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面特征对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和界面阻尼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水兵 李春红 +2 位作者 程南璞 陈志谦 曾苏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2-178,共7页
通过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PRMMCs)中的界面层和增强颗粒视为等效增强体,结合SiCP/Al复合材料,计算了界面厚度和界面结合强度对PRMMCs的弹性模量和界面阻尼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无论增强体中是否计入界面体积,弹性模量随界面层厚度... 通过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PRMMCs)中的界面层和增强颗粒视为等效增强体,结合SiCP/Al复合材料,计算了界面厚度和界面结合强度对PRMMCs的弹性模量和界面阻尼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无论增强体中是否计入界面体积,弹性模量随界面层厚度减少而增加,随界面结合强度提高而增加;而界面阻尼则相反;当增强体中计入界面体积时,较厚的界面对弹性模量和界面阻尼影响较大.理论研究与实验结果相符,并为实际制备复合材料时控制界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特征 弹性模量 界面阻尼
下载PDF
宏观石墨颗粒增强工业纯铝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阻尼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魏健宁 钟健松 +3 位作者 余里生 黄天成 胡华 谢卫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81-1484,共4页
文章运用空气加压渗流技术制备了宏观石墨颗粒增强的工业纯铝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温度为25~400℃和频率为0.5、1.0、3.0 Hz条件下,采用多功能内耗仪测量了材料的内耗和相对动力学模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依据内... 文章运用空气加压渗流技术制备了宏观石墨颗粒增强的工业纯铝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温度为25~400℃和频率为0.5、1.0、3.0 Hz条件下,采用多功能内耗仪测量了材料的内耗和相对动力学模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依据内耗测量和微观分析研究了宏观石墨颗粒增强工业纯铝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阻尼行为,结果表明材料的界面阻尼机制为弱结合界面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阻尼 内耗 石墨颗粒 工业纯铝
下载PDF
叠层硅钢片结构在电机抗振中的界面阻尼效应
3
作者 冯能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4期25-26,共2页
由于电机电磁力的谐频分量分布较广,而电机的固有频率理论上也有无穷阶,所以要完全避免共振非常困难,可以采用其他减振方法。界面阻尼法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减振手段,研究表明,定子的硅钢片叠层之间具有这种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证实,硅钢片... 由于电机电磁力的谐频分量分布较广,而电机的固有频率理论上也有无穷阶,所以要完全避免共振非常困难,可以采用其他减振方法。界面阻尼法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减振手段,研究表明,定子的硅钢片叠层之间具有这种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证实,硅钢片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越大,这种界面阻尼效果越明显,热损耗越大,减振降噪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硅钢片 界面阻尼效应 减振
下载PDF
小阻尼界面房间声传输函数和声脉冲响应函数的有限元素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越喆 吴硕贤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30,共7页
有限元素法(FEM)可用于以声波动方程为基础通过数值计算求解室内声场,适用于分析界面阻抗非均匀分布和复杂形状房间内声场的低频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小阻尼界面条件下室内声场简正方式、声衰变系数、混响时间的FEM计算方法.... 有限元素法(FEM)可用于以声波动方程为基础通过数值计算求解室内声场,适用于分析界面阻抗非均匀分布和复杂形状房间内声场的低频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小阻尼界面条件下室内声场简正方式、声衰变系数、混响时间的FEM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导出了房间内两点之间声传输函数和声脉冲响应函数的FEM计算模型,并以矩形房间为例详细讨论了有关细节.本文所讨论的计算模型可以反映房间内不同的声源点、接收点位置上的声压频谱特性和脉冲响应的时间结构,如直达声、反射声等.该方法可用于研究声波在室内的传播规律及预测房间的低频声学特性,在厅堂音质设计、音质评价和噪声控制的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虚拟现实可听化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界面房间 声传输函数 声脉冲响应 声场
下载PDF
IM和RS/PM铝锂合金的界面力学阻尼
5
作者 周自强 许忠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14,共7页
采用板片状试样的共振法,测定了同一成分的铸锭合金(IM)和快速凝固粉末冶金(RS/PM)铝锂合金的阻尼温度谱和频率谱。实验发现,在-150~+450℃的测试温度范围内,RS/PM铝锂合金出现三个力学阻尼峰(分别在12... 采用板片状试样的共振法,测定了同一成分的铸锭合金(IM)和快速凝固粉末冶金(RS/PM)铝锂合金的阻尼温度谱和频率谱。实验发现,在-150~+450℃的测试温度范围内,RS/PM铝锂合金出现三个力学阻尼峰(分别在12℃、240℃和410℃),并与此相对应地出现三次模量亏损;而IM铝锂合金则只出现两个阻尼峰。实验还发现,在12~24Hz的共振频率范围内,当频率较低时,RS/PM铝锂合金的阻尼远低于IM的;但当共振频率较高时,RS/PM铝锂的阻尼急剧增大。根据显微组织分析,讨论了存在于铝锂合金中的三类界面即相界、晶界和原始粉末颗粒间界(只存在于RS/PM合金中)对力学阻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力学阻尼 共振法 铝锂合金 合金
下载PDF
阻尼镁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敬丰 赵亮 +4 位作者 胡耀波 彭建 张丁非 潘复生 丁培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3-106,共4页
阐明了镁合金的阻尼机理及应变振幅、频率、温度对镁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综述了当前改善镁合金阻尼性能的主要方法,如添加合金元素、控制变形工艺、热处理、控制晶粒尺寸和取向、添加增强相。指出通过添加新的增强相和合金元素,引入位... 阐明了镁合金的阻尼机理及应变振幅、频率、温度对镁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综述了当前改善镁合金阻尼性能的主要方法,如添加合金元素、控制变形工艺、热处理、控制晶粒尺寸和取向、添加增强相。指出通过添加新的增强相和合金元素,引入位错阻尼之外新的阻尼产生机制,解决阻尼性能与力学性能的矛盾,将是未来高性能阻尼镁合金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而且,产品外形结构设计与阻尼性能的关系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新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镁合金 位错阻尼 界面阻尼 改善方法
