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别王维》读后
1
作者 钱志熙 《文史知识》 2020年第2期29-31,共3页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靡。——孟浩然《留别王维》这首诗是诗人科举落第后,决计还家时写的。诗题又作《留别王侍御维》,王维曾官殿中侍御史。据陈贻掀先生考证,...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靡。——孟浩然《留别王维》这首诗是诗人科举落第后,决计还家时写的。诗题又作《留别王侍御维》,王维曾官殿中侍御史。据陈贻掀先生考证,此诗作于开元十七年(729)的冬天。留别,临别时赠送诗文或其他实物以为留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别王维 侍御 孟浩然 殿中侍御史 诗题
原文传递
谈王维诗中的“归”
2
作者 陈伟军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2期39-41,共3页
陆佩如先生曾指出,"静、淡、远、闲"是开发王维诗的一把钥匙。意为读王维诗首先须掌握这把钥匙方可登堂入室,进一步品味其诗的隽永之趣。那么,当读者果真进入这片神秘的澄明之境时,我们领略到的又是什么呢?遗憾的是,陆侃如先... 陆佩如先生曾指出,"静、淡、远、闲"是开发王维诗的一把钥匙。意为读王维诗首先须掌握这把钥匙方可登堂入室,进一步品味其诗的隽永之趣。那么,当读者果真进入这片神秘的澄明之境时,我们领略到的又是什么呢?遗憾的是,陆侃如先生并没有给我们答案。从美感上看,"静、淡、远、闲"的内在意蕴其实就是一个——"静"。"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内在意蕴 陆侃如 竹里馆 渭川田家 酬张少府 留别王维 明之 终南别业 傲吏
下载PDF
《夜归鹿门歌》教案
3
作者 张玲 《学语文》 2016年第1期31-32,共2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生平和本诗的创作目的。2.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3.感受孟浩然诗歌的"淡"。过程与方法: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2.通过诵读,了解诗歌情感。3.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生平和本诗的创作目的。2.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3.感受孟浩然诗歌的"淡"。过程与方法: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2.通过诵读,了解诗歌情感。3.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赏析诗歌,注重提高学生诗歌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 夜归 作者生平 景明 留别王维 隐居生活 景语 赠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花落知多少
下载PDF
“不关门”与“不开门”——读刘方平《春怨》
4
作者 陈桥生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0-12,共3页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近读《唐人选唐诗》,见《御览诗》中所选刘方平此诗,末句易为“梨花满地不关门”.查阅他本则皆作“不开门”,于是激起我强烈的探研兴趣:“不关门”与“不开门”之间,对抒...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近读《唐人选唐诗》,见《御览诗》中所选刘方平此诗,末句易为“梨花满地不关门”.查阅他本则皆作“不开门”,于是激起我强烈的探研兴趣:“不关门”与“不开门”之间,对抒情女主人公来说,哪一个选择更合情理?这是一个暮春的天气,太阳开始西沉,黄昏也慢慢降临,淡白枯萎的梨花,飘落在空空荡荡的庭院之中,堆积满地.深琐金屋的少女长坐窗前,看取这一片春光萧索.这萧索的春光,原也只是客观存在的物象.只是孤坐窗前的少女与它空间上的强烈对比,这便赋予了它拟人的感受,将人之思情融人到对物情的体察之中,“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选唐诗 御览诗 景语 情语 上阳白发人 何能 宫怨 空间意识 留别王维 闺怨诗
下载PDF
古典诗词中“小草”意象内涵管窥
5
作者 黄秋根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5年第8期42-43,共2页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需要借助大量的意象作为载体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寄寓自己的思想。小草作为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很早就进入了诗人的视野,走入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或用来起兴,或用来抒情,或用来言志。如《诗经·...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需要借助大量的意象作为载体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寄寓自己的思想。小草作为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很早就进入了诗人的视野,走入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或用来起兴,或用来抒情,或用来言志。如《诗经·郑风》第20篇: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有蔓草 古典诗词 郑风 中国古典诗歌 文学体裁 赋得古原草送别 抒情言志 留别王维 汉乐府 屈原作品
下载PDF
孟浩然王维诗风格琐谈
6
作者 冀勤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32,共3页
盛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不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的顶点,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是雄伟奔放、波澜壮阔的,反映在诗歌上,更是诗人辈出、百花争艳,有的高深古朴,有的雄浑飘逸,有的凄... 盛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不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的顶点,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是雄伟奔放、波澜壮阔的,反映在诗歌上,更是诗人辈出、百花争艳,有的高深古朴,有的雄浑飘逸,有的凄婉悲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 王维 精神面貌 留别王维 《原诗》 山水田园 师友诗传续录 王士源 客愁 山水诗
原文传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的语文笔记如何更具实效性
7
作者 邱卫强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4年第9期37-37,共1页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是真正能让笔记发挥实效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首先是大部分小学生在记录笔记的时候过于机械化,教师说什么、写什么,他们就记录什么,从不去思考记录的东西是否符合自己,能被自己所理...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是真正能让笔记发挥实效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首先是大部分小学生在记录笔记的时候过于机械化,教师说什么、写什么,他们就记录什么,从不去思考记录的东西是否符合自己,能被自己所理解;其次是过于依赖教师,认为只有上课时才需要记录笔记,平日里不需要记录,对笔记的理解存在误区:最后是只关注书本,忽视了课外知识的重要性,以至于记录下来的笔记存在局限,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之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 苏教版 《语文》 留别王维 作用性 寻隐者不遇 认知错误 自由翱翔 海内存知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