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与铜钎焊接头的界面微观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凤春 何鹏 +1 位作者 曹健 冯吉才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0-84,共5页
对石墨与铜采用非晶态TiZrNiCu钎料进行了真空钎焊。采用光学显微镜(OM OLMPUS)、扫描电镜(SEM,S-4700)、电子探针(EPMA,JXA8600)等分析手段对接头的界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钎缝中主要是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相,如Cu-Ti,Cu-... 对石墨与铜采用非晶态TiZrNiCu钎料进行了真空钎焊。采用光学显微镜(OM OLMPUS)、扫描电镜(SEM,S-4700)、电子探针(EPMA,JXA8600)等分析手段对接头的界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钎缝中主要是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相,如Cu-Ti,Cu-Zr,Ni-Ti系等,裂纹易产生于焊缝中尺寸较大的一个金属间化合物相上,Cu基固溶体的存在可以阻碍或延缓裂纹的扩展,对提高接头性能有利。在该实验条件下在950℃/15min工艺参数下获得的接头的电阻率低于5 mΩ,平均电阻为3.3mΩ,接头的抗剪强度为16.34MPa满足该接头作为换向器接头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TiZrNiCu 界面微观组织
下载PDF
激光能量与回流对直角型Au/Sn-3.0Ag-0.5Cu/Au焊点界面微观组织和可靠性的影响
2
作者 刘芬霞 岳武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0,共5页
利用激光喷射锡球键合(LJSBB)技术,通过设置不同的激光能量和回流次数,并采用微焊点横截面试样和SEM/EDX以及热冲击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激光能量和回流次数对直角型Au/Sn-3.0Ag-0.5Cu/Au微焊点初始界面微观组织和热冲击性能的影响.结... 利用激光喷射锡球键合(LJSBB)技术,通过设置不同的激光能量和回流次数,并采用微焊点横截面试样和SEM/EDX以及热冲击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激光能量和回流次数对直角型Au/Sn-3.0Ag-0.5Cu/Au微焊点初始界面微观组织和热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能量和回流可以显著影响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态和分布,随着能量增加,远离Au层弥散分布的细小近棒状AuSn4转变为粗大的针状或层状组织;再次回流后,在微焊点温度梯度较大的尖角处容易形成层状AuSn4相,而在焊点基体内部的界面附近形成粗大的针状AuSn4相;较低能量条件下键合后的微焊点焊盘上残留的Au层为热循环过程中IMC相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Au原子,导致界面组织粗大并出现微裂纹,进而削弱抗热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喷射锡球键合 激光特性 直角型微焊点 界面微观组织 可靠性
下载PDF
磁场对液态铝和固态铁界面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韩逸 班春燕 +2 位作者 巴启先 王书晗 崔建忠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955-2960,共6页
研究了直流磁场、交流磁场对液态铝和固态铁界面微观组织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其扩散层内生成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直流磁场和交流磁场作用下,固态铁界面内形成的扩散层厚度均比无磁场时小;在交流磁... 研究了直流磁场、交流磁场对液态铝和固态铁界面微观组织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其扩散层内生成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直流磁场和交流磁场作用下,固态铁界面内形成的扩散层厚度均比无磁场时小;在交流磁场作用下,液态铝和固态铁的界面变得凹凸不平;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直流磁场抑制了铝原子和铁原子之间的扩散,交流磁场则促进了扩散;无磁场时固态铁内扩散层中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由FeAl3和Fe2Al5组成,直流磁场条件下只有Fe2Al5生成,交流磁场作用下由Fe2Al5和Fe4Al13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影响 液态铝 金属间化合物 界面微观组织 固态铁
原文传递
等通道转角挤压制备7075Al/AZ31复合板界面组织及结合强度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广笑 王红霞 +2 位作者 周斌 刘一鸣 王斌兵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9,共7页
在573 K,通过等通道转角挤压成功制备了7075Al/AZ31复合板,并采用SEM、EDS、XRD和剪切实验研究了挤压道次及退火温度对复合板界面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剪切断裂面的组成。结果表明:1道次等通道转角挤压制备的复合板界面处形成厚度为20μ... 在573 K,通过等通道转角挤压成功制备了7075Al/AZ31复合板,并采用SEM、EDS、XRD和剪切实验研究了挤压道次及退火温度对复合板界面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剪切断裂面的组成。结果表明:1道次等通道转角挤压制备的复合板界面处形成厚度为20μm均匀致密的扩散层,由Al_3Mg_2相和Mg_(17)Al_(12)相组成,Al_3Mg_2相层厚(17μm)是Mg_(17)Al_(12)相层厚(3μm)的5.6倍。2道次等通道挤压后,扩散层厚度无变化,但是出现了裂纹,剪切强度大幅下降,剪切断裂面发生在Al_3Mg_2相层。复合板界面层在473 K退火,扩散层厚度无变化,裂纹无改善,剪切强度略有提高;573 K退火,复合板扩散层中的Al_3Mg_2相层和β-Mg_(17)Al_(12)相层均急剧增厚,微裂纹被焊合,剪切强度均大幅下降。在相同处理状态下,1道次ECAP复合板剪切强度均高于2道次ECAP复合板,473 K退火处理后,强度高出30.11%。573 K退火处理后,强度高出12.4%。故利用等通道转角挤压法制备7075Al/AZ31复合板,1道次比较合适,扩散层退火温度不宜超过47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等通道转角挤压 界面微观组织 结合强度
下载PDF
