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饮”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华珍 徐子亮 《中医药通报》 2012年第5期35-37,共3页
通过各医籍对"留饮"的记载,分析探讨"留饮"的含义、病因及诊断治疗,认为:"留饮"总属饮病范畴,其含义在各医籍中有所不同,或为饮病的通称;或专指饮停于某一部位;或专指饮在体内停留时间较久。其病因总与... 通过各医籍对"留饮"的记载,分析探讨"留饮"的含义、病因及诊断治疗,认为:"留饮"总属饮病范畴,其含义在各医籍中有所不同,或为饮病的通称;或专指饮停于某一部位;或专指饮在体内停留时间较久。其病因总与饮水过多相关,治疗多遵"饮食不消,以吐下药"的原则,或兼用温通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饮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甘遂半夏汤治愈留饮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桂枝 李昆城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病例:范××,女,51岁。主因心下满闷伴头晕、目眩反复发作十二年于92年12月27日就诊。既往体健。患者缘于12年前因外受风寒服用安乃近后,发汗太过,继发心下满闷、头晕目眩,但头汗出,疲软乏力,口干不欲饮水,饮食不香,每适劳累量... 病例:范××,女,51岁。主因心下满闷伴头晕、目眩反复发作十二年于92年12月27日就诊。既往体健。患者缘于12年前因外受风寒服用安乃近后,发汗太过,继发心下满闷、头晕目眩,但头汗出,疲软乏力,口干不欲饮水,饮食不香,每适劳累量于发作。本地医院未能明确诊断,服用中西药物(具体不详)疗效欠佳舌淡红苔白厚略腻,两脉弦滑有力。血压:18/11Kpa,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心电图、胃镜、胸片均未见异常。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断:痰饮(留饮)。立法:峻下逐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汤 留饮 甘遂 心下满 咳嗽 植物神经 安乃近 功能紊乱 心电图 阳性体征
下载PDF
什么是留饮?什么是伏饮?
3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54-54,共1页
答:留饮指水饮留而不行,伏饮是指水饮(?)伏不出。留饮、伏饮意味着饮病的新久浅深。四饮、即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也属于留、伏的范畴,并不是四饮之外另有留饮和伏饮。
关键词 留饮 意味着
下载PDF
留饮治验2则
4
作者 董秋梅 王秀丽 《内蒙古中医药》 1995年第S1期25-25,共1页
留饮治验2则董秋梅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中心医院(022357)王秀丽海拉尔农垦局医院(021000)例1.张某某,男,62岁,退休于部,1993年3月11日初诊。患者近两年,常自觉怕冷,四肢不温,尤以背部某处冷如掌大为... 留饮治验2则董秋梅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中心医院(022357)王秀丽海拉尔农垦局医院(021000)例1.张某某,男,62岁,退休于部,1993年3月11日初诊。患者近两年,常自觉怕冷,四肢不温,尤以背部某处冷如掌大为甚,伴胸满,咳嗽,食欲不振,时有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饮 内蒙古大兴安岭 咳嗽 脾胃阳虚 苓桂术甘汤 健脾利水 神经性腹泻 针灸治疗 辨证施治
下载PDF
通阳化饮治背冷
5
《医学文选》 1994年第6期3-4,共2页
而言,五脏六腑之俞穴皆在背膂,而脏腑之气均注入俞穴。背又为总督诸阳之督脉所过,故不论风寒外束经输,卫阳失于展布,或阳虚阴寒太甚,中阳不足敷护,均可见背寒一证。前者必兼发热、肢楚、脉浮的表证,后者必具肢厥、便清、脉沉的里证。但... 而言,五脏六腑之俞穴皆在背膂,而脏腑之气均注入俞穴。背又为总督诸阳之督脉所过,故不论风寒外束经输,卫阳失于展布,或阳虚阴寒太甚,中阳不足敷护,均可见背寒一证。前者必兼发热、肢楚、脉浮的表证,后者必具肢厥、便清、脉沉的里证。但临床上痰饮内伏亦往往背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阳 白芥子 背冷 脏腑之气 临床体会 留饮 温药和之 俞穴
下载PDF
悬饮治验3则
6
作者 黄瑞彬 《江西中医药》 1993年第5期40-40,共1页
