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向凝固界面速率对机械牵引速率的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蔡英文 俞露 +2 位作者 许振明 李建国 傅恒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145,共5页
通过传热分析,给出了定向凝固过程中界面速率对机械牵引速率的响应函数,指出在低速凝固条件下,界面速率可以视为与牵引速率相等;而在高速凝固时界面速率相对于牵引速率存在滞后现象。两个速率保持同步的上限值受到冷却环境、试样尺... 通过传热分析,给出了定向凝固过程中界面速率对机械牵引速率的响应函数,指出在低速凝固条件下,界面速率可以视为与牵引速率相等;而在高速凝固时界面速率相对于牵引速率存在滞后现象。两个速率保持同步的上限值受到冷却环境、试样尺寸、合金热物理性质等的影响。液相前沿的温度梯度与冷却介质、加热方式以及合金体系有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现稳定的亚快速定向凝固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界面速率 牵引速率 固液界面 机械牵引
下载PDF
用动界面张力方法研究原油/盐水界面的性质Ⅱ.起始界面吸附速率和表观扩散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浦炳寅 陈东浩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4-69,共6页
定量地计算了原油天然表面活性剂和破乳剂在原油 /盐水界面形成初始阶段时的吸附速率。结果表明 ,破乳剂的起始界面吸附速率远远高于原油天然表面活性剂的相应值 ;水相盐度、体系温度和破乳剂的浓度对原油 /盐水起始界面吸附速率有明显... 定量地计算了原油天然表面活性剂和破乳剂在原油 /盐水界面形成初始阶段时的吸附速率。结果表明 ,破乳剂的起始界面吸附速率远远高于原油天然表面活性剂的相应值 ;水相盐度、体系温度和破乳剂的浓度对原油 /盐水起始界面吸附速率有明显的影响。另外计算了破乳剂在油相中的表观扩散系数 ,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始界面吸附速率 扩散 界面张力 原油 盐水
下载PDF
Cu在贝氏体钢铁素体中的比界面能及熟化速率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广敏 颜慧成 +2 位作者 仇圣桃 雍岐龙 项金钟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18,共3页
0.06C-0.40Cu贝氏体钢铁素体中析出ε-Cu与基体保持Kurdjumov-sachs半共格关系,错配位错理论计算出ε-Cu与基体的比界面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u在823 K的扩散速率比在723 K大1 000倍,ε=Cu熟化速率提高10倍左右。当ε-Cu析出尺寸为4.5 nm... 0.06C-0.40Cu贝氏体钢铁素体中析出ε-Cu与基体保持Kurdjumov-sachs半共格关系,错配位错理论计算出ε-Cu与基体的比界面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u在823 K的扩散速率比在723 K大1 000倍,ε=Cu熟化速率提高10倍左右。当ε-Cu析出尺寸为4.5 nm,520℃熟化速率0.312 7 nm^(-1/3),得出ε-Cu颗粒尺寸为9.92 nm,钢的屈服强度提高142.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 ε-Cu 界面能熟化速率
下载PDF
Si_3N_4/BN复合材料界面应变能释放速率的测试与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邹林华 黄勇 汪长安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8-183,共6页
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简便地测试与表征Si3N4 /BN复合材料界面应变能释放速率的方法 .借助流延成形和热压烧结工艺 ,制备出具有单一界面层“三明治”结构 ,在单侧基体中点处预制有裂纹源的Si3N4 /BN/Si3N4 试样 ,用四点弯曲加载的方法... 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简便地测试与表征Si3N4 /BN复合材料界面应变能释放速率的方法 .借助流延成形和热压烧结工艺 ,制备出具有单一界面层“三明治”结构 ,在单侧基体中点处预制有裂纹源的Si3N4 /BN/Si3N4 试样 ,用四点弯曲加载的方法测出其载荷 -位移曲线 ,进一步求出界面的应变能释放速率值 .分别测出了BN +Si3N4 ,BN +Al2 O3两种界面体系、不同成分界面的应变能释放速率值 ,对于纯BN ,含体积分数分别为 15 % ,2 5 %Si3N4 调节剂的界面 ,其相应的应变能释放速率值分别为 3 7.16,90 .5 8,117.76J/m2 ;含体积分数分别为 16% ,3 6% ,63 %Al2 O3调节剂的界面 ,临界应变能释放速率值分别为 5 3 .95 ,71.86,119.2 1J/m2 .试验结果证明了该种方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与文献所报道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氮化硼 复合材料 界面应变能释放速率 测试 表征 陶瓷材料
下载PDF
成分和过冷度对亚共晶Fe-B合金的凝固速率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军锋 杨恬 +1 位作者 汪肖 坚增运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31-637,共7页
为了探究成分和过冷度对亚共晶Fe-B合金的凝固速率和硬度的影响,文中采用熔融玻璃净化法和高速摄影技术,对比研究了两种成分Fe-B亚共晶合金的共晶凝固行为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初生相和共晶相转变速率都会随形核过冷度增大而增大;但在同... 为了探究成分和过冷度对亚共晶Fe-B合金的凝固速率和硬度的影响,文中采用熔融玻璃净化法和高速摄影技术,对比研究了两种成分Fe-B亚共晶合金的共晶凝固行为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初生相和共晶相转变速率都会随形核过冷度增大而增大;但在同一形核过冷度下,硼含量增加,初生相转变速率减小,而共晶相转变速率增大。采用硬度排序法分析凝固组织的硬度发现,随凝固过冷度的增加,α-Fe相硬度值不断增加,而Fe2B相硬度值逐渐减小,并且样品整体硬度变化区间缩小。由于硬度主要决定于硼元素含量,所以样品的硼元素随着过冷度增加分布趋于均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度 显微硬度 再辉速率 界面迁移速率
下载PDF
