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界面强化CO_(2)和环氧丙烷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
1
作者 周驰 门广平 +2 位作者 朱俊超 王欣妍 李磊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2,共6页
应用离子液体催化剂,建立CO_(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微界面强化间歇和连续工艺。优选离子液体催化剂种类,采用在线成像测量技术观测MIR(微界面强化反应器)和BCR(鼓泡塔反应器)的气液体系特征参数,对比不同反应条件下2种反应器的... 应用离子液体催化剂,建立CO_(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微界面强化间歇和连续工艺。优选离子液体催化剂种类,采用在线成像测量技术观测MIR(微界面强化反应器)和BCR(鼓泡塔反应器)的气液体系特征参数,对比不同反应条件下2种反应器的反应效能,讨论传质强化对PC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鼓泡塔反应器,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将反应体系气液界面尺度由mm-cm级调控为μm级,大幅度提高了相界面积和质能传递效率,导致相同间歇反应工况下反应速率提升77%,CO_(2)利用率提高40%;在较温和条件(110℃,2 MPa)、催化剂用量(摩尔分数)0.375%、空时3.3 h、n(CO_(2)):n(PO)=1.25:1下进行连续化反应,PC收率稳定在98%以上。研究结果为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应用于碳酸丙烯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强化反应器 碳酸丙烯酯 CO_(2) 气液体系特征参数 传质强化
下载PDF
高安全锂离子电池复合集流体的界面强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汪茹 刘志康 +2 位作者 严超 伽龙 黄云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92,共12页
面向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高比容量三元正极材料的应用,使锂离子电池更容易发生热失控,这不仅降低了其安全性,也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保证电池的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绝缘高分子薄膜为支撑基材,两... 面向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高比容量三元正极材料的应用,使锂离子电池更容易发生热失控,这不仅降低了其安全性,也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保证电池的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绝缘高分子薄膜为支撑基材,两侧沉积金属层得到了具有夹芯结构的铝复合集流体能有效保证电池在针刺条件下的安全性,且更轻的复合集流体的使用能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但高分子基材与铝金属层之间界面结合力较差,这会导致复合集流体在高温电解液浸泡中发生脱层现象,从而影响其在电池中的使用。本研究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支撑基材,通过在铝金属镀层与高分子基材之间引入氧化物中间层,有效地增强了金属与高分子基材之间的界面结合力,提升复合集流体的电解液兼容性。此外,复合集流体良好的机械性能使其能很好地兼容现有的电池制备技术,利用其制备的软包电池表现出与使用传统铝箔为集流体的电池相当的电化学性能。进一步的针刺测试表明,复合集流体能有效阻止锂电池在针刺过程中的热失控,显著改善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集流体 界面强化 氧化物强化 电解液兼容性
下载PDF
微界面强化混合柴油加氢精制中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军超 李治 +4 位作者 李鹏程 陈强 刘金龙 李立权 朱建华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7,共8页
基于微界面强化技术,以混合柴油为原料,在催化剂装填量为2 L的上行式固定床装置上开展了柴油加氢精制中试研究。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V(氢)/V(油)和空速等工艺参数及不同类型催化剂对微界面强化柴油加氢精制脱硫脱氮性能的影响。... 基于微界面强化技术,以混合柴油为原料,在催化剂装填量为2 L的上行式固定床装置上开展了柴油加氢精制中试研究。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V(氢)/V(油)和空速等工艺参数及不同类型催化剂对微界面强化柴油加氢精制脱硫脱氮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艺条件考察范围内微界面强化加氢脱硫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上行式反应器,随着生成油中w(硫)的降低,2者差异程度缩小。以w(硫)为1.58%的混合柴油为原料,采用HRC-1催化剂,与常规上行床柴油加氢相比,脱硫率为99.75%时,微界面强化加氢的反应压力可降低3 MPa以上;在反应压力高于5.0 MPa时,微界面强化加氢脱氮率大于98.2%。以w(硫)为1.02%的混合柴油为原料,采用HRC-2和HRC-3级配催化剂,在空速为0.8 h_(-1)、反应压力5.7 MPa、反应温度365℃的条件下,V(氢)/V(油)≥500时,微界面强化加氢生成油中w(硫)等主要指标均可满足国Ⅵ柴油标准要求。该工艺可为中低压下微界面强化混合柴油加氢工业放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柴油 加氢精制 界面强化 中试 上行式反应器
