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界面影响区特征的铜/铝复合板损伤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蒋经轩 皇涛 +5 位作者 陈拂晓 郭晓晓 郭俊卿 相楠 邢兵辉 肖志涛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128,共9页
目的基于Cohesive-GTN模型建立考虑了界面影响区的铜/铝复合板有限元损伤模型,研究铜/铝复合板塑性变形的损伤演化行为,精细化分析金属层状复合板的损伤机理。方法采用拉伸试验机、显微硬度计、EDS能谱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结合试验... 目的基于Cohesive-GTN模型建立考虑了界面影响区的铜/铝复合板有限元损伤模型,研究铜/铝复合板塑性变形的损伤演化行为,精细化分析金属层状复合板的损伤机理。方法采用拉伸试验机、显微硬度计、EDS能谱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结合试验模拟,将获取的参数输入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并对模拟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基于试验法确定了界面区的宽度约为3μm,铜侧界面影响区宽度约为50μm,铝侧界面影响区宽度约为100μm。当塑性变形量逐步增加时,铜层材料较早发生损伤断裂,之后铝层进入集中失稳阶段,主裂纹贯穿铝层直至复合板材料整体发生断裂。此外,各异质层材料内部孔洞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大,达到材料失效时的孔洞体积分数,材料发生损伤失效。结论基于Cohesive-GTN模型建立考虑了界面影响区的铜/铝层状复合板有限元损伤模型,并结合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考虑了界面影响区的基础上,研究了铜/铝复合板塑性变形损伤演化行为,揭示了铜/铝复合板塑性变形损伤机制,为后续金属复合板的损伤分析提供更为精细化的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层状复合板 界面影响 结合区 塑性变形机制 有限元损伤模型
下载PDF
压痕法确定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影响区蠕变特性的数值模拟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岳珠峰 吕震宙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研究由平头压痕蠕变试验来确定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影响区蠕变性能参数的可行性。利用有限元蠕变分析确定在定压痕应力下的压痕蠕变率 ,重点放在稳定压痕蠕变率和复合材料材料界面影响区的蠕变性能参数的关系上。计算结果表明 ,界面影响区... 研究由平头压痕蠕变试验来确定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影响区蠕变性能参数的可行性。利用有限元蠕变分析确定在定压痕应力下的压痕蠕变率 ,重点放在稳定压痕蠕变率和复合材料材料界面影响区的蠕变性能参数的关系上。计算结果表明 ,界面影响区的剪应力沿纤维轴向在蠕变的主要过程中均匀分布 ,并且保持不变 ;详细地研究了压头大小对压痕蠕变响应的影响 :提出两种方法由压痕蠕变试验来确定界面影响区蠕变性能参数 ,并给出了算例。这些结果也有利于准确认识平头压痕蠕变试验从而拓宽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法 纤维复合材料 界面影响 蠕变特性 数值模拟法
下载PDF
基于剪切和张拉试验的水泥砂浆–黏土岩二元体界面影响区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树范 曾亚武 +2 位作者 高睿 张慧梅 陈世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4-975,共12页
黏土岩隧道常采用喷射水泥砂浆的方法进行初次支护,若支护与岩体黏结强度不足将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以水泥砂浆–黏土岩二元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界面的剪切和张拉试验,首先分析黏土岩初始含水率对二元体黏结强度的影响,然后根据二元体的... 黏土岩隧道常采用喷射水泥砂浆的方法进行初次支护,若支护与岩体黏结强度不足将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以水泥砂浆–黏土岩二元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界面的剪切和张拉试验,首先分析黏土岩初始含水率对二元体黏结强度的影响,然后根据二元体的宏观破坏模式和细观的孔隙特征,提出一种确定界面影响区厚度的方法,最后建立界面影响区模型,进行偏压状态下界面脱黏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1)张拉和剪切破坏时,砂浆–黏土岩二元体的破坏面均位于浇注界面附近的黏土岩中,该区域的力学性能较差,为二元体的界面影响区。(2)二元体界面抗剪刚度Ks和残余摩擦因数k与法向应力无关,随含水率增加而减低。(3)二元体浇注过程中浆液向黏土岩渗入和水泥凝结过程中水分向砂浆侧的迁移会引起黏土矿物的胀缩,在影响区内产生大量的初始微裂隙,根据这一特殊的孔隙特征,基于计算机层析扫描(CT)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影响区厚度进行无损伤识别。(4)本文提出的界面黏结模型,考虑了界面在法向和切向的黏结效应及切向的摩擦效应,可以准确地模拟二元体张拉及剪切破坏时的应力–位移关系。(5)当界面处于偏压状态时,砂浆–黏土岩界面的脱黏荷载随荷载与界面法线夹角的增大而较小,因此偏压隧道的支护结构更易脱黏,施工时宜采取加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砂浆–黏土岩二元体 界面影响 计算机层析扫描 黏结模型 含水率
原文传递
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永 宋西德 +2 位作者 叶彦辉 曾德慧 尤文忠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及其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移动窗口法分析得出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为林内4 m到林外12 m之间,宽度16 m,为渐变型界面,由此可将刺槐林—草地景观划分为3个... 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及其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移动窗口法分析得出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为林内4 m到林外12 m之间,宽度16 m,为渐变型界面,由此可将刺槐林—草地景观划分为3个区域:草地区、界面区和刺槐林区。经典统计分析表明,历经3个区域,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上随着水平距离梯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在界面区域土壤含水量变化最为显著。基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可将草地和林地区域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变化划分为4层,界面区域划分为3层。3个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基本一致的“高-低-高”规律,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4~5月中旬为土壤水分贮存期,6~7月中旬为土壤水分消耗期,8~10月中旬土壤水分恢复期。水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这种变化主要受植被类型、根系分布、降水资源再分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草地 景观界面 界面影响 移动窗口法
下载PDF
