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留别王维》读后
1
作者
钱志熙
《文史知识》
2020年第2期29-31,共3页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靡。——孟浩然《留别王维》这首诗是诗人科举落第后,决计还家时写的。诗题又作《留别王侍御维》,王维曾官殿中侍御史。据陈贻掀先生考证,...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靡。——孟浩然《留别王维》这首诗是诗人科举落第后,决计还家时写的。诗题又作《留别王侍御维》,王维曾官殿中侍御史。据陈贻掀先生考证,此诗作于开元十七年(729)的冬天。留别,临别时赠送诗文或其他实物以为留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别王维
侍御
孟浩然
殿中侍御史
诗题
原文传递
谈王维诗中的“归”
2
作者
陈伟军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2期39-41,共3页
陆佩如先生曾指出,"静、淡、远、闲"是开发王维诗的一把钥匙。意为读王维诗首先须掌握这把钥匙方可登堂入室,进一步品味其诗的隽永之趣。那么,当读者果真进入这片神秘的澄明之境时,我们领略到的又是什么呢?遗憾的是,陆侃如先...
陆佩如先生曾指出,"静、淡、远、闲"是开发王维诗的一把钥匙。意为读王维诗首先须掌握这把钥匙方可登堂入室,进一步品味其诗的隽永之趣。那么,当读者果真进入这片神秘的澄明之境时,我们领略到的又是什么呢?遗憾的是,陆侃如先生并没有给我们答案。从美感上看,"静、淡、远、闲"的内在意蕴其实就是一个——"静"。"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诗
内在意蕴
陆侃如
竹里馆
渭川田家
酬张少府
留别王维
明之
终南别业
傲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夜归鹿门歌》教案
3
作者
张玲
《学语文》
2016年第1期31-32,共2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生平和本诗的创作目的。2.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3.感受孟浩然诗歌的"淡"。过程与方法: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2.通过诵读,了解诗歌情感。3.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生平和本诗的创作目的。2.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3.感受孟浩然诗歌的"淡"。过程与方法: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2.通过诵读,了解诗歌情感。3.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赏析诗歌,注重提高学生诗歌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
夜归
作者生平
景明
留别王维
隐居生活
景语
赠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花落知多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关门”与“不开门”——读刘方平《春怨》
4
作者
陈桥生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0-12,共3页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近读《唐人选唐诗》,见《御览诗》中所选刘方平此诗,末句易为“梨花满地不关门”.查阅他本则皆作“不开门”,于是激起我强烈的探研兴趣:“不关门”与“不开门”之间,对抒...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近读《唐人选唐诗》,见《御览诗》中所选刘方平此诗,末句易为“梨花满地不关门”.查阅他本则皆作“不开门”,于是激起我强烈的探研兴趣:“不关门”与“不开门”之间,对抒情女主人公来说,哪一个选择更合情理?这是一个暮春的天气,太阳开始西沉,黄昏也慢慢降临,淡白枯萎的梨花,飘落在空空荡荡的庭院之中,堆积满地.深琐金屋的少女长坐窗前,看取这一片春光萧索.这萧索的春光,原也只是客观存在的物象.只是孤坐窗前的少女与它空间上的强烈对比,这便赋予了它拟人的感受,将人之思情融人到对物情的体察之中,“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选唐诗
御览诗
景语
情语
上阳白发人
何能
宫怨
空间意识
留别王维
闺怨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典诗词中“小草”意象内涵管窥
5
作者
黄秋根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5年第8期42-43,共2页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需要借助大量的意象作为载体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寄寓自己的思想。小草作为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很早就进入了诗人的视野,走入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或用来起兴,或用来抒情,或用来言志。如《诗经·...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需要借助大量的意象作为载体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寄寓自己的思想。小草作为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很早就进入了诗人的视野,走入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或用来起兴,或用来抒情,或用来言志。如《诗经·郑风》第20篇: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有蔓草
古典诗词
郑风
中国古典诗歌
文学体裁
赋得古原草送别
抒情言志
留别王维
汉乐府
屈原作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浩然王维诗风格琐谈
6
作者
冀勤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32,共3页
盛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不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的顶点,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是雄伟奔放、波澜壮阔的,反映在诗歌上,更是诗人辈出、百花争艳,有的高深古朴,有的雄浑飘逸,有的凄...