TA1/Q235R爆炸焊接复合板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姜超 龙伟民 +3 位作者 钟素娟 樊喜刚 廖志谦 魏永强 《电焊机》 2023年第11期65-70,共6页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扫描仪(EDS)等分析方法,结合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TA1/Q235R爆炸焊接复合板的界面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A1/Q235R在爆炸焊接后形成了规律的波状结合界面以及不均匀的漩涡状组织。漩涡组织主要由TiFe、...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扫描仪(EDS)等分析方法,结合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TA1/Q235R爆炸焊接复合板的界面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A1/Q235R在爆炸焊接后形成了规律的波状结合界面以及不均匀的漩涡状组织。漩涡组织主要由TiFe、TiFe2等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组成,漩涡组织中裂纹、夹杂物、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等缺陷导致界面的破坏易沿波形轨迹发生;钛/钢界面拉伸剪切强度达194 MPa,复合板的最大抗拉强度为440 MPa;拉剪断口表现为以脆性断口为主的混合断裂特征,断口特征表明漩涡组织中金属熔化层对钢侧的结合强度高于钛侧。板材拉伸断口为韧性断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钛/钢复合板 界面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断裂特征
下载PDF
成型工艺对钨基复合材料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51-355,共5页
采用三种成型工艺制备钨/铜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观察和分析了工艺对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组织的影响,以及界面元素扩散情况,并对铜母材与复合材料进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成型工艺对钨/铜复合材料的... 采用三种成型工艺制备钨/铜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观察和分析了工艺对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组织的影响,以及界面元素扩散情况,并对铜母材与复合材料进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成型工艺对钨/铜复合材料的质量影响较大。结果表明,爆炸焊接过程中W与Cu两种元素未发生元素扩散,从而避免了脆性相的产生。因此,特征波形界面、熔化块仅存于漩涡和界面,无元素扩散,是钨与铜形成焊接的条件。室温拉伸试验结果显示,与铜母材相比,钨/铜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与铜母材接近,屈服强度高约8.3%,伸长率降低约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复合材料 界面微观组织 拉伸强度 爆炸焊接
下载PDF
焊丝成分对铝/钢电弧辅助激光熔钎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晓全 樊丁 黄健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50-154,共5页
采用电弧辅助激光熔钎焊方法实现了铝合金与镀锌钢的对接焊,并在焊接过程中通过填充Al-Mg、Al-Cu及Al-Si焊丝对接头的焊缝及界面进行微观组织调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电子探针(Electron probe mic... 采用电弧辅助激光熔钎焊方法实现了铝合金与镀锌钢的对接焊,并在焊接过程中通过填充Al-Mg、Al-Cu及Al-Si焊丝对接头的焊缝及界面进行微观组织调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电子探针(Electron probe micro analyzer,EPMA)对填充不同焊丝的焊缝及Al/Fe界面处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与物相分析,对接头进行了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并讨论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及其对接头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Al-Mg、Al-Cu焊丝的接头在界面处生成了Fe_(2)Al_(5)和Fe_(4)Al_(13)两种金属间化合物,而填充Al-Si焊丝时界面处生成了Al_(8)Fe_(2)Si和Fe_(4)Al_(13)。填充Al-Si焊丝的接头可获得最大抗拉强度176 MPa,接头断裂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塑性变形阶段。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并非影响接头失效的决定性因素,而Fe_(2)Al_(5)自身裂纹和界面处不同相的晶格匹配决定了接头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镀锌钢 电弧辅助激光熔钎焊 界面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钎料合金对钎焊金刚石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光祖 崔仲鸣 冯常财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1年第1期7-11,共5页
在钎焊金刚石工具制造过程中,金刚石/钎料/基体之间的界面反应产物和微观结构决定了钎料钎焊金刚石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因此,对界面反应产物及组织微观结构进行研究,进而探讨钎焊工艺的优化十分重要。文章对钎料与基体界面显微组织形... 在钎焊金刚石工具制造过程中,金刚石/钎料/基体之间的界面反应产物和微观结构决定了钎料钎焊金刚石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因此,对界面反应产物及组织微观结构进行研究,进而探讨钎焊工艺的优化十分重要。文章对钎料与基体界面显微组织形貌,高频感应钎焊界面微观,钎焊层的微观组织,钎焊金刚石微结构,钎焊接头界面组织,激光钎焊界面微结构等进行了阐述,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料合金 钎焊金刚石 界面微观组织结构 金刚石工具
下载PDF
变形温度对不锈钢复合近界面特征和协调变形的影响
9