ZChSnSb11-6/20钢复合材料结合界面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淑君 王尧 +1 位作者 项丹 孟文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55-2560,共6页
针对巴氏合金与钢体组成的复合材料,提出并推导了结合界面影响因子λ计算公式。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有无镀锡层工艺处理ZCh Sn Sb11-6/20钢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结合界面影响因子λ关于巴氏合金比重ξ的数学关系式... 针对巴氏合金与钢体组成的复合材料,提出并推导了结合界面影响因子λ计算公式。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有无镀锡层工艺处理ZCh Sn Sb11-6/20钢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结合界面影响因子λ关于巴氏合金比重ξ的数学关系式。结果表明:无镀锡层处理的复合材料结合界面影响因子λ_1随巴氏合金比重ξ的增加而单调递减;而有镀锡层处理的复合材料λ_2与ξ的函数关系存在拐点ξ=0.597,即巴氏合金层存在最佳厚度,使巴氏合金与20钢的结合达到一种平衡,结合性能最佳。经验证,镀锡层工艺处理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而且当ξ=0.6时,其界面结合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Ch SN Sb11-6 结合界面 巴氏合金比重 界面影响因子 结合强度
原文传递
贵州人工草地-农田界面土壤水热耦合影响域动态变化研究
6
作者 王建立 郝俊 +3 位作者 杨丰 刘洪来 程巍 陈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3-309,共7页
通过对贵州人工草地-农田界面表层土壤(0~20cm)的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明确界面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利用水分和温度双因素耦合来判定界面影响域,探讨其季节性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四季分别为60.7%±0.3... 通过对贵州人工草地-农田界面表层土壤(0~20cm)的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明确界面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利用水分和温度双因素耦合来判定界面影响域,探讨其季节性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四季分别为60.7%±0.31,23.6%±0.20,19.7%±0.20和70.4%±0.19,均高于农田的34.5%±0.52,11.8%±0.23,10.0%±0.19和64.1%±0.13;土壤温度空间变化表现为夏秋季节草地低于农田,冬春季节草地高于农田;贵州农田-人工草地界面四季土壤水热耦合影响域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呈现为"窄-宽-窄"的规律;四季界面影响域宽度分别为25,28,34和29m。利用双因素耦合判定界面影响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因素判定造成的"偏向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农田 界面影响 移动窗口法 水热耦合
下载PDF
碳纤维热塑性树脂上浆剂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立果 杨常玲 +3 位作者 孙颖 姚莉丽 黄飞 吕永根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17年第6期20-24,29,共6页
研究一种适用于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的水性乳液上浆剂。考察了上浆剂的粒度、浸润性、贮存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上浆后碳纤维的毛丝率;并通过实验对上浆处理前后碳纤维表面形貌的观察和单丝界面剪切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一种适用于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的水性乳液上浆剂。考察了上浆剂的粒度、浸润性、贮存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上浆后碳纤维的毛丝率;并通过实验对上浆处理前后碳纤维表面形貌的观察和单丝界面剪切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聚氨酯质量分数为1%和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8%的上浆剂,粒径小、分散均匀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上浆处理后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从40.2 MPa提高到了51.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上浆剂 热塑性树脂 复合材料 界面影响
下载PDF
科技智库与影响对象的界面关系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王桂侠 万劲波 赵兰香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0-55,共6页
论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典型科技智库的基础上,梳理了科技智库及科技智库影响力的理论认识,构建了科技智库影响力界面模型,剖析了科技智库与影响对象的界面沟通机制和影响力发挥的外部条件,最后从创新能力、产出效率、产出效果、衍生效果... 论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典型科技智库的基础上,梳理了科技智库及科技智库影响力的理论认识,构建了科技智库影响力界面模型,剖析了科技智库与影响对象的界面沟通机制和影响力发挥的外部条件,最后从创新能力、产出效率、产出效果、衍生效果四方面提出科技智库影响力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智库 影响 影响界面模型
下载PDF
声空化场中球状泡团的结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睿 黄晨阳 +3 位作者 武耀蓉 胡静 莫润阳 王成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180,共12页
利用高速摄影机对驱动频率分别为28 kHz和40 kHz的超声空化场中距离水面约1/4波长范围内的球状气泡团的上浮生长和演化过程进行实验观察,分析了声软界面附近驻波场声压幅值变化对泡团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及泡团从球状向伞状和层状结构演... 利用高速摄影机对驱动频率分别为28 kHz和40 kHz的超声空化场中距离水面约1/4波长范围内的球状气泡团的上浮生长和演化过程进行实验观察,分析了声软界面附近驻波场声压幅值变化对泡团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及泡团从球状向伞状和层状结构演化的行为特征.为分析空化场中球状泡团生长演化机理,利用镜像原理构建了一个考虑边界(水-空气)影响的球状泡团模型,得到了修正的球状泡团内气泡动力学方程.利用等效势数值分析了两个频率下驱动声压幅值、气泡数密度、距离水面深度以及气泡平衡半径对球状泡团最佳稳定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状泡团的最佳稳定半径在1—2 mm的范围,且随着驱动声压幅值和气泡数密度的增大,球状泡团最佳稳定半径有减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驱动频率为40 kHz条件下的球状泡团稳定尺寸略小于驱动频率为28 kHz情形;在弱声场中若能形成气泡聚集,仍可观察到较小尺寸的球状泡团,但当声压低于某临界值,泡团将不能存在.理论分析与实验观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球状泡团的生长和结构稳定特性分析有助于理解声场和边界对气泡的行为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状泡团 空化结构 界面影响 稳定性
