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层厚度的估算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基照 《合成橡胶工业》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85-287,共3页
分析了填充粒子与基质之间的界面层对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简化的模型,提出了估算界面层厚度的表达式: Li = rf{{[1 - Φf(1 - v)]/ (1 - Φf)} 1/ 3 - 1} , 讨论了粒子的大小和含量... 分析了填充粒子与基质之间的界面层对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简化的模型,提出了估算界面层厚度的表达式: Li = rf{{[1 - Φf(1 - v)]/ (1 - Φf)} 1/ 3 - 1} , 讨论了粒子的大小和含量与界面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层厚度 数学模型 高聚物
下载PDF
钢-铝固液相复合板界面层厚度建模
2
作者 张鹏 杜云慧 +3 位作者 康永林 张奇志 崔建忠 巴立民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7-359,共3页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钢-铝固液相复合中助焊剂质量分数、铝液温度、模具温度、压力与界面层厚度间的关系模型,并结合最大剪切强度的复合工艺参数得出了钢-铝固液相压力复合的最佳界面层厚度为10.0μm.
关键词 固液相复合 界面层厚度 钢-铝复合板 建模
下载PDF
界面层对TiC/TC4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沙云东 耿胜彪 骆丽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05,共6页
TiC/TC4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增强体SiC纤维和Ti合金基体会发生界面反应,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为研究界面层对TiC/TC4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正四方形RVE模型模拟复合材料细观受... TiC/TC4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增强体SiC纤维和Ti合金基体会发生界面反应,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为研究界面层对TiC/TC4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正四方形RVE模型模拟复合材料细观受力情况,并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分别研究单胞模型在4种单向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和失效载荷大小,得到复合材料的失效模式。重点研究了界面层厚度对复合材料细观模型力学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界面层厚度对界面结合强度值和裂纹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反应层厚度控制在1μm附近最合适,与实际制造时所选取的界面厚度区间一致,可以作为复合材料加工时界面层厚度的参考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层厚度 失效载荷 界面强度 失效模式
下载PDF
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层与增混剂
4
作者 张留城 吴培熙 《塑料工业》 CAS 1982年第2期24-28,共5页
本文讨论了复相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层结构及其对两相之间粘合强度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嵌段共聚物增混剂增混作用的原理。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两相 相分离 复相 苯乙烯 聚合物共混物 界面层厚度
下载PDF
粘接界面的非线性弹簧模型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20
5
作者 安志武 王小民 +2 位作者 毛捷 李明轩 邓明晰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1-487,共7页
研究了纵波及横波垂直入射时在粘接界面处的非线性边界条件。在二阶微扰近似及粘接界面层厚度远小于入射声波长的条件下,给出了严格的界面非线性弹簧模型的表达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得到的透射二次谐波与利用连续性边界条件... 研究了纵波及横波垂直入射时在粘接界面处的非线性边界条件。在二阶微扰近似及粘接界面层厚度远小于入射声波长的条件下,给出了严格的界面非线性弹簧模型的表达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得到的透射二次谐波与利用连续性边界条件得到的精确解吻合良好。针对钢(铝)的楔形粘接结构,在纵波垂直入射的条件下对该非线性弹簧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际测量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且被粘物与胶层的阻抗比越大,该模型的误差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边界条件 弹簧模型 粘接界面 验证 实验 垂直入射 界面层厚度 微扰近似
下载PDF
浸镀温度对热镀Galfan钢丝镀层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安 马瑞娜 +3 位作者 范永哲 曹晓明 石坚 王凤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4-148,共5页
在不同浸镀温度下制备了钢丝热浸镀Galfan镀层,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浸镀温度对钢丝还原法热镀Galfan(Zn-5%Al-RE合金)镀层厚度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界面层厚度随还原温度呈波浪形... 在不同浸镀温度下制备了钢丝热浸镀Galfan镀层,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浸镀温度对钢丝还原法热镀Galfan(Zn-5%Al-RE合金)镀层厚度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界面层厚度随还原温度呈波浪形变化,在445℃处存在峰值;界面层主要由Fe2Al5、FeAl3组成,415~435℃镀层界面层中存在微量Al2O3;极化曲线分析表明,界面层存在扫描电镜下无法观察到的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镀温度 界面层厚度 组织形貌
下载PDF
拉伸状态下弹性聚醚酯聚集态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伟信 张莉莉 +1 位作者 张惠平 陈群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2-436,共5页
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碳谱方法对不同拉伸比的聚醚酯嵌段共聚物的聚集态结构和分子运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共聚物中的聚四氢呋喃(PTMO)链段在拉伸比为2 0时开始就出现结晶,且结晶度和晶片厚度都随着拉伸比增加而明显增加,而样品中未结晶... 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碳谱方法对不同拉伸比的聚醚酯嵌段共聚物的聚集态结构和分子运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共聚物中的聚四氢呋喃(PTMO)链段在拉伸比为2 0时开始就出现结晶,且结晶度和晶片厚度都随着拉伸比增加而明显增加,而样品中未结晶部分的高频分子运动随拉伸比的变化则不明显,拉伸导致的PTMO结晶主要发生在“纯”的PTMO非晶区.通过1 H自旋扩散实验,估算出在拉伸比为4 . 0倍时,PTMO非晶区与结晶区的界面层厚度为1 .1nm ,PTMO非晶区与硬段的结晶区的界面厚度约为3 .1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 聚集态结构 分子运动 聚醚酯 拉伸状态 弹性 嵌段共聚物 拉伸比 聚四氢呋喃 界面层厚度 非晶区 晶片厚度 扩散实验 界面厚度 结晶区 谱方法 结晶度 ^1H 自旋 硬段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interface layer thickness of a pseudo two—phase system by extension of the Debye equation 被引量:3
