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剩余怀疑——兼论美国死刑案件“留有余地的判决”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虎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47,共15页
-
基金
作者主持的2020年度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金融犯罪的证据构造论——以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切入”(20SFB2018)的研究成果
-
文摘
美国刑事司法因为采取了"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证明标准,必然会在这种"高度盖然性"和"绝对确定"的心证程度之间,形成所谓的"剩余怀疑"。虽然"剩余怀疑"并不影响定罪结论的做出,但却在量刑程序中作为减轻情节,起到了减少死刑判决的作用,形成美国式的"留有余地的判决"。由于死刑量刑程序二步式构造、定罪后救济、死囚等待等制度构造的不同,这一美国式"留有余地的判决方式"不但不会引起判决正当性的质疑,反而可以更好地实现死刑政策,平衡死刑案件的错判风险,对我国类似做法提供有益的制度启示。
-
关键词
剩余怀疑
排除合理怀疑
死刑
留有余地的判决
-
分类号
D971.2
[政治法律—法学]
DD915.3
[政治法律]
-
-
题名司法程序冤假错案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
- 2
-
-
作者
夏里斯淇
-
机构
大连市一零二中学
-
出处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第4期136-137,共2页
-
文摘
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缺陷,所以“冤假错案”的发生无法绝对避免.从陈国清案入手,分析了造成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政策层面、侦查程序、起诉程序和审判程序,包括“严打”政策、口供定案、“留有余地”的判决方式等.为防范冤假错案,需要改变“命案必究”的思维,改变口供定案,避免留有余地的判决.
-
关键词
冤假错案
口供定案
留有余地的判决
-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