下载PDF
ZChSnSb11-6/20钢复合材料不同结合界面结合强度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尧 项丹 孟文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6,112,共7页
针对巴氏合金与钢体组成的复合材料,建立了不同结合界面(不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工件结合强度理论计算模型。以微小单元作为模型构建的基础,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其结合界面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场仿真模拟,得到了不同生产工艺条件... 针对巴氏合金与钢体组成的复合材料,建立了不同结合界面(不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工件结合强度理论计算模型。以微小单元作为模型构建的基础,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其结合界面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场仿真模拟,得到了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界面应力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三种结合界面下提出的理论计算公式与模拟计算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值在15%内。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不同结合界面和不同表面粗糙度的ZChSnSb11-6/20钢复合材料,得到了不同结合界面许用结合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表面粗糙度,其结合强度随结合界面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圆弧面(B型)和截球面(C型)两种结合界面的结合强度值较接近,差值在2MPa之内;光面(A型)结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最小,约为B型、C型两种结合界面结合强度的60%。通过对比分析,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了模型评价,得到了模型评价对照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ChSnSb11-6钢 复合材料 结合界面 界面影响因子 结合强度
下载PDF
界面上应力波传播规律的动态光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尹航 杨国标 +3 位作者 池瑛斌 李松刚 张林春 曾伟明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1,共7页
采用动态光弹性方法,对应力波在杆-杆和板-板双材料连接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传播规律展开研究.通过对双材料粘接模型施加冲击载荷作用,采集和分析等差线条纹,计算出最大剪应力值.对于两种试验模型应力波在界面上都以透射为主,对应力波的... 采用动态光弹性方法,对应力波在杆-杆和板-板双材料连接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传播规律展开研究.通过对双材料粘接模型施加冲击载荷作用,采集和分析等差线条纹,计算出最大剪应力值.对于两种试验模型应力波在界面上都以透射为主,对应力波的阻隔作用不明显,这与接触式界面对应力波有较强的阻隔作用有较大区别,在应用界面减弱应力波的作用时应注意区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并由此证明采用动态光弹性法研究应力波在界面上传播规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弹性 应力波理论 界面影响 传播规律
下载PDF
华北农牧交错带农田-草地景观土壤速效氮界面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尧 刘利 林长存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2-1226,共5页
利用非线性回归的生态界面测试分析法(BEDA),对华北农牧交错带农田-草地景观土壤的速效氮界面在生长季(5-9月)的时空动态进行分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植被恢复为主的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农田-草地边界的土壤速效氮... 利用非线性回归的生态界面测试分析法(BEDA),对华北农牧交错带农田-草地景观土壤的速效氮界面在生长季(5-9月)的时空动态进行分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植被恢复为主的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农田-草地边界的土壤速效氮生态界面位于草地内。在少雨的5月,农田-草地的边界影响域最小,仅为37.5m;而在雨水较为丰沛的8月,边界影响域最大,为57.5m。相对于少雨期,丰雨期的速效氮生态界面会更靠近草地内部。速效氮素在农田-草地界面上表现出地表生态流季节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田-草地界面 界面影响 速效氮
下载PDF
不同工程材料与黏土界面作用试验研究
13
作者 魏军扬 《山西建筑》 2022年第4期108-110,共3页
不同工程材料与工程常用黏土界面抗剪摩擦强度特性指标在工程中非常关键,对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影响较大。分别选择混凝土、硬塑料板、不锈钢板三种工程常用材料与工程常用黏土进行室内剪切试验来研究其界面作用特性。得到了三种工程材料... 不同工程材料与工程常用黏土界面抗剪摩擦强度特性指标在工程中非常关键,对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影响较大。分别选择混凝土、硬塑料板、不锈钢板三种工程常用材料与工程常用黏土进行室内剪切试验来研究其界面作用特性。得到了三种工程材料与工程常用黏土界面抗剪摩擦强度与法向应力的关系,同时进行分析对比论述,对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给出一定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硬塑料板 不锈钢板 剪切试验 界面影响
下载PDF
复合驱油体系油水界面张力测试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栾和鑫 陈权生 +4 位作者 彭健 代学成 杨莲育 徐崇军 廖元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6-711,共6页
为了规范行业标准SY/T 5370—2018《表面及界面张力方法》中非牛顿流体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对影响复合驱油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因素如:温度、转速、非牛顿流体浓度及相对分子质量、测试时间以及表面活性剂浓度进行了规范:温度选用目标... 为了规范行业标准SY/T 5370—2018《表面及界面张力方法》中非牛顿流体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对影响复合驱油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因素如:温度、转速、非牛顿流体浓度及相对分子质量、测试时间以及表面活性剂浓度进行了规范:温度选用目标油藏温度;转速选用使仪器成像清晰的转速,建议使用(5000数6000)r/min;聚合物用量为0.1%,根据目标油藏储层物性选用适当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但仲裁或抽检时建议使用1000万数1500万聚合物。界面张力取值选用不同时间下的平衡界面张力,回缩或拉断体系选取重复测试3次拉断前界面张力数据取值。二元体系中表面表面活性剂评价时选用体系为0.2%表面活性剂+0.1%聚合物,三元体系中表面活性剂评价是选用体系为1.2%碱+0.1%表面活性剂+0.15%聚合物和0.6%碱+0.3%表面活性剂+0.15%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 界面张力影响因素 行业标准 技术规范