下载PDF
微界面强化蒽醌法制双氧水的氧化工段的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宇杰 吕权 +1 位作者 李夏冰 李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502,共9页
双氧水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绿色氧化剂,在许多领域有重要作用,但国内的双氧水生产技术能耗高,工艺技术水平亟待提升.目前,工业上主要使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氧化工段采用的多塔氧化流程存在设备投资高、尾氧含量高、氧化效率偏低等问题.为... 双氧水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绿色氧化剂,在许多领域有重要作用,但国内的双氧水生产技术能耗高,工艺技术水平亟待提升.目前,工业上主要使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氧化工段采用的多塔氧化流程存在设备投资高、尾氧含量高、氧化效率偏低等问题.为了探究微界面反应对氢蒽醌氧化工段的强化效果,基于传统三塔氧化流程,构建微界面体系的构效调控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研究气泡尺寸和操作条件等因素对氧化工段的传质和反应的强化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工况条件下(空气压力为0.4 MPa,操作温度为50℃,空气流量减少10%),当气泡Sauter平均直径由5.0 mm减小至0.50 mm时,氧化效率从93%增大到99%,尾氧含量从6%减少到1%;此外,在保证反应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降低4~6℃的反应温度.本研究成果为推进微界面强化蒽醌法制双氧水的氧化工段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蒽醌氧化 界面反应强化 理论计算 过程模拟
下载PDF
微界面强化重油浆态床低压加氢的传质基础 被引量:8
5
作者 田洪舟 杨高东 +8 位作者 杨国强 罗华勋 周政 孟为民 曹宇 李磊 张锋 杨建 张志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927-4935,共9页
每年将数亿吨重油加工成轻质馏分或化工原料关系到我国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然而传统的重油浆态床加氢反应器(TSR)一般都是在高压下运行,这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发展了一种新的加氢方法——微界面强化浆态床加氢反... 每年将数亿吨重油加工成轻质馏分或化工原料关系到我国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然而传统的重油浆态床加氢反应器(TSR)一般都是在高压下运行,这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发展了一种新的加氢方法——微界面强化浆态床加氢反应器(MISR),构建了MISR中气泡Sauter平均直径d32和气-液相界面积a以及能量耗散率ε数学模型,并建立了冷模模拟实验体系d32和a的测试系统。理论计算结果表明,MISR中氢气传质速率远大于TSRs,这为MISR中重油高效、低压加氢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研究表明,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当气液比(氢/油)从10变化到150时,MISR中d32在220~420μm范围内。与高压操作下的TSRs相比,MISR内气液界面面积和氢传质速率分别提高了20~100倍和20~50倍。分析显示,d32和a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均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反应器 界面强化 重油 加氢反应 传质
下载PDF
镀铬层等离子束流界面强化工艺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克鸿 张春阳 +2 位作者 朱平 顾民乐 朱武营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5-77,共3页
针对高温化学气流冲刷烧蚀的使用状态,提出了等离子束流界面强化解决镀Cr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用非转移等离子束流对镀铬钢件表面进行快速加热进行界面强化处理的工艺方法,介绍了等离子束流界面强化原理,进行了等离子束流强... 针对高温化学气流冲刷烧蚀的使用状态,提出了等离子束流界面强化解决镀Cr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用非转移等离子束流对镀铬钢件表面进行快速加热进行界面强化处理的工艺方法,介绍了等离子束流界面强化原理,进行了等离子束流强化工艺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镀Cr层与基体产生了冶金结合,较为显著地提高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束流 镀层 界面强化 冶金结合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翀 武明 +1 位作者 王诗阳 赵金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25-128,共4页