盛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不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的顶点,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是雄伟奔放、波澜壮阔的,反映在诗歌上,更是诗人辈出、百花争艳,有的高深古朴,有的雄浑飘逸,有的凄婉悲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
王维
诗
精神面貌
留别王维
《原诗》
山水田园
师友诗传续录
王士源
客愁
山水诗
原文传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的语文笔记如何更具实效性
7
作者
邱卫强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4年第9期37-37,共1页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是真正能让笔记发挥实效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首先是大部分小学生在记录笔记的时候过于机械化,教师说什么、写什么,他们就记录什么,从不去思考记录的东西是否符合自己,能被自己所理...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是真正能让笔记发挥实效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首先是大部分小学生在记录笔记的时候过于机械化,教师说什么、写什么,他们就记录什么,从不去思考记录的东西是否符合自己,能被自己所理解;其次是过于依赖教师,认为只有上课时才需要记录笔记,平日里不需要记录,对笔记的理解存在误区:最后是只关注书本,忽视了课外知识的重要性,以至于记录下来的笔记存在局限,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之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
苏教版
《语文》
留别王维
作用性
寻隐者不遇
认知错误
自由翱翔
海内存知己
原文传递
题名
《留别王维》读后
1
作者
钱志熙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史知识》
2020年第2期29-31,共3页
文摘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靡。——孟浩然《留别王维》这首诗是诗人科举落第后,决计还家时写的。诗题又作《留别王侍御维》,王维曾官殿中侍御史。据陈贻掀先生考证,此诗作于开元十七年(729)的冬天。留别,临别时赠送诗文或其他实物以为留念。
关键词
留别王维
侍御
孟浩然
殿中侍御史
诗题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谈王维诗中的“归”
2
作者
陈伟军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2期39-41,共3页
文摘
陆佩如先生曾指出,"静、淡、远、闲"是开发王维诗的一把钥匙。意为读王维诗首先须掌握这把钥匙方可登堂入室,进一步品味其诗的隽永之趣。那么,当读者果真进入这片神秘的澄明之境时,我们领略到的又是什么呢?遗憾的是,陆侃如先生并没有给我们答案。从美感上看,"静、淡、远、闲"的内在意蕴其实就是一个——"静"。"静"
关键词
王维
诗
内在意蕴
陆侃如
竹里馆
渭川田家
酬张少府
留别王维
明之
终南别业
傲吏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夜归鹿门歌》教案
3
作者
张玲
机构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出处
《学语文》
2016年第1期31-32,共2页
文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生平和本诗的创作目的。2.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3.感受孟浩然诗歌的"淡"。过程与方法: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2.通过诵读,了解诗歌情感。3.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赏析诗歌,注重提高学生诗歌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
孟浩
夜归
作者生平
景明
留别王维
隐居生活
景语
赠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花落知多少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关门”与“不开门”——读刘方平《春怨》
4
作者
陈桥生
出处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0-12,共3页
文摘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近读《唐人选唐诗》,见《御览诗》中所选刘方平此诗,末句易为“梨花满地不关门”.查阅他本则皆作“不开门”,于是激起我强烈的探研兴趣:“不关门”与“不开门”之间,对抒情女主人公来说,哪一个选择更合情理?这是一个暮春的天气,太阳开始西沉,黄昏也慢慢降临,淡白枯萎的梨花,飘落在空空荡荡的庭院之中,堆积满地.深琐金屋的少女长坐窗前,看取这一片春光萧索.这萧索的春光,原也只是客观存在的物象.只是孤坐窗前的少女与它空间上的强烈对比,这便赋予了它拟人的感受,将人之思情融人到对物情的体察之中,“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
关键词
唐人选唐诗
御览诗
景语
情语
上阳白发人
何能
宫怨
空间意识
留别王维
闺怨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典诗词中“小草”意象内涵管窥
5
作者
黄秋根
机构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乌江小学
出处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5年第8期42-43,共2页
文摘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需要借助大量的意象作为载体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寄寓自己的思想。小草作为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很早就进入了诗人的视野,走入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或用来起兴,或用来抒情,或用来言志。如《诗经·郑风》第20篇: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关键词
野有蔓草
古典诗词
郑风
中国古典诗歌
文学体裁
赋得古原草送别
抒情言志
留别王维
汉乐府
屈原作品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浩然王维诗风格琐谈
6
作者
冀勤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32,共3页
文摘
盛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不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的顶点,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是雄伟奔放、波澜壮阔的,反映在诗歌上,更是诗人辈出、百花争艳,有的高深古朴,有的雄浑飘逸,有的凄婉悲壮。
关键词
孟浩
王维
诗
精神面貌
留别王维
《原诗》
山水田园
师友诗传续录
王士源
客愁
山水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的语文笔记如何更具实效性
7
作者
邱卫强
机构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
出处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4年第9期37-37,共1页
文摘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是真正能让笔记发挥实效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首先是大部分小学生在记录笔记的时候过于机械化,教师说什么、写什么,他们就记录什么,从不去思考记录的东西是否符合自己,能被自己所理解;其次是过于依赖教师,认为只有上课时才需要记录笔记,平日里不需要记录,对笔记的理解存在误区:最后是只关注书本,忽视了课外知识的重要性,以至于记录下来的笔记存在局限,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
千里之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
苏教版
《语文》
留别王维
作用性
寻隐者不遇
认知错误
自由翱翔
海内存知己
分类号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留别王维》读后
钱志熙
《文史知识》
2020
0
原文传递
2
谈王维诗中的“归”
陈伟军
《现代中文学刊》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夜归鹿门歌》教案
张玲
《学语文》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关门”与“不开门”——读刘方平《春怨》
陈桥生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古典诗词中“小草”意象内涵管窥
黄秋根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孟浩然王维诗风格琐谈
冀勤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
0
原文传递
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的语文笔记如何更具实效性
邱卫强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