下载PDF
镁铝合金层状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制备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黎小辉 孙炜翔 +1 位作者 李晓沛 陈天来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3年第4期636-642,共7页
阐述了镁铝合金层状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和研究现状,介绍了轧制复合、挤压复合和爆炸复合3种常用的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列举了几种具体的镁铝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组成成分,分析了界面特征及界面温度对镁铝复合板的微观结构的影响机制和... 阐述了镁铝合金层状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和研究现状,介绍了轧制复合、挤压复合和爆炸复合3种常用的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列举了几种具体的镁铝金属层状复合板的组成成分,分析了界面特征及界面温度对镁铝复合板的微观结构的影响机制和性能变化规律,为镁铝合金层状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层状复合板 拉伸性能 制备工艺 界面影响
下载PDF
水下爆破工程中炸药药量的修正计算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晓强 周方毅 +1 位作者 张可玉 詹发民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在水下爆破工程中,所用药量一般是按照库尔公式来进行计算的。在爆炸过程中自由水面和水底面对爆炸作用会产生界面影响,为此提出了水下爆炸受到界面影响的药量修正系数Ki(i=1、2、3)的概念,以便在水下爆破施工中合理方便地确定实际药量。
关键词 水下爆破 界面影响 冲击波 药量修正系数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石墨烯/碳化硅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湛家铭 姚小虎 李旺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5-140,共6页
为揭示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破坏机理,对石墨烯/碳化硅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与碳化硅接触的界面结构会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相较于纯碳化硅,石墨烯/碳化硅复合材料在拉伸时,损伤更... 为揭示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破坏机理,对石墨烯/碳化硅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与碳化硅接触的界面结构会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相较于纯碳化硅,石墨烯/碳化硅复合材料在拉伸时,损伤更容易在界面处成核并生长;当石墨烯与碳化硅通过不同界面接触时,石墨烯与基底之间的不同相互作用使复合材料有不同的力学性能,相较于石墨烯直接与碳化硅的C表面接触,当石墨烯与Si原子接触时复合材料有更高的强度和失效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石墨烯 单轴拉伸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界面影响
下载PDF
Analysis of drop deformation dynamics in turbulent flow 被引量:1
18
作者 Stephanie Nachtigall Daniel Zedel Matthias Kraum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64-277,共14页
Drop breakage and coalescence influence the particle formation in liquid-liquid dispersion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whole dispersion process, single drops where coalescence processes can be ... Drop breakage and coalescence influence the particle formation in liquid-liquid dispersion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whole dispersion process, single drops where coalescence processes can be neglected were analyzed in this work. Drops passing the turbulent vicinity of a single stirrer blade were investi- gated by high-speed imaging. In order to gain a statistically relevant amount of drops passing the area of interest and corresponding breakage events, at least 1600 droplets were considered for each parameter set of this work. A specially developed fully automatic image analysis based on Matlab was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sulting high amount of image data. This allowed the elimination of the time-consuming manual analysis and further- more, allowed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drops' behavior. Different deformation parameters were consid- ered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drop deformation dynamics properly. Regarding the ratio of both main particle axes (0axes), which was therefore approximated through an ellipse, allowed the determination of very small de- viations from the spherical shape. The perimeter of the particle (0peri) was used for the description of highly de- formed shapes. In this work the results of a higher viscosity paraffin oil (ηd =127 mPa. s) and a low viscosity solvent (petroleum, ηd = 1.7 mPa-s) are presented with and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SDS to the continuous water phase. Al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oscillation but