作者 帅美荣 郭星星 +3 位作者 王辉绵 张宇航 王建梅 李海斌 《重型机械》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为适应混凝土结构以提高建筑物长寿命要求,迫切需要制备一种具有耐蚀性、耐候性的建筑用材。不锈钢/碳钢复合材料完全满足复杂腐蚀环境的苛刻要求,还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成本。本文基于Gleeble-3800热模拟机对不锈钢/碳钢复合材料进行高温... 为适应混凝土结构以提高建筑物长寿命要求,迫切需要制备一种具有耐蚀性、耐候性的建筑用材。不锈钢/碳钢复合材料完全满足复杂腐蚀环境的苛刻要求,还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成本。本文基于Gleeble-3800热模拟机对不锈钢/碳钢复合材料进行高温压缩实验,研究温度950~1150℃,应变速率0.1 s^(-1)、1 s^(-1)条件下近界面微观组织演变规律、近界面孔洞及过渡层特征;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双金属变形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应变速率为1 s^(-1),温度为1100℃,近界面不锈钢侧和碳钢侧晶粒计算平均尺寸分别为11.38μm和13.54μm,再结晶晶粒体积分数分别为31.2%和39.3%;界面两侧晶粒发生动态再结晶比例相当,协调变形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变形温度 界面微观组织 孔洞分布 协调变形
下载PDF
倒装LED回流焊接头组织的抗高温时效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洪林 刘洋 +3 位作者 孔祥瑞 孙凤莲 袁长安 张国旗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96,133,共4页
以SAC305锡膏为钎料,通过回流焊实现了倒装LED与Cu/Ag、Cu/Ni/Au基板的互连.研究了两种接头界面微观组织在高温时效条件下的演变行为.结果表明,接头两侧界面组织间存在相互影响.Cu/Ni/Au基板中的Au在回流焊过程中溶解至体钎料内,对芯片... 以SAC305锡膏为钎料,通过回流焊实现了倒装LED与Cu/Ag、Cu/Ni/Au基板的互连.研究了两种接头界面微观组织在高温时效条件下的演变行为.结果表明,接头两侧界面组织间存在相互影响.Cu/Ni/Au基板中的Au在回流焊过程中溶解至体钎料内,对芯片侧Au-Sn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起到抑制效果.芯片侧Au-Sn金属间化合物的快速生长降低了体钎料中Sn的相对浓度,从而使体钎料中有利于基板侧IMC生长组元的相对浓度得到提升,促进基板侧IMC生长.相比较而言,在Cu/Ag基板上的回流焊试样抗高温时效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装LED 回流焊 高温时效 界面微观组织
下载PDF
高熵合金(CoCrFeMnNi)/铜真空扩散连接的界面行为及接头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玉林 罗永春 +2 位作者 赵丹 张国庆 康龙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1,共8页
用固态扩散方法实现了CoCrFeMnNi高熵合金与铜在温度750~850℃下的良好连接,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EDS)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及拉伸试验研究扩散反应温度对其界面反应行为... 用固态扩散方法实现了CoCrFeMnNi高熵合金与铜在温度750~850℃下的良好连接,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EDS)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及拉伸试验研究扩散反应温度对其界面反应行为和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菲克扩散第二定律计算和分析Cu原子在高熵合金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Cu在高熵合金一侧的扩散速率大于高熵合金组元在Cu侧的扩散,随温度增加,高熵合金组元向Cu侧扩散时其在扩散区内原子浓度分布降低的程度按Mn>Cr>Fe>Co>Ni的顺序依次减小。理论计算表明,Cu在高熵合金中的平均扩散系数明显小于铜在不锈钢中的平均扩散系数。经扩散反应后,Cu/高熵合金界面附近均可形成FCC型固溶体组织的反应层,无金属间化合物产生。所有扩散连接接头拉伸后其断裂均发生在远离界面的铜侧,随扩散焊温度升高,其抗拉强度和应变有所降低,其中750℃时铜的抗拉强度与应变分别达到最大值224MPa和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固态扩散焊 CoCrFeMnNi高熵合金/铜 界面行为和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TA2/316L爆炸复合板界面分析
12
作者 张奕男 张航永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2013年第4期58-60,共3页
通过对TA2/316L金属爆炸焊接复合板的结合界面进行金相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SEM)等的测试,依据测试结果研究了界面的力学性能、界面微观组织、界面应力消除工艺。研究结果对爆炸工艺的制定具有较科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爆炸复合 界面微观组织 扩散
下载PDF
激光自蔓延连接CFRTP/铝接头微观形貌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健 刘双宇 张福隆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为了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TP)与金属的高效焊接,采用激光诱导Al-Ti-C粉末中间层自蔓延反应的方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进行了异种连接实验,分析了中间层自蔓延反应形成焊缝的反应机理、CFRTP/铝连接接头的微观界面和形成机理。结果表... 为了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TP)与金属的高效焊接,采用激光诱导Al-Ti-C粉末中间层自蔓延反应的方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进行了异种连接实验,分析了中间层自蔓延反应形成焊缝的反应机理、CFRTP/铝连接接头的微观界面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激光照射使中间层温度升高至933K左右时自蔓延反应开始进行,铝元素熔化并包裹住固态Ti发生反应,生成Ti-Al系化合物,在高温下化合物继续和Ti元素反应生成TiC并释放热量;同时,单质Ti与C也发生反应生成TiC并释放热量,反应产生的热量继续维持下一层面的反应,直至整个中间层反应结束形成良好的"焊缝";这些热量使得中间层左右两侧母材发生微融再次挤压成型形成质量良好的连接接头。激光诱导Al-Ti-C中间层自蔓延高温合成连接方法可以实现CFRTP/铝的高质量连接,对实现交通工具结构轻量化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 自蔓延连接 形成机理 微观界面组织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s and interfacial quality of diffusion bonded TC21 titanium alloy joints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会杰 冯秀丽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8-64,共7页