通过对连续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强化机理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玄武岩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强化的工艺方法,综述了玄武岩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强化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探索玄武岩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强化新方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强化 改性设计
下载PDF
煤泥浮选过程强化之三——低阶/氧化煤浮选界面强化篇 被引量:17
8
作者 桂夏辉 邢耀文 +3 位作者 连露露 王婷霞 丁世豪 张友飞 《选煤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87-91,96,共6页
低阶/氧化煤由于其表面孔隙发达、含氧官能团多,导致浮选捕收剂消耗量极大、效率低下,而界面强化是提高其分选效率的重要途径。从低阶/氧化煤表面含氧官能团与捕收剂的相互作用出发,开发一种新型的极性复配捕收剂,探索了极性复配捕收剂... 低阶/氧化煤由于其表面孔隙发达、含氧官能团多,导致浮选捕收剂消耗量极大、效率低下,而界面强化是提高其分选效率的重要途径。从低阶/氧化煤表面含氧官能团与捕收剂的相互作用出发,开发一种新型的极性复配捕收剂,探索了极性复配捕收剂和孔隙机械压缩对低阶/氧化煤浮选界面强化的影响,并进行了浮选动力学试验验证;借助机械热压机对难浮煤进行处理,采用XPS光电子能谱、压汞仪及比表面积测试仪(BET)和红外光谱仪检测热压前后褐煤表面性质的变化,并运用Van Oss-Chaudhury-Good理论计算了煤样的表面自由能,探明了机械热压对褐煤表面物理化学结构的影响。机械热压过程对褐煤表面疏水性改善及浮选界面强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氧化煤 浮选 界面强化 孔隙
下载PDF
高性能锂金属电池负极结构设计及界面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姚诗言 曾立艳 刘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88-198,共11页
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二次电池,绝大多数以理论比容量较低的石墨(372 m Ah/g)为负极,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电池储能性能的要求。金属锂因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 860 m Ah/g)和最低的还原电势(-3.04 V,相比于氢标... 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二次电池,绝大多数以理论比容量较低的石墨(372 m Ah/g)为负极,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电池储能性能的要求。金属锂因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 860 m Ah/g)和最低的还原电势(-3.04 V,相比于氢标准电极)被看作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可充电锂电池最理想的负极材料。尤其是当金属锂与硫、氧组成锂-硫或锂-氧电池体系时,其理论能量密度远超锂离子电池,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库伦效率低和稳定性差一直是限制锂金属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当金属锂直接用作电池负极时,其易与电解液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脆弱的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膜。电池循环时,负极体积膨胀会破坏SEI膜,诱导锂枝晶和“死锂”形成,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此外,锂枝晶生长至一定程度后会刺穿隔膜,导致电池内部短路甚至发生爆炸,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者们在锂金属负极失效机制、结构设计及界面强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一些研究枝晶生长的理论模型如Chazalviel-Brissot模型、Yamaki模型和静电屏蔽模型等已受到广泛认可。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尝试通过设计三维集流体、表面改性集流体以及构筑原位或人工SEI膜的方式来抑制锂枝晶生长和缓解体积效应,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锂金属负极失效机制,着重总结了近年来研究者们在锂金属负极结构设计和界面强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锂金属电池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早日实现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电池 锂金属负极 固态电解质中间相 锂枝晶 结构设计 界面强化