下载PDF
钢/锌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坪安 曹占义 +1 位作者 包晓军 孙喜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60-365,共6页
采用复合铸造法制备了钢/锌复合材料研究其阻尼性能。在拉伸条件下分析其阻尼机制以及拉伸过程中材料的变形行为;在循环条件下测试其阻尼性能与应变幅值的关系;通过衰减实验测试其阻尼性能与材料的几何性质的关系;同时,在三种实验条件... 采用复合铸造法制备了钢/锌复合材料研究其阻尼性能。在拉伸条件下分析其阻尼机制以及拉伸过程中材料的变形行为;在循环条件下测试其阻尼性能与应变幅值的关系;通过衰减实验测试其阻尼性能与材料的几何性质的关系;同时,在三种实验条件下对比钢/锌复合材料和单相钢和锌的阻尼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钢/锌复合材料较钢改善了阻尼性能,较锌则提高了刚度和强度;钢及钢/锌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具有应变依赖性;复合材料的几何特性对其阻尼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依赖性 摩擦阻尼 位错阻尼 界面阻尼
下载PDF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Al-Fe-Mo-Si基复合阻尼材料阻尼性能与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余黎明 姚俊臣 +1 位作者 马岳 徐惠彬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3,共5页
通过对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Al Fe Mo Si基复合阻尼材料Al Fe Mo Si/Zn Al和Al Fe Mo Si/Al/Zn Al的阻尼性能,并对其阻尼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20~250℃的温度范围内,两种材料的阻尼性... 通过对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Al Fe Mo Si基复合阻尼材料Al Fe Mo Si/Zn Al和Al Fe Mo Si/Al/Zn Al的阻尼性能,并对其阻尼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20~250℃的温度范围内,两种材料的阻尼性能(Q-1)处于(0 5~3 1)×10-2之间,复合有较多Zn Al且挤压比较大的Al Fe Mo Si/Zn Al的阻尼性能要优于Al Fe Mo Si/Al/Zn Al。低温时由大挤压变形引入的高密度位错阻尼在材料内耗机制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高温区界面阻尼的影响逐渐增加,同时由于热激活作用,位错阻尼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二者共同决定着材料的内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 金属基复合阻尼材料 阻尼性能 阻尼机制 界面阻尼 位错阻尼
下载PDF
镁合金及镁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陶艳玲 张津 潘复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91-93,共3页
简要介绍了纯镁、镁合金及镁基复合材料的位错型阻尼机理,叙述了温度、合金成分、组织结构和微观缺陷(包括晶界相界)以及热处理等因素对镁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镁基复合材料较镁合金有较高的阻尼性能,是由于增加了多种阻尼机制的结果,... 简要介绍了纯镁、镁合金及镁基复合材料的位错型阻尼机理,叙述了温度、合金成分、组织结构和微观缺陷(包括晶界相界)以及热处理等因素对镁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镁基复合材料较镁合金有较高的阻尼性能,是由于增加了多种阻尼机制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塑性区阻尼、位错密度的增大、界面滑移阻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镁基复合材料 阻尼性能 合金成分 组织结构 微观缺陷 位错密度 界面滑移阻尼
下载PDF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Cu-11.9Al-2.5Mn shape memory alloy by adding multi-layer graphene carried by Cu_(51)Zr_(14)inoculant particles
10
作者 Zhi-xian JIAO Qing-zhou WANG +4 位作者 Yan-jun DING Fu-xing YIN Chao-hui XU Cui-hong HAN Qi-xiang FA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265-3281,共17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the Cu-11.9Al-2.5Mn shape memory alloy(SMA),multilayer graphene(MLG)carried by Cu_(51)Zr_(14)inoculant particles was incorporated and dispersed into this alloy throu...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the Cu-11.9Al-2.5Mn shape memory alloy(SMA),multilayer graphene(MLG)carried by Cu_(51)Zr_(14)inoculant particles was incorporated and dispersed into this alloy through preparing the preform of the cold-pressed MLG-Cu_(51)Zr_(14)composite powders.In the resultant novel MLG/Cu-Al-Mn composites,MLG in fragmented or flocculent form has a good bonding with the Cu-Al-Mn matrix.MLG can prevent the coarsening of grains of the Cu-Al-Mn SMA and cause thermal mismatch dislocations near the MLG/Cu-Al-Mn interfaces.The damp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LG/Cu-Al-Mn composite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When the content of MLG reaches 0.2 wt.%,the highest room temperature damping of 0.0558,tensile strength of 801.5 MPa,elongation of 10.8%,and hardness of HV 308 can be obtained.On the basis of in-depth observation of microstructures,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internal friction and 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 theories of metals,the relevant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Mn shape memory alloy multilayer graphene(MLG) microstructure interface damp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玻璃纤维/聚脲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鹏飞 吕平 +2 位作者 王旭 张锐 方志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3,共8页