Diffusion bonding of TC21 titanium alloy was carried out at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780 ℃ to 980 ℃ for 5-90 min.The interfacial bonding ratio,deformation ratio,microstructures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diffusion bon... Diffusion bonding of TC21 titanium alloy was carried out at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780 ℃ to 980 ℃ for 5-90 min.The interfacial bonding ratio,deformation ratio,microstructures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diffusion bonded joint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show that joints with high bonding quality can be obtained when bonded at 880 ℃ for 15?30 min.The microhardne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bonding temperature,while it has a peak value(HV367) when bonding time is prolonged up to 90 min.Fully equiaxed microstructures,bi-modal microstructures and fully lamellar micro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when bonded in temperature range of 780-880 ℃,at 930 ℃ or 980 ℃,respectively.The volume fraction of α phase first increases and achieves the maximum when bonded at 880 ℃ for 60 min,and then desc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21 titanium alloy diffusion bonding MICROSTRUCTURE interfacial quality
下载PDF
新型金刚石磨边轮的性能研究
15
作者 段端志 马若飞 +2 位作者 赵海洋 王桃章 邓竹君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12-16,共5页
采用Cu-Sn-Ti合金钎料对金刚石磨粒进行真空预钎焊处理,使用预钎焊金刚石磨粒并采用新型生产工艺制作了新型金刚石磨边轮,并进行常规金刚石磨边轮和新型金刚石磨边轮的对比加工性能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预钎焊磨粒的界面微观组织结... 采用Cu-Sn-Ti合金钎料对金刚石磨粒进行真空预钎焊处理,使用预钎焊金刚石磨粒并采用新型生产工艺制作了新型金刚石磨边轮,并进行常规金刚石磨边轮和新型金刚石磨边轮的对比加工性能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预钎焊磨粒的界面微观组织结构,通过三点抗弯强度测试分析了节块的抗弯强度。结果表明:预钎焊金刚石磨粒表面生成了碳化物,预钎焊金刚石形成了金刚石→碳化物→钎料金属的组织结构;当金刚石浓度为10%~50%时,预钎焊金刚石节块的抗弯强度均高于常规金刚石节块;新型金刚石磨边轮的加工性能明显优于常规金刚石磨边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钎焊金刚石 界面微观组织结构 抗弯强度 金刚石磨边轮
下载PDF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extruded 7090/SiC_p composite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武华 安佰玲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9期2080-2086,共7页
The ultra high strength SiC particles (SiCp) reinforced Al-10%Zn-3.6%Mg-1.8%Cu-0.36%Zr-0.15% Ni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spray co-deposition. Microstructures of the extruded and different heat-treated bars were ana... The ultra high strength SiC particles (SiCp) reinforced Al-10%Zn-3.6%Mg-1.8%Cu-0.36%Zr-0.15% Ni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spray co-deposition. Microstructures of the extruded and different heat-treated bars were analy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 (EDS). Grain size of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by two-stage solution is smaller than that by single-stage solution. After single-stage solution aging treatment, fine precipitates of both η and AlZnMgCu-rich phase can be found both intragranularly and intergranularly. While after the two-stage solution, an amorphous Si-Cu-Al-O (5 nm) layer appears at the interface. The addition of Ni and Zr modif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two-stage solution and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he 7090/SiCp composite grain size. Heat treatm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composite. The fracture toughness first decreases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elongation of the ag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matrix composite spray co-deposition heat treatment solid solution AGING microstructure INTERFACE fracture toughness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i content on interface reaction of iron-based hot-dip aluminizing on Fe sheet 被引量:1
