胡寒英 赵永吉 苏晓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术中保留中央凹(FSIP)或标准内界膜剥除(CMIP)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2000-01-01/2022-0...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术中保留中央凹(FSIP)或标准内界膜剥除(CMIP)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2000-01-01/2022-07-01玻璃体切割术中FSIP或CMIP治疗MTM的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值和改善率、术后全层黄斑裂孔(FTMH)发生率、视网膜中央凹厚度(CFT)变化值、术后中心凹完全解剖复位率。结果:共12篇文献484眼纳入研究,其中FSIP组203眼,CMIP组281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FSIP组患者术后BCVA的变化值(SMD=0.52,95%CI:0.20~0.85,P=0.002)、BCVA改善率(RR=1.50,95%CI:1.22~1.85,P=0.0002)及术后FTMH发生率(RR=0.23,95%CI:0.10~0.54,P=0.0008)优于CMIP组,两组患者CFT变化值(SMD=0.04,95%CI:-0.19~0.26,P=0.75)及术后中心凹完全解剖复位率(RR=1.12,95%CI:0.94~1.32,P=0.20)比较均无差异。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两种术式解剖改善结果相似,但在改善视觉效果及降低术后全层黄斑裂孔发生率方面,FSIP明显优于CM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膜 保留中央凹 玻璃体切割术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 META分析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辅助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慧玲 陈凡 卢毅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辅助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诊断MHRD并行玻璃体切除(PPV)联合内界膜(ILM)填塞术的患者;其中,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2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辅助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诊断MHRD并行玻璃体切除(PPV)联合内界膜(ILM)填塞术的患者;其中,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20例(20只眼)MHRD患者归于对照组(内界膜直接填塞组),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20例(20只眼)MHRD患者归于实验组(重水辅助内界膜填塞组)。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记录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裂孔愈合及网膜复位情况,有无术后并发症如高眼压等。以术后6个月的检查结果作为最终的疗效结果。结果末次随访结束,所有患者脱离的网膜均复位,MH均闭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高眼压、眼内炎等并发症。末次随访结束,对照组黄斑裂孔I型闭合9只眼(其中U形愈合只眼,V形愈合4只眼),II型闭合11只眼;实验组黄斑裂孔I型闭合16只眼其中U形愈合13只眼,V形愈合3只眼,II型闭合4只眼;两组间MH不同类型愈合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两组术前BCVA(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4);两组术后6个月BCVA(logMAR)较术前均有改善(P<0.001),两组间术后6个月BCVA(logMAR)比较,试验组(重水辅助内界膜填塞组)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内界膜直接填塞组)(P<0.001)。结论PPV联合重水辅助内界膜填塞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裂孔的I型愈合率,一定程度上改善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视网脱离 玻璃体切除 界膜填塞 重水
下载PDF
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内界膜翻瓣填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胥利平 周明 +2 位作者 孟祥俊 沈健 刘豪杰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内界膜翻瓣填塞治疗大直径特发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内界膜翻瓣填塞治疗的大直径(最小直径>4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2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内界膜翻瓣填塞治疗大直径特发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内界膜翻瓣填塞治疗的大直径(最小直径>4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26例(26只眼)。手术方法均采用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玻璃体切除术。手术中清除玻璃体后皮质后,曲安奈德辅助标记黄斑区内界膜,约2个视盘直径处环形剥除内界膜,但黄斑裂孔边缘处不完全剥除,玻璃体剪对剥离内界膜进行修剪后,用玻璃体切割头将黄斑裂孔周围的内界膜瓣翻折后轻轻填塞到黄斑裂孔中,气液交换。俯卧位3~4 d。术后至少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变化、中心暗点、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0.04~0.6,黄斑裂孔均闭合,其中1型闭合6只眼,视力0.04~0.1;2型闭合3只眼,视力0.08~0.25;3型闭合12只眼,视力0.15~0.3,4型闭合5只眼,视力为0.4~0.6。Amsler方格表检查24只眼中心暗点消失,但12只眼存在视物颜色改变。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少量点状出血,术后自诉闪光感6只眼。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内界膜翻瓣填塞治疗最小直径>400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大直径 玻璃体切除 界膜 界膜剥除 界膜翻瓣
下载PDF
内界膜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姝颖(综述) 解正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87,共4页
内界膜位于视网膜-玻璃体交界面,由Müller细胞的基底膜组成。近年来,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累及黄斑部的手术中,虽然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证实,但缺少必要的组织学依据,同时,大量研究显示,在各不同疾... 内界膜位于视网膜-玻璃体交界面,由Müller细胞的基底膜组成。近年来,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累及黄斑部的手术中,虽然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证实,但缺少必要的组织学依据,同时,大量研究显示,在各不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内界膜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的研究发现,炎症细胞、胶质细胞、玻璃体细胞的增生使视网膜玻璃体界面出现生理功能紊乱,而内界膜本身也可成为肌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支架,这些都将导致黄斑疾病的发生。本文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发性黄斑裂孔和特发性黄斑前膜这3种疾病中的内界膜组织学研究作一综述,以帮助更好地认识病理状态下的内界膜,从超微结构方面证实内界膜剥除的安全性及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疾病 界膜 超微结构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方式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方冬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9-1042,共4页
内界膜剥除术因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而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得到应用,但其对巨大、难治性黄斑裂孔及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等棘手疾病的效果欠佳。同时,内界膜剥除本身及染色剂的使用均可导致黄斑发生结构和功能的... 内界膜剥除术因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而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得到应用,但其对巨大、难治性黄斑裂孔及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等棘手疾病的效果欠佳。同时,内界膜剥除本身及染色剂的使用均可导致黄斑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为了更好地保持黄斑结构的完整性,多种改良的内界膜剥除术,如翻转内界膜瓣、自体内界膜移植、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应运而生。研究显示这些新术式在治疗巨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以及难治性黄斑裂孔上表现出较好的解剖和功能疗效,且无明显的并发症,但仍需要更多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来证实。本文就内界膜剥除术的改良方式及其在玻璃体视网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膜剥除 翻转内界膜 自体内界膜移植 保留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
