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桩土界面摩阻力的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桥敏 胡卫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6年第3期482-485,共4页
未考虑桩土界面摩阻力的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值与实测误差不小,荷载传递法、桩间土竖向位移模式等方法虽然能考虑该摩阻力,却无法体现上部荷载对摩阻力的影响.为此,基于Berrum公式计算桩侧摩阻力假定,考虑了上部荷载引起的桩间土附加... 未考虑桩土界面摩阻力的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值与实测误差不小,荷载传递法、桩间土竖向位移模式等方法虽然能考虑该摩阻力,却无法体现上部荷载对摩阻力的影响.为此,基于Berrum公式计算桩侧摩阻力假定,考虑了上部荷载引起的桩间土附加应力沿深度的变化和桩间土粘聚力对桩侧摩阻力的影响,推导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区沉降计算公式,以现场测试与模型试验共同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G桩复合地基 桩土界面摩阻力 荷载水平 沉降计算
下载PDF
土工格栅筋土界面摩阻力分布拉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129,共5页
通过土工格栅拉拔试验对筋土界面摩阻力横向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千分表测试土工格栅不同位置处的位移,将位移转换成土工格栅应变,根据格栅的抗拉弹性模量得到土工格栅不同位置处的筋土界面摩阻力。试验结果表明:筋土界面摩阻力的峰值出... 通过土工格栅拉拔试验对筋土界面摩阻力横向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千分表测试土工格栅不同位置处的位移,将位移转换成土工格栅应变,根据格栅的抗拉弹性模量得到土工格栅不同位置处的筋土界面摩阻力。试验结果表明:筋土界面摩阻力的峰值出现在土工格栅的横肋处,并沿横肋向两侧逐渐减小;对于单向土工格栅,格栅横肋不仅能够提供筋土界面摩阻力,而且能通过嵌锁作用限制土体的变形,能显著提升土工格栅的加筋效果;土工格栅前半段的筋土界面摩阻力先得到发挥,然后后半段的筋土界面摩阻力逐渐得到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拔试验 筋土界面摩阻力 土工格栅 拉拔力
下载PDF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界面渐进拉拔行为的理论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萍 赖丰文 陈福全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6年第4期74-80,共7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工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边坡和挡墙等实际工程中。筋土界面的界面摩阻力是设计中的关键考虑因素。文中主要分析加筋土界面拉拔状态下的渐进破坏行为,将拉拔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纯弹性阶段,界面的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工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边坡和挡墙等实际工程中。筋土界面的界面摩阻力是设计中的关键考虑因素。文中主要分析加筋土界面拉拔状态下的渐进破坏行为,将拉拔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纯弹性阶段,界面的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呈弹性关系;弹—塑性阶段,通过一个临界点划分弹性区和塑性区;完全塑性阶段。并且给出了各个阶段的拉力、位移和剪应力的解析解。最后通过两组拉拔试验结果与解析计算的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对筋土界面摩阻力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深入地分析了加筋长度、筋材的弹性模量、剪切刚度和塑性区间长度等因素对加筋土界面的渐进拉拔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 拉拔 渐进破坏 解析解 界面摩阻力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桩承加筋路堤分析方法
4
作者 高钰 王金昌 鄢露秋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7期132-136,共5页
为快速求解桩承加筋路堤力学响应问题进而评价其路用性能,引入状态空间法,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将加筋垫层视作弹性地基上的欧拉直梁,建立考虑接触界面水平摩阻和非均匀刚度地基的解析模型,将位移和内力同时作为状态向量建立状态方程,求... 为快速求解桩承加筋路堤力学响应问题进而评价其路用性能,引入状态空间法,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将加筋垫层视作弹性地基上的欧拉直梁,建立考虑接触界面水平摩阻和非均匀刚度地基的解析模型,将位移和内力同时作为状态向量建立状态方程,求得任意竖向荷载下桩承加筋路堤解析模型的内力和变形。通过与已有文献、有限元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解析结果。参数分析表明,垫层厚度的变化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大于垫层模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大使得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充分发挥,但导致桩土差异沉降变大;适当增加垫层厚度,提高垫层模量可以有效地降低路堤沉降,改善桩土应力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加筋路堤 状态空间法 Euler-Bernoulli梁理论 界面摩阻力 非均匀刚度地基
下载PDF
基坑土钉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建龙 何家柱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41,共3页