8
作者 ZhiHongLi YanJunGong +5 位作者 MinPu DongWu YuHanSun JunWang YiLiu BaoZh 《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2001年第2期16-19,共4页
The Debye equation with slit-smeared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 data is extended form an ideal two-phase system to a pseudo two-phase system with the presence of the interface layer,and a simple accurate solut... The Debye equation with slit-smeared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 data is extended form an ideal two-phase system to a pseudo two-phase system with the presence of the interface layer,and a simple accurate solution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the interface layer in porous materials.This method is tested by experimental SAXS data,which were measured at 25℃,of organo-modified mesoporous silica prepared by condensation of tetraethoxysiland(TEOS) and methyltriethoxysilane(MTES) using non-ionic neutral surfactant as template under neutral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德拜方程式 假两相体系 界面层厚度 SAXS 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 中孔硅石 中孔渗水
下载PDF
钢丝双浸镀Galfan合金涂覆层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鹏涛 支宇堃 +2 位作者 罗贤 李晓宇 康先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39,共4页
相同条件下,采用双浸镀工艺制备3种不同规格的Galfan(Zn-5%Al-RE)合金涂覆层钢丝试样,采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能谱仪研究了基体表面腐蚀形貌和涂覆层组织。结果表明,随浸锌时间从8.0 s增加到14.9 s,基体表面腐蚀由点状腐蚀转变为片... 相同条件下,采用双浸镀工艺制备3种不同规格的Galfan(Zn-5%Al-RE)合金涂覆层钢丝试样,采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能谱仪研究了基体表面腐蚀形貌和涂覆层组织。结果表明,随浸锌时间从8.0 s增加到14.9 s,基体表面腐蚀由点状腐蚀转变为片状腐蚀;涂覆层组织由里及表可分为3层:界面层为FeAl3与Fe2Al5Znχ(χ<2)的混合组织,内层合金层为Fe2Al5Znχ(χ≥2)化合物,外层合金层为Zn-5%Al共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浸镀 界面层厚度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Effect of Mo and ZrO_(2)nanoparticles addition on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shear strength of Sn58Bi/Cu solder joint
10
作者 Amares SINGH Hui Leng CHOO +1 位作者 Wei Hong TAN Rajkumar DURAIRA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2024年第8期2619-2628,共10页
The influence of Mo and ZrO_(2)nanoparticles addition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shear strength of Sn58Bi solder joint was investigated.The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s of Sn58Bi/Cu,Sn58Bi+Mo/Cu and Sn58Bi+ZrO_(... The influence of Mo and ZrO_(2)nanoparticles addition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shear strength of Sn58Bi solder joint was investigated.The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s of Sn58Bi/Cu,Sn58Bi+Mo/Cu and Sn58Bi+ZrO_(2)/Cu solder joints were analys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coupl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and the X-ray diffraction(XRD).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s)of MoSn_(2)are detected in the Sn58Bi+Mo/Cu solder joint,while SnZr,Zr_(5)Sn_(3),ZrCu and ZrSn_(2)are detected in Sn58Bi+ZrO_(2)/Cu solder joint.IMC layers for both composite solders comprise of Cu_(6)Sn_(5) and Cu_(3)Sn.The SEM images of these layer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IMC layer’s thickness.The average IMC layer’s thickness is 1.4431μm for Sn58Bi+Mo/Cu and 0.9112μm for Sn58Bi+ZrO_(2)/Cu solder joints.Shear strength of the solder joints was investigated via the single shear lap test method.The average maximum load and shear stress of the Sn58Bi+Mo/Cu and Sn58Bi+ZrO_(2)/Cu solder joints are increased by 33%and 69%,respectively,a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Sn58Bi/Cu solder joint.By comparing both composite solder joints,the latter prevails better as adding smaller sized ZrO_(2)nanoparticles improves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granting a stronger solder j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free solder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IMC layer thickness shear strength dislocation density ZrO_(2)nanoparticles Mo nanoparticl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