为研究玻璃纤维对聚脲性能的影响,分别以聚脲和玻璃纤维作为基体和增强体,合成了玻璃纤维/聚脲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探究玻璃纤维长度在0.2~0.8mm、添加量在0.5%~1.5%(wt,质量分数,下... 为研究玻璃纤维对聚脲性能的影响,分别以聚脲和玻璃纤维作为基体和增强体,合成了玻璃纤维/聚脲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探究玻璃纤维长度在0.2~0.8mm、添加量在0.5%~1.5%(wt,质量分数,下同)范围时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复合材料的耗能机理。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在基体中分布均匀,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氢键化程度、氢键结合强度以及微相分离程度;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随玻璃纤维长度和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玻璃纤维长度为0.8mm、添加量为1.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30.14MPa,撕裂强度为127.48kN/m,力学性能最好;随着玻璃纤维长度和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逐渐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移动;复合材料的主要耗能机理为本征阻尼和界面阻尼,本征阻尼随着玻璃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减小,界面阻尼随着玻璃纤维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本征阻尼 界面阻尼
下载PDF
非线性法向振动接触界面的能量耗散特性
12
作者 张明松 庞丹 +2 位作者 王宏 黄滔 明明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794,共7页
界面的非线性法向振动接触系统的能量耗散特性对描述界面动力学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阻尼接头界面非线性法向振动接触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有阻尼自由振动和简谐受迫振动的动力学响应和振动接触能量... 界面的非线性法向振动接触系统的能量耗散特性对描述界面动力学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阻尼接头界面非线性法向振动接触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有阻尼自由振动和简谐受迫振动的动力学响应和振动接触能量耗散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非线性法向振动接触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计算了有阻尼自由振动的能量耗散率和累计能量耗散率以及简谐受迫振动的输入能量和阻尼损耗能量;研究了非线性法向振动接触界面的能量耗散特性和能量传递关系,为描述振动接触界面的动力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法向 振动接触 能量耗散 阻尼接头界面
下载PDF
轻质高强高阻尼HfO_(2)@CNT/聚合物/CuAlM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蒋招汉 邱文婷 +1 位作者 龚深 李周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8,共12页
由于阻尼合金和聚合物分别在减振效果和力学性能方面存在不足,为了实现宽频域和温域内的功能结构一体化,本工作采用烧结蒸发法和真空渗入工艺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阻尼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以多孔CuAlMn形状记忆合金为骨架,孔隙中填充了负... 由于阻尼合金和聚合物分别在减振效果和力学性能方面存在不足,为了实现宽频域和温域内的功能结构一体化,本工作采用烧结蒸发法和真空渗入工艺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阻尼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以多孔CuAlMn形状记忆合金为骨架,孔隙中填充了负载HfO_(2)颗粒的碳纳米管与黏弹性聚合物组成的复合体。对样品进行了动态力学分析和室温单轴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当骨架孔隙率为80%、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1%时,该复合材料的压缩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27 MPa和1040 MPa,密度仅为2.11 g/cm^(3),损耗因子在0.1~200 Hz和20~100℃范围内都在0.055以上,最大值可达0.102。相比于同等孔隙率的CuAlMn骨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压缩屈服强度和损耗因子分别提高了1、2和1.5倍。引入三相模型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阻尼机理,计算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材料的主要阻尼机制是界面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复合材料 多孔CuAlMn形状记忆合金 HfO_(2) 碳纳米管 聚合物 界面阻尼
原文传递
纳米纤维素/聚偏氟乙烯复合泡沫用于中低频高效吸声
14
作者 姜珊珊 曾俊 +2 位作者 朱海鑫 孙菲 王斌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4期27-32,I0002,共7页
采用颗粒浸出法结合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CNF)/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泡沫,并探究其吸声性能。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泡沫具有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28°。燃烧测试表明,UL 94阻燃等级为FH-1,且燃烧不滴落、离火自熄。制... 采用颗粒浸出法结合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CNF)/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泡沫,并探究其吸声性能。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泡沫具有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28°。燃烧测试表明,UL 94阻燃等级为FH-1,且燃烧不滴落、离火自熄。制备PVDF泡沫的浸出颗粒与基体质量比为9∶1时,具有最优泡孔结构和吸声性能。CNF的填量为1.0%(wt),复合泡沫的平均吸声系数达到0.73。力学测试表明,CNF填料提高了复合泡沫的刚度和强度,且复合泡沫压缩应力均大于0.2 MPa。由于CNF与PVDF之间的界面阻尼效应,复合泡沫吸声系数曲线的第一吸收峰左移,表明复合泡沫在中低频段的吸声性能得到改善。CNF作为填料,提高了复合泡沫的吸声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CNF/PVDF复合泡沫作为吸声建筑材料具有疏水性、阻燃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吸声性能,为其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意义和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聚偏氟乙烯 复合泡沫 界面阻尼 吸声
下载PDF