下载PDF
金属基聚合物复合材料短纤维桥接界面强化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计操 周国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6,共8页
针对金属基聚合物复合材料易诱发界面剥离损伤失效的共性问题,研究了通过多层复合组装注射成型,在聚合物复合层与粘接层界面形成短纤维桥接,实现复合界面强化。基于内聚力剥离损伤模型,构建了短纤维桥接强化界面剥离裂纹扩展断裂失效过... 针对金属基聚合物复合材料易诱发界面剥离损伤失效的共性问题,研究了通过多层复合组装注射成型,在聚合物复合层与粘接层界面形成短纤维桥接,实现复合界面强化。基于内聚力剥离损伤模型,构建了短纤维桥接强化界面剥离裂纹扩展断裂失效过程的模拟仿真技术,模拟建立了界面剥离裂纹快速失稳扩展断裂损伤失效临界载荷—桥接纤维特性—界面剥离断裂韧性(损伤启裂应力T_0和临界应变能释放率G_(c))的协同关联理论,诠释了短纤维桥接界面强化机理,提出了预防短纤维桥接强化界面诱发剥离裂纹快速失稳扩展失效的设计准则。结果表明,当桥接纤维密度为20根/mm^(2),可使其临界载荷增加55.9%,临界载荷受控于桥接纤维密度、初始预裂纹面积、损伤启裂应力和临界应变能释放率,且与桥接纤维密度、损伤启裂应力和临界应变能释放率呈正关联关系,而与初始预裂纹面积呈负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 聚合物 复合材料 纤维桥接 界面强化 剥离失效 预防设计准则
下载PDF
界面强化钼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11
《中国钼业》 2021年第4期49-49,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强化钼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钼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85%-98%Mo、0.5%-15%活性金属元素、0.1%-5%碳化物以及0.1%-5%稀土金属氧化物;所述钼合金具有钼-活性金属相-钼的强化界面。本发明通过活性金属分离钼-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强化钼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钼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85%-98%Mo、0.5%-15%活性金属元素、0.1%-5%碳化物以及0.1%-5%稀土金属氧化物;所述钼合金具有钼-活性金属相-钼的强化界面。本发明通过活性金属分离钼-钼弱结合界面,形成“钼-活性金属相-钼”的强化界面,同时利用超细/纳米碳化物与稀土氧化物的均匀复合弥散分布形成的大量微观界面吸收中子辐照产生的点缺陷,从而提高钼合金界面结合强度与韧性,并因此改善抗辐照脆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合金 活性金属 弥散分布 稀土金属氧化物 界面强化 稀土氧化物 结合界面 点缺陷
下载PDF
微界面强化柴油加氢脱硫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梦思 田洪舟 +3 位作者 丁方园 张宇杰 李磊 张志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6-712,共7页
出于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与提高国六柴油等产品质量的要求,降低油品中硫含量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目前应用广泛的柴油脱硫技术主要是固定床催化加氢技术,为达到深度脱硫要求,传统工艺常采用升温加压、增大氢油比或油品循环等操作方式,导... 出于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与提高国六柴油等产品质量的要求,降低油品中硫含量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目前应用广泛的柴油脱硫技术主要是固定床催化加氢技术,为达到深度脱硫要求,传统工艺常采用升温加压、增大氢油比或油品循环等操作方式,导致设备投资高昂、工艺要求严苛和运行费用偏高.为了探究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对柴油加氢脱硫过程的强化效果,以固定床鼓泡反应器为例,构建微界面体系的构效数学调控模型,模拟计算并分析气泡尺度对柴油加氢脱硫效率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在工况条件(温度为350℃,压力为3.6 MPa,液时空速为3.0 h^(-1),氢油比为260 Nm^(3)·m^(-3))下,当气泡Sauter平均直径由5.0 mm减小至0.50 mm时,气-液-固微界面体系的体积传质系数增加约29倍,产品硫浓度从17.57μg·g^(-1)降至2.18μg·g^(-1),脱硫效果大幅度提高.这样的微界面加氢技术更容易实现国六柴油对硫含量不大于10μg·g^(-1)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反应强化技术 柴油加氢脱硫精制 上行式固定床反应器 构效调控模型 模拟计算
下载PDF
Ni-Cr钎料钎焊金刚石界面强化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与试验研究
13