超声塑化非晶聚合物颗粒界面摩擦生热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霞 田海港 +1 位作者 董亚东 张三川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93,共6页
为分析超声塑化非晶聚合物颗粒的界面摩擦生热过程和超声塑化参数对界面摩擦生热速率的影响,利用LS-DYNA程序和Ansys仿真模拟了界面摩擦生热过程。结果表明,超声频率、超声振幅和塑化压力的增加可显著提高聚合物颗粒的界面摩擦生热速率... 为分析超声塑化非晶聚合物颗粒的界面摩擦生热过程和超声塑化参数对界面摩擦生热速率的影响,利用LS-DYNA程序和Ansys仿真模拟了界面摩擦生热过程。结果表明,超声频率、超声振幅和塑化压力的增加可显著提高聚合物颗粒的界面摩擦生热速率,其中超声振幅对界面摩擦生热速率的影响更显著;当超声振幅为20μm,超声频率为30kHz,塑化压力为0.8kN时,在0.05278s内聚合物局部温度升高到224.5℃,生热速率达到3874.5℃/s,得到界面摩擦生热是瞬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塑化 界面摩擦生热速率 塑化参数 仿真模拟
下载PDF
MXene/枝状Co/聚偏氟乙烯复合光热膜制备及其界面蒸发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云松 姚忠平 +3 位作者 赵天琪 顾燕然 张笑 宋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23-2432,共10页
使用湿法刻蚀方式将Ti_(3)AlC_(2)刻蚀剥离成单/少层Ti_(3)C_(2)T_(x) MXene纳米片,采用电化学还原法制备枝状Co,然后以亲水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基底通过真空抽滤制备Ti_(3)C_(2)T_(x)/枝状Co/PVDF复合光热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 使用湿法刻蚀方式将Ti_(3)AlC_(2)刻蚀剥离成单/少层Ti_(3)C_(2)T_(x) MXene纳米片,采用电化学还原法制备枝状Co,然后以亲水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基底通过真空抽滤制备Ti_(3)C_(2)T_(x)/枝状Co/PVDF复合光热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复合光热膜的光吸收性能和界面蒸发性能。结果表明,在模拟1个太阳光照下(光照强度为1 kW·m^(-2)),Ti_(3)C_(2)T_(x)/枝状Co/PVDF复合光热膜的光吸收率达到95.3%,纯水蒸发速率达到1.78 kg·m^(-2)·h^(-1),界面蒸发效率高达97.5%。此外,还测试了在模拟海水中的界面蒸发性能,蒸发冷凝得到的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饮用水标准,蒸发速率达到1.61 kg·m^(-2)·h^(-1),循环5次后稳定在1.59 k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枝状Co 复合薄膜 光热转换 界面蒸发速率
下载PDF
固液相变蓄能中有效导热系数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曾艳 田怀璋 +2 位作者 余鹏 陈林辉 陈敬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7-503,共7页
引入有效导热系数经验公式[3],使固液蓄能数学模型得以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加以描述。运用热焓法求解能量方程,得到计算相变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并通过实验测得相变过程的实际温度场,得到实验相变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二者比较,证明了... 引入有效导热系数经验公式[3],使固液蓄能数学模型得以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加以描述。运用热焓法求解能量方程,得到计算相变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并通过实验测得相变过程的实际温度场,得到实验相变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二者比较,证明了自然对流对固液相变换热的影响不可忽略,验证了该公式在Ra<1010,Pr<105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导热系数 固液相变蓄能 数学模型 液相率 界面移动速率
下载PDF
发射层厚度对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表面光电压谱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亮 钱芸生 常本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8-1012,共5页
通过求解一维稳态少子扩散方程,推导了含有后界面复合速率和发射层厚度的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表面光电压谱理论方程.通过对发射层厚度分别为1.6μm和2.0μm,掺杂浓度为1×1019cm-3的GaAs透射式阴极样品测试,理论曲线和实验曲线基本一... 通过求解一维稳态少子扩散方程,推导了含有后界面复合速率和发射层厚度的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表面光电压谱理论方程.通过对发射层厚度分别为1.6μm和2.0μm,掺杂浓度为1×1019cm-3的GaAs透射式阴极样品测试,理论曲线和实验曲线基本一致.通过引入表面光电压谱积分灵敏度公式,仿真探讨了表面光电压谱在一定体材料参量条件下,积分灵敏度受发射层厚度的影响;发现在体材料参量一定条件下,透射式GaAs光电阴极具有最佳厚度,同时最佳厚度受后界面复合速率的影响更大,同时GaAlAs窗口层也能很好降低发射层后界面复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AS光电阴极 表面光电压谱 电子扩散长度 发射层厚度 界面复合速率
下载PDF
Interfac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in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Al-1.5%Cu alloy 被引量:3
10
作者 屈敏 刘林 +1 位作者 崔岩 刘峰斌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405-411,共7页