悬饮为痰饮之一,是由外感寒湿,或饮食劳倦、或痰瘀内结、或脏腑偏虚,以致输化失常,水液停积,而变生痰饮,流于胁下所致。其中邪盛者为实饮,长期伏而不去者为伏饮,留而不行者为留饮。笔者辨治上述3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 峻下逐水愈实... 悬饮为痰饮之一,是由外感寒湿,或饮食劳倦、或痰瘀内结、或脏腑偏虚,以致输化失常,水液停积,而变生痰饮,流于胁下所致。其中邪盛者为实饮,长期伏而不去者为伏饮,留而不行者为留饮。笔者辨治上述3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 峻下逐水愈实饮钮某某,女,60岁,农民。1984年9月28日就诊。发热咳嗽,右胸疼痛,气短息促25天,中西药物治疗罔效而入院。症见咳嗽痰多,色白夹黄,呼吸急促,恶心纳少,右下肋间饱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饮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金匮要略》三处错排原文解析
7
作者 陈萌 张冬梅 《国医论坛》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针对《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1处、痰饮咳嗽病篇2处因错排而误读的条文展开了讨论,紧扣痉病、痰饮病的形成机制,考证了中医学对这两种疾病认识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就痉病汗后脉证、留饮分部脉证、由寒化饮脉理的解读与相关原文的编... 针对《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1处、痰饮咳嗽病篇2处因错排而误读的条文展开了讨论,紧扣痉病、痰饮病的形成机制,考证了中医学对这两种疾病认识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就痉病汗后脉证、留饮分部脉证、由寒化饮脉理的解读与相关原文的编排提出了个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张仲景 痉病 留饮
下载PDF
略谈运用大黄的临床体会
8
作者 胡建和 辜宝祥 《赣南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84-85,共2页
大黄治病已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一向为历代医学所推崇。本药气味浓厚雄浑,性峻猛,作用快速,强劲有力。《本经》上说:“大黄,味苦寒,生山谷,下瘀血白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
关键词 调中化食 症瘕积聚 推陈致新 宿食 留饮 黄治 生大黄粉 病已 大便干 茵陈蒿汤
下载PDF
大黄论选 被引量:1
9
作者 祝之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8期117-117,共1页
大黄,《本经》谓之黄良,后人谓之将军,以其有伐邪去乱之功力也。古时以出河西、陇西者为胜,今蜀川河东、山陕州郡皆有,而以川中锦纹者为佳。大黄味苦气寒,色黄臭香,乃整肃中土之剂也。其性走而不守,主下瘀血血闭。气血不和,寒热亦除矣... 大黄,《本经》谓之黄良,后人谓之将军,以其有伐邪去乱之功力也。古时以出河西、陇西者为胜,今蜀川河东、山陕州郡皆有,而以川中锦纹者为佳。大黄味苦气寒,色黄臭香,乃整肃中土之剂也。其性走而不守,主下瘀血血闭。气血不和,寒热亦除矣。不但下瘀血血闭,且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夫留饮宿食,在于聚,陈垢不清,故又曰: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夫肠胃和,则水谷通利;陈垢去,则化食调中。故又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也。《玉机真脏论》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陈致新 《本经》 气血不和 走而不守 宿食 留饮 调中化食 血闭
下载PDF
《乞食》诗辨析——读陶札记之六
10
作者 赵治中 《丽水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24-30,共7页
对于《乞食》诗,一直流行着这样的观点:它是首托言诗,表面写的是陶渊明入仕之前,挨门行乞丐食之窘状,抒发感恩思谢之情,寄寓故国旧君之思。本文认为:《乞食》纯属记事诗,所记的是诗人晚年向人借贷、感人留饮之事。对于诗题的诠释,须求... 对于《乞食》诗,一直流行着这样的观点:它是首托言诗,表面写的是陶渊明入仕之前,挨门行乞丐食之窘状,抒发感恩思谢之情,寄寓故国旧君之思。本文认为:《乞食》纯属记事诗,所记的是诗人晚年向人借贷、感人留饮之事。对于诗题的诠释,须求本义原意,切忌以今类古。分析作品,要透彻解剖其本身,既看到显义层面,又看到隐义层面,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批评,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所 隐义 陶征士诔并序 留饮 温汝能 道济 拟挽歌辞 入仕 陶诗 酒》
下载PDF
古代历史家在“刘邦出山”上所做的骗人文章
11
作者 罗庆康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86-89,共4页