作者 张健 肖昂 +3 位作者 张澳 刘俊艺 张明军 彭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8-238,共11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强碳化物形成元素X(X=Mn、Ti、V、Zr、Nb、Mo、Hf、Ta、W)掺杂的Ni-Cr钎料钎焊金刚石界面微观作用行为及机理,并通过钎焊金刚石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嵌入能、界面分离功及界面能的计算结果表明,强...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强碳化物形成元素X(X=Mn、Ti、V、Zr、Nb、Mo、Hf、Ta、W)掺杂的Ni-Cr钎料钎焊金刚石界面微观作用行为及机理,并通过钎焊金刚石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嵌入能、界面分离功及界面能的计算结果表明,强碳化物形成元素X均倾向于在Ni-Cr钎料与金刚石的界面处偏析,并且不同程度地增强Ni-Cr钎料与金刚石的界面结合强度与稳定性,其中,Hf、Ta、Zr、Nb、W的强化效果尤为明显;电子结构分析表明,强碳化物形成元素X的掺杂可促进Ni-Cr钎料中的Cr原子与金刚石中的C原子成键,有效改善Ni-Cr钎料对金刚石的润湿性,同时还削弱Ni元素对金刚石石墨化的催化作用。基于Nb掺杂Ni-Cr钎料的钎焊金刚石试验表明,Nb掺杂使得Ni-Cr钎料对金刚石的爬升效果更为明显,界面冶金反应更为充分,金刚石表面生成Cr3C2和Cr7C3两种碳化物,界面得到有效强化;同时,Nb掺杂还明显削弱Ni元素对金刚石的石墨化催化作用,进而提高钎焊金刚石试件的加工性能,很好地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研究工作为基于材料基因组理念的钎焊金刚石钎料设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金刚石 Ni-Cr钎料 界面强化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第一性原理计算
原文传递
钛/镁双金属复合材料界面强化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远兵 辜诚 +2 位作者 彭韦力 田增辉 赵建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89-6009,共21页
钛/镁双金属复合材料兼具了钛和镁的优点,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针对熔点差异大,弱反应,低互溶的钛、镁两种金属,采用中间层金属实现钛/镁界面冶金结合是典型的界面... 钛/镁双金属复合材料兼具了钛和镁的优点,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针对熔点差异大,弱反应,低互溶的钛、镁两种金属,采用中间层金属实现钛/镁界面冶金结合是典型的界面强化方法,界面冶金结合的调控是提高界面结合强度的核心,界面反应的控制和优化是界面强化的难点。本文综述了不同复合方法制备钛/镁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界面组织演变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总结了在不同的复合方法下所采用的界面强化方法时,钛/镁双金属复合材料界面的失效强度;归纳了钛/镁双金属的界面强化机制,并对钛/镁双金属的界面强化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镁双金属 复合方法 界面反应 界面组织 界面强化
原文传递
金属/复合材料胶接界面强韧化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召 何惊华 +3 位作者 张浩然 龙昌 程明 潘蕾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75,共12页
金属/复合材料界面胶接性能通过界面强度和界面韧性来衡量。优异的界面强度可以保证材料受到应力载荷时界面不会发生分层和开裂,优异的界面韧性可以增加裂纹扩展时的能量耗散。研究发现,增加胶接面积、提高界面活性,以及改善界面复合材... 金属/复合材料界面胶接性能通过界面强度和界面韧性来衡量。优异的界面强度可以保证材料受到应力载荷时界面不会发生分层和开裂,优异的界面韧性可以增加裂纹扩展时的能量耗散。研究发现,增加胶接面积、提高界面活性,以及改善界面复合材料的浸润性可以有效改善界面胶接性能。此外,优化界面纳米增韧颗粒尺寸以实现机械互锁效应,以及设计金属表面的规则微结构来减少界面应力并延缓裂纹扩展,都能大幅度提高金属/复合材料界面强韧化性能。因此,本文从界面强化、界面韧性及界面强韧化3个方面,阐述了改善金属/复合材料界面胶接性能的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界面强化 界面韧化 界面强韧化技术
下载PDF
微界面反应强化柴油加氢技术完成百万吨级工业试验
16
作者 王龙延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2期58-58,共1页
2023年9月27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Ⅱ柴油加氢装置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工业试验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是全球首个百万吨级微界面强化油品加氢工业试验项目,由中石化广州工程... 2023年9月27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Ⅱ柴油加氢装置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工业试验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是全球首个百万吨级微界面强化油品加氢工业试验项目,由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改造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百万吨级 界面 柴油加氢 界面强化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试验项目 改造设计
