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略有虚构”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梁多亮
-
机构
宜宾师专学报编辑部
-
出处
《绥化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50-52,共3页
-
文摘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品质 ,同时也是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略有虚构”像幽灵一样游荡在报告文学创作的天空 ,它时时诱惑着报告文学作家 ,也警示着报告文学作家 ,是无法回避的。因此 ,研究新时期报告文学“略有虚构”的真正内蕴 。
-
关键词
报告文学
"略有虚构"
想象
真实性
-
分类号
I207.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报告文学是否允许事实基础上的“略有虚构”
- 2
-
-
作者
张万基
-
出处
《社会科学》
1982年第9期69-68,共2页
-
文摘
1980年初,《文艺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的时代特征及其必须严守真实的党性原则》(以下简称《原则》)的理论文章,该文批评:主张报告文学在事实的基础上允许“略有虚构”、是把报告文学引进一条死胡同,歪曲历史事实。
-
关键词
略有虚构
报告文学作品
历史事实
死胡同
真实
时代特征
允许
事实基础
批评
李四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报告文学基本特征论辩
- 3
-
-
作者
吴德铭
-
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57-161,共5页
-
文摘
在广阔浩翰的文学领域里,对于体裁的概念和界说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报告文学。这不仅是因为,报告文学是20世纪初叶才诞生的正在成长的年轻文体,而且也由于报告文学是一种综合性、杂交性、边缘性很强的文体。因此,近20年来,随着我国报告文学的异军突起,空前繁荣,...
-
关键词
报告文学
纪实文学
略有虚构
真实性问题
文学性
特征论
报告文学作家
政论性
报告文学创作
历史题材
-
分类号
I207.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细节与想象——报告文学创作研究
- 4
-
-
作者
尹永彬
-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6期62-67,共6页
-
文摘
关于报告文学真实性的讨论,近年来从总的提法上看,已趋于一致:报告文学反映的是真人真事,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真人和生活中实际发生过的真事。报告文学家应该是时代的记录员,历史的见证人。这个总概念,大家都赞同,但当进一步探讨,真实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时,便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是对真实性的认识仍然没有统一。比如,有人说:“细节处理和景物描写则不属于虚构问题”;有人说:“对某些细节的艺术加工,也决不能违反真实”;有人又说:“应该允许作家有一定限度的想象和虚构”;有的人则主张:“一定要绝对真实甚至在细节上也得准确”;有人主张:“允许略有虚构,不离真实的虚构”;有人主张:“
-
关键词
报告文学创作
想象
略有虚构
绝对真实
细节处理
文学真实性
作家
真实材料
真人真事
人物描写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报告文学真实性之管见
- 5
-
-
作者
甄瑛
-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94-98,共5页
-
文摘
纵观报告文学之发展史,几乎所有报告文学作家及其评论家,无不认为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本质特征。这足以表明真实性对于报告文学的成败与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对于如何理解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以及在写作中如何体现真实性的问题,始终是报告文学争论的焦点,迄今仍有分歧。有人主张在报告文学写作中,允许作者“适当虚构”或“略有虚构”,认为这种“有限虚构”
-
关键词
报告文学
真实性
本质特征
略有虚构
文学写作
发展史
评论家
艺术加工
作家
质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新时期报告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 6
-
-
作者
郭澄
-
出处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40-45,共6页
-
文摘
报告文学是一种“边缘性”的文学样式,它虽是文学的一个门类,却脱胎于近代报刊新闻文体。考究这种文体的产生,要追溯到上一世纪甚至更早些时候。十八世纪德国作家福尔斯特(1754—1794)的《莱茵河下游景色》、《环游世界》,可以视为报告文学的滥觞,它们较早以文学笔法,对当时的种族压迫和殖民主义进行了揭露。此后,德国诗人海涅、俄国作家赫尔岑、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英国作家狄更斯、法国作家左拉、美国作家杰克·伦敦,都写了很出色的带报告性的文学作品。不过,报告文学在报刊上风行起来。
-
关键词
新时期报告文学
新闻性
美国作家
特写
报告文学创作
真实性问题
文体
报告文学作品
略有虚构
几个问题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报告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兼为“合理想象”正名
- 7
-
-
作者
毛微昭
-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44-51,共8页
-
文摘
近年来报告文学的繁荣,引起了人们对报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强烈兴趣。前几年,围绕了报告文学创作中是否允许合理想象和略有虚构的问题,曾引起过热烈的讨论。它的核心实际上是艺术想象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某些文章把个别报告文学中的失实,归咎于合理想象和略有虚构上。从而对之大张挞伐,一时几乎很少有人再敢坚持艺术想象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报告文学创作实践上的巨大成就,却继续从事实上不断肯定着艺术想象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八二年第九期上海《社会科学》上张万基同志的文章,重新提出了报告文学创作中应允许略有虚构的问题,而且指出了有的反对报告文学有任何虚构和想象的同志,自己却在创作实践中运用艺术想象的事实。
-
关键词
报告文学作品
艺术想象
合理想象
报告文学创作
略有虚构
想象力
真实性
心理活动
细节描写
创作实践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 8
-
-
作者
梁多亮
-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5-51,共7页
-
文摘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基础和生命。报告文学必须真实。报告文学的真实,必须是严格意义上的真实。不能写假人假事、真人假事、真事假人(除因某种原因,故隐其名用代号外)、张冠李戴,必须写真人、真事、真名、真地、真时、真景、真情、真意。违背了真实性,就不能叫做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就是凭靠、仰仗真实的力量,去感染和征服读者。真实同报告文学与生俱来,报告文学与读者建成了一种默契,读者只要一见到标有“报告文学”字样,就相信它所写的完全是事实。80年代《人民文学》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说:她喜欢小说,也喜欢报告文学。但是常常当她读小说读到感人处,不禁落泪时,一想,小说是虚构的,哭不出来了。然而读到报告文学时,动人处,一想到它是真的,越发难以控制激动的泪花,泣涕如雨。报告文学用真实的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常常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强烈反响。
-
关键词
新时期报告文学
略有虚构
真实性问题
报告文学创作
报告文学作家
合理想象
哥德巴赫猜想
文学性
文学真实性
报告文学研究
-
分类号
I207.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再谈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 9
-
-
作者
丁茂远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4年第8期16-18,共3页
-
文摘
新时期文苑有个值得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就是报告文学蓬勃发展,而且十多年来兴旺之势仍在继增。这种文体,在粉碎“四人帮”后,开始了新阶段。它往往冲破禁区,报告现实生活中公众密切关心的某些社会事件,常常产生轰动效应。
-
关键词
现实生活
文学现象
艺术虚构
再谈
艺术想象
报告文学作品
文学真实性
略有虚构
五十年代
文体
-
分类号
I207.5
[文学—中国文学]
-