The solid-liquid interrac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DS) of Al-1.5%Cu alloy (mass f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idifie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s gradual o... The solid-liquid interrac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DS) of Al-1.5%Cu alloy (mass f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idifie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s gradual other than sharp, and the microstructure patterns are interesting and diversiform at the pulling rate ranging from 30 μm/s to 1500 μm/s. Indeed, dendrite to cell transition follows this sequence: dendrites→→banded cellular dendrites→elongated cells and part of dendrites→main elongated cells and little dendrites. Moreover, the present microstructure is not normal microstructure as we saw before. Further,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on, the dendrite to cell transition was studied theoretically. Dendrite tip shap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characterize the dendrite to cell transition. As the dendrite to cell transition is far from equilibrium solidification, non-equilibrium solidification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calculation. Finally,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dendrite to cell transition would occur at the minimum tip radi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 alloy dendrite to cell transition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pulling rate interface morphology
下载PDF
激光雷达数据应用于海气界面气体传输速率的估算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东 王建华 阎逢旗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1-279,共9页
选取2007年1、4、7、10月4个月夜间无云的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Version 3.01数据,提取532nm激光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并计算海面波浪均方斜率。同时选用准同步AMSR-E海面风速数据,利用Wanninkhof等于... 选取2007年1、4、7、10月4个月夜间无云的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Version 3.01数据,提取532nm激光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并计算海面波浪均方斜率。同时选用准同步AMSR-E海面风速数据,利用Wanninkhof等于2009年提出的包含线性、平方、立方项的海面风速与气体传输速率混合关系模型计算海水施密特数为660时的海气界面气体传输速率k660。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由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反演k660的关系模型。将激光雷达数据反演结果与采用4种典型海面风速关系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给出由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反演的4个月平均的海气界面气体传输速率全球分布图和纬度分布图。研究表明,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532nm单脉冲测量数据可用于反演海气界面气体传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星载激光雷达 海面后向散射 海气界面气体传输速率 海面波浪均方斜率
原文传递
固液相变蓄能的数学模型和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艳 田怀璋 +1 位作者 余鹏 高原 《制冷与空调》 2002年第2期15-18,共4页
引入自然对流换热系数 ,将固液蓄能数学模型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加以描述。并通过实验测得相变过程的实际温度场 ,证明了自然对流固液相变换热的影响不可忽略 。
关键词 固液相变蓄能 数学模型 自然对流换热系数 界面移动速率
下载PDF
固液相变蓄能数学模型中有效导热系数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13
作者 曾艳 田怀璋 +2 位作者 余鹏 高原 陈林辉 《流体机械》 CSCD 2002年第6期44-48,共5页
引入有效导热系数经验公式 ,将固液蓄能数学模型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加以描述 ,运用热焓法求解能量方程 ,得到计算相变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并通过实验测得相变过程的实际温度场 ,得到实验相变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二者比较 ,证明了自然... 引入有效导热系数经验公式 ,将固液蓄能数学模型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加以描述 ,运用热焓法求解能量方程 ,得到计算相变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并通过实验测得相变过程的实际温度场 ,得到实验相变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二者比较 ,证明了自然对流对固液相变换热的影响不可忽略 ,验证了该公式在Ra <10 1 0 ,Pr<10 5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相变蓄能 数学模型 有效导热系数 界面移动速率 液相率