下载PDF
梯度结构混凝土的界面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信刚 马保国 付洪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采用界面劈裂抗拉、显微硬度、SEM等测试手段综合评价了梯度结构混凝土(无细观界面过渡区水泥基复合材料(MIF)-高性能混凝土(HPC),低渗透混凝土(LPC)-HPC)的界面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梯度结构混凝土进行两次浇注成型时... 采用界面劈裂抗拉、显微硬度、SEM等测试手段综合评价了梯度结构混凝土(无细观界面过渡区水泥基复合材料(MIF)-高性能混凝土(HPC),低渗透混凝土(LPC)-HPC)的界面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梯度结构混凝土进行两次浇注成型时,采用压印工艺可产生界面强化效应,提高界面黏结强度10%~35%,从而有效解决界面黏结强度降低的问题;整体上MIF-HPC净浆界面的显微硬度高于LPC-HPC,即MIF-HPC净浆界面的黏结状况好于LPC-HPC,这是因MIF-HPC净浆界面的水化产物结构比LPC-HPC的更为致密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混凝土 界面黏结强度 界面强化 显微硬度
下载PDF
再生骨料原位强化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孔德玉 单玉川 +3 位作者 薛思滔 万励 章雪峰 马成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70-475,共6页
通过模拟实验与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掺合料浆液包覆处理对新老混凝土复合试件水化硬化过程中模拟再生骨料界面以及本身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掺合料浆液进行表面处理可有效实现再生骨料的原位强化及其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强化,其中硅... 通过模拟实验与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掺合料浆液包覆处理对新老混凝土复合试件水化硬化过程中模拟再生骨料界面以及本身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掺合料浆液进行表面处理可有效实现再生骨料的原位强化及其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强化,其中硅粉浆液处理对模拟再生骨料原位强化与界面强化效果最佳,粉煤灰浆液处理对再生骨料的原位强化效果优于矿粉浆液,但对界面强化的效果却较弱,其原因与掺合料颗粒的粒径大小以及火山灰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原位强化 界面强化 掺合料
下载PDF
槽形表面镀铬层的等离子弧强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德库 王克鸿 顾明乐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18,共4页
采用等离子弧工艺,对槽形表面结构进行强化处理,研究工艺参数对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界面强化机理。结果表明,等离子弧强化热输入量对镀层质量有明显的影响,热输入量过小难以实现镀层与基体的冶金结合,过大则引起“过加热”... 采用等离子弧工艺,对槽形表面结构进行强化处理,研究工艺参数对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界面强化机理。结果表明,等离子弧强化热输入量对镀层质量有明显的影响,热输入量过小难以实现镀层与基体的冶金结合,过大则引起“过加热”,使镀层附近晶粒长大严重,降低镀层附近硬度及强化质量。采用合理的阴线、阳线、倒转侧面制定合理的强化工艺规范,可取得最佳强化效果。等离子束处理镀层界面成分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镀层中的Cr与基体Fe发生相互扩散,界面基体组织发生马氏体相变,使镀层与基体之间形成相变硬化层,达到冶金结合,改善了基体微观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弧 镀层 界面强化
下载PDF
槽形表面镀铬层等离子弧强化工艺规划
20
作者 张德库 王克鸿 顾明乐 《焊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3-57,共5页
采用等离子弧对槽形表面结构进行强化处理,并进行了工艺规划.分别制定了阴线,阳线,倒转侧面以及一些特殊位置的机器人行进轨迹、姿态和倾斜角度.阳线部分采用摆幅为1.0mm的摆焊;阴线部分采用三道强化,焊枪上部向外侧倾斜约15°,并... 采用等离子弧对槽形表面结构进行强化处理,并进行了工艺规划.分别制定了阴线,阳线,倒转侧面以及一些特殊位置的机器人行进轨迹、姿态和倾斜角度.阳线部分采用摆幅为1.0mm的摆焊;阴线部分采用三道强化,焊枪上部向外侧倾斜约15°,并且将两条焊道搭接量控制在0.5mm左右;对倒转侧面强化时焊枪在垂直方向倾斜30°~40°,电弧中心交于倒转侧面底部距阴线约0.5mm,以上工艺可取得最佳强化效果.为提高整体镀铬层强化效果,应尽量避免阳线与倒转侧、倒转侧与阴线交接区域的过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弧 镀层 界面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