下载PDF
PPV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文魁 李文帅 徐培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究玻璃体切除(PPV)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10/2021-10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63例64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4例35眼,接... 目的:探究玻璃体切除(PPV)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10/2021-10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63例64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4例35眼,接受PPV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和B组(29例29眼,接受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mo,比较两组患者的裂孔闭合率、视网膜脱离复位率;术前,术后1wk,1、3、6mo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mo内,A组的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视网膜脱离复位率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BC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术后1wk,1、3、6mo时,两组患者的BCVA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一定并发症,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PV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MHR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BCVA,提高裂孔闭合率,且不会影响患者眼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脱离 玻璃体切除(PPV) 界膜翻转填塞 疗效
下载PDF
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佩 张静琳 秦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135-142,共8页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剥离是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有效治疗方法。IMH的预后与裂孔大小及病程长短密切相关。直径<400μm的裂孔有自发闭合的可能,>400μm的裂孔很少能够自行闭合,需要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离解除玻璃体黄斑牵...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剥离是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有效治疗方法。IMH的预后与裂孔大小及病程长短密切相关。直径<400μm的裂孔有自发闭合的可能,>400μm的裂孔很少能够自行闭合,需要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离解除玻璃体黄斑牵引,才能达到理想的裂孔闭合率。部分直径>400μm、病程长(6~12个月)的IMH,单纯ILM剥除效果欠佳,常在ILM剥离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气体填充、孔周按摩、自体血填充等手术方式优化治疗效果。但是,有研究者认为ILM剥离会造成视网膜显微结构及视功能损害。近些年ILM剥离技术不断改进,衍生出保留中心凹ILM剥离、向心牵引ILM剥离、根据黄斑裂孔(MH)形状定制ILM剥离、各种类型的ILM瓣等技术,以及ILM磨损、奥克纤溶酶药物治疗等其他方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对视网膜的损害。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临床经验,对ILM剥离治疗IMH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明确不同治疗和手术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为临床上IMH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界膜剥离术 染色剂 手术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力水平及效果分析
18
作者 李云飞 任骞 +4 位作者 孙朝晖 李丽 孙瑞雪 苏宪 于华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24-326,共3页
目的 探讨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力水平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例10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施展内界膜剥... 目的 探讨内界膜剥除联合曲安奈德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力水平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例10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施展内界膜剥除术,在术后,对照组未作特殊处理,观察组采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各项评分(舒适度、睡眠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中央视网膜厚度均更低,最佳矫正视力更高,眼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观察组中睡眠质量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在内界膜剥除术后应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可更好地控制黄斑水肿情况,促使黄斑中心凹和中央视网膜厚度减少,有利于改善视力,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界膜剥除术 曲安奈德 玻璃体腔内注射
下载PDF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龙琴 苏安庭 胡恩海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究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0月建湖建阳眼科医院接诊的82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单一手术组[41例... 目的:探究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0月建湖建阳眼科医院接诊的82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单一手术组[41例(41眼),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和联合手术组[41例(41眼),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单一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视力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手术组高于单一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单一手术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提高视力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 界膜剥离术 黄斑裂孔性视网脱离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术与填塞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比较
20
作者 李佳 高亚平 邱海江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8期7-9,100,共4页
目的 比较内界膜剥除术与填塞术治疗较大直径陈旧性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裂孔直径大于600μm的IMH患者30例(30眼),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内... 目的 比较内界膜剥除术与填塞术治疗较大直径陈旧性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裂孔直径大于600μm的IMH患者30例(30眼),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内界膜剥除组(15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及惰性气体眼内填充,内界膜填塞组(15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填塞术及惰性气体眼内填充,比较术后1个月2组患者裂孔闭合情况、视力、椭圆体带缺损直径及视网膜内复合体厚度变化。结果 术后1个月2组患者裂孔闭合情况、视力、椭圆体带缺损直径及视网膜内复合体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裂孔直径大于600μm的IMH,内界膜填塞术较剥除术无明显短期预后改善效果,无证据支持临床中应优先选择内界膜填塞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术 界膜剥除 惰性气体眼内填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