下载PDF
基于絮团弦长测定的全尾砂絮凝沉降行为 被引量:14
14
作者 阮竹恩 吴爱祥 +2 位作者 王建栋 尹升华 王勇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0-987,共8页
基于全尾砂絮凝过程中絮团弦长的测定,分别研究絮凝和沉降两个过程:首先以絮团平均弦长为指标研究不同絮凝条件下全尾砂絮凝行为,再以固液界面初始沉降速率为指标分析不同絮凝全尾砂料浆的沉降行为.探明了不同絮凝条件下全尾砂尺寸演化... 基于全尾砂絮凝过程中絮团弦长的测定,分别研究絮凝和沉降两个过程:首先以絮团平均弦长为指标研究不同絮凝条件下全尾砂絮凝行为,再以固液界面初始沉降速率为指标分析不同絮凝全尾砂料浆的沉降行为.探明了不同絮凝条件下全尾砂尺寸演化规律,全尾砂均快速絮凝形成絮团,絮团的平均弦长增长达到峰值后随着剪切时间逐渐下降,直至达到稳定状态.发现全尾砂絮团的平均弦长与絮凝全尾砂料浆固液界面的初始沉降速率随着不同的絮凝条件而不断改变,确定了在本文研究范围内的最优絮凝条件:Magnafloc 5250絮凝剂,全尾砂料浆固相质量分数10%,絮凝剂单耗10 g·t^-1,絮凝剂溶液中絮凝剂质量分数0.025%,剪切速率94.8 s^-1.最优条件下絮凝过程中絮团平均弦长峰值为620.63μm,絮凝结束时絮团平均弦长为399.57μm,絮凝全尾砂料浆固液界面初始沉降速率为4.61 mm·s^-1.初步建立了适用于本文全尾砂的基于絮团平均弦长的固液界面初始沉降速率模型,固液界面初始沉降速率随着絮团平均弦长的增加而增加,为实际生产中控制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以及设备结构优化、提高全尾砂料浆的絮凝沉降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絮团弦长 聚焦式激光反射测量系统 剪切速率 固液界面初始沉降速率
下载PDF
马氏体相变中的孤立子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愉 张骥华 徐祖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4-337,共4页
:在马氏体相变过程中引入孤立子模型,进一步揭示马氏体相变过程的物理本质.通过将马氏体和母相之间的相界面看作为一个拓扑型的孤立波,借助Peyrard的一维非线性原子链孤立子模型,从相界面运动的Hamiltonian量出发,导出马氏体相界面运动... :在马氏体相变过程中引入孤立子模型,进一步揭示马氏体相变过程的物理本质.通过将马氏体和母相之间的相界面看作为一个拓扑型的孤立波,借助Peyrard的一维非线性原子链孤立子模型,从相界面运动的Hamiltonian量出发,导出马氏体相界面运动的孤立子方程,求解该方程的孤立子解,获得马氏体相界面能量与界面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界面宽度随相变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界面运动速率的提高,马氏体和母相之间的相界面能量增加,相界面的宽度下降.此结果符合马氏体相变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子 马氏体相变 界面 界面运动速率
下载PD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for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Surfactants Used as Detergents 被引量:1
16
作者 Patricia C. Bernardes Emiliane A. Aratujo Marcia C. T. R. Vidigal Nelio J. Andrade Luis A. Minim Valeria P. R. Minim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年第7期359-366,共8页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surfactant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ir ability to reduce interfacial tension, change the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pre-conditioned surface, and to modify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 Biological and synthetic surfactant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ir ability to reduce interfacial tension, change the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pre-conditioned surface, and to modify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ir respective formulations at two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oth classes of suffactants were able to reduce the inteffacial tension of their formulations to a similar level. However, the biosurfactant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synthetics surfactants. Biosurfactants also altered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stainless steel, rendering it hydrophilic. Microbial adhesion to stainless steel conditioned with biosurfactants was found to be thermodynamically unfavorable for all microbial strains test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ar stress and shear rate was obtained across a range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or all surfactant mixtures, indicating that all formulations behaved as Newtonian fl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TANTS biosurfactants interfacial tension microbial adhesion stainless steel.