Identifying boundary between near field and far field in ground vibration caused by surface loading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广运 宋健 杨峻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284-3294,共11页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near and far field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vibration source beyond which ground vibrations are mainly dominated by Rayleigh wave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ype of v...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near and far field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vibration source beyond which ground vibrations are mainly dominated by Rayleigh wave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ype of vibration source and the soil properties. Based on the solutions of the Lamb's problem, the boundary at the surface between the near and far fields of ground vibration was investigated for a harmonic vertical concentrated load and an infinite line load at the surface of a visco-elastic half-space. Particularly, the variation of the boundary with the material damping was investigated for both cas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terial damping slightly contributes to the attenuation of vibrations in the near-source region, but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vibrations in the region that is at some distance away from the source. When taking the material damp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near and far fields tends to move towards the vibration source. Compared with the vibrations caused by a concentrated load, the vibrations induced by an infinite line load can affect a larger range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they attenuate more slowly. This mean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near field and far field should move fitrther away from the source. Finally, the boundaries are defined in terms of R-wave length (2R) and Poisson ratio of the ground (o). For the case of a point load, the boundary is located at the distance of (5.0-6.0)2R for v≤0.30 and at the distance of (2.0--3.0)2R for v≥0.35. For the case of an infinite line load, the boundary is located at the distance (5.5-6.5)2rt for v≤0.30 and at the distance (2.5--3.5)2R for v≥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near field far field active isolation passive isolation visco-elastic half-space concentrated load line distributed load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s 被引量:3
16
作者 GU Chong-shi WANG Shao-wei BAO Teng-f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521-1535,共15页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s(RCCDs),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are firstly analyzed. Then, the viscous-spring ar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s(RCCDs),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are firstly analyzed. Then, the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VSAB) is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radiation damping of their infinite foundations, and based on the Marc software, a simplified seismic motion input method is presented by the equivalent nodal loads. Finally,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of a RCC gravity dam, effects of radiation damping and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ams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RCC gravity dam significantly reduces about 25% when the radiation damping of infinite foundation is considered. Hot interfaces and the normal cold interfaces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RCC gravity dam.However, nonlinear fracture along the cold interfaces at the dam heel will occur under the designed earthquake if the cold interfaces are combined poorly. Therefore, to avoid the fractures along the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under the potential super earthquakes,combination quality of the RCC layers should be significantly ens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construction interface nonlinear fracture radiation damping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dynamic respon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