通过对某基坑土钉内力及土体位移的现场测试 ,分析了土钉支护的内力分布规律和土体位移特征 ,研究了基坑土钉支护的工作性能 。
关键词 基坑 土钉 支护 变形 抗拔试验 界面摩阻力 位移
下载PDF
高喷插芯组合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任连伟 柴华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83-192,共10页
高喷插芯组合桩(简称JPP)是由高压旋喷桩和预应力混凝土芯桩构成的一种新型组合桩。依据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对高喷插芯组合桩不同组合形式、水泥土厚度、水泥土弹性模量、刚度系数比等影响承载机理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不同影响因素... 高喷插芯组合桩(简称JPP)是由高压旋喷桩和预应力混凝土芯桩构成的一种新型组合桩。依据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对高喷插芯组合桩不同组合形式、水泥土厚度、水泥土弹性模量、刚度系数比等影响承载机理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不同影响因素对芯桩和水泥土轴力、第一、二界面的摩阻力的分布规律上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实际工程施工中宜采用分段组合形式;水泥土厚度的增加对提高JPP桩承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也不宜过厚,不宜大于芯桩的半径;水泥土弹性模量对竖向承载特性影响较小但水泥土强度要满足构造要求;刚度系数比不宜过小,不宜小于100,才能达到水泥土与芯桩变形协调,才能达到JPP桩提高承载力和减小沉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JPP桩 承载特性 影响因素 轴力分布 界面摩阻力分布
下载PDF
土工格栅与砂土相互作用机制的拉拔试验研究 被引量:57
7
作者 徐超 廖星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3-428,共6页
筋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是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应用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室内拉拔试验,研究了土工格栅与砂土相互作用机制和格栅几何特征对拉拔阻力的影响。初步揭示了格栅横肋和纵肋在拉拔模式下的作用机制和格栅网格刚度对拉拔阻... 筋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是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应用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室内拉拔试验,研究了土工格栅与砂土相互作用机制和格栅几何特征对拉拔阻力的影响。初步揭示了格栅横肋和纵肋在拉拔模式下的作用机制和格栅网格刚度对拉拔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拔位移较小时,纵肋摩阻力和横肋被动阻力几乎同步增长;在拉拔位移较大时,纵肋摩阻力逐步达到峰值,拉拔力的增量大部分来源于被动阻力的进一步增长。土工格栅拉伸模量和网格刚度是影响筋土界面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拔试验 筋土相互作用 土工格栅 被动阻力 界面摩阻力
下载PDF
压力型锚杆锚固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德军 李昆 +2 位作者 朱小冬 郑居华 丁绪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01-104,133,共5页
对不同锚固参数(锚固深度、灌浆配合比)下的压力型锚杆进行拉拔试验,从而得到压力型锚杆的荷载位移曲线。在锚固体表面开槽并埋置应变测试元件,获得受力过程中锚杆的轴向、径向应变分布规律,并且通过换算获得锚固段界面上的剪应力分布... 对不同锚固参数(锚固深度、灌浆配合比)下的压力型锚杆进行拉拔试验,从而得到压力型锚杆的荷载位移曲线。在锚固体表面开槽并埋置应变测试元件,获得受力过程中锚杆的轴向、径向应变分布规律,并且通过换算获得锚固段界面上的剪应力分布规律。理论分析与试验数据研究表明,压力型锚杆在受荷过程中剪力峰值具有不断向近端传递的特点,使其具有良好的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参数 锚固深度 延性 界面摩阻力
下载PDF
点接触表面层内应力场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汪久根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为了进行机械零件的抗疲劳设计,需要研究其表面层内的应力场。静态接触情况下椭圆接触区内的应力计算不能直接用于动态润滑条件下机械零件的摩擦学设计,而需分析润滑油膜和界面摩阻力等对接触体内应力分布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机械零... 为了进行机械零件的抗疲劳设计,需要研究其表面层内的应力场。静态接触情况下椭圆接触区内的应力计算不能直接用于动态润滑条件下机械零件的摩擦学设计,而需分析润滑油膜和界面摩阻力等对接触体内应力分布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机械零件疲劳寿命分析和抗疲劳设计中应计入这些因素。润滑膜内的压力分布和界面摩阻力分布对表面层内的主应力和应力场有显著影响、本文采用Mises屈服应力判据能较好地进行疲劳失效分析与抗疲劳摩擦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流润滑 点接触 应力场 界面摩阻力
下载PDF
对土钉轴力求解方法的探讨
10
作者 刘清才 张向霞 杨林德 《福建建设科技》 2004年第3期5-6,共2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土体的应变场进行分析,另外采用弹性力学的方法对土钉受力以及应变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求解土钉轴力的一种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此方法进行验证。
关键词 土钉支护 土钉轴力 界面摩阻力 MINDLIN解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