下载PDF
环烷酸对油水界面膜流变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段明 陶俊 +4 位作者 方申文 施鹏 李珂怡 王承杰 张衡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28-1132,共5页
研究了环烷酸对油水界面膜界面张力、弹性模量、损耗模量以及界面膜破裂速率常数的影响,同时对环烷酸与沥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环烷酸使得原油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弹性模量随着环烷酸加量以及振荡频率的增加都分别逐... 研究了环烷酸对油水界面膜界面张力、弹性模量、损耗模量以及界面膜破裂速率常数的影响,同时对环烷酸与沥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环烷酸使得原油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弹性模量随着环烷酸加量以及振荡频率的增加都分别逐渐增大,并且最终都趋于平衡;在任何振荡频率值时,损耗模量都随着环烷酸加量先增大后减小;当环烷酸加量增加时,界面膜破裂速率常数降低。环烷酸与沥青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随着环烷酸加量的增加,其对沥青质界面膜弹性模量的影响与对原油界面膜弹性模量的影响相似,表明环烷酸主要是通过与沥青质相互作用而促进乳状液稳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沥青质 弹性模量 损耗模量 界面张力 界面膜破裂速率常数
原文传递
新旧沥青界面融合实测与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龙 支鹏飞 +3 位作者 李晋 陈宏斌 何兆益 崔新壮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9,79,共10页
为扩充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特征的研究手段,多尺度量化剖析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速率、融合程度等行为参数,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基于细观尺度实测研究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规律;通过耗散粒子动力学,基于介观尺度模拟研究新旧沥青界... 为扩充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特征的研究手段,多尺度量化剖析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速率、融合程度等行为参数,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基于细观尺度实测研究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规律;通过耗散粒子动力学,基于介观尺度模拟研究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机理行为并验证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实测结果。分析表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均与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加热温度与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速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加热时间与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速率呈指数负相关关系;加热时间从10~120 min,沥青界面扩散激活能增长了3~5倍;采用新添沥青单一调和的方式再生效果不佳,各试验条件下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程度均不足50%,但采用新添沥青与再生剂复合的方式,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程度提升2倍左右,并同比降低沥青界面扩散激活能10%~30%;剪切速率可较大幅度影响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作用,并且相比于较高加热温度(358~418 K),在低温加热条件下(298~358 K)适当增加剪切速率对改善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特征效果更明显;采用的沥青四组分分子结构模型、构建的耗散粒子动力学粗粒化结构模型和选取的模拟计算参数为跨尺度拓展量化表征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行为特征与规律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沥青界面 动态剪切流变测试 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界面融合速率 界面融合程度 扩散激活能
原文传递
离子液体捕集二氧化碳非平衡热力学研究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小华 吉远辉 +1 位作者 冯新 吉晓燕 《中国科学: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5-259,共15页
介绍了应用非平衡热力学研究离子液体捕集二氧化碳(CO2)动力学的思路,分析了其成功应用需解决三大关键科学难题,即可靠的热力学模型,界面传递速率描述以及准确的通量数据.其中,准确通量数据的获得需要可靠的实验动力学数据和离子液体捕... 介绍了应用非平衡热力学研究离子液体捕集二氧化碳(CO2)动力学的思路,分析了其成功应用需解决三大关键科学难题,即可靠的热力学模型,界面传递速率描述以及准确的通量数据.其中,准确通量数据的获得需要可靠的实验动力学数据和离子液体捕集CO2过程传递面积的有效考察.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该三大关键科学问题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分析后续开展的工作,并对离子液体捕集二氧化碳非平衡热力学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CO2捕集分离 非平衡热力学 界面传递速率 纳米气泡 统计速率理论
原文传递
低熔点合金相变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斌 王宏 +2 位作者 张挥 朱恂 廖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42-1645,共4页
本文针对熔点为70°的Bi-Cd-Pb-Sn低熔点合金的相变换热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讨论了冷却水流量对冷却速率及相界面移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熔点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相变带,相变潜热释放完后合金温度出现陡降;冷却水流量... 本文针对熔点为70°的Bi-Cd-Pb-Sn低熔点合金的相变换热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讨论了冷却水流量对冷却速率及相界面移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熔点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相变带,相变潜热释放完后合金温度出现陡降;冷却水流量越大相界面的移动速率越快,当Q>80 L·h^(-1)时流量对固液相界面的移动速率影响减小,相同流量下固液相界面的移动速率随热阻的增加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熔点合金 相变换热 界面移动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