17
作者 PENG Hao-ping MA Ming +4 位作者 XI Shi-heng LIU Ya LEI Yun SU Wei SU Xu-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3581-3591,共11页
Based on the diffusion channel,the influence of Si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iron-based hot-dip Al-χSi coating was analyzed(χ=0,1.5 wt%,3.0 wt% and 7.0 w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Based on the diffusion channel,the influence of Si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iron-based hot-dip Al-χSi coating was analyzed(χ=0,1.5 wt%,3.0 wt% and 7.0 w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i makes the reaction interface change from the lingual-tooth interface of hot-dip Al to the flat interface of hot-dip Al-Si.It also reduces the thickness of the alloy layer in the coating,especially the Fe_(2)Al_(5) layer.When the Si content is 1.5 wt%or 3.0 wt%,the diffusion channel crosses the conjugate line of the two-phase region(FeAl_(3)+liquid phase)into the FeAl_(3) single-phase region,and then moves to the region with higher Si content.Next,the diffusion channel cuts off the conjugate line of FeAl_(3)phase,τ_(1)/τ_(9) phase,and Fe_(2)Al_(5)phase,which promotes the form ofτ_(1)/τ_(9) phase.The formedτ_(1)/τ_(9) phase inhibits the diffusion between Fe and Al atoms.When the Si content is 7.0 wt%,the diffusion channel passes through the two-phase region(liquid phase+τ_(5))and enters theτ_(5) single-phase region.The form ofτ_(5) single-phase region has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interatomic diffusion of Fe and Al,thereby reduc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coating,especially the Fe_(2)Al_(5)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dip Al-Si diffusion channel interface reac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COATING
下载PDF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and tensile strength for friction welded joints of AA-7005 aluminum alloy 被引量:1
18
作者 Seyyed Mostafa Tahsini Ayyub Halvaee Hamed Khosrav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839-1846,共8页
Similar friction welded joints of AA-7005 aluminum rods were fabricated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friction pressure(1.0, 1.5 and 2.0 MPa) and friction time(10, 15 and 20 s). Interfacia... Similar friction welded joints of AA-7005 aluminum rods were fabricated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friction pressure(1.0, 1.5 and 2.0 MPa) and friction time(10, 15 and 20 s).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t the joint interface were evaluated vi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quipp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EDS), and optical microscopy(OM).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reveal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phases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which cannot be extruded from the interface. Theses phases influence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resultant joints. From the tensile characteristics viewpoint, the greatest tensile strength value of 365 MPa is obtained at 1.5 MPa and 15 s. Finally, the role of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n tensile strength of resultant joint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welding AA-7005 aluminum alloy MICROSTRUCTURE INTERMETALLICS tensile strength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