古代历史家曾在“刘邦出山”上大做文章,偏造了不少离奇的故事。 一曰“龙种”。刘邦出生时,其母王含始“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诗含神雾》云:“赤龙感女媪,刘季兴。”一句话,刘邦... 古代历史家曾在“刘邦出山”上大做文章,偏造了不少离奇的故事。 一曰“龙种”。刘邦出生时,其母王含始“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诗含神雾》云:“赤龙感女媪,刘季兴。”一句话,刘邦乃“人龙混种”。从长相看,是龙的化身。“颜貌”可谓“隆准而龙颜”,正如“集解”引文颖注:“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体形有龙的标志,“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正如《合诚图》云:“赤帝体为朱鸟,其表龙颜,多黑子。”并以武负、王媪所见证实,“见其(指刘邦)上常有龙,怪之”。所以,“每酤留饮,酒售数倍”,“两家常折券弃责”以示尊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神雾 古代历史 赤帝 赤龙 王含 留饮 一曰 混种 见其 陈涉
下载PDF
大黄论选
1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6期140-140,共1页
大黄,专主脾胃之病。其气味苦寒,故主下泄。凡血瘀而闭,则为寒热;腹中结块,有形可征曰癥,可聚可散曰瘕;五脏为积,六腑为聚,以及留饮宿食,得大黄攻下,皆能已之。自“荡涤肠胃”下五句,是申明大黄之效。末一句是总结上四句,又大申大黄之... 大黄,专主脾胃之病。其气味苦寒,故主下泄。凡血瘀而闭,则为寒热;腹中结块,有形可征曰癥,可聚可散曰瘕;五脏为积,六腑为聚,以及留饮宿食,得大黄攻下,皆能已之。自“荡涤肠胃”下五句,是申明大黄之效。末一句是总结上四句,又大申大黄之奇效也。意谓人只知大黄荡涤肠胃,功在推陈,抑知推陈即所以致新乎?人知大黄通利水谷,功在化食,抑知化食即所以调中乎?且五脏皆禀气于胃,胃得大黄运化之力而安和,而五脏亦得安和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食 留饮 气味苦寒 大黄 五脏 六腑
下载PDF
《金匮要略》讲座
13
作者 袁景贤 《基层医学论坛》 2008年第25期466-467,共1页
第七节痰饮病研究痰饮病之前,必须理解三个问题:一痰饮本是病因,是由病因成为病名之故。二痰饮和水气是一种,往往因病所不同而异称,但亦并不严格限定。三仲景把痰饮和咳嗽并提,实际上咳嗽仅是痰饮病中一个症状,不应拘泥在咳嗽证上。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甘遂半夏汤 留饮 十枣汤
下载PDF
中医名言拾粹
14
《光明中医》 2021年第7期1024-1024,1035,1052,1063,1107,1112,共6页
夫风者,厥阴风木之主也。诸风掉眩,风痰风厥,涎潮不利,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留饮飧泄,痰实呕逆旋运,口喎抽搦,僵仆目眩,小儿惊悸狂妄,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咽膈不通,偏正头痛,首风沐风,手足挛急,肝木为病,人气在头。——金·张从正... 夫风者,厥阴风木之主也。诸风掉眩,风痰风厥,涎潮不利,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留饮飧泄,痰实呕逆旋运,口喎抽搦,僵仆目眩,小儿惊悸狂妄,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咽膈不通,偏正头痛,首风沐风,手足挛急,肝木为病,人气在头。——金·张从正《儒门事亲·卷四·风一》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风掉眩 儒门事亲 偏正头痛 张从正 留饮 肝木 挛急 风痰
下载PDF
兴安苍术
15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延续中,始终庇佑着无数中华儿女。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家喻户晓,《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在中华...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延续中,始终庇佑着无数中华儿女。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家喻户晓,《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在中华历史文化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苍术,是中草药的一种,历代《本草》均有论述。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本草纲目》云:"苍术,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尝百草 《本草》 中医药文化 肠风 湿痰 除热 留饮 止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