also deformation times underlie a wide spreading. Drop deformat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not only with increasing droplet viscosity, but also with decreasing interfacial tension. Highly deformed particles of one droplet species were more likely to break than more or less spherical particles. As droplet fragmentation results from a variety of different macro-scale de- formed particles, it is not assumed that a critical deformation value must be reached for the fragmentation pro- cess to occur. Especially for highly deformed particles thin particle filaments are assumed to induce the breakage process and, therefore,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eparation of d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p deformation Drop breakage Liquid-liquid system Turbulent mixing Image analysis High-speed imaging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interface propagation-based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method during solid-liquid transi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ZHOU Tian MA Xiao-yi +1 位作者 LIU Xu LI Y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041-2055,共15页
The recently proposed interface propagation-based method has shown its advantages in obtain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during solid-liquid transition over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However, i... The recently proposed interface propagation-based method has shown its advantages in obtain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during solid-liquid transition over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However, in previous investigation, the analysis on the measurement error was qualitative and only focused on the total effects on the measurement without decoupl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for the interface propagation-based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namely model simplification, subcooling and natural convection, along with their impact on the measurement proces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 results.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were provided in terms of moving curves of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and the predicted value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mpact of simplified model was strongly dependent on Stefan number of the melting process. The degree of subcooling would lead to underestimated values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prediction. The natural convection would intensify the heat transfer rate in the liquid region, thereby overestimating the obtained result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Corre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guidelines are provided. The relative errors are limited in ±1.5%,±3%and ±2% corresponding to the impact of simplified model, subcooling and natural convection,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change material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influencing factor interface propagation-based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reeze-Drying
20
作者 涂伟萍 陈孟林 +1 位作者 杨卓如 陈焕钦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Based on the experiments on freeze-drying carrot and potato slabs, the effects of some parameters, such as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the freeze-drying process are examined. A simple model of freeze-drying i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s on freeze-drying carrot and potato slabs, the effects of some parameters, such as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the freeze-drying process are examined. A simple model of freeze-drying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drying time and the mass variations of materials during the dry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ose calculated by th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E-DRYING